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集合推理公务员考试题的一些知识点,和行测逻辑判断中的疑难杂症——集合推理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公务员考试一道行测逻辑判断题
如果李明,那么王芳
是一个假言命题,前件李明后件王芳,前推后,李明→王芳
这种A→B的命题,它的否命题就是 A且-B
我不同意=否命题
所以选B
A中,如果A,就B,不是一个联言的且的关系,是一个前推后的关系,所以不选
逻辑推理题不要深陷其中,你想得太多了,考试的时候也没那么多时间给你想
这题的最关键的理论就是 A→B这个命题的否定形式
公务员考试逻辑判断漫谈:有趣的三段论推理
“洋奴会说洋话。你主张读洋书,就是洋奴,人格破产了!受人格破产的洋奴崇拜的洋书,其价值从可知矣!但我读洋文是学校的课程,是政府的功令,反对者,即反对政府也,无父无君之无政府党,人人得而诛之。”
“你说中国不好。你是外国人么?为什么不到外国去?可惜外国人看你不起……”
“你说甲生疮。甲是中国人,你就是说中国人生疮了。既然中国人生疮,你是中国人,就是你也生疮了。你既然也生疮,你就和甲一样。而你只说甲生疮,则竟无自知之明,你的话还有什么价值?倘你没有生疮,是说诳也。卖国贼是说诳的,所以你是卖国贼。我骂卖国贼,所以我是爱国者。爱国者的话是最有价值的,所以我的话是不错的,我的话既然不错,你就是卖国贼无疑了!”
读了上面的几段话,你是否会哑然失笑:这简直是不知所云嘛!是的,上述几段话出自鲁迅先生的《论辩的魂灵》,当时顽固派和主张改革的人之间发生争论,前者认为中国什么都好,不用改革,但是其理由漏洞百出,鲁迅先生正是模拟他们的口吻写了上述文字。
这些文字其实涉及到一种重要的推理形式:三段论推理。那么什么是三段论推理呢?
如果给你两个命题:“孔子是鲁国人”、“苏格拉底是希腊人”,你能从它们推出什么结论吗?你肯定会觉得茫然:这两个命题毫无关系嘛!再给你两个命题:“凡人皆有死”、“孔子是人”,能推出什么结论?即使你没学过逻辑,估计也会脱口而出:能推出孔子也会死呗!这就是一个标准的三段论推理:
凡人皆有死,
孔子是人,
所以,孔子有死。
三段论推理有三个成分:大词、小词和中词。结论中的宾词是大词,例如“有死”。结论中的主词是小词,例如“孔子”。在结论中不出现的成分叫做中词,例如“人”。中词在两个前提中各出现一次,所以它是一个中介和纽带,通过中词,大词和小词就联结在一起了。
因此一个三段论推理中有且只有这三个成分:大词、小词和中词。如果只有两个成分则无法构成两个判断,如果有四个成分那么两个命题之间没有联系。
有了这些知识作为准备,我们回过头来看看文章开头的几段话为什么引人发笑。
“洋奴会说洋话。你主张读洋书,就是洋奴”这句话实际上是在进行一个三段论推理,可以写成如下形式:
洋奴会说洋话,
你主张读洋书,
所以,你是洋奴。
我们可以看出来,这个推理是错误的,因为两个前提是毫无关系的。第一个前提包含了两个概念“洋奴”和“会说洋话”,第二个前提又包含了两个概念“你”和“主张读洋书”。从无关的两个命题是推不出任何结论的,此处的错误是“四概念错误”,而真正的三段论推理中只能有三个概念。也许顽固派会反驳说:“读洋书和说洋话差不多嘛!咬文嚼字没意思。”那么我们就退一步,承认会说洋话和主张读洋书可以等价,那么上述推理就可以写为:
洋奴会说洋话,
你会说洋话,
所以,你是洋奴。
即使如此,这个推理仍然是错误的,也不光是洋奴会说洋话,其他人也可能会说洋话,所以我会说洋话,怎么就能说我是洋奴呢?除非这个推理再进一步修改:
说洋话的是洋奴
你会说洋话
所以,你是洋奴。
后面的两段话中类似的错误也有很多。大家可以自己试着找一下。
四概念错误在生活中经常发生,比如这样的推理:
中国人勤劳勇敢,
我是中国人,
所以我勤劳勇敢。
表面上看,这是一个正确的三段论推理,但这只是一种假相。两个前提中的“中国人”其实并不是同一个概念。“中国人勤劳勇敢”中的“中国人”是一个集合概念,它把中国的人当作一个整体来对待,意思是我们中华民族作为一个整体是勤劳勇敢,这并不排除某些个体的中国人是好吃懒做的。而“我是中国人”中的“中国人”则指的是具体的中国人。从这个两个前提推不出任何结论。
不但中国人,外国人也经常犯类似的逻辑错误。美国有个参议员对逻辑学家贝尔克里说:“所有的共产党人都攻击我,你也攻击我,所以,你是共产党人。”
贝尔克里回敬道:“所有的鹅都吃白菜,参议员先生也吃白菜,所以参议员先生是鹅。”
贝尔克里通过揭露对方的逻辑漏洞嘲弄了这个愚蠢的参议员。
公务员考试逻辑题部分
您好,中公教育为您服务。
逻辑题是公务员考试的一大块,既是公务员考试的重点也是难点。下面我就将公务员考试中近几年所出现的过所有逻辑题型进行一个完全的分类,然后再分别举一例,再分别讲一下每个类型题的解题方法。
1,概念与三段论问题
此类题采用文氏图的方法,可以方便且直观地解出来,有些也可以采用换位法。采用文氏图的方法,需要注意的就是明确集合的关系,然后再转化成文氏图的形式。熟练以后,应该一看到题就立刻能把文氏图画出来。比如有些a是b,就很快能画出a和b两个集合交叉的文氏图;所有a都是b,就很快能画出b包含a的文氏图;没有a是b,就很快画出a和b相异的文氏图。然后就根据文氏图直接可以把答案选出来了。
例题:没有脊索动物是导管动物,所有的翼龙都是导管动物,所以,没有翼龙属于类人猿家族。以下哪项陈述是上述推理所必须假设的?
