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明清公务员考试题,以及明清时期的科举考试相当于现在的哪项考试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国家公务员考试与科举制度是一模一样吗
产生于隋朝,发展于唐朝的科举制度,是我国古代延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一种官吏选拔制度,绵延长达1300余年。科举制度给中国古代社会留下的痕迹即使在今天看起来也还是清晰而浓重,而公务员制度在当代社会发挥的作用正在变得日益巨大而深远。1933年,罗纳德曾经这样写道:“几乎所有的西方学者都没有注意到当今世界现存的高级公务员制度起源于中国这样一个事实。我们有足够的证据证明中国对这一制度的影响,而它往往被西方学者所忽视。”自1905年清廷下谕彻底废除科举制至今已超过100周年。在21世纪的当今,之所以人们会重新提出并讨论已经废止了100多年的这项制度,无疑有着社会文化方面的深刻原因。
正如《从考官到考学》一文的作者所言:“百年来,科举制虽废,但考试作为选拔人才的一种重要手段,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不断发展。科举文化之精华,如统一考试的形式,公平竞争,择优选才的精神,以考促学的机制,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所借鉴,对高校统一招生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国家公务员考试制度的形成和完善产生重要积极的影响。”本文对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与现代公务员考试制度加以比较分析,总结科举制度的利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把它合理之处借鉴到我国现行公务员考试制度中去。
一、科举制度与公务员考试制度的比较
(一)考试内容和录用程序
历史往往出现轮回的现象,科举制废除百年之后,在中国的土地上又出现了国家公务员“逢进必考”的制度。其一,国家公务员的考试不是考学(即并非升入高一级学校的考试),而是考官(即通过考试选拔国家公务员)—从这一意义上讲,两者之间的目的是完全相同的。其二,都是通过公正严格(至少在理论上)的文化考试,选优劣汰,使考试中的胜出者进入社会管理阶层—从这一意义上讲,两者之间的手段也是完全相同的。唯一的区别只是在考试的内容方面—科举是考八股文,而现在举行的公务员考试则要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管理诸多方面的科学知识。
公务员考试一般分为口试和笔试两种。而像美国等国除了口、笔试外,还对某些技术人员进行实际操作的考试。考试内容注重实际,强调能力,并注意通才和专才相结合,对不同类型的公务员进行不同形式和内容的考试;录用程序相对也比较简单,大体分为四阶段:即,招考、考试、选用和试用。而中国的科举考试虽也有口、笔两试,但考试内容严重脱离实际,不注重能力,只局限于四书、五经、诗词歌赋,鼓励死记硬背,八股文风,泛滥成灾,往往造成学非所用,用非所学局面。考试录用程序更是纷繁复杂,层级较多。拿清朝来说,它的录试要经过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和任用这样一个过程,往往一个人取得最后的成功要耗费了大半生的时光,甚至一个人到老也不能及第。
通过以上简单的比较,我们便不难明白,只要稍作理性思考,便不能将科举制全盘否定,科举制的形成和被固定为一项国家制度,并非是人力的主观设计,而是在多种方法比较中最优选择的结果。同样,科举制度延续1300余年,也决非任何封建帝王,统治阶级刻意维系所能得逞,而是它本身相对的合理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自然达到的结果。
(二)官吏考核和晋升方式
现代公务员在考核过程中一般都遵循这样一些原则:民主公开原则、客观公正原则和保障原则(指公务员对不公平的考核评语有申诉的权利,甚至向法院提起诉讼)。晋升也通常是由考试晋升、考核晋升和年资晋升这几种方式组成。这些做法的目的很显然是为了确保对公务员在考核和晋升上的合理和客观。而科举制下的官吏考核和晋升固然有许多和西方文官制度下在官员的考核和晋升方面相同的好的原则和方式,但由于处于封建社会人治的大环境下,所以在操作时,往往带有的是更多的人情关系烙印。考核官吏往往不是根据被考核者的能力和实绩,而是根据考核官吏者自己的喜好、憎恶和与其的关系来作出判定。中国历史上,像范仲淹、欧阳修等由于遭到不公正考核而不能升迁、甚至贬谪的官员不计其数,这不仅使大量有才、有识志士不能脱颖而出,人尽其才,而且也加剧了各个朝代的灭亡步伐。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我国社会的转型,无论经济体制还是政治体制都相应发生了重大深刻的变化。公务员制度的确立便是其中之一。现行的国家公务员制度明确规定了必须通过严格、公正的考试程序,方能进入公务员队伍的政策,从而结束了公务员选拔的非制度性、非程序性和随意性。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但与古代的科举制相比,这种考试对应试者尚有一些预设的条件,如文化程度(即大专以上文凭)、身份条件(如户口所在地、应试者先前的职业)……等等方面的限制。在这一点上,我认为应当汲取古代科举制的优点:即摒弃一切先决条件,使国家的行政机构向着尽可能大的社会面开放,凡有志于做公务员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哪怕他没有大专文凭、户口也不在本地、是工人农民或从事其他社会职业……都可以参与考试。这样才能体现公开、公平和公正,同时扩大人才选择的范围。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样做会使应试人数大大增加,不利于操作管理。其实这种顾虑是多余的,因为现代社会是一个多元开放的社会,人们选择职业的范围比古代宽广得多,愿意参加公务员考试的人决不可能很多。而且即使参考的人很多,也必须坚持考试面向全社会开放的原则。
(三)法规、制度层面
