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怎么建?听听这位厅长怎么说


  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需要有新的动力、新的路径,也需要有新的方式、新的内涵。在新的时代,我们浙江的教育靠什么继续走在前列、而且要勇立潮头?我们认为,要靠信息技术(包括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新一代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创新,以教育信息化引领和推动教育现代化。



教育信息化怎么建?听听这位厅长怎么说

教育信息化怎么建?听听这位厅长怎么说

教育信息化怎么建?听听这位厅长怎么说


  教育的每一次重大变革背后,都有科技进步的影子;科技的每一次重大进步,也都将引发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当前,信息技术正作为一种颠覆性力量,彻底改变和重塑着各行各业的形态。作为优先发展的教育,作为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源泉的教育,必须顺应数字化时代潮流和数字化革命趋势,应用好信息技术,才能真正驶上教育现代化的轨道。我们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网络强国战略思想,按照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的战略部署,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建设“数字化教育”“数字化校园”,用信息技术推动教育教学的深刻变革,实现教育更高水平的均衡发展、充分发展。
  
  下面,我谈几点学习体会。
  
  1、深刻认识当前教育信息化面临的新形势
  

  第一,我们要看到,当前教育面临着信息技术无处不在的大环境。


  近年来,信息技术快速迭代并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人工智能发展进入新阶段,“互联网+”成为“新常态”,“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日益显示出巨大的能量。信息革命推动着人类从工业文明加速向信息文明转型,阿里巴巴等互联网企业正无声地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支付宝让人们不用再携带现金,“互联网+交通”催生了滴滴打车,共享医生让病人实现了远程会诊……尤其是作为信息化先行省的浙江,信息技术发展水平引领全国,目前浙江省信息化发展指数达95.89,仅次于北京、上海,居全国第3位、省区第1位;杭州“互联网+”指数在全国351个城市中排名第五。可以说,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已成为全社会共同的操作系统,各行各业都必须服从于它的逻辑和规则。在我们进入人类数字化生存、经济数字化转型、社会数字化发展的数字化时代,教育也不能例外,迫切需要创新与数字化时代相适应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按数字化时代的规则“出牌”,把信息化作为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第二,我们要看到,当前教育面对的教育对象是网络时代原住民。
  
  目前,全国网民规模达7.72亿人;手机支付用户达5亿人。就浙江而言,截至2020年底,全省网民的规模已经接近4000万人,其中手机网民规模占网民总数的98.7%。我们面对的新一代学习者,是在信息技术包围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是“网络原住民”。他们从小生活在有无限学习资源、无限学习空间的信息化环境中,学习渠道和知识获取途径便捷多样,绝不会仅仅囿于单一的学校教育。面对这样的教育对象,我们怎么还能继续沿袭工业时代“我教你学”、灌输主义的教学方式?我们必须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变革传统教育,让互联网成为知识的“增幅器”、教育的“大课堂”,从而实现教育服务的优质供给、有效供给、精准供给。
  
  第三,我们要看到,教育信息化日益成为发达国家变革教育的战略选择和具体实践。
  
  许多国家把信息技术作为推动教育变革的核心动力和解决教育难题的有效办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教育2030战略”提出,要为处于冲突地区和偏远地域的学习者配备恰当的信息技术设施,提供远程学习的机会,以构建全纳、公平、优质的教育体系。美国联邦教育部自1996年开始,连续发布了5个国家教育技术计划(NETP),并于2010年“必须推进信息技术支撑下教育系统的结构性变革”; 2012年美国教育部发布《通过教育数据挖掘和学习分析改进教与学》草案,积极推进教育大数据应用;2013年美国白宫发布“连接教育(ConnectED)”计划,致力于打造一个适合数字化学习的强大的生态系统,使美国教育五年内向数字化学习过渡;2020年又提出“重塑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2010年,日本实施了未来校园项目,旨在2020年前完成全国范围电子图书的普及与应用;2020年,日本又制定了《教育信息化加速化计划》,提出要建设“智慧学校”,并重新定义下一代国民所需要的信息应用能力。韩国教育部也从1996年开始,每隔五年发布一次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至今共发布了四期发展规划以及一个智慧教育战略(SMART Education)。可见,教育信息化已成为各国的共同追求。
  
  第四,我们要看到,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我国的国家战略。
  
  近年来,我国频繁就教育信息化作出一系列部署和探索。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的贺信中强调,“因应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教育变革和创新,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2020年7月,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利用智能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改革,构建包含智能学习、交互式学习的新型教育体系。同年,党的十九大首次把“网络教育”写入报告,为中国教育信息化指明了方向。2020年4月,教育部发布《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创造信息时代的新教育。这说明,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教育领域的“显学”,成为国家战略正在推进。许多先进地区已经在“互联网+教育”方面做出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如北京市通过信息平台汇聚博物馆、科研机构、高新企业等社会资源单位,为学生提供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开放型科学实践社会大课堂;上海市建成研究型课程自适应学习平台和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全面推进创新实验室建设和应用,以信息化助力“卓越教育”发展。
  
