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的幼师学校引入了蒙台梭利数学,以促幼儿思维发展。数”在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都是不可或缺的,各国都把数学教育列为国家基础教育的重要课程。数学是以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为特征的,而幼儿的主要思维方式是具体形象思维。数学与幼儿思维特征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两者相互排斥,又相互作用。为了让孩子真正理解数学中的相互关系,必须通过自己的操作活动,并达到内化。蒙台梭利数学教具借助实物化教具,将看似高深的数概念简单化,让孩子在类似玩的操作中感知数位、数量之间的关系。感官教育为数学教育奠定了基础,幼儿通过操作教具能初步感受配对和序列,依高低或粗细排列顺序的操作,能进行物体高度与粗细的渐次性识别。由此可见,在感官教育中,幼儿初步的逻辑能力得到训练,为接受数学教育奠定了基础。蒙台梭利数学教育为幼儿提供合适的、有准备的环境,满足幼儿学习数学的愿望,使其获得具体的数学感知经验,为将来学习与此有关的抽象的数学概念做好具体的经验准备。蒙台梭利数学对幼儿的思维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新标题
探索蒙台梭利数学教育的独特性与深远影响
4. 蒙台梭利数学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对比
蒙台梭利数学教育,以其独特的操作性和目的性,展现出了与传统数学教育不同的风貌。在这一体系中,孩子们能够依据自身的意愿和能力,自由地选择并操作教具,这完全契合了孩子们学习数学的自然方式。
每一件蒙台梭利数学教具都设计得极为明确,不仅有着直接的教育目的,还规定了特定的操作规则。孩子们在操作过程中,必须遵循这些规则,通过反复的练习,从而深入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及关系。这种教育方式完全符合儿童学习数学的心理和生理特点。
二、蒙台梭利数学教育与幼儿思维发展的关系
1. 蒙台梭利数学教育内容与思维发展的关系
蒙台梭利数学教育的内容,更加注重数量关系的呈现,帮助孩子们发现数学内部的本质规律。例如,通过认识十进位结构,孩子们能够理解数字之间的内在联系,从“个”到“十”,再到“百”、“千”的进位过程。这样的教学内容,不仅让孩子们掌握数学知识,更促进了他们的思维发展。
与传统数学教育相比,蒙台梭利教育更突出了数量关系的教学,更加注重孩子们思维能力的培养。
2. 蒙台梭利教学原则与方法的思维促进作用
蒙台梭利教学独特的原则和方法,如自由选择原则、独立操作学习、三段练习法以及错误控制等,都为孩子们的思维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1) 自由选择原则尊重了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让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节奏和兴趣来学习,从而更好地发展思维能力。
(2) 独立操作学习则强调了孩子们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在操作中锻炼观察、分析、判断等逻辑能力,增强思维的逻辑性。
(3) 三段练习法为孩子们提供了清晰的思维过程,帮助他们形成思维的顺序和掌握思维的方法。
(4) 错误控制则培养了孩子们的综合逻辑能力,让他们在发现和纠正错误的过程中,提高思维能力。
三、蒙台梭利数学教育的多方面影响
蒙台梭利数学教育不仅培养了孩子们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还促进了他们多方面的发展。例如,壮壮通过反复的邮票游戏活动,不仅掌握了加法知识,还学会了独立思考问题,这充分证明了蒙台梭利数学教育的实效性。
蒙台梭利数学教育以其独特的教具和操作规则,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主动学习的环境。这种教育方式不仅帮助孩子们掌握数学知识,更促进了他们的思维发展和多方面能力的提升。蒙台梭利数学教育通过幼儿的探索活动,激发了幼儿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了幼儿探索的精神。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的思维一直处于积极活动的状态,当幼儿发现某一数学规律时,会产生强烈成功感和愉悦的兴奋感,这些良好的正面效果又成为幼儿下一步探索活动的动力,促使幼儿的思维进一步主动的、积极的活动。
有位名叫恬恬的女孩在一次乘法板操作中发现“5×6”和“6×5”是一样的,都是“30”,她很兴奋,把我拉到身旁,急切地表达了她的新发现。于是,我有意识出了几道类似的题:“4×7”和“7×4”“5×3”“3×5”,让她进行操作,看看每组答案是否相同,女孩的积极性很高,一会儿就算了出来。从此之后,这位孩子就掌握了乘法互换的规律,遇到类似的题目,只算一道题就可得出另一道题的答案。
蒙台梭利感官教育已为幼儿接受数学教育培养了初步的逻辑能力。在蒙台梭利数学教育过程中,幼儿不断地运用排序、分类、比较、分析、判断、概括等能力,从而使这些能力得到了训练。同时也使幼儿综合逻辑思维能力得以提高。
知识迁移能力是指先前学习获得的知识经验对以后学习产生影响,是个由此及彼,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过程,它是属于较高层次思维活动。蒙台梭利数学教育在内容上突出数量关系,在方法上,是个主动学习的过程。它有利于幼儿掌握数学的内在规律,从而提高知识迁移能力。
例如,在学习“数字与”过程中,幼儿先通过教具操作知道“2、4、6、8、10”五个数量能成双是偶数,“1、3、5、7、9”五个数量不能成双是奇数。在延伸活动中,幼儿发现“12、14、16、18、20”也能成双是偶数,“11、13、15、17、19”不能成双是奇数。于是幼儿发现了个规律:凡是个位数是“2、4、6、8、0(不包含单独的零)”的数是偶数,凡是个位数是“1、3、5、7、9”的数是奇数。在以后数学活动中,幼儿完全可以脱离教具,判断一个数是奇数或偶数。如“1528”幼儿只要观察个位数是“8”,“8”是偶数,所以“3456”是偶数。又如“27465”,幼儿观察到个位数“5”,“5”是奇数,所以“27465”是奇数。
诸多的教学案例证明了蒙台梭利数学教育的神奇和成功,证明了它是一种幼儿喜爱、家长欢迎、教师认可的数学学习模式,它对幼儿的思维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