中国的科举制由于是出现在等级森严,以皇权为中心的封建社会中,皇帝的口谕、圣旨就是法令,所以它带有了很强的随意性和人治化的内容,也没有形成相应的完整制度和法规。科举往往随着皇帝的意志变动而变动,可废可立,可举可停。以宋代为例,自宋太祖开宝七年(公元974年)至宋仁宗嘉佑元年(公元1056年),宋代建国已有97年,而科举仅有44次。
西方公务员制度,从它产生的那天起就有了其法制化、正规化的内容。每个国家在有公务员制度的同时,都有相关的公务员制度主体法规。如英国1855的《关于录用王国政府文官的枢密院令》、美国1883年的《彭德尔顿法》、法国1946年的《公务员总章程》、德国1953年的《联邦官员法》。这些法规从制度层面上保证了公务员制度的连续性和有效性。
目前我国与公务员制度有关的法规是1993年8月颁布的《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这个条例与西方国家颁布的有关法规相比,不仅在数量上不够,而且在内容上也有待于进一步细化和完善。加快与公务员制度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一方面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是公务员管理的客观性、公正性和科学性的内在需要。
二、从科举制度看现代公务员考试制度
(一)政治角度
1、科举制它极大地拓宽了官员选拔的渠道,面向全社会公开进行选拔。凡是有文化的人都可以参加考试,从而打破豪门世族对行政权力的垄断。即使最贫贱家庭出身的人,也能通过这一正常的竞争程序而进入社会管理者的队伍之中,“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因此,它是对血统论和世袭制的彻底倾覆。用今天的社会学话语来说,就是它启动了一种“顺畅的社会流动机制”,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社会阶层界限的凝固化,从而为社会成员提供了较多的机会和希望,缓和了因社会地位差别形成的冲突,释放了由于社会不公平而产生的社会张力,在一定程度上维系了社会的稳定。
2、科举制又极大地强化了“读书做官”的官本位意识—这一点,即使那些为科举制大力辩护的人也不得不承认。其实官本位意识是任何传统社会都必然具有的一种普遍社会心理,并不只限于中国。只是因为中国的封建社会延续的时间最长,所以这种意识最为顽固,在某种意义上,似乎已成为一种集体无意识了。本来读书人不一定非做官不可—诚如春秋战国时期的大思想家荀子所言:“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须如学”。但是在一个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中,做官给予人带来的利益(物质的和精神的)实在太多,任何人特别是读书人都无法抵御这种诱惑,所以才会形成“学而优则仕”的浓厚社会文化氛围和强烈的社会文化心理。
3、古代的科举考试是由各级政府组织进行的,皇帝会任命亲信大臣作主考官,各级政府也会任命相应的官员去组织考试。这一作法也许是当时的权力构架下的唯一选择。而在现代社会中则不可取。民国时期孙中山先生仿效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搞三权分立,但考虑官员选拔的需要和中国科举考试的传统,他独出心裁地创造了一个“五权分立”的权力架构—专门成立了一个考试院以选拔官员。这个考试院便是一个相对独立、与行政院和立法院、司法院、监察院平行的机构。他这样设置的目的,就是为了公平和公正。因为由作为政府的行政院来组织考试,是自己为自己挑选人才,无法实行监督和制约。在古代科举考试中,向主考官行贿、拉关系、科场作弊……是大量存在的客观事实。而由另一个权威的专门考试机构专司此事,就有可能把此种弊病降到最小程度。有鉴于此,我认为现在实行的国家公务员考试应由各级人大来组织实施。因为人大是国家的权力机构,是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为人民服务的公务员理应由人民来挑选,而不应由政府自己来挑选。其次,由人大组织实施,更能够保证考试的公平和公正。
(二)经济角度
科举把国民的注意力和聪明才智引向做官这一渠道,冷落了其他学科和行业,形成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社会观念和风气。结果中国最多的人才是文学人才和政治人才,而少有经济、科技人才。中国在科技、基础科学方面落后,是由于科举不考这些内容。数学家祖冲之、郑玄,建筑家鲁班,物理学家墨子,均远在科举产生之前。科举考试在唐代还考数学、法律及其它一些应用科学,后来逐渐变成以儒家经典为主,至明清则成了死板的八股考试,不允许考生思想自由发挥,这大大钳制了人的思想,限制了人能力的发挥,从而经济也得不到很好的发展。
(三)文化角度
1、科举制将文化水平的高低作为选拔官员的标准,这无论如何都是一个正确的原则。因为任何社会都必需要有较高文化修养的人来进行管理,文官执政与武士专权两者相比,其优劣高下一目了然。
科举考试考八股文的做法虽然必须摒弃,但重视文学修养这一条却应当保存并设法纳入现代公务员考试的内容之中。文学修养的高下实际上反映了一个人人文素养的水平。现代通过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知识分子都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而且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专业也越来越细化,但是否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却很难说。在当代,我们干部队伍中理工科出身者恐怕居多数,他们在人文科学方面的知识则相对比较欠缺,这对于他们管理公共事务无疑是十分不利的。因此汲取科举考试重视文学修养的传统,在现代公务员考试中适当加进文学、历史特别是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相关内容,对于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培养他们的民族精神无疑大有裨益。