  第五,我们要看到,我省在教育信息化方面有良好的基础,但还存在一系列的短板和问题。
  
  应该说,从总体上看,我省的教育信息化水平处于全国前列,这方面的工作要充分肯定。目前,全省已全面建成“三通两平台”,并在网络课程资源开发应用、在线同步课堂、教育大数据仓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我省的名师网络工作室采用“1个名师+10个骨干教师+N个网络学员”的模式,面向全国招收学员15万余名,辐射27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影响很大、效果很好。根据教育部科技司发布的《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报告(基础教育)》,浙江省教育信息化发展综合指数2020年和2020年连续居全国之首。
  
  但是,某个方面的先进未必意味着全面的先进,今天的优势也未必是明天的优势。对照“教育信息化2.0”的要求,对照“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要求,对照建设“数字浙江”的要求,对照“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勇立潮头方显担当”的要求,我省在教育信息化方面还存在不小的差距:
  
  一是思想认识还不到位。
  
  一些地方和学校没有深刻认识教育信息化2.0的深刻内涵,没有意识到信息技术正在给教育带来的全方位变革,仅仅把把教育信息化当作技术范围,局限于电脑、网络等基础设施,缺乏驾驭信息时代“技术、教育和人的发展”三者关系的领导力。
  
  二是融合应用还不到位。
  
  信息技术本意是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但在有些地方和学校,“买得多用得少”的现象还是比较普遍,电脑教室整天锁着不让学生用,没有去打造智慧化的学习空间。更有甚者,有的地方利用信息技术仅仅开展网上作业、在线考试等,无非是用“电灌”“机灌”代替“人灌”,穿新鞋走老路,反而更加强化了传统的应试教育,使教育信息化走向了反面。
  
  三是教师素养还不到位。
  
  虽然广大教师基本能够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教育教学,但大部分还把信息技术停留在工具层面的简单应用,没有充分彰显信息技术对于学习环境、教学方式变革的作用和影响,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知识灌输主义的课堂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远远不足。归根到底是缘于教师的信息化素养还不够到位,数字资源的开发利用能力不强,信息化教学创新水平不高,更遑论利用信息技术创造新的教学生态和育人模式。如何把信息技术“化”入教育教学实践之中,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有效教学、精准教学,是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重大课题。
  
  四是教育治理还不到位。
  
  按照政府数字化转型和“互联网+政务服务”的要求,教育管理和服务也要实现信息化、数字化,终实现“掌上办公”“掌上办事”。但当前我省教育治理领域的信息化程度也较低,教育大数据归集不全,应用不多。许多管理模式、评价办法仍然依赖人工实现,教育“信息孤岛”还未完全打破,影响了教育的行政效率和服务质量。尤其是利用信息技术破解教育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矛盾方面,探索应用还不够,教育资源的配置方面仍然依循传统的方式,没有体现“共建共享”的互联网思维。
  
  以上这些问题,归根到底是发展中的问题。如果说,过去几年的教育信息化,是走上了“高速度”增长的快车道,信息技术的基础设施获得了极大的普及;那么下一步,我们要走“高质量”发展的路子,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全面应用。新技术催生新教育,新教育呼唤新课堂,新课堂引领新学习,新学习培育新人才。我们要充分认识并坚信信息化对于建设教育现代化的重大现实意义和巨大推动作用,用信息化促进教育均衡,扩大教育公平,助力教育创新,提升教育质量。
  
  2、加快推进深化教育信息化的关键性工作
  
  当前,我们要把信息化作为全面引领和推动教育现代化的强大动力,抓住关键性环节,扎实推进几项让人民群众有获得感的工作。
  
  (一)推动教育数字资源的建设和共享。
  
  教育资源就是教育的生产资料,决定着教育发展的水平和质量。如果说,工业时代的教育资源主要是以教科书为代表的印刷型教育资源,信息时代的教育资源就应该是以网络资源为代表的数字教育资源。这些数字教育资源,以互联网为载体,可以实现资源极大丰富、空间无限扩大、使用全面共享、展示充分立体。我们要强化互联网共建共享的思维,进一步建设好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改变数字资源自产自销的传统模式,把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成为随时随地可以共享的资源宝藏。我们要通过教育信息化,把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公建共享”,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数字差距,大力促进教育公平,让千万孩子同在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改变人生命运。
  
