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追及问题例题(公务员考试数学运算”追及问题”解题思维)


大家好,如果您还对公务员考试追及问题例题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公务员考试追及问题例题的知识,包括公务员考试数学运算”追及问题”解题思维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公务员考试追及问题例题(公务员考试数学运算”追及问题”解题思维)

本文目录

公务员考试追及问题例题(公务员考试数学运算”追及问题”解题思维)

  1. 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行程问题中的相遇和追及问题怎么处理
  2. 国考行测数量关系:跑道上的追及与相遇问题怎么解答
  3. 如何巧解公务员考试行测中动物世界的追及问
  4. 公务员考试数学运算”追及问题”解题思维
  5. 公务员考试:怎样解数量关系题

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行程问题中的相遇和追及问题怎么处理

您好,中公教育为您服务。

公务员考试追及问题例题(公务员考试数学运算”追及问题”解题思维)

行程问题在国家公务员行测考试中往往是考生觉得比较难的一个问题,究其原因,无非就是过程多,以及在考虑问题的时候会出现一个参照物的选择,也就是需要运用到一些简单的初中物理知识,但是只要掌握了好的技巧,那么行程问题也是非常容易的,接下来中公教育专家带大家来认识一下行程问题。

对于行程问题的核心公式S=vt,大家肯定非常熟悉,但是在考试的时候往往会给出很多个v以及很多个S或者t,如果再配上需要选取参照物的相遇和追及问题,可能有些考生就开始犯迷糊了。判断相遇还是追及问题其实通过速度v的方向也可以判断,如果两个速度的方向是相同的,那么就是追及问题,如果两个速度方向是相反的,那么就是相遇问题。下面从一道题入手帮助大家认识这一性质。

例:一支600米长的队伍行军,队尾的通讯员要与最前面的连长联系,他用3分钟跑步追上了连长,又在队伍休息的时间以同样的速度跑回了队尾,用了2分24秒,如队伍和通讯员均匀速前进,则通讯员在行军时从最前面跑步回到队尾需要多长时间?

A.48秒 B.1分钟 C.1分48秒 D.2分钟

中公解析:这道题目其实是描述了3个过程,分别是相遇过程、追及过程、普通的行程过程,设通讯员的速度为V1,队伍的速度为V2,队伍行进的速度方向是向右,则第一个过程中通讯员的速度方向是向右,速度相同的话考虑追及问题,便有追及距离S=(V1- V2)×T1①。第二个过程中V1的方向是向左,V2为0,则这个过程是普通的行程问题,满足关系式S=V1×T2②。第三个过程中V1的方向是向左,V2的方向向右,二者方S=向相反,满足相遇条件,则满足关系式S=(V1+ V2)T3③。分析题目可以得到S=600m,T1=3min,T2=2min24s,将以上已知条件分别带入①②③式中即可找到正确答案为D。

此题就是典型的行程问题中过程比较多的一类,其实行程问题的难度不在于它的计算,而是过程很多,中公教育专家建议广大考生在做行程问题的时候可以将比较冗长复杂的文字语言转换成图像语言,使整个过程更加简洁明了,从而帮助大家快速列式和计算。行程问题中基本上不会单独去考查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往往是将二者结合起来增加过程和难度去考,所以大家在做题的过程中需要理清过程,判断速度方向从而准确快速、清晰地判断出到底是相遇还是追及问题,从而快速寻求答案。

更多详情点击:http://js.offcn.com/?wt.mc_id=bd5958

如有疑问,欢迎向中公教育企业知道提问。

国考行测数量关系:跑道上的追及与相遇问题怎么解答

一、环形相遇

甲和乙如果从同一点出发,反向而行,那么他们两个终会相遇,从开始到第一次相遇时,二者的路程和是1圈,从开始到第二次相遇,二者的路程和是2圈……从开始到第n次相遇,二者的路程和是n圈。假设1圈的长度为S,

这是基本公式,接下来我们通过例题来体现基本公式的应用。

例1:有一条400米长的环形跑道,甲、乙两人骑车从A点出发,背向而行。甲的初始速度为l米/秒,乙的初始速度为11米/秒。每当两人相遇,甲的速度就增加l米/秒,乙的速度减少l米/秒。那么当两人以相等的速度相遇时,距离A点多少米?

A.50 B.60 C.75 D.100

【答案】D。

【中公解析】二者第一次相遇的速度和为1+11=12,第二次相遇的速度和为2+10=12,第三次相遇的速度和为3+9=12,第四次相遇的速度和为4+8=12,第五次相遇的速度和为5+7=12,第六次相遇的速度和为6+6=12。虽然二者的速度不断发生变化,但速度和并没有发生改变,每次相遇的时间都是400÷12。甲走过的总路成为400÷12×(1+2+3+4+5+6)=700,也就是1圈多出300米。离起初的A点相距100米,故选D。

例2:甲、乙两人从运动场同一起点同向出发,甲跑步的速度为200米/分钟,乙步行,当甲第五次超越乙时,乙正好走完第三圈,再过1分钟,甲在乙前方多少米?