事实证明,让应试者写一篇文章,可以看出他的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表达能力、逻辑推理的能力和他知识面的宽窄……总而言之,写文章是一个人文化水平的综合反映。现在各级学校的语文考试仍要考作文,其道理便在于此。而且,作文的考试是最难作弊的。当然,写文章的确是纸上谈兵,文章写得漂亮不一定就能当好一个“官”。但是如果一个人连文章都写不通顺,语言不准确,逻辑混乱,说理不清,他的文化素养也就可想而知,能否当好“官’,也就令人怀疑了。
2、科举考试作为中国古代一项重要的国家制度,是每年都要举行的(一般是在秋季),不少考生第一年落第可以第二年、第三年……接着考,而并非“一考定终身’。这种以文化为标准的选拔方式,自然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导向,使得全社会都重视文化教育,读书求学的风气遍及神州,使得中国成为一个最重视教育的国家,从而也保证了文明的延续和承传。中国之所以成为所有文明古国中唯一没有中断自身文明的国家,科举制的确功不可没。
但是,这种考试的可重复性虽说是为应试者提供了更大的机遇空间,然同时也容易使应试者沉迷其中不能自拔,以致考到满头白发仍乐此不疲。因此,应规定应考者的年龄界限(如35岁以下)。但允许应试者重复考试仍是应当遵循的原则,这样可以不致因一两次考试失手而导致人才被埋没的悲剧。
三、科举制度对我国公务员考试制度的启示
科举制度作为封建社会的人才选拔制度,在中国延续了1300多年,从它的产生到最后的消亡,其原因并不是考试制度本身,而是考试内容的僵化,导致它的灭亡。它对我国现行的公务员考试制度有以下值得借鉴之处。
(一)实行多式考试制度,全面选拔社会良才
1、科举选才实行的是有效的竞争机制,它的竞争客体(行政岗位)具备开放性,它向所有竞争主体(士子)开放。而且竞争客体不局限于某一级别,上至宰相,下至知县。科举考试对所有士子都具有吸引力,参与科考的人数众多,通过科考博取功名,是很多士子终其一生的奋斗目标,而录用人数又极其有限,这说明科考的竞争非常激烈,是一种有效的竞争机制。而我国现行的公务员选拔制度,招考的大多是中、低级、主任科员以下,非领导职务的公务员,竞争客体范围较小,层次低,缺乏足够的吸引力,竞争也不够激烈,从而不利于广泛的获取人才资源。可以借鉴科举选才的方式,进一步扩大和提高竞争岗位范围和层次,扩大竞争岗位比例,强化竞争机制。
2、实行多式考试全面选拔人才。科举制度在唐宋时期实行解试、省试、殿试三式选拔制度,清代实际上实行童试、乡试、会试、殿试四式选拔制,严格的多式选拔,有利于选拔文化素质较高和行政能力较强的人才进人国家行政机构,从而提高行政机构的行政效率。而在我国现行的干部选拔制度中,委任制无考试程序,基本上是“人选人”,难以做到公正、公平和公开;考选制度基本上由地方政府的人事机构主持,以考卷加面试方式组成,没有严格的多式选拔方式,特别是面试流于形式,为招考腐败提供可乘之机,这些都不利于选拔真正优秀人才进人干部队伍。可以借鉴科举选才的多级考试制度,真正遴选社会各行各业的顶尖人才进人干部队伍,源源不断地为国家干部队伍注入活力。
(二)法律规范考试制度,保证选才公正公平
科举考试在各个时期都有相应的法规予以保障。唐、宋、明、清对于报考条件、考试的时间、科目、程序、内容设立、行文要求、阅卷程序、发榜程序及相应待遇都有明文规定。如唐代规定从事工商业者不能参加科考,即“自执工商,家专其业,不得仕”。为保证考生质量和最大限度为国选拔优秀人才,实行科举考试的各朝政府都通过法律对贡举合格人才进行监督。如唐律就规定地方及京城学馆每年必须按规定向国家级的考试贡举优秀的考生。
而我国现行《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还没有通过人大立法,考试时间不定期,考试内容不统一,特别是阅卷、录取程序各地不统一,主观随意性大,影响了考试的严肃公正。
(三)考试内容的设置应科学合理
科举制度被取消,主要在于其考试内容的僵化,无法体现所选人才的真才实学,不能实现为国家选拔优秀人才的目标。现行的国家公务员考试,在内容设置上应吸取科举考试的教训,不能搞一套试卷考天下,而应考虑各用人部门的需求,各行业各岗位的不同性质,吸收唐代科举分科取士的优点,采用基础知识考试加专业知识或专业技能考试多层考试相结合的办法。选拔既具有相当文化基础,又具有相应专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进人国家公务员队伍,实现以往的注重知识水平向现代注重综合素质的转变。
(四)考试录用应从招录推广至晋升,扩大选任制比例
科举制度只在招录人才时实行考试制度,而官员的晋升则完全取决于上级部门的考评,造成了各级官员为获高升,一味取悦于上,而不顾百姓死活的现象。其任用方式类似于今天的委任制,诸多弊端已如前述,其中最重要的是,这种缺乏民主色彩的任用制度导致各级官僚不在乎老百姓脸色,不代表群众利益,官由“公仆”异化为高高在上的“统治者”,导致官民对立。要防止出现类似现象,就要求进一步加大改革委任制的力度,改变干部选拔过程中权力集中在少数领导者手中的现状。
考试录用不仅应应用在招考过程,还应推广至晋升阶段,减少干部选拔中人为操作的可能,推动整个干部队伍不断学习的风气。同时还应扩大通过民众选举产生干部的比例,赋予地方、基层特别是广大人民群众应有的民主权力,让广大人民群众参与领导干部的选拔,选择真正能代表人民利益,为人民谋利益的领导干部。坚决杜绝“选人用人,一人说了算”和“在少数人中选人”的现象,干部是否录取、任用、晋升应取决于评委、群众和领导班子三方的综合。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改革和完善现有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建立以考任制和选任制为核心的选拔任用各级党政干部的制度,建立一支高效、廉洁的国家公务员队伍。
综上所述,同为大规模社会性考试,现代公务员考试与科举制或在考试内容、考试功能、或在考试产生的社会影响上,都与科举有着某种程度的直接承继或间接渊源关系。如今,科举制已停罢,但深含公平精神的考试选才方式却没有而且也不能够废止。从“科举学”的视角进行考试历史与现实的对照,有助于我们探寻考试发展的内在规律,并能为今天的考试改革提供丰富的历史素材,使考试制度沿着正确的轨道健康发展。
如何自考公务员 自考公务员考试考哪几科
很多小伙伴问,关于如何自考公务员自考公务员考试考哪几科的相关问题,今天本站编辑就给大家整理了关于如何自考公务员自考公务员考试考哪几科全部问题,希望对你有帮助!