  不久前,省教育技术中心开发建设的“之江汇”教育广场,被省政府纳入“数字政府”建设的重点项目。“之江汇”正在汇集名师优课等课程资源,目标是打造成不落幕的“网上名师课堂”和“掌上学习空间”。我们希望,全省上下共同努力,通过这类“平台+教育”的服务模式创新,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推动校外培训机构的整治,把必要的、规范的、优质的培训通过“网上学堂”来解决。
  
  (二)加强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当前,信息技术的迭代正在加速,互联网创造的学习资源无限丰富且触手可及。面对海量的学习信息,我们需要让学生学会“选择”学习的内容和学习的方式。这是当代社会每个公民应该具备的“信息素养”,也是每个学生需要培养的“核心素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很早就提出,信息素养是终身学习的一种基本人权,是个人投身于信息社会的先决条件。因此围绕培养信息素养这一目标,我们的教育必须作出相应的调整和转型,加强学生课内外一体化的信息技术知识、技能、应用能力以及信息意识、信息伦理等方面的培育,将学生信息素养纳入综合素质评价,加快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选择性学习、创造性学习的能力,从而使其成为信息社会合格的“数字公民”。
  
  (三)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应用。
  
  教育信息化是手段,信息化教育才是目的。我们推进教育信息化,不是为技术而技术,更重要的是通过技术来改变教育、提升教育。无论是人工智能还是大数据,本身不会产生教育效果,而是要通过教育活动才能使它发挥育人的作用。互联网思维核心的特征就是以用户为中心,致力于改善“用户体验”,这种思维与教育的“育人”本质是完全吻合的。因此,我们强调信息“化”,即要把信息技术融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化”入教与学的具体实践,是我们推进信息化的题中之义。
  
  “互联网+教育”为教育的“个性化”提供了新的可能,为“优质均衡”提供了新的途径。加强信息技术的融合创新,重点围绕两方面问题进行突破:一是解决个性化教学与精准教学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优化综合素质评价。我们要探索智能教学助手、教育机器人、智能学伴、语言文字信息化等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努力实现因学施教、有效教学、精准教学。一些地方和学校正在实践的翻转课堂、STEM课程(集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 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等多学科融合的综合课程)、“慕课”学习、微课辅导等探索,要积极鼓励,试点成熟的要大力推广应用。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重构师生关系,变革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实现“个性化”学习、“智慧学习”。二是解决教育不平衡问题。我们要打破学校之间、区域之间的空间壁垒,用互联网构建跨学校、跨区域的数字化学习共同体和混合式教学;实施“网络牵手计划”,推进城镇优质学校与农村小规模学校和薄弱初中建立紧密型结对学校;推动“同步课堂”建设,通过名师、名课的远程共享,促进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优质教育均衡发展。创新教育对口支援和扶贫的数字化途径,提高教育帮扶的质量、水平和效益。
  
  (四)探索建设“数字校园”。
  
  信息时代背景下,教育的空间不仅仅限于学校物理空间,还包括资源空间、社区空间等学习空间。这就需要我们努力打造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教育教学环境,打造“未来课堂”、培育“智慧校园”。要探索制订中小学、中职学校、高等学校“数字校园”建设标准,继续加强各级各类学校的数字化基础建设,构建数字时代的新型教育生态体系,积极应用新技术开创新兴学习空间,开发应用“云学习”平台,打造校园智能感知环境和智慧学习工场,实现“掌上办事”“掌上学习”。探索创建基于增强现实/虚拟现实/混合现实(AR/VR/MR)技术的沉浸式学习环境,加强功能教室、智能实验室、虚拟仿真实训环境等建设。积极利用大数据优化教学评价和人才培养,加快建设教育大数据仓,加强基础数据的联通共享,为教育教学和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五)提升校长和教师的信息化能力。
  
  教育信息化的水平和质量,根本取决于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教师的信息化执行力。首先要提升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切实转变数字化时代的办学治校理念,加强学习培训,拓宽视野,增强组织领导和推进教育教学信息化的能力。要大力加强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推动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提升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学情分析与精准教学水平。启动人工智能+教师队伍建设行动,探索人工智能支持教师治理、教师教育、教育教学的新路径,引导和鼓励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方法与育人模式的创新。改革完善教师教育的课程内容,把信息素养和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纳入师范生教育的重要目标。
  
