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25日,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在济南召开。邓云锋在会议上强调,聚焦聚力攻坚克难,开启现代化教育强省建设新篇章,要求做到“十个聚焦”:/span
/p
pspan line-height:2;"="">
聚焦规划引领,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
聚焦群众关切,不断完善公共教育服务体系;
聚焦高质量发展,推动建设高等教育强省;
聚焦师资建设,着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① 加强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
落实。/spanbr / span line-height:2;"=""> 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懂弄通做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
着力抓好学校党委中心组学习,引导领导干部读原着、学原文、悟原理,系统的学、动态的学、联系实际的学,研机析理、融会贯通,不断提高中心组学习的针对性实效性。
要切实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全面统筹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的育人资源、育人力量,把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学科体系、教材体系、教学体系、管理体系,切实做足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大文章。
扎实开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十大建设计划重点项目,不断提高工作吸引力实效性,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坚持思政“第一课”马院“第一院”的建设理念,切实加强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和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
深化高校学生会(研究生会)改革,加强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管理,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立志听党话、跟党走。
② 切实维护学校安全稳定
认真分析研判形势,把教育系统安全稳定作为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坚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切实把安全稳定工作做实做细做好。
落实责任,及时进行整改。要严格制度流程,形成部门联动机制。继续深化巩固“平安校园建设提升年”活动成果,提升平安校园建设水平。/spanbr / span line-height:2;"="">
聚焦基础管理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规范管理、狠抓落实是维护正常教学秩序、确保教育安全、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保障。
认真排查学生管理、教学管理、科研管理、后勤管理、安全管理等各项工作漏洞和安全隐患,建立健全基础管理制度体系、责任体系、监管体系、应急体系和责任追究体系等工作体系和各项工作落实机制。重点抓好班子、带好队伍、管好教师、教好学生。
聚焦规划引领
2020年12月,党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要认真学习把握这两个规划要求,切实抓好贯彻落实。
山东教育现代化2035》《加快推进山东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两个规划,初稿已在全省教育大会上征求意见。目前,正在进一步论证和修改,将尽快按程序报批公布。/spanbr / span line-height:2;"=""> 各市、各高校要从实际出发,研制好本地区、本学校教育现代化规划。加强和国家、省教育现代化规划、当地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其他专项规划的衔接。统筹做好城乡、区域教育发展,科学把握发展速度和节奏,处理好各级各类教育发展之间的关系。
⑤ 始终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和育人导向
坚持德育为先。以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为抓手,健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的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教育引导学生爱党爱国爱家乡。
要根据学生认知规律,统筹好校内教育和实习实训、社会实践、研学旅行等校外活动,做到入脑入心。
要全面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打造齐鲁特色文化教育高地,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地方必修课程建设,着力创建一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示范区、示范校,培育一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学科领军人才和名师,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品牌和优秀案例。
深化推进智育。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为突破,系统深化育人方式、办学模式和管理体制改革。
实施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综合运用信息技术等手段,培养学生的思辨性和创造性思维。
大力加强体育。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办学理念,落实《山东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条例》,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深入推进体育教学改革,把体质健康和运动技能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指标。