A.105 B.115 C.120 D.125

【答案】D。

【中公解析】当甲第5次超越乙时,路程差就是5圈。乙正好走完第3圈,则甲正好跑完8圈。同样的时间里,甲乙的路程之比是8:3,则二者的速度之比也是8:3,甲的速度为200,则乙的速度为75。所以1分钟后,甲在乙前方(200-75)×1=125米。故选D。

环形相遇和追及的题目难度并不比直线相遇和追及的难度大,甚至还会更简单。所以云南中公教育专家提醒大家千万不要自己吓唬自己。

如何巧解公务员考试行测中动物世界的追及问

公务员笔试行测,追及问题题公式(如图):

动物追及问题,例题:

一只野兔逃出80步后,狼才追它,野兔跑8步的路程,狼只需要跑3步;而狼跑出4步的时间,兔子可跑9步。则狼至少要跑()步才能追上兔子。

【解析】看到题干中出现步幅之比与时间之比的描述,很容易根据特值法先计算出在时间相同情况下,狼与野兔的速度之比为8×4:3×9=32:27。

用狼步作为衡量“单位”,需将追及距离用狼步来表示。由于“野兔跑8步的路程,狼只需要跑3步”,所以兔子跑了80步的距离,狼步需要30步。这里再次运用正比思想。故追及距离为30狼步。

由于速度之差:狼的速度=追及距离:狼奔跑的距离,因此狼为了追上兔子需要奔跑的距离为(55*60)/(55-52)=1100狼步。

即,答案是192步。

(来源网络整理)

公务员考试数学运算”追及问题”解题思维

行测中数学运算部分的追及问题的解题核心是“速度差”,利用速度差解追及问题,往往可以加快解题速度,节约解题时间。在其它类型的一些问题中运用类似的解题思维,往往也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1、追及问题中运用“速度差”

【例题1】甲、乙两地相距100千米,一辆汽车和一台拖拉机都从甲开往乙地,汽车出发时,拖拉机已开出15千米;当汽车到达乙地时,拖拉机距乙地还有10千米。那么汽车是在距乙地多少千米处追上拖拉机的?

A.60千米 B.50千米 C.40千米 D.30千米

【答案】C。

【解析】常规解法:汽车和拖拉机的速度比为100:(100-15-10)=4:3,设追上时经过了t小时,设,速度每份为x,那么汽车速度为4x,拖拉机速度则为3x,则3xt+15=4xt,即(4x-3x)t=15得出xt=15,既汽车是经过4xt=60千米追上拖拉机,这时汽车距乙地100-60=40千米。

利用“速度差”:追上拖拉机前追击距离为15千米,追上后追击距离为10千米,由于追击速度不变,故汽车前后所走路程比=前后所用时间比=追击时间比=追击距离比=15:10=3:2,故所求为,100×2/5=40千米。

2、在年龄问题中类似可以利用“年龄差”不变

【例题2】1998年甲的年龄是乙的年龄的4倍,2002年,甲的年龄是乙的年龄的3倍。问甲、乙二人2000年的年龄分别是多少岁?

A.34岁,12岁 B.34岁,8岁 C.36岁,12岁 D. 34岁,10岁

【答案】D。

【解析】98年,甲、乙年龄差=4-1=乙98年的年龄的3倍;02年,甲、乙年龄差=3-1=乙02年的年龄的2倍。由于“年龄差”不变,故可得出:乙98年的年龄的3倍=乙02年的年龄的2倍,即:乙的年龄98年:02年=2:3,乙的年龄增加了1份=2002-1998=4,故乙98年的年龄=2×4=8,那么2000年他的年龄自然就是10,选D.

3、利用“年龄增长速度差”解题。解题思路和追及问题一样。

【例题3】祖父年龄70岁,长孙20岁,次孙13岁,幼孙7岁,问多少年后,三个孙子的年龄之和与祖父的年龄相等?()

A.10 B.12 C.15 D.20

【答案】C。

【解析】年龄差=年龄增长速度差×时间。因为,3个孙子的年龄增长速度是祖父的3倍,所以,时间=[70-(20+13+7)]÷(3-1)=15。

公务员考试:怎样解数量关系题

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题解题技巧,如:

代入排除法

从选项入手,代入某个选项后,如果不符合已知条件,或推出矛盾,则可排除此选项。

①直接代入:把选项一个一个代入验证,直至得到符合题意的选项为止。

②选择性代入:根据数的特性(奇偶性、整除特性、尾数特性、余数特性等)先筛选,再代入排除的方法。

图解法

图解法运用的图形包括线段图、网状图/树状图、文氏图和表格等。

①线段图:用线段来表示数字和数量关系的方法。一般,用线段来表示量与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或者整个运动过程等,来解决和差倍比问题、行程问题等。

②网状图或树状图

A.网状图

一般由三组斜线组成,各组分别代表一种事物。从各自的顶端向下面走,分布率就从100%向下降。即用一个三角形网状表示某个对象在三个方面的分布情况。

B.树状图

通过列树状图列出某事件的所有可能的结果,求出其概率。

③文氏图

用一条封闭曲线直观地表示集合及其关系的图形,能直观地表现出集合之间的关系。其中圆表示一个类,两个圆相交,其相交部分就是两个类的共同部分。两个圆不相交,则说明这两个类没有共同元素。

④表格

将多次操作问题和还原问题中的复杂过程一一呈现,也可以用表格理清数量关系,帮助列方程。

分合法

利用分与合两种不同的思维解答数学运算的方法。

①分类讨论

指当不能对问题所给的对象进行统一研究时,需要对研究对象按某个标准进行分类,逐类研究,最后将结论汇总得解的方法。

需注意分类标准统一,分类情况不遗漏、不重复,不越级讨论。一般是多种情况分类讨论后,再利用加法原理求出总的情况数。

②整体法

A.将某一部分看成一个整体,在问题中总是一起考虑,而不单独求解;

B.不关心局部关系,只关心问题的整体情况,直接根据整体情况来考虑关系,这种形式经常用于平均数问题。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以上信息来源网络并不代表本站观点。

网上报名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分数:
  • 电话:
  • QQ/微信:
  • 地址:

文中图片素材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644062549@qq.com删除

提交报名同学/家长:允许择校老师帮您择校调剂,同意《隐私保障》条例,并允许推荐给更多服务商为您提供服务!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52soux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