  (六)加快政府的数字化转型。
  
  省委、省政府把数字经济作为“一号工程”,并提出要加快推动政府的数字化转型,深化“多跑一次”改革,实现“掌上办公”“掌上办事”。我们也据此提出了建设“数字教育”、打造“数字学校”的目标。建设数字教育,实现教育治理的数字化转型,是核心也是关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带好头、表好率,加快“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按照数字政府建设要求,依托政务服务网,规范行政管理和服务事项,再造行政流程,推动信息共享,完善“一网、一门、一次、一体”建设,全面实现教育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持续不断地提升大数据分析能力和信息化应用水平,在履行教育管理职能的过程中,努力做得更加精准、更加前瞻、更加智能,从而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以上6项工作,可以作为我们近期的重点工作方向。省教育技术中心牵头,编制了《浙江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有些工作已经纳入行动计划,这次提交大家讨论。各地要结合实际,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教育信息化,大力发展“互联网+”条件下的教育服务新模式。
  
  3、切实加强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组织和领导
  
  信息化是我们全面实施教育现代化战略的重大机遇,也是重大挑战。浙江教育是不是继续走在前列,就看教育信息化水平;浙江教育是不是继续勇立潮头,就看教育信息化效果;浙江教育人是不是方显担当,就看教育信息化进度。我们要以“大抓落实”的态度,担当有为、改革创新,推动我省教育信息化和信息化教育水平更上新台阶。
  
  (一)切实加强领导。
  
  加强教育系统党组织对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的领导,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是中央和省委的明确要求。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已经成立了浙江省教育系统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省教育厅“数字政府”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省教育系统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发展战略、发展规划和重大政策,推进“数字政府”“数字学校”建设。各地也可参照成立相应的领导协调体制,加强对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统筹推进。
  
  (二)鼓励改革试点。
  
  “互联网+”本身就是改革,就是创新。在推进教育信息化过程中,我们要继续鼓励各地各学校探索创新、试点先行、典型引领,开展多种形式的“互联网+教育”实践和应用。不上网的教育,肯定不是好教育,也不是人民满意的教育。积极鼓励开展基于信息技术的教育教学改革和考试评价模式改革,深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让学习变得无处不在、无时不可。
  
  (三)加强教育信息化的研究。
  
  对于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创新,我们还有许多未知的领域需要研究、探索。在各类科技发展突飞猛进的今天,教育日渐成为一门综合学科,需要集成来自于教育学、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认知科学、神经科学、脑科学、政治学、心理学、管理学、经济学、哲学等多学科的知识,才能真正破解教育实践中遇到的难题。我们要向上海市学习,组织各学校包括高等学校加强信息化背景下的教育科学研究,开展多学科联合攻关,为深化教育信息化的融合创新提出解决方案和实践模型。
  
  (四)加大培训交流。
  
  信息素养不仅是学生的短板,也是许多教育领导者和教育工作者的短板,很大一部分领导干部对于数字概念、技术领域的认知还十分陌生。我们要创造条件,加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和交流,推广成功经验,总结失败教训,推动更多的信息技术有效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真正把技术和教育结合起来、融为一体。
  
  (五)确保网络和信息安全。
  
  网络与信息化事业代表着新的生产力、新的发展方向。越是推进信息化,网络信息安全方面的风险就越多、责任越大。但我们决不能因噎废食,必须紧紧抓住数字革命的历史性机遇和战略窗口,发挥信息化对于教育创新的驱动引领作用,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各级教育部门要全面贯彻习近平网络强国战略思想,落实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和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网上主导权,确保教育系统网络信息安全。教育系统人才济济,网民众多,如果都能坚持正确的教育理念和价值导向,都能坚定立场、勇于担当,必定能形成强大的网上声音,使网络成为重要的教育场所。各地各学校要多培养一些教师成为有影响力的网络大V,引导其线上线下同步开展教书育人,带动更多的青少年学生与党同心、与党同行。同时要加强技防手段,建好网络防火墙、保护网,防止数据泄漏、信息泄密。我们掌握着近1000万学生详细的学籍信息,以及每年几十万考生的考试成绩、志愿填报资料等重要数据,一旦网络安全受到威胁,后果不堪设想。各地一定要慎之又慎,防患未然,及时查补漏洞、增强防护,切实落实信息安全责任制。
  
#p#分页标题#e#

  同志们,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享受更多更好的教育,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期盼;大力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打造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是我们的追求。我们要按照“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勇立潮头方显担当”的新要求,以改革的思路、开放的视野、坚定的担当,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加快建设“数字教育”,努力实现更加开放、更加公平、更加优质、更加亲民的教育服务,奋力谱写好新时期浙江教育现代化的新篇章。

网上报名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分数:
  • 电话:
  • QQ/微信:
  • 地址:

文中图片素材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644062549@qq.com删除

提交报名同学/家长:允许择校老师帮您择校调剂,同意《隐私保障》条例,并允许推荐给更多服务商为您提供服务!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52soux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