开展高校体育评价工作,推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完善体育课程保障体系,将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与学生毕业、评优挂钩,对测试成绩排名靠后的学校进行通报批评。
健全校园足球运动保障体系,推动校园足球运动健康发展。
传承弘扬美育。深化学校美育评价改革,通过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艺术素质评价等手段,形成倒逼机制,扭转重智育、轻体育美育的局面。
开展高校美育评价工作,推进高校艺术活动场馆建设,普及社团艺术活动,推动公共艺术实践活动。
强化劳动教育。认真贯彻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开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意见,确保劳动教育课时。
挖掘利用校内外资源,开展劳动实践教育,推出一批劳动教育示范基地。
全面提高家庭教育水平,深入推进家长学校、家长课程建设。
聚焦群众关切
教育公平连着民心,民心连着党心,促进公平是引领教育发展的首要价值。各地要聚焦聚焦再聚焦,采取超常规措施,加快补上教育民生短板。
实施城镇幼儿园建设工程。提高城镇居住区配套幼儿园配建标准,每3000-5000人口设置一所6个班以上的幼儿园。规模不足3000人口的居住区应进行区域统筹,合理规划幼儿园配建项目。开展城镇居住区幼儿园配建排查整改,按照“一园一案”原则对城镇居住区配套幼儿园进行全面整改,对规划不足、应建未建、未按规定建设或移交、没有办成公办幼儿园或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2020年底前要全部整改到位。
推进公办幼儿园机构编制和教师编制核定、无证幼儿园规范治理、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落实、幼儿园分类收费政策落实、幼儿园小学化治理等工作。
要强化基本公共服务保障,统筹公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发展,严禁以鼓励民办学校发展为名推卸政府承担的教育投入责任。
要继续下大气力解决大班额问题,着眼于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大局,保持毫不松劲、毫不松懈的干劲,减存量、控增量,建立大班额问题防控长效工作机制,推动居住区配套教育设施规划建设意见落地落实,确保配套教育设施与城镇居住区“四同步”。对全省中小学校各年级大班额情况进行公开,广泛接受社会监督。
要加强高中阶段教育。围绕健全德智体美劳育人体系,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加快推进高中阶段教育改革。
要继续深化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建设,推动高中学生生涯指导规划和全面发展。
要持续推进选课走班工作,扎实应对好新高考改革,为2020年高考打响第一枪做好各方面的充分准备。
兜住义务教育底线,健全落实控辍保学动态监测机制,重点加强对残疾儿童、困难家庭儿童和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关爱保障,确保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一个都不少”。
深入推进对口支援和扶贫协作工作,实施教育援疆百校牵手、千生定向、万师援教“百千万”工程。
⑦ 推动现代职教体系建设“再出发”
要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课程改革攻坚战,深入推进齐鲁工匠后备人才培养工程,建设一流职业院校和专业(群),着力培育学生的科学人文素养、工匠精神、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在实践中培养既善动脑、又能动手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要健全专业评估制度,定期发布职业院校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吻合度状况报告,引导学校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
要落实好鼓励校企合作优惠政策,支持和引导企业通过多种形式,深度参与学校教育教学。
要彻底打破制约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天花板”,通过改进春季高考制度、完善贯通培养试点、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推动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等。
要深度开展与德国职业教育的合作。要实施高水平深层次合作德国职业教育计划,支持职业院校结合自身实际,有计划地学习和引进德国先进人才培养标准、专业课程、教材体系和数字化教育资源,与德国院校建立一对一合作关系,建设师资培训基地,共建中德双元制技术大学等,推动我省职业院校进一步上层次、提水平。
聚焦高质量发展
高等教育领域要全面落实即将出台的《关于推进新时代山东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主题,重点抓好六件大事。
研究制定高校分类管理、分类评价体系,逐步形成科学、合理的高校分类发展格局。结合省直事业单位绩效考核,2020年对高校首次进行分类考核,同时开展本科专业导向性评价,考核评价结果将作为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引导高校科学定位,围绕优势和特色做好文章,办好每一所大学。
要做大做强研究生教育,稳步发展本科教育,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
要做大做强工学学科,前瞻布局新兴交叉学科,优化升级农学学科,强化建设一批自然科学基础学科,扶持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科。
三是要抓双一流建设,带动提升整体水平。重点建设10所左右省属本科高校和10所左右高职院校,力争高校综合实力达到国内一流大学水平或建成中国特色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实现一流大学建设突破。