如何自考公务员
自考公务员方式如下:
1、多看书。要考上公务员绝非一件容易的事,每一年毕业出来的大学生那么多,但是能如愿就业的也就那么一点比例,考公务员比高考还难,因此,一定要多看书,多博览群书。
2、多做题。公务员考试是一项非常难得考试,不但考人的毅力、能力,还要考人的思维速度、做题速度,如果没有大量的做练习,就掌握不了考试的时间和速度,很难再考场取胜。
3、多请教。想要公务员考试成功的人,一定要虚心请教考得比你好的人,还要多与身边已经进入公务员系统工作的人交流,这样你的知识也可以增长,也能多了解公务系统,才能更顺利的考入。
4、多培训。多次未考上公务员的人一定要注意了,不是你没有耐心也不是你学习不好,这里面你一定是方法错了,或者是什么知识缺乏了,适当的参加一些培训,你可以变通一下思维,这很有帮助。培训班里,老师会帮你如何改进。
注意事项
需要注意的是报考人员应对报名时填写的报考内容要慎重填报,严肃对待,并时刻关注每个阶段考试截点,以免错过考试时机。
报名省考的话需要注意,有个别省市公务员在考试流程上略有不同。各个地方的考试科目都是地方自定的,一般都有笔试和面试。笔试科目各有不同,北京、山东、浙江、上海和广东等省的笔试科目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
公务员考试科目有哪些内容
公务员考试公共科目笔试的内容包括《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申论》两个科目。
其中《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试卷分为(一)、(二)两卷,分别用于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的报考者,并在题型、题量、难度等方面有所不同。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主要测查与公务员职业密切相关的、适合通过客观化纸笔测验方式进行考查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要素,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常识判断(侧重法律知识运用)、数量关系、判断推理和资料分析。全部为客观性试题。主要题型为单选题。
《申论》主要通过报考者对给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测查报考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申论适当地借鉴了我国古代科举应试中“策论”的一些经验与做法,但在内容上比“策论”更具有现实针对性,在形式上比“策论”更加灵活多变。
“策论”大多要求应试者就一些重大问题展开论述,即论证国家政策或对策的可行性与合理性,侧重于考察应试者解决问题的能力。
申论则要求应试者从一大堆反映日常问题的现实材料中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全面考察应试者搜集和处理各类日常信息的素质与潜能,充分体现了信息时代的特征,也适应国家公务员实际工作的需要。
申论要求考查的七个核心能力。包括阅读理解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文体写作能力、时事政治运用能力、行政管理能力。
考公务员要考哪几科
国家公务员考试考公共科目和专业科目,公共科目包含行测和申论两部分,公共科目是所有考生必须考的科目。而专业科目是部分要求有专科科目考试的岗位要考察的科目。
1、行测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主要包括常识判断、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和资料分析等部分。
2、申论
申论试卷由注意事项、给定资料和作答要求三部分组成。申论考试按照省级以上(含副省级)机构的职位、市(地)级及以下机构的职位的不同要求,设置两套试卷。
省级以上(含副省级)机构的职位申论考试主要考查报考者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
3、专业科目
如人民警察岗位、中国银保监会、证监会、国务院国资委都会进行专业科目测试,另外8个非通用语职位会进行外语水平测试。
省考公务员考试的注意事项
(一)务必提早出行。
考试当天请务必提前出行,保证准时参加考试。考点不提供停车位,考试当天考点学校周围机动车辆较多,容易形成交通拥堵,建议广大报考者选择绿色低碳交通工具出行,地铁优先。
(二)提前准备材料。
除必要的文具外,报考者应提前准备好《准考证》和《居民身份证》。根据规定,报考者持有《准考证》和《居民身份证》两证齐全方可入场参加考试。
(三)熟悉防疫规定。
入场前主动接受防疫人员检查,报考者现场测量体温<37.3℃、“健康码”为绿码且持首场考试开考前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报告方可入场参加考试。
(四)遵守考场规则。
报考者应熟悉新修订的《公务员录用违规违纪行为处理办法》(中组发〔2021〕12号),严格遵守考场规则。严禁携带通讯设备(如手机、智能手表、智能手环、蓝牙耳机等)或者具有计算、存储功能电子设备入座,上述物品必须在指定位置存放。
2023年自考考公务员考什么科目?考试有什么技巧考公务员这件事,是一个门槛,有了学历你可以打开各类考试的门槛,那么2023年自考考公务员考什么科目?2023年自考公务员考试有什么技巧?接下来就跟教务老师一起来看看吧!
2023年自考考公务员考什么科目?
国家公务员考试科目分为《行政能力测验》和《申论》两科,并按照报考职位的不同,分为省级(副省级)和地市级两种类型试卷,各试卷满分都为100分,且二者采用闭卷方式来考查。其中在行测科目的题型设置上主要包括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和常识判断等部分。而申论是测查从事机关工作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的考试科目,由注意事项、给定资料和作答要求三部分组成,满分100分。
2023年自考公务员考试有什么技巧?
第一个小技巧:分阶段系统学习。
在备考中,每做完一个章节或者科目,对照错题重点复习对应的知识点,巩固基础知识。同时建议整理一个错题本,把同一科目的错题归类总结,重点总结知识点和考点。在学习时应注重对于考点考法的总结和归纳,同时梳理出各科目的框架。在梳理时能够做到,每一章节的核心考点有哪些,以及考法熟记于心。在刷题时可以不再按科目章节刷题,打乱顺序,最后就是做历年试题。在做题时,注意把握时间和做题速度,严格按照真实考试时间。
第二个小技巧:归纳整理知识点。
一是有明显的时间脉络的,可以按时间线整理: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二是按照不同的考点整理:比如各朝代治世名称,传统艺术、古代年龄称谓,科学技术等。
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https://www.87dh.com/xl/
明清时期的科举考试相当于现在的哪项考试
明朝的科举考试,分为三级。
第一级是院试,是县一级考试,合格的叫秀才,有一定特权,但是不能为官。
第二级是乡试,是省一级考试,合格的叫举人,是有资格做官的,属于后辈干部,当有职位空缺时,在举人里边挑选任用。
第三级是会试,是国家级的考试,合格者叫贡生。
最后一关是殿试,就是皇帝亲自出题考试,不过人很少,只有最后精英才能由皇帝亲自考试。
基本上获得进士身份的,就可以任命官职了,不过职位较低,都是8品官职。
可以说和现在的公务员考试,以及遴选一样,都是全方位考核干部的条件过程。
民国“公务员”考试往事:凌晨四点就进考场
民国“公务员”考试往事:凌晨四点就进考场
下周日,2014年度国考笔试将举行。届时,全国152万考生将进行笔尖上的较量,争夺1.9万个饭碗,录取率仅1.3%。
民国“公务员”考试4点就进场
近3000人报考仅40人及格
你知道吗?公务员考试竞争激烈早在1931年就出现了。现代快报记者获悉,《汪伪国民***旧址史话》于近日出版,书中介绍了南京国民***考试院的由来,以及考试院曾举办过的轰动一时的第一届高等考试,也就是当时的公务员考试,全国近3000人报名,但最后仅录取100人,淘汰率高达97%。
现代快报记者赵丹丹鹿伟项凤华
[考点]
当年在哪考试?
由于经费紧张,“借”考场进行考试
整个考试院分为东西两条平行的轴线,因此有东西两个大门。东大门,即现在的市政协大门。西大门,即现在的市委市***大门。
进去后,最惹人注目的是建于1933年的“明志楼”,也就是大门正对面的市***大礼堂。据悉,当时明志楼就是公务员考试考场,楼中部原为两个考场,东西各有一个考场。
而在1931年,由于经费紧张没有专门的考场,民国的第一次“国考”在原中央大学、南京中学(今东南大学、宁海中学)进行。
与市委市***大院一样,当年的考试院大门口也有警卫,不过警卫并非荷枪而立的士兵,而是身着古典服装、身佩宝剑的武士。
[考生]
当年谁能报考?
