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时间
工作内容
负责单位
2016年
11月8日至16日(工作日)
全省考生网上报名
省、市、县招办
11月 17日至30日(工作日)
夏季高考考生现场资格审查及信息确认
市、县招办
12月1日
“3+4”转段报名
省、市、县招办
12月1日至6日(工作日)
春季高考考生现场资格审查及信息确认
市、县招办
12月1日至9日(工作日)
网上缴费
省招考院信息处
12月10日至15日
数据汇总、系统进入查询状态
省招考院信息处
12月25日
各市招考办上报《2017年普通高考报名情况统计表》
省招考院普招处、各市招考办
2017年
3月15日前
县招办对特殊考生及拔尖人才名单进行初审、公示,并上报市招考办
县招办
3月28日前
各市招考办对特殊考生及拔尖人才名单进行审核、公示
市招考办
3月31日前
各市招考办上报特殊考生及拔尖人才登记表和汇总表及相关证件和电子数据
省招考院普招处、信息处、市招考办
4月1日至8日
对特殊考生及拔尖人才名单进行复审
省招考院普招处、有关厅局教育处
4月13日前
对特殊考生名单公示
省招考院普招处
4月20日前
向市招考办反馈不合格的特殊考生名单
省招考院普招处
5月30日前
汇总数据
省招考院信息处
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2016年10月28日出台了《关于做好山东省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 招生报名工作的通知》 鲁招考〔2016〕113号。2017年高考报名11月8日开始。作为生源大省,去年全省共有近71万人报名参加高考。
#p#分页标题#e#
2017年山东省普通高校考试招生继续实行分类考试办法,即分为春季高考和夏季高考。春季高考为重点面向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同时也面向普通高中毕业生的统一招生考试。夏季高考为重点面向普通高中毕业生,同时也面向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统一招生考试,执行全国统一的考试时间。
春季高考和夏季高考分开进行考生可兼报
春季高考为重点面向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同时也面向普通高中毕业生的统一招生考试。由省统一命题,统一组织考试,统一评卷。知识考试和技能考试时间另行通知。
夏季高考为重点面向普通高中毕业生,同时也面向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统一招生考试。执行全国统一的考试时间,外语和综合科目使用全国卷,语文和数学由省统一命题,统一组织考试,统一评卷。
山东技校网提示考生,可以根据本人情况在报名时选择参加春季高考或夏季高考,也可两者兼报。兼报时要登录相应的报名系统,按各自的程序完成报名手续。
填报时间11月8日至16日
春季高考和夏季高考考生网上填报基本信息时间:2016年11月8日至16日(工作日)。
只报考“3+4”转段的考生及兼报“3+4”转段和春季高考的考生网上填报基本信息时间:2016年12月1日。
夏季高考考生现场资格审查及信息确认时间:2016年11月17日至30日(工作日),
非应届毕业考生该项工作时间:2016年11月28日至30日;春季高考考生现场资格审查及信息确认时间:2016年12月1日至6日(工作日,含只报考“3+4”转段的考生及兼报“3+4”转段和春季高考的考生确认时间)。
网上缴费时间为2016年12月1日至9日(工作日)。
山东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3月份,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发布会,邀请省委高校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左敏,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省教育厅巡视员宋承祥,省教育招考院院长陈国前解读《山东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高考将采取3+3模式 2020年只统考语数外
自2017年秋季高中入学新生开始,考生夏季高考考试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和考生选考的3科(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个科目中选择)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成绩组成。不分文理科,外语科目提供2次考试机会。
山东高校录取明年起不再分一本二本
春季高考实行按专业类别填报志愿和平行志愿录取模式,为考生提供更多选择。自2017年起,夏季高考实施招生录取批次改革和投档录取模式改革,本科段招生除提前批次外,实行同一批次录取。2020年起招生采用“专业(类)+学校”志愿填报和招生录取方式。
高中生综合评价今后将作为高校录取参考
#p#分页标题#e#
此次山东改革方案确立了“两依据,一参考”模式,两依据是指统一高考和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一参考就是指把综合素质评价作为招生录取参考条件,并将使用权交给高校。综合素质评价包括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兴趣特长、社会实践等。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当地可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坚持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相对就近的原则,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当地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凡具有我省高中阶段学籍并有完整学习经历的合格毕业生,均可在我省就地报名参加高考,并与当地考生享受同等的录取政策。
山东扩大重点高校招收农村贫困地区学生数量
方案提出,实施国家重点高校农村学生单独招生计划、省属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专项计划,提高农村贫困学生升入重点高校比例,扩大招生规模,完善招生办法,严格招生区域范围,加强考生资格审核,形成保障农村贫困学生升入重点高校的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