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应该怎么学?这是很多中医初学者的疑问,刘渡舟老师对于中医学习提出过“四点建议”和“三忌”,东直门医院逯俭主任向我们分享了他的学习经历,让我们深感敬佩。

中医经过了数千年的发展,形成一套庞大的医学体系,而对于中医的初学者,尤其是自学的中医爱好者来说,难免有点不知从何开始。

中医具体怎么学习?
有人说是熟读经典,也有人说是早上临床。

古人多以中医经典为理论来源,现代教育则偏向于内外妇儿临床知识。
当然在现代这个浮躁的社会,肯定也见过这样的学习方法,
三分钟学会......
三步法掌握......
10天学会......
一个月读懂......
对于这样的营销广告不做评价,但是如果中医能这么快的学会或者掌握,那么数千年的中医传承显得那么的轻于鸿毛。
刘渡舟老师曾经这样介绍中医的学习:
一是学中医先从学习经典著作入手,不要怕难,要拿出一点精神;
二是对于中医学的重要原文和汤头、药性及歌诀,既要明其义而又要背其文,不背一点书,是没有功夫可言的;
三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被动学习中解放出来,自学不是权宜之计,而是要一生奉行;
四是要树立学用结合,学以致用的优良学风,这对中医来说更为重要。
同时对于中医学习也提出三忌:一忌浮,二忌乱,三忌畏难。
刘渡舟老师的告诫需要我们铭记于心,时刻督促我们静下心来去学习中医。
5月份有幸与逯俭教授坐在一起听他分享他的学医路,听完深感敬佩,却也深感惭愧。
逯俭老师自工作第一天开始每日比别人早上班1小时,一直到晚上11点才结束一天的工作回家。而最忙的时候,午饭仅仅是不到1分钟吃一个包子,就解决了,然后继续开始看病。
每天晚上忙到11点回家后,开始整理一天的临床感悟,有所收获的地方记录下来,有疑问的地方自己查书寻找思路,需要忙到晚上一两点才能让自己休息。
想想自己或者身边同学自临床实习开始莫名的迟到早退,偶尔还要请个假,想来深感汗颜。以后确实需要引以为戒,以逯俭老师为榜样。
哪怕逯俭老师现在临近退休,每周末依然坚持出诊,跟工作日毫无两样。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换来的是数以万计患者的身体健康,换来的是无数患者的高度赞扬。
学医路漫漫,不解之处层出不穷,逯俭老师的学医之路也是如此,
想当年信息沟通没现在这么方便,也许现在我们遇到问题第一步就是“度娘”,但是逯俭老师上大学时连电话都没有,学习期间遇到问题,除了自己查书、请教老师以外,经常向全国的中医界权威写信咨询问题,不仅用诚恳的语言写下自己的问题,还会带着自己的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