大学毕业,均可应考,近3000人报名
1931年7月15日,南京国民***考试院举行了轰动一时的第一届高等考试,也就是首届公务员考试。
跟现在的国考一样,民国公务员考试也十分火爆。据书中记载,当年的这场考试共有近3000人报名。因为只有南京有考点,因此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人来赶考。比如,有从江西、湖南乘江轮赶来报名的,到岸后,住的地方还没定,就先去报名。平均下来,每天有四五百人报名,因为人多,原定7月5日报名结束,后来又延长了5日。
什么样的人可以报考?考试院规定“大学毕业,均可应考”,即在公私立大学、独立学院、专科学校毕业的拿有毕业证书的大学生都能考。不过,当年的报考程序要比现在复杂得多,要经过报名、体检、资格审查等。
要考多长时间?
连考7天,凌晨4点就进考场
现在的公务员考试只有一天的时间,不少考生就抱怨国考是种煎熬。
相比之下,当年的民国公务员考试算是场“拉锯战”,考生们不仅要拼脑力,更要拼体力。
据记载,当年的那场考试从7月15日一直考到7月21日,每天早上4点齐集听候点名领卷入场,迟到就不能进了,然后6点开考,每门考3小时,一天考两门,在考场内每天要坐上6小时,一连7天如此。
[考题]
考哪些科目?
国文、法律、财政学等,还要进行演说
考试内容更是复杂,比如普通行政人员,要考12门,包括国文、民法、刑法、行政法、中国近代政治史、财政学、劳工法等;外交官领事官还有专业科测试,要考英语或法语。除了笔试,还有口试,考生要进行两次或一次专题演说,每次以15分钟为限,目的是测试这些人的口才、态度和担任管理、领导工作的才能和经验。
考题如何保密?
出题人被“锁”进屋里两个月
无论是国考还是江苏省考,出题人在考前都要封闭出题。当年的民国公务员考试也是如此。
书中记载,典试委员负责命题、阅卷等工作,由国民***聘请,大部分是当时国内名流学者。而他们的名单事先是绝对保密的。在接到国民***聘书后,各委员才集中到国民***举行宣誓就职典礼。戴季陶会亲自将命题的场所加锁,并用盖有考试院大印的红纸封条加封。从此之后的两个月内,典试委员不能与外界接触,专心拟订试题。
同样,厨师和工作人员也要与外界隔离,任何公私函电禁止投递。一直等到考试结束后,正式发榜的日子,戴季陶会亲自启封开锁,将这些关了两个月的出题人放出来。
当年考题难吗?
近3000人考试仅40人及格,无女生过关
由于考试命题内容偏难和评分标准偏高,最后通过笔试的人数少得可怜,最终及格的只有40人。当时的南京考试院院长戴季陶亲自向国民***申请,给考生普遍加10分,才勉强录取足额100名。
这100人中,曾有工作经历的占到40%,平均年龄在27岁到28岁,据记载,这100名合格者中没有一名女性。
其实,当时女考生有20人,经过两场试下来,还有12人挺着,本以为总会有一两人及格,但最终还是没人坚持到最后,全部名落孙山了。后来考试院分析,也许是因为女考生在竞争的勇气、临场的镇定和多门学科的普遍应付上比男性差一些。
原国民***考试院考场:“明志楼”
明年起,位于北京东路41号的南京市委市***大院,北京东路43号的市政协大院将定期向市民开放。这两个大院的前身是原国民***考试院。
1928年,国民***成立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院。任命戴季陶为考试院院长。随后,他率考试院筹备人员开始考察选址。
书中介绍,在风水宝地鸡笼山(又名北极阁)一带,戴季陶被这里旖旎的湖光山色所吸引,当即拍板,将考试院的地址定在这里。为此,周围还进行了拆迁。建筑部门把武庙、昭忠祠及武庙西侧的千仓师范、千仓山馆及观音庙会周围形成的“大市场”一并征用,建成了东到珍珠河边,西达鸡笼山下的明清风格的古代建筑群,即国民***考试院,而“明志楼”就是后来民国“国考”的考场。
2017河南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
2014年河南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
第一部分常识判断
1.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十二五”时期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任务。下列属于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举措的是:
A.加强农民培训的财政投入,加速培育出一批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农业科技示范户和农民企业家
B.将小镇和农村地区收取的城市建设维护税优先用于农村人居环境公共设施建设和完善
C.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强化政符责任和投入,完善国民健康政策,鼓励社会参与,努力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D.根据城镇化过程中乡村人口减少的趋势,优化村镇布局,促进村镇适度集聚
2.我国刑法给犯罪嫌疑人定罪的一项基本原则是“罪刑法定”。对法律没有规定的侵犯公共利益的行为,应该:
A.不定罪
B.依照习惯定罪
C.依照法理定罪
D.依照以征判例定罪
3.关于法律援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需要援助者应向法律援助机构提交书面申请
B.法律援助的形式为诉讼法律服务,不包括非诉讼法律服务
C.法院对受援对象减免案件受理费及其他诉讼费
D.以经济困难者、残疾人、弱者或经人民法院指定的特殊人群为对象
4.甲、乙、丙出资5万元共同购买一辆车。之后乙欲转让其对该车的份额。乙通知甲、丙后,甲、丙均表示愿出5万元买下乙的份额。那么,关于乙的份额,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应卖给甲
B.应卖给丙
C.应卖给先向乙表示购买者
D.由乙决定卖给甲或丙
5.“与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这句话出一人之口的是:
A.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
C.人固为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D.水能载舟,变能覆舟
6.下列与抗日战争相关的事件,按发生时间称后排列的是:
A.重庆大轰炸南京大屠杀湘西会战鄂西会战
B.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百团大战湘西会战
C.七七事变重庆大轰炸湘西会战百团大战
D.重庆大轰炸七七事变鄂西会战湘西会战
7.“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中的“吾”和“吾师”分别指谁?
A.吾指亚里士多德,吾师指柏拉图
B.吾指莫泊桑,吾师指福楼拜
C.吾指庄子,吾师指老子
D.吾指颜回,吾师指孔子
8.下列各句与“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蕴涵哲理相同的是:
A.尺有所长,寸有所长
B.乐极生悲,否极泰来
C.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D.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9.明清两代每两三年在京城举行一次考试,参加考试的是各省举人及国子监监生。这一考试是:
A.乡试
B.院试
C.殿试
D.会试
10.下列哪部书典型反映了魏晋时期人们的精神风貌?