四是要抓改革驱动,提升人才培养能力和质量。加大教学改革力度,要完善培养模式,丰富学习选择。全面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建立协同育人机制。
五是要抓科技创新,助推创新驱动发展。高校作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要瞄准国家重大战略、我省发展需求和国际科技前沿,积极开展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问题和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切实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六是要抓对外开放,聚集优质教育资源。把开放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聚焦“一带一路”建设,将工作重点、资源配备、力量投入向此倾斜,在“特”上做文章,“优”上下功夫,打造“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升级版。
要加强人文交流,提高孔子学院办学质量和水平,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齐鲁文化。
⑨ 充分激发教育事业发展活力
要深化“放管服”改革。真正刀刃向内,坚持问题导向,将改革进行到底,继续推进管办评分离,让学校放开手脚,创造性的办好学。
要积极推进督政、督学、评估监测三位一体的教育督导体系建设,开展对市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工作,对各市教育局也将进行相应的考核评价。
要建设现代学校制度。要提高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加大制度创新力度,围绕老师教好、学生学好提供有效制度供给,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依法按章程自主办学治校,让每一名教职工和学生师生都成为办学治校的重要一份子,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激发内生活力。
要加快基础教育评价制度改革,把人民满意作为教育管理评价的重要标准,继续组织开展群众满意度调查,监督指导各地树立正确的教育政绩观。
把立德树人作为评价教师工作的根本标准,全面建立教师教书育人一岗双责评价机制。
委托第三方开展教育评估监测,推行多元评价,重点考核学生是否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群众对基础教育是否有获得感等。
统筹落实高考综合改革各项攻坚任务,稳步扩大和落实高校招生自主权,规范完善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
进一步规范高校考试招生管理,建立健全考试招生监督与问责机制。
加强民办学校分类管理,完善民办学校分类管理制度的政策体系,有序开展民办学校分类登记工作。
推动民办学校依法办学,强化民办学校信用管理,落实好民办高校信息公开制度。
进一步发展继续教育,推进省广播电视大学系统整体转型升级,建设山东开放大学体系。
着力推进教育行政执法,建立健全教育执法机制,让教育法律法规“长牙”管用。
启动第一轮高校章程修订工作,完善内部治理体系和运行机制。
聚焦师资建设
今年是第35个教师节,也是“教师表彰年”,省级层面将召开教师节庆祝大会,开展优秀教师评选表彰工作。要把好“三关”,全面提高师资队伍建设水平。
着力落实教师振兴行动计划,改革招生办法,探索实施市级政府委托高校培养师范生制度,鼓励师范类专业实行提前批次录取或采取入校后二次选拔进入师范专业。
师范院校要抓住机遇,自觉担负起推进教育改革创新的责任和使命,推进以实践为导向的教师教育课程内容改革和以师范生为本的教学方法变革,建立公费师范生淘汰制度,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强化师范生师德养成和实践教育,提升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未来“四有”好教师。
加强职业院校“双师型”队伍建设,用足用好人员总量控制、兼职教师、薪酬待遇等政策,配足配齐专业教师,聘请技能大师、能工巧匠进职业院校任教。
要加大教师职后培养力度,有条件的地方和高校要积极探索教师跟岗培训1年的岗前培训制度。
要把好师德关,着力重振师道尊严。抓好师德建设这个首要任务,推动广大教师成为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加大教师有偿补课治理力度,严格师德考评,一把尺子卡到底,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业绩考核、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评优奖励的第一要求,落实师德失范一票否决制,对于严重侵害学生行为的,依法依规撤销教师资格、解除教师职务、清除出教师队伍,切实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环境。
狠抓落实/spanbr / span line-height:2;"=""> 确保教育强省建设各项任务落地见效
一是转变作风扑下身子抓落实。我们将先从精简会议文件抓起,下决心压减三分之一以上的会议、文件和简报,让干部从“文山会海”中解脱出来,腾出更多精力抓落实。深入基层一线研究问题、查摆问题、解决问题,我们将聚焦解决城镇中小学大班额,学前教育资源不足,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残疾、特困、留守儿童教育关爱服务等人民群众急忧关注的问题,扑下身子抓落实。
三是加强学习提高本领抓落实。我们将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立足善学、善谋、善作、善成,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加强学习,以先进教育理念为引领,全面提高干事创业的本领,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到教育各环节、各领域。
五是严明纪律步调一致抓落实。要严明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要强化步调一致,对涉及教育的重大决策部署、重点工作任务,逐项进行细化分解,把“严”和“实”的要求贯穿抓落实的全过程。坚决杜绝“不担当”、“两面人”,加强督查督办,对既定的工作任务,不等不靠抓推进,制定“路线图”,画出“施工图”,理清“时间表”,挂图作战,明确责任人和时间节点,以钉钉子精神有力有序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