A.所有类人猿都是导管动物。 B.类人猿都是脊索动物。
C.没有类人猿是脊索动物。 D.没有脊索动物是翼龙。
解析:
首先没有脊索动物是导管动物,那就能画出两个相异的集合。所有的翼龙都是导管动物,就能画出两个包含的集合。最后能推出没有翼龙属于类人猿家族,那只要类人猿包含在脊索动物中就可以了。那就是选B:所有类人猿都是脊索动物。
2,直言命题
直言命题的重点题型就是找矛盾关系,或者找推出关系。这类题通常都是说出几句话,然后告诉我们只要一句话为真,然后推出最终结果。对于这种题型,首先考虑找出矛盾命题,因为我们知道矛盾命题必是一真一假,那么那个真的命题肯定就在这两个命题当中。那么我们就能知道其它的话都是假的,由此,我们就可以把结果推出来了。有时,可能几句话中不含有矛盾命题,我们就找推出关系,如果a推出b,那么a就不可能为真,因为如果a为真,那么b也就为真了,就跟题干中所说的只有一真矛盾了。
例题:在某次税务检查后,四个税务管理人员有如下结论:
甲:所有个体户都没纳税。
乙:服装个体户陈老板没纳税。
丙:个体户不都没纳税。
丁:有的个体户没纳税。
如果四人中只有一人断定属实,则以下哪项是真的?
A.甲断定属实,陈老板没有纳税。
B.丙断定属实,陈老板纳了税。
C.丙断定属实,但陈老板没纳税。
D.丁断定属实,陈老板未纳税。
解析:本题的矛盾命题就是甲和丙,那么那个真的就是甲或者丙,那么乙和丁就都是假的。那么陈老板就纳税了,所有个体户都纳税了,那么甲就是假的,丙就是真的。选择B。
3,模态命题
模态命题内容相对比较少,只要掌握模态词的相互转换,这类题型都不难解决。这里有个小技巧,就是可能和必然相互转换时,模态词的前后各加一个“不”即可。比如可能就等于不必然不;必然就等于不可能不;不可能就等于必然不;不必然就等于可能不。这里注意一点,两个“不”相邻,就可以抵消掉。
例题:美国前总统林肯说过:“最高明的骗子,可能在某个时刻欺骗所有人,也可能在所有时刻欺骗某些人,但不可能在所有时刻欺骗所有的人。”如果林肯的上述断定是真的,那么下述哪项断定是假的?
A.林肯可能在任何时候都不受骗
B.骗子也可能在某个时刻受骗
C.不存在某一时刻所有人都必然不受骗
D.不存在某一时刻有人可能不受骗
解析:此题首先A和B很容易排除。主要是看C和D。首先看C中“不存在某一时刻”的理解,理解这种句子,有一个技巧,那就是举一个我们平时常见的例子,比如“不存在某一时刻迟到”,那我们就很容易知道,“不存在某一时刻”的意思就是“所有时刻不”,然后将“不”化到后面的句子中,就变成“所有时刻有些人不必然不受骗”,再变成“所有时刻有些人可能受骗”,我们就很容易看出来这句话是正确的了。
如有疑问,欢迎向中公教育企业知道提问。
公务员考试的数学考的是什么数学
包括以下三类数学类科目:
1、数字推理知识:熟悉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求和数列、乘积数列、幂数列、组合数列、分数数列、质数数列、合数数列、根式数列、九宫图等。
2、数学运算知识:四则运算、基本题型对应技巧、基本运算、常用的速算方法、路程问题、工程问题、鸡兔同笼、植树问题、方阵问题、浓度问题、比例问题、牛吃草问题、排列组合、概率问题、利润问题、集合问题、几何问题、分段问题等。
3、数学推理判断知识: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逻辑判断。
扩展资料:公务员考试方式:
各个地方的考试科目都是地方自定的,一般都有笔试和面试。笔试科目各有不同,北京、山东、浙江、上海和广东等省的笔试科目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
要报地方公务员考试的同学要注意查阅当地政府公布的招考简章,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当下就公务员考试改革的趋势来看,倾向于向考《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两科靠拢。
笔试:
中央、国家机关的公务员考试包括笔试(公共科目、专业科目)和面试,以前公共科目笔试按A、B类职位分别进行。A类职位笔试公共科目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A)和《申论》;B类职位笔试公共科目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B);专业科目笔试和面试时间由招考部门自行通知。
从2006年开始,A、B类都要考一样的科目,就是《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只不过《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分别命题。
国家公务员考试按中央机关招录职位区分为三类,在考试内容和招录政策上有所区别:
