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破解一系列长期制约职业教育体制机制发展难题? 2月13日,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出,从2020年开始,将启动实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简称“特高计划”)和“1+X”(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改革等两项行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办学模式由参照普通教育向类型教育转变。
记者从教育部召开的《方案》解读会上获悉,下一步教育部将在部分省份和学校,围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技能人才紧缺领域,部署启动“1+X”试点工作。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所长王扬南透露:“‘1+X’试点工作计划将于2020年3月启动。”
谨防“证书化”:学生自主选择、不作为毕业条件
“启动‘1+X’证书制度,旨在鼓励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拓展就业创业本领,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王扬南指出。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在实施过程中,“1+X”证书制度首先要办出“1”的特色,这是基础;其次需要改革人才评价体系,不能重学历,轻技能,否则即便学生获得多张技能等级证书,也不能提高职业教育的地位;三是职业院校要引导学生进行理性的考证规划,不能盲目考证,把接受职业教育变为“证书化学习”。
对此,王扬南强调,学生自主选择参加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与考核,不作为学生毕业的限制条件。
“我感到‘1+X’证书制度有助于提高我们高职学生自身的含金量,提升我们职场综合竞争实力,有利于拓宽未来的就业道路和发展空间。”2020年2月通过自主招生进入上海城建职业学院公共管理与服务学院的曾庆如就读于酒店管理专业。他向记者表示,借着“1+X”证书制度的东风,他想继续准备考取前台接待员证、客房服务员证、糕点师、茶艺师、咖啡师等与餐饮服务和管理相关的证书,提升自己的实力。
“‘1+X’证书制度更加突 出了职业教育的类型属性,要 求‘1’体现出学历教育的水平, 以‘X’提高职业教育的含金量。”上海城建职业学院院长叶银忠深有感触地向记者表示,接下来将根据国家和上海市的统一部署和工作要求,积极响应“1+X”证书制度的试点。
此次印发的《方案》为‘1+X’证书制度提出一系列师资选用、培训、规模等提质增效的改革措施。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副司长黄伟介绍,从2020年起,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相关专业教师原则上从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并具有高职以上学历的人员中公开招聘,特殊高技能人才(含具有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人员)可适当放宽学历要求,2020年起基本不再从应届毕业生中招聘。
《方案》提出,对接“1+X”证书制度试点和行动导向的模块化教学改革,培育一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教师。全面落实教师5年一周期的全员轮训,探索建立新教师为期1年的教育实习和为期3年的企业实践制度。
黄伟表示,实施职业院校教师境外培训计划,分年度、分批次选派职业院校骨干教师校长赴德国研修,学习借鉴“双元制”职业教育先进经验。
“德国职业教育的‘双元制’办学主体是企业而不是政府。所以学习德国办学模式,不能仅靠培训教师实现,还必须从根本上改革我国的教育管理制度和评价体系。”熊丙奇认为。
“让职业教育的办学主体由政府变为企业,由市场决定职业教育的内容和方向。”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建议,应加强与企业的交流和合作办学。
为此,《方案》要求,建设校企人员双向交流协作共同体。建立校企共建的100个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和100个教师企业实践基地。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每年至少1个月在企业或实训基地实训。到2022年,推动建设300个具有辐射引领作用的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通过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即同时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的职业教师队伍,建立‘双师型’教师资格准入、任用管理制度。”黄伟指出职业教育建设的师资目标
防止滥发证:制定标准规范,等级培训及证书发放
“更期待‘1+X’证书制度在国家的规划部署下,尽快完善各类证书的考核培训体系,不远的将来就能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经过严格的考前培训,考取多个能充分证明自己实力的证书。”“学霸”曾庆如自信满满。
“这次‘1+X’证书是一个全新的制度设计。”王扬南透露,X证书制度的实施目前在启动的筹备阶段,教育部职成司和职教所已经联合向社会公开发出了招募公告,有260多家社会培训机构参与到招募当中。目前已经起草了相关整体部署及制度性文件,随着试点的启动会不断完善并发布。
据王扬南介绍,下一步,首先要从标准的制定开始来规范职业技能等级培训和证书发放。在管理上,实行目录管理,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无论是纳入教育部的目录,还是纳入人社部的目录,都从管理改革的角度建立退出机制,以防止滥发证书的乱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