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一辆进口车辆从欧洲经海运至天津或上海港,再转运至成都,整个过程至少需要漫长的70天。如今借助中欧班列,这一时间被大幅缩减至仅需十多天。这一显著的提速,背后离不开成都国际铁路港实施的“一单制”改革。
自7月20日起,四川自贸试验区青白江片区在国际贸易中积极采用多式联运提单。该片区主要服务于平行进口汽车等商品,已成功为国内外贸易商签发64单多式联运提单。参与“一单制”试点的金融机构数量也已扩大至5家,最高敞口资金可达80%,累计实现近1.3亿元人民币的贸易进口额。这一系列的举措,标志着陆路贸易规则探索的初步成功。
此前,成都国际陆港运营有限公司负责人揭示了国际铁路联运运单存在的问题。由于运单不具备物权凭证属性,通过中欧班列运输的进口商需全额支付货款,这给企业带来了较大的资金压力,制约了进口业务的持续增长,并影响了中欧班列从单纯的物流通道向更具贸易属性的通道转变。为了弥补这一不足,“一单制”改革应运而生。
为了实现贸易便利化,“一单到底+一票结算”的模式被引入。这一模式不仅简化了外贸交易流程,还使得货物的交易更多地转变为单证的交易。通过打造成都国际铁路联运外贸提单系统和信用证体系,单据流转时间缩短了30%,极大地提高了外贸交易的便利性。
“一次委托+一口报价”的策略也解决了多种运输方式的组织难题。通过多式联运提单链接中欧班列的收货和送达环节,实现了“门到门”的“一单到底”运输。目前,已成功组织了从德国不莱梅经公路到荷兰蒂尔堡站,再通过中欧班列到成都的运输,以及从美国海运到上海,再通过铁路到成都的多种运输方式的组合。
成都市自贸办的负责人表示,未来将进一步推动“一单制”试点的开展,鼓励更多市场主体参与其中。他们将探索将这一模式拓展至高端肉类等高附加值货物,以增加国际铁路运输贸易量。还将支持具有跨运输方式货运组织能力的企业签发多式联运提单,并开发维护相关系统,实现提单模式的可复制性。同步推进公铁联运、水铁联运等领域的试点工作,逐步形成具有“成都特色”的提单模式,并推动其成为商业惯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