1.中央机关及其省级直属机构
2.市(地)级以下直属机构
3.专业性较强的部门(单位)
笔试包括公共科目和专业科目。公共科目由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统一确定,专业科目由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根据需要设置。
面试:
面试比例与计划录用人数比例一般有3:1、4:1、5:1三种,只有通过笔试后,按录用人数与面试比例确认笔试成绩排名前几位的才有面试资格,进入面试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公务员考试行测逻辑判断中的疑难杂症——集合推理
近年来,随着公务员考试难度的不断加大,要想在公考这条内卷越来越严重的道路上过关斩将,只学习基础的考点知识显然是远远不够的,那些偶尔出现的“疑难杂症”也应该应对自如,例如逻辑中的难点——集合推理。集合推理是一种边缘化考点,之所以把它称为边缘化考点,是因为这类考点并不是每年都会出现,但是一旦出现难度一般比较大,很多考生只能“望题兴叹”,这里就这类题的特点及做题方法谈谈自己的见解。
所谓集合推理,其实就是要求考生能够正确分析出集合概念之间的包含、被包含、相交、相离、推出等关系。搞清楚这些关系,才能对不同集合之间的推理关系灵活转化。对于集合推理的学习,我们需要从以下四个角度了解:四个基本,三个换位,两串推出和一个递推。接下来一一对这四个考点进行解析。
四个基本
四个基本,即集合所涉及的四个基本概念。在逻辑中,我们可以用A和B来表示两个集合,那么两个集合之间的关系就主要有四种:所有的A是B、所有的A不是B、有的A是B、有的A不是B。除此之外,还有两个个体的概念,即某个A是B,某个A不是B。如果用圈来表示集合概念之间的关系,那么这四个基本就可以用如下图示来表示:
(一)、所有的A是B,它有两种图示:
(二)、所有的A不是B,它只有一种图示:
(三)、有的A是B,它有四种图示:
(四)、有的A不是B,它有三种图示:
三个换位
所谓换位,就是将A和B的位置进行调换,之所以要进行换位,是因为集合推理题目中,有的选项中给出的推出关系,题干中并没有涉及,那么要想推理,就必须换出选项中需要的集合关系,例如这道题目:“某科研机构的员工情况是:并非所有工程师都不是研究生,所有的工程师都是男性。根据以上陈述,可以得出以下哪项()
A.有的男性不是工程师
B.有的男研究生不是工程师
C.有的研究生是男性
D.有的研究生是女性”
这道题目中,题干只能得出:有的工程师→研究生,工程师→男性,而C项中说的是有的研究生→男性,“有的研究生”这个概念题干并没有涉及,因此必须通过换位的方式,换出一个“有的研究生”,因此就有了换位的必要,而换位也是集合推理的精髓所在。所谓三个换位,即:
(一)“所有A是B”→“有的B是A”;
(二)“所有的A不是B”等价于“所有的B不是A”;
(三)“有的A是B”等价于“有的B是A”。
这些换位之所以能成立,主要是基于上述每种关系的图示,例如,“所有A是B”的图示①,就可以表述为“有的B是A”,但图示②就不能这样表述,所以第一个换位只能是推出关系;“所有A不是B”的图示只有一种,这个图示也可以表述为“所有B不是A”,因此,这两个关系换位以后是等价的;“有的A是B”的四种图示也可以表述为“有的B是A”,所以第三种换位也是等价的。
两串推出
所谓两串推出,即所有、有的、某个之间的关系,例如:所有男生都喜欢玩游戏;小明喜欢玩游戏;有的男生喜欢玩游戏,那么所有男生喜欢玩游戏→小明喜欢玩游戏,小明喜欢玩游戏→有的男生喜欢玩游戏,因此我们可以得到第一组推出关系:所有是→某个是→有的是;与之对应的,所有不是→某个不是→有的不是。
一个递推
一个递推就比较简单了,就是我们所熟知的连锁推理,S→P,P→Q,那就可以写成S→Q,同样,有的S→P,P→Q,那么就可以得到:有的S→Q。但是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两个P所代表的概念必须完全相同。
综上所述,在做集合推理题目时,先将题干简化进行翻译,如果无法直接推出答案,那我们就要想到将它们进行换位,从而得到正确的答案,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熟知四个基本、三个换位,从而攻克集合推理的题目。虽然这类考点出题频次不多,但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只有不放过任何一个难点,才能在公考路上战无不胜。
关于集合推理公务员考试题,行测逻辑判断中的疑难杂症——集合推理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上信息来源网络并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