教改纲要:义务教育阶段不得设重点学校和班级


   “进不了好小学,就进不了好中学;进不了好中学,就进不了好大学;进不了好大学,孩子这辈子就完了。”这句来自电视剧的台词,表现了现阶段中国家长望子成龙的心声,同时也折射出了择校家庭的现实心态。规划纲要中提出了包括区域间教师和校长交流制度等一系列的政策,期望用推进教育均衡从根本上解决择校问题。

■纲要解读

>>热点1

减小校际差距

【纲要】切实缩小校际差距,着力解决择校问题。加快薄弱学校改造,着力提高师资水平。实行县(区)域内教师和校长交流制度。

【解读】2006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贯彻了教育公平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精神,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以及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促进学校均衡发展,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纲要素质教育课题调研组组长顾明远表示,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实现教育均衡无疑是解决择校问题重要的办法。

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力解释,所谓教育均衡,从长远看,要实现区域间的均衡,从近期看,率先在县(区)域内实现城乡均衡发展,十年内要基本实现区域内均衡发展。

中央教科所所长、规划纲要起草组成员袁振国分析,解决择校问题是特别指义务教育阶段。首先主要的是把普通学校都建好,减少学校之间的差异。其次要促进教师流动。

>>热点2

下放高中入学指标

【纲要】实行优质普通高中和优质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办法。

【解读】“择校压力也是反映了考试压力。”顾明远表示,改变中考唯分数论的局面,通过综合素质评价科学评价一个学生。

另外,要积极探索“示范性高中指标到校”政策,通过示范性高中的招生名额下放到所有初中,使在任何初中上学的学生都有可能通过努力升入示范性高中。

辽宁盘锦市将示范性高中招生指标分配到每一所初中,并实行“阳光分班”,从办学条件、教师配备、学生入学三方面做到一视同仁,创造了20多年从未收过择校费的奇迹。

>>热点3

取消重点班、重点

【纲要】义务教育阶段不得设置重点学校和重点班。

【解读】顾明远表示,虽然纲要里明确表示要取消“重点班”、“重点校”,“但是由于长期的观念,老百姓心中对好学校的认定,不是一个命令就能取消的。”所以在义务教育阶段要弱化名校概念还需要一个过程。

>>热点4

禁止竞赛与升学挂钩

【纲要】各种考试和竞赛成绩不得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入学与升学的依据。

【解读】去年热议的“奥数风波”就是典型的学科竞赛与小升初挂钩的现象。张力解释,这一条并不是因为“奥数风波”才写上纲要,而是很早就有这样的规定,是政策的重申,这也说明落实的困难之大。

>>热点5

向农村和贫困地区倾斜

【纲要】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建立城乡一体化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教师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倾斜。率先在县(区)域内实现城乡均衡发展,逐步在更大范围内推进。

努力缩小区域差距。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的转移支付力度。鼓励发达地区支援欠发达地区。

【解读】目前,国家已经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2006年以来实施的农村教师“特岗计划”,到2009年为止已经吸引了65929名教师扎根农村,覆盖22个省区的880多个县、1.5万多所农村学校,为当地农村教育的发展带来新生。

教改纲要:义务教育阶段不得设重点学校和班级

 

教改纲要:义务教育阶段不得设重点学校和班级

■相关链接 各地治理择校经验

沈阳在治理择校问题上采取的根本措施是通过学区内的“人走关系动”的教师交流,让教师觉得“在哪里工作都一样”,让家长觉得“孩子在哪里上学都差不多”,其目的在于确保校际间的师资均衡。

杭州市自2004年开始全面实施名校集团化战略,通过“名校+新校”、“名校+弱校”、“名校+农校”等多种形式,推动了优质基础教育资源的快速扩充,有效缓解“择校风”。

■案例

为“择校”

家长费尽心机

胡先生有个女儿即将在今年秋天入小学,为了让孩子读上优质小学,胡先生千方百计去买了一套学区房,建于上世纪70年代左右的房子,40多平米,还不带有独立卫生间,房价却高达150多万。

和胡先生不同,林女士是通过让孩子读各种培训班来应对择校。去年,女儿终于如愿升入了人大附中初中部,她算了下孩子6年来读的各种数学、音乐等培训班的费用,高达34万。

■探因

校际差距为

择校直接原因

目前,择校的方式无非是以钱择校、以分择校和以权择校。 #p#分页标题#e#

追究择校的根源,首先是由于学校之间的差距。在上世纪50年代开始实施重点学校制度,集中财力、物力办好一批中小学,但是重点学校制度同时导致了学校之间资源配置的不均衡。虽然政府近年来取消了对重点学校的支持,加大对薄弱学校的投入,但重点学校长期积累的名牌效应依然存在,仍旧能够吸引大量的社会资源和优质学生。

其次,从社会根源说,当前社会用人制度和就业体制还存在片面强调高学历现象,加上传统的考试至上、分数至上的观念,人们不得不从择校做起,以便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

(本版采写除署名外均据本报记者 周逸梅)

今年起实现教师区域内流动

■北京措施

北京市教委介绍,今年,本市将利用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改革有利契机,建立起干部教师流动制度,在今年暑假前,各区县将制定出本区县内干部教师流动的工作方案。

按照市教委规划,这种流动首先将在各区县范围内进行,重点是优质校的教师向一般校和薄弱校流动;在条件成熟后,将由市教委组织,实现跨区域的校长、教师交流制度。同时,市教委将加大政策倾斜和经费支持力度,开展包括干部教师交流在内的基础教育区域均衡发展改革试验。

■各方反应

>>学校

措施推行不能一刀切

北京八中校长台峰表示,纲要中关于缓解择校的一些举措,如教师流动、高中招生比例分配到初中等,都是在部分省市取得成功的一些经验和做法,但能否把地方经验转为国家意志,还需要慎重对待。每个地方的实际情况不一样,在中小城市能推行的措施换到大城市不一定就能适应。

他建议,对这些措施的推行不能采取一刀切、全面推开,而是因地制宜,找到适合当地的办法,在保证稳妥、稳定的前提下,小步探索,然后逐步推开,这样才能实现平稳过渡,使好的政策真正落到实处。

>>家长

希望政策不是“走过场”

“这些措施都是老生常谈了,如果能真正落到实处,我们才信服。”昨天,听说纲要中提到要为缓解择校出台不少措施,家长刘博(化名)表现得很平静。刘博的儿子目前在西城区一所小学就读六年级,面临小升初,全家人正为如何能让孩子上一所好初中忙得焦头烂额。

刘博说,每个经历小升初的学生和家长都面临过择校,由于教育资源发展不均衡,家长们都希望孩子能进入一所优质学校,想尽一切办法让孩子挤进所谓的名校,以他自己为例,仅在为孩子报各种培训、辅导班上的投入已达到近7万元。

刘博认为,择校的根源在于学校间发展的不平衡,这几年政府也试图在缩小学校差距方面做一些努力,如取消奥数、禁止竞赛证书与升学挂钩等,但年年小升初,择校热却越演越烈,主要还是因为这些措施并没能得到很好执行。“希望这次政府是动真格的,否则还不如采取统一考试,对大家都公平。”

教改纲要:义务教育阶段不得设重点学校和班级

网上报名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分数:
  • 电话:
  • QQ/微信:
  • 地址:

文中图片素材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644062549@qq.com删除

提交报名同学/家长:允许择校老师帮您择校调剂,同意《隐私保障》条例,并允许推荐给更多服务商为您提供服务!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52soux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