A.《山海经》
B.《搜神记》
C.《桃花源记》
D.《世说新语》
1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黄梅戏是流行于湖北黄梅的地方戏曲
B.我国第一部新歌剧是《白毛女》
C.“信天游”流行于陕北一带
D.京剧已经有200多年历史
12.下列诗句描述的情境,发生在冬季的是:
A.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C.无可夸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事梨花开
13.以下有关世界地理表述正确的是:
A.欧洲和亚洲之间以苏伊士运河为界
B.澳大利亚是独自占有一个大陆的国家
C.泰晤士河是瑞士的主要河流
D.世界上含盐度最高的海是波罗的海
1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宇宙中的星球除了恒星外都不会发光
B.太阳黑子会对地球磁场产生干扰
C.太阳系中距离太阳最远的行星是冥王星
D.春分时,太阳光直射在赤道附近
15.近年来,我国多座城市遭到暴雨袭击。这些灾害性天气现象与“雨岛效应”有关。雨岛效应集中出现在汛期和暴雨之时,易形成大面积积水,甚至形成城市区域性内涝。下列关于雨岛效应的成因说法错误的是:
A.城市热量的超常排放使市区内上升气流加强,有利于云的形成
B.城市空气中含有较多的凝结核,吸湿性结核增多容易成云致雨
C.城市高楼大厦林立摩擦阻碍作用使云层移速减慢,延长下雨时间
D.城市绿地和水体增加了空气湿度,有利于低云层在市区上空增多
16.以下有关动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珊瑚礁是一种由软体动物组成的动物群
B.孵化小海龟时的温度决定了它们的性别
C.现存最原始的哺乳嘴兽仅分布于澳大利亚
D.青蛙和乌龟的体温会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17.以下三种食品安全标志所代表的产品标准对产品的要求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③①②
D.②③①
18.下列关于医学常识的说法,错误的是()。
A.站立服药时食道呈现自然垂直状态,有利于药物下行没到胃内,便于尽快吸收
B.服热性药时应配食热性食物,服凉性药时应配食凉性食物,否则影响药效
C.给伤口消毒用酒精并非纯度越高越好
D.给病人输氧时,输纯氧效果最好
19.关于奥林匹克运动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国际奥委会的总部设在美国纽约
B.首位夺得奥运柔道女子冠军的是中国选手
C.2016年奥运会将在日本东京举办
D.第一届现代奥动会是在英国伦敦举行的
20.关于生活常识,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煮肉时,把肉放入热水中煮则汤味鲜美,放在冷水里慢慢煮则肉味鲜美
B.空腹吃进大量柿子,会与胃酸凝结成块,形成柿石,引起胃痛、呕吐
C.自来水中含有氧,煮饭时它会破坏粮食中所含的维生素B1
D.吃过大蒜后,喝杯牛奶,可减少大蒜残留在口中的异味
第二部分言语理解与表达
21.罗斯福的《正义论》被誉为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哲学著作,_________着整个当代政治哲学的发展。罗斯福说,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德性,一如真理是思想体系的最高价值。因此,当我们评价制度时,最重要的是看它是否合乎公正。如果不公正,我们便有责任改变甚至_________它。
A.推动淘汰
B.影响推理
C.激励颠覆
D.指导优化
22.如果你的生活中没有伟大、高贵的人和有智慧的人怎么办?请不要变得麻木,不要_________,不要放弃向生活学习的机会。因此至少在你的周围还有树,特别是大树,它会教会你许多东西。一棵大树,就是你的亲人和老师,而且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就是伟大、高贵和有智慧的人。
A.自以为是
B.茫然失措
C.随波逐流
D.自暴自弃
23.“凑足一群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略带自嘲和无奈的“中国式过马路”,_________着集体漠视规则的人们,_________了城市交通管理的软肋。
A.调侃戳中
B.讥讽击中
C.嘲弄戳痛
D.挖苦打中
24.条纹,作为最简洁而又生机勃勃的视觉设计语言,自石器时代起便被广泛运用。彩色采编依旧不断_________于当今时装界,新锐设计师们拒绝了浮华,但同样_________着高调。
A.流行维持
B.活跃蕴含
C.风靡保持
D.时兴延续
25.石油峰值论认为,石油产量会达到最高点,之后不可避免地开始下降。石油峰值几乎是确定的事,但仍然存在两个问题:它究竟何时出现?世界是否能够及时研究出替代能源?_________的观察家并不相信石油峰值会在2020年前出现,但一些石油公司承认他们此前夸大了地下的石油储量。因此,这更引起人们的_________;我们可能已经过了这个峰值。
A.激进争议
B.理智恐慌
C.乐观担忧
D.冷静怀疑
26.一年以来,欧美国家示威、罢工活动_________,暴力事件频发,社会乱象_________,显示出在经济持续不景气的背景下西方发达国家内部矛盾激化,社会危机加剧。
A.此消彼长惊心动魄
B.此起彼伏层出不穷
C.愈演愈烈屡见不鲜
D.如火如荼变本加厉
27.毋庸讳言,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看待西方总有一个_________的影子,那就是历史的悲情。如果说,这种悲愤过去的外在表现主要是悲,那么今天的表现形式更多的是傲,两者的内在逻辑_________;我们缺乏与西方世界在心理上真正的平等对视。
A.挥之不去一脉相承
B.纠缠不清如出一辙
C.阴魂不散一以贯之
D.排解不掉一体相连
28.赵景深在《文心剪影》里说:“他(叶圣陶)的复信措词谦抑,字迹圆满丰满,正是出他那_________而又诚实的心。”正如当年他主编《小说月报》曾精心培育了一大批后来成为新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时那样。他那_________的精神和工作态度,给予年轻一代的教育、鼓舞的力量是无法_________。
A.谦和公而忘私估量
B.谦卑兢兢业业估价
C.率真孜孜以求想象
D.正直大公无私衡量
29.黄土高原的形成和青藏的隆升,_________了侵蚀和风华的速度,使得高原周围的低洼地区_________了大量卵石、沙子和硬细的颗粒,以至只要大量骤起,西部地区就_________飞沙走石、尘土弥漫的景象。
A.提升沉淀产生
B.加快堆积形成
C.提高聚集呈现
D.加剧散落造成
30.2012年8月,美国“好奇号”火星车在火星表面着际,这是人类迄今在其他星球登陆的最精密的移动科学实验室。“好奇号”将测量火星岩石和泥土中不同化学元素的丰度,_________火星表面的辐射环境及其对未来登陆火星宇航员的危害,_________火星是否具有适宜生命存在的环境,_________行星变化的线索。
A.评价找寻跟踪
B.判断考察挖掘
C.测算探究注意
D.评估探索寻找
31.层层关卡,没有堵住问题洋奶粉流向市场,这暴露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缺位和割裂。专家认为,食品安全生产和监督都容不得一丁点的侥幸心理。企业、监管部门都应该有“守门”意识,出了问题捂着、掖着,中会带来市场信任和政府公信力的丧失。
这段文字中的“守门”主要是指企业和监管部门应把好什么关?
