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发展进入新时代,作为职业教育体制机制改革重要方面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应如何进入新时代?在2018中华职业教育社专家委员会会议上,以“走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新时代”为主题,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职教社理事长陈昌智出席并作主旨讲话,24位专家委员、行业企业代表、职业院校代表等从各自领域和视角,围绕着新时代背景下落实十九大精神,如何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行了深入研讨,有思想的共识,也有观念的交锋。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一直是职业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主线。
1996年《职业教育法》第二十三条规定,职业教育“应当实行产教结合”,确立了产教结合的法律地位。2010年,《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研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有关法规和激励政策。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要求。2020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阐述了深入产教融合的任务、要求和标准。今年2月,教育部等6部委印发了《职业学校校企合作办法》,对校企合作方式、促进措施、检查等做出明确规定。两个文件共同形成了推动职业教育提高质量,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政策“组合拳”。
不同的历史阶段,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有不同的历史背景。
从国家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的角度,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许正中教授认为,一是千年剧变,把职业教育放在引领的新角度。技术迭代,新产业衍生成为主导;职业替代速度超越想像,社会替代速度要求每个人保持创造性;职业教育也面临着创新的挑战,要勇于理论创新。二是世界竞争格局的变化,需要打造结构性竞争力,包括五个方面——产业结构竞争力、利益结构竞争力、区域结构竞争力、制度结构竞争力、伦理结构竞争力,其中,职业结构竞争力和利益结构竞争力是职业教育发力的重中之重。
从产业发展的角度,中国职教学会副会长俞仲文认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鼓励职业教育要树立产业主导思维,职业教育要把自己从原来世界工厂的框架下解放出来,及时转型升级成中国创造、中国制造背景下的职业教育。
从职业教育体系的角度,华东师范大学石伟平教授认为,十九大提出的“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这个体系不是两个体系而是一个体系。人才成长或人才培养,就业前的培养和就业后的继续提升是一个体系,像名师培养一样,上完大学出来充其量是入职合格,要成为名师还要在工作岗位上养成。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是入职合格的人才,要真正培养高技能人才,之前需要校企合作,就业之后更需要校企合作。目前,制度上是不完善的,体系上是不完善的,我们大量的精力、财力多是放在前者,对后者一个是重视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