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市第二中学在师资力量方面表现出色,拥有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以下是对该校师资力量的详细分析:

-
教师规模与结构:
- 教职工总数:截至最新数据,学校拥有教职工81人,其中教师64人。这一比例保证了足够的教学人力资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服务。
- 学历分布:教师队伍中,本科学历教师35人,专科学历教师29人。高学历教师的占比显示出学校教师团队较高的学术水平和专业素养。
- 职称构成:高级教师10人,一级教师26人。这一职称分布反映出教师队伍的教学经验丰富,教学能力强。
-
教学能力:
- 论文发表:多年来,教师严谨治学,认真开展教学研究。已有100多篇论文刊登于省内外教学刊物,其中不乏获得省、州级奖励的优秀论文。这些论文的发表不仅证明了教师较高的研究能力,也体现了学校对教育教学研究的重视。
- 教学成果:教师们的辛勤付出换来了优异的教学成果。近年来,学生在中考和高考中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学校也多次获得市、州级表彰和奖励。
-
教师团队特色:
- 敬业精神:学校教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他们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 创新能力:教师们注重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探索和实践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他们善于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资源,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大理市下关第二中学教育教学
过一种幸福完整教育生活的目标观

教育本来就是一种成长,一种情怀,她理应是快乐的、幸福的,媚惑的、多姿多彩的,她打开的应该是一个全新的世界,一个露珠一样新鲜清澈的美丽世界,她能把人吸引到更高的层次和境界上去。然而,现实的教育却让很多孩子生不如死。贵州某希望小学,开学不到一个月,那些免费读书的孩子跑了个精光,他们愿意到山上放牛,也不愿意读书,因为读书一点也不好玩。南京有一个五年级的孩子,竟然希望自己是聋子瞎子,因为那样就不要上学了。还有一个四年级的孩子,新年最大的愿望,就是像爷爷一样,早早退休,不用再上学了。应试教育之祸之烈至此哉!
因此,朱永新先生强调: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不仅有对教育终极意义的目标追求,更有矫正当前畸形教育的价值期待。这种理念,其实质是一种多元、平等的理性背景下的追求教育终极意义的目标观。
过一种幸福的教育生活,是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自由阳光的轻轻照耀。在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的过程中,面向每个学生,使每个学生各取所需,各尽所能,各得其宜,都得到应有的发展;通过保证每个学生的幸福,保证每个学生给自己赋予生活意义的自由,来保证民族和社会的整体利益,这应该是教育的理想追求。
无限相信学生的潜能,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倡导学生自主发展。重视学习者本身的活动,引导他们主动参与,积极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充分表现学习者的选择性、主动性、创造性和想象力。这样的教育,应该会让幸福触手可及。
“完整的”,是对原有教育缺失的补救和矫正。传统的教育思想已经黯然失色,教育的主导思想竟然由“全面发展的人”,向着“专业化的实用人才”全力倾斜。当整个全球都“一体化”的时候,每一个个体存在的人,反而被要求更“专门化”了,这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须知旧教育所培养的单一知识和能力结构的学生,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的发展。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全面发展,智商和情商两翼推进,认知情感和和谐统一人格的必然诉求,还有更加清醒自觉的道德观、伦理观和价值观的培养,不仅是未来人才的必要,也是个人成长的需求。
以语文为例,那就要由原来的“知识和技能”的平面目标,发展到“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为旨归。
教育生活,隐含着的寓意是“教育即生活,而且是一种最重要的生活。”另一层含义是“生活也是教育,一种很现实的广义的教育。”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曹雪芹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都是“生活就是教育” 的直白表达。李镇西老师有“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说的也是这个道理。但是,新教育强调教育生活,并没有把教育低俗化、侏儒化、平庸化,而是把教育当成是一种常态,一种生活的常态。新教育一直强调要引导师生从优秀到卓越,那么,如何追求卓越呢?我以为,那就是始终不放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涵养,并把创新和实践生活化,变成一种习惯,一种常态,让他们融入到我们的生命里去。
创新精神是人才卓越化的必备条件,那么,何谓创新精神呢?广义地来看,创新精神其实是一种游走型的智慧生存方式,是不断探求人类求知境界的探险精神,它本能地摒弃认同于任何一个所谓的正确答案,摒弃停泊在任何一个人为的港口,摒弃尊奉任何一个传统的规则。只有创新精神的人,才能异想天开,石破天惊,提出新观点,变革新方法。但创新一定不能排斥知识教育,还不能拒绝小事。海尔总裁张瑞敏说,“什么叫不简单,把小事做好,就是不简单。”
空袋不能直立,无知必然无能,贫乏必然平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