A.品牌关
B.国门关
C.良心关
D.质量关
32.台湾某著名音乐人士近日用“喂鸡”比喻当下音乐市场中唱片公司的做法,他说:“原本一群鸡要喂鸡鉰料才会长大。突然有家唱片公司喂碎报纸,发现有些鸡长得不错,于是其它唱片公司模仿,所有鸡就开始吃碎报纸,以后你喂鸡饲料,它们反而吃不惯了。”
这位音乐人所说的主要意思是()。
A.廉价低劣的音乐只能使听众享受低端的快乐
B.低劣的音乐作品培养不出具有高品位的听众
C.音乐市场良莠不齐,消费者应擦亮眼睛,学会选择
D.唱片公司群起推销低劣的音乐,降低了听众的审美水平
33.在使用繁体字的香港和台湾,如今越来越多年轻人的生活方式正日渐西方化;而大陆青少年接触港台的电脑游戏、流行歌曲等现代时尚元素,看到的也多是繁体字,但并未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与此相反,不少天天使用简体字的人,照样深得传统文化的熏陶。如果分别阅读用简体字和繁体字书写的同一篇古文、同一首唐诗,文字形式对读者解读作品文化意蕴的影响微乎其微。传统文化也可以电影、电视等多种方式植根民间思想观念与生活方式当中,不一定要借助繁体字作为媒介。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简体字不会削弱传统文化的意蕴
B.简体字代替繁体字确实利无弊小
C.传统传统文化未必需要借助繁体字
D.应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时尚元素中
34.2008年冬天,美国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商业蜂箱出现了蜂群崩溃症候群。某些蜂群中的所有工蜂突然消失或死亡,导致蜂窝中只剩下孤独的蜂王。这种综合症已经传到了欧洲许多国家,如法国、比利时、意大利、葡萄牙和西班牙等。如果没有这些蜜蜂,许多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作物也将无法存在,如大豆、棉花、杏、葡萄、苹果、向日葵等。全球几乎三分之一的食物都与蜜蜂的行为有关。如果它们灭绝,随之而来的将是食物紧缺、饥饿、暴力和骚乱等严重社会问题。
下列无法从原文推出的是()。
A.稍等
B.稍等
C.稍等
D.稍等
35.在中国,中秋节是仅次于春节的重要节日,这是因为人们在农耕文化发展过程中,认识到季节的重要性,故很早就有春天祭日、拜月发展到赏月,但未固定在哪一天。8世纪后中秋节成型,八月十五在秋季正中,故称中秋。此时正是桂花飘香之际,人们面对人间桂,联想月中桂,于是在赏月、拜月之外又添了赏桂的习俗。最迟在9世纪,吃月饼的中秋习俗已经出现。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中秋节有哪些习俗
B.中秋节的形成过程
C.古人重视中秋节的原因
D.农耕文化对中秋习俗的影响
36.超级火山的爆发强度将超过人类历史上任何一次火山爆发,研究人员相信,当岩浆升到地壳中后又无法突破时,就有可能爆发超级火山。压力下产生这种结果,可能意味着当岩浆最终爆发冲出时,某广阔区域内的某一点将被完全毁灭。世界末日论认为,这种事件将喷发出数百万吨重的残骸,并向大气中释放大量有毒气体,让整个世界陷入到所谓的核冬天。最糟糕的是,它可能将部分地区的生命、甚至整个地球的生命都消灭干净。
这段文字主要揭示的是()。
A.超级火山造成的危害
B.超级火山爆发的原因
C.地球生命面临的威胁
D.世界末日论的基本观点
37.在人类寻求安定的社会秩序的过程中,法律始终只是一种实现路径,并不是所有的社会关系都能依靠法律有效调整,也并不是所有的立法都能解决现实中的复杂问题。轻视立法固然不可取,但把眼界过于集中在立法的书面活动上,动辄呼吁加强规则制定,也未必是一种追求法治的理性态度。
根据这段文字,作者批判的是什么观点或态度?()
A.重立法而轻执法
B.重法治而轻道德
C.社会问题应当通过立法解决
D.完善的法律体系是法治的前提
38.研究人员利用微小海洋生物的化石来重建自最后一个冰河时代结束至今的全球气温。数据显示,地球在数千年中持续降温,然后在20世纪出现前所未有的逆转。这进一步表明现代的全球变暖并非自然形成,而是二氧化碳排放迅速增加。海洋化石数据显示,1900年至1910年是过去11300年以来最冷的十年之一,比其他95%的年份都要冷,不过该研究指出,100年后的2000年至2010年是最暖和的十年之一。全球气温记录只能追溯到1880年,2000年至2010年是此间气温最高的十年。
下列表述与原文不相符的是()。
A.二氧化碳排放需积累到一定程度才会导致温室效应
B.利用化石重建的全球气温时间跨度远超已有的气温记录
C.工业革命后的相当一段时间内,二氧化碳排放增多,全球气温仍持续走低
D.研究人员重建的2000至2010年气温与全球气温记录有出入
39.我们常说:无知者无畏。这是一种贬义的说法。但是,有时候,正是由于不知道面临着怎样的境况,我们才会无畏地去面对生活,也相信自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但是,一旦我们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处境,我们反而会被自己的心灵限制住,而无法成功战胜那些本来可以克服的困难。任何时候,都不要被自己内心的恐惧震慑,这才是我们成功的开始。
下列说法与这段文字不相符的是()。
A.无知者未必无畏
B.恐惧来自我们的内心
C.清楚自己的处境不一定是好事
D.战胜内心恐惧才可能取得成功
40.中国国家药物管理部门规定,药品的化学名和通用名由国家药典和药品管理部门制定,但商品名由厂家制定。正是这后一项规定。给许多药品的改名和多名创造了条件。在我国,近几年具有多种名称的常用药品有200多种,其中有4个药名的占20%,5个药名的占25%,6个药名的占25%,7个药名的占15%,还有15%的药有10个以上的名称,有的药有20多个名称,最多的有40多个名称。所有这些具有多种名称的药都是名符其实的“换汤不换药”,基本内容不变,只是包装或个别成分改变,疗效则安全一致。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药品的商品名可由厂家自行决定
B.我国的常用药品都具有多种商品名
C.一药多名的现象在我国非常普遍
D.具有多种名称的药其疗效完全一致
41.有关发展的早期文献几乎都认定,发展中国家由于贫穷无力建立社会保障制度。这一诊断,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众多发展中国家在普及社会医疗保险方面无所作为的理由。时至今日,在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占人口大多数的非正规就业者及其家庭成员一般都被排斥在保险计划之外。然而事实证明,即使是最穷的国家,也能通过对本国人口中的脆弱群体提供公共支持而创造出丰富多样的社会保障形式来。
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A.社会保障制度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有关
B.发展中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很不健全
