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不管你现在处于什么样的状态,一定要对未来有信心,信心是可以带动你行动的,在这样的人身边学习也更有动力。你要对自己有信心,一切皆有可能。希望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如愿以偿选择自己理想中的学校,按照自己的方式成就不一样的人生。
起这个题目并不是为了炫耀自己学习能力有多强,自己的学习方法有多过人,而是作为今年高考的过来人,想对那些因为曾经没有学好数学而对数学从此失望甚至想到放弃的学弟学妹们打打气,学习上,一切皆有可能!
言归正传,本人和绝大多数文科生一样,自小对数学就很不“感冒”,学校,到高二期末平时考试的分数还在两位数徘徊,最后一次期末考试还考过71分(150分制),当时名列班级倒数之列……
经历了这次打击,我痛定思痛在高三越发的重视起了数学。但凡事并非你努力了就一定会获得一个良好的结果,虽然我把教科书看了一遍又一遍,书上的习题做到看了题目基本就能背出最终的答案(一点都不夸张),可学期初的几次模拟考试中我并没有取得什么实质性进展,分数依旧在100分上下徘徊。
但是我并不甘于就如此放弃数学转而专攻别的科目,因为我知道现在越是低的分数代表越有潜力可挖。接下来我做了一件对自己学好数学非常有积极意义的事,那就是——把自己错误的信息分类。
第一类问题———遗憾之错。就是分明会做,反而做错了的题;比如说,“审题之错”是由于审题出现失误,看错数字等造成的:“计算之错”是由于计算出现差错造成的:“抄写之错”是在草稿纸上做对了,往试卷上一抄就写错了、漏掉了:“表达之错”是自己答案正确但与题目要求的表达不一致,如单位混用等。
第二类问题———似非之错。理解的不够透彻,应用得不够自如;回答不严密、不完整;第一遍做对了,一改反而改错了,或第一遍做错了,后来又改对了;一道题做到一半做不下去了等等。
第三类问题———无为之错。由于不会,因而答错了或猜的,或者根本没有答。这是无思路、不理解,更谈不上应用的问题。
我分析了近期的几张试卷后发现,这几类错误的比例是2:7:1,得出这个结论事情就好办了,因为我知道一点做不出和因粗心做错的并不是太多,问题主要集中在我对概念理解的并不深刻,这是光靠背诵、练习所无法解决的。
选择学校对家长和孩子们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首先要知道学校的条件好不好,孩子能不能好好的学习,学费会不会很高,但学校都会有国家助学政策和奖学金政策,所以家长们想学费减免一点,那么就要提前了解学校的一些相关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