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是能治病的医学(医乃仁术)。除此之外,中医还是国学,是哲学,是道,是一种正能量的价值观,是一种积极向上、兼容并包的生活方式。
中医——接地气
中医是最接地气的医学。虽然说中医理论高大上,但中医的临床实践却简单方便。田间地头,随处都可用中医的思路去治病。草根树皮,都是良药。古时的中医治病并不需要执业医师资格,却能随手见功,应针取效。
中医诊疗简单但有效。中医诊断不需要机器设备,三根手指即可诊脉;中医治疗或用手,或用针,或用汤药,就能应对几乎所有的常见病症,疗效确切。而且,中医诊疗对机体几乎没有伤害,只是因势利导。因此说,中医才是普适的,接地气的,易于推广的医学体系。
人生有两件大事,一则吃饭,一则睡觉,这是延续生命、保证健康的基本要素。吃饭得地气,地气足则后天之本得养;睡觉养阳气,阳气旺则精神充沛。若能吃好饭、睡好觉,即使身体有所不适,亦渐可缓解;反之,若食不足,卧不安,则身体必然出现问题。
其实,养生不是昂贵的事情,并不需要食用各种药片,只需在吃饭与睡觉上下好功夫即是。中医的简便验廉,中医的接地气,由此可见一斑。
国人都该学点中医
作为中国人,我们都应该了解中医,并且学习一些中医知识。学了中医,可保全家健康,还能修身养性。
中医是一门综合学科,它虽然是人的医学,但亦研究自然规律。中医与天文、地理、历法、气候、物候等多个学科有相关性。可以说,中医上接天气,下承地气,根植于文化,只要你深入其中,就能体会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有不少网友说,接触中医后,自己和家人都有了养生意识,很少生病,生病了也能用中医解决,又快又好。也有网友说,自从了解中医养生后,就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学中医,从孩子抓起,则中医地发展必有希望。
古代的秀才都会些中医,小病轻症自己就可以解决,这样能为国家节省大量医疗资源,利国利己。
让中医走向民间,让中医更接地气,让人人都懂点中医。
学点中医,照顾全家人
昔者有言:“为人父,不知医为不慈;为人子,不知医为不孝”。作为中国人,完全不懂祖宗传承下来的中医,未免有些说不过去。为什么这样说?因为我们人人都是自己生命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中医能让我们获得健康。
中医是“治未病”的医学!《内经》早已明言: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预防疾病,而不是治疗疾病——这个理念应该人人都应掌握。与其生病了哀叹良医难寻,何如未病时及时预防。
中医是得道的学问
学习中医,是向道而行。中医本身即内涵天地之道,学习并实践中医,其实即是学道悟道的过程。我们生活在天地之间,我们与世间万物一样,皆禀天地之气而生。天地运行有其规律,这个规律即是道。得道者存,失道者亡。学好中医,即如把握了天地规律。
中医代表着未来医学的发展方向。人是天地所生,人要健康,就一定要顺应天地。天地有道,人亦有道,人道要顺应天地之道。医学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得这个天地的道,这个道即是真理。中医禀天地之道,至今已经传承了数千年,只要天地不变,中医就会一直存在。
天地之道是生生不息的,是厚德载物的,作为中医人,若能深入领悟天地之道,勤勉修行,以善为先,以仁为念,就能成为一个大医。
中医是浮躁社会的一剂良药
我们知道,道在低处。行道,就要向低处行,而中医即是生活中的医学。不需要费尽无数心血研发新药,只要简单的几根针,或几味中药,就能治病救人,这样的医学才是我们老百姓最需要的。
虽然中医理论全是阴阳五行,但中医人绝不是老古董,相反,中医人是最有生活情趣的。因为中医人的心静,静则能安,安则能享受生活。在中医人的眼中,简单的一茶一饭,一人一事,虽然毫不起眼,但都是有滋有味的。大道至简,中医人的生活,洋溢着快乐。
越是深入中医,内心越是宁静。深入学习中医,不仅能提高医学水平,更能滋养心灵。
中医引领你通向幸福之门
有人不理解,认为中医只是门医学技术而已,工作又很辛苦,每天都要读书思考,哪里来的幸福感?却不知,所有幸福的背后都是汗水和辛苦,劳动而有所得,才是真幸福。况且,从中国文化中能得到的智慧太多太多,一箪食,一瓢饮,人也不忘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疫情当前,人民群众普遍期待更多的高水平中医,但真正的高水平中医人才却难以找到。怎么办?作为中医人,我认为:一则,优秀的人才应该去选择中医作为职业;二则,既然要做中医人,那么,凡是老百姓需要的,就是我们应该去做的。三则,大力发展师承教育,把前辈们宝贵的经验传承下来,锐意进取,努力提高中医的修养,培养高质量的中医药人才。
今时今日,国家特别重视中医地发展,大力出台各种政策扶持中医。选择中医作为一生的职业,一定会有不错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