C.弱势群体应是发展中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关注的重点
D.贫穷不能成为发展中国家对社会保障无所作为的理由
42.私募的“钱途”在于退出。私募基金有一个好退路,才能安分守己。眼下,中国本土有130亿私募等待退出。一般情况下,IPO(公开募股)是私募退出的最佳选择。由于上市退出回报率最高,私募自然会将IPO奉为神灵。从政府角度,可以通过适当降低上市标准,改审核制为注册制等方式降低IPO门槛。还可以通过大力培育和发展产权交易市场,实现私募资金的退出。
这段文字旨在说明()。
A.政府应完善私募基金的退出机制
B.私募基金的退出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C.IPO(公开募股)是私募退出的首要选择
D.大力培育和发展产权交易市场是私募退出的途径
43.钱钟书绝对不敢以大师自居。他从不厕身大师之列。他不开宗立派,不传授弟子,《谈艺录》和《管锥编》是他的读书心得,供会心的读者阅读欣赏。他偶尔听到入耳的称许,会惊喜又惊奇。
这段文字以“钱钟书绝对不敢以大师自居”起笔,旨在说明钱钟书()。
A.孤芳自赏
B.不拘小节
C.特立独行
D.标新立异
44.一位搏击高手参加比赛,自负地以为一定可以夺得冠军,却不料在最后的赛场上遇到一个实力相当的助手。搏击高手发觉,自己竟然找不到对方的破绽。他觉得很羞耻,愤愤不平地回去找到师父,央求师父找出对手的破绽。师父笑而不语,在地上划了一道线,要他在不擦掉这条线的前提下,高潮让这条线变短。搏击高手苦思不解,请教师父。师父在原先那条线的旁边,又划了一道更长的线,师父说:“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A.短兵相接,智者为王
B.狭路相逢,勇者必胜
C.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D.勤学苦练,敌弱我强
45.在当前社会,人与人之间的激烈竞争在所难免,但不少人因为得失心较重,做事时不惜违反公德伦理和规则秩序,最后不仅很难占到便宜,有时反而会害了自己。随着制度越来越健全,太重得失而逾规的行为只能是搬走石头砸自己的脚。比如,运动员们每日辛苦训练就是为了在比赛中获得奖牌。当他们盼望已久的比赛来临时,有些运动员会特别紧张,甚至有意无意地去做一些违规的事情。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不能因为太重得失而做违规的事
B.健全的比赛规则有助于公平竞争
C.保持良好心态才可能取得好成绩
D.运动员应该树立正确的竞争观念
46.①“国家战略”一词,最早出自美国
②最近几年,由于国家领导人以及社会各界的倡导,全民阅读问题已经引起广泛的重视
③中国学术界对“国家战略”一词尚无统一定义
④我国先后提出对知识产权国家战略,能源问题国家战略等,但遗憾的是一直没有把全国阅读作为国家战略
⑤其任务是依据国际国内情况,综合运用政治、军事、经济、科技、文化等国家力量,策划指导国家建设与发展、维护国家安全,达成国家目标
⑥一般认为,它是指导国家各个领域的总方略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①⑥⑤③④②
B.①③⑥⑤④②
C.③⑥①⑤②④
D.③①⑥⑤④②
47.①大自然是个有机整体
②只要其中一个要素发生变化,就会引起其他要素的相应变化
③地理环境各个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依存关系
④一个环节紧扣着另一个环节,一个过程向另一个过程转化
⑤并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⑥最后必然会导致整个地理环境由量变发展到质变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③①②④⑤⑥
B.①②④⑥⑤③
C.①③②④⑥⑤
D.③①②⑥⑤④
48.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本保障,这是充满生命的地球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无价之宝。但是,人类活动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减少生物多样性。20世纪以来,平均每天有一个物种灭绝,而进入90年代,科学家们估计每天灭绝140个物种,因而全世界有10%的高等植物和3/4的鸟类的生存受到威胁,全球270种龟类爬行动物中的42%、150种灵长目中的2/3濒临灭绝。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多样的地球生物的种类正呈锐减趋势
B.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C.人类活动对地球生态系统产生严重影响
D.如何保护地球生物多样性
49.常常被感动而充满激情的人是有福的。我或许属于其中之一。故我想,感动是由于我深爱着世上一切美好的事物,甚至比别人更留意也更钟情于它们。而这些美好的事物也仿佛是我的朋友和亲人。也同样爱着、留意着、钟情着我。每次小小的感动都会洗净我灵魂中某个小小的斑点和污渍,每一次深深的感动都有可能斩断我性情中某一段深深的劣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感动使我的内心变得清洁、明亮,丰富而又宽敞,使我面对每一轮崭新的日出都能赢得一个全新的自我。
这段文字主要告诉我们()。
A.人应该有不断完善自我的意识
B.充满爱的人才有可能获得幸福
C.提升欠格境界需要持之以恒
D.人应该对美好事物充满感情
50.____________________。比如工业化的历史,就包含了很多内容,首先是现代生产发展所引起的物质财富的快速增长。由于我们当然对工业化持积极的态度。但另一方面,从生态环境角度看,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大量资源被消耗,很多地方被污染,生态破坏对人类造成的危害会长期存在。这样,工业化在不同时间段内呈现两种形象,短时间内我们享受了生活,但从长时段来看,我们可能牺牲了未来。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A.我们用多重的时间来理解和评判历史,就会出现与过去不同的认识
B.历史是分层的,长时段的历史决定了其他时段历史的变化
C.当我们利用线性的时间将历史事件串联在一起时,就呈现出一种因果关系
D.我们研究历史时难免会有局限性,经常受时间因素的影响
第三部分数量关系
51.正整数a乘以1080得到一个完全平方数,问a的最小值是()。
A.15
B.10
C.30
D.60
关于本次明清公务员考试题和明清时期的科举考试相当于现在的哪项考试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以上信息来源网络并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