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公务员考试规律解析题,以及行测技巧三十八规律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揭秘近九年公务员考试数字推理命题规律
作为一个重要的规律,幂数列的考查在国考的数字推理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我们分析2000年到2008年九年间国考真题可以得出这一结论。同时,由于幂数列的变形较多,它的考查形式就多种多样,了解了曾经的出题方式,对备考09年国考尤为重要。以下将九年间数字推理涉及到幂数列的真题一一列出,并给予详解,我们可以通过这些真题看出国考真题的命题规律所在。
一、九年国考幂数列真题汇总:
1. 1,8,9,4,(),1/6(2000年第25题)
A. 3B. 2C. 1D. 1/3
2. 0,9,26,65,124,()(2001年第45题)
A.186B.215C.216D.217
3. 1,4,27,(),3125(2003年A卷第3题)
A. 70 B. 184 C. 256 D. 351
4. 1,2,6,15,31,()(2003年B卷第4题)
A. 53 B. 56 C. 62 D. 87
5. 1,4,16,49,121,()(2005年一卷第31题)
A.256B.225C.196D.169
6. 2,3,10,15,26,()(2005年一卷第32题)
A.29B.32C.35D.37
7. 1,10,31,70,133,()(2005年一卷第33题)
A.136B.186C.226D.256
8. 1,2,3,7,46,()(2005年一卷第34题)
A.2109B.1289C.322D.147
9. 27,16,5,(),1/7(2005年二卷第26题)
A.16B.1C.0D.2
10. 1,0,-1,-2,()(2005年二卷第29题)
A.-8B.-9C.-4D.3
11. 1,32,81,64,25,(),1(2006年一卷第32题)
A.5 B.6 C.10 D.12
12.-2,-8,0,64,()(2006年一卷第33题)
A.-64 B.128 C.156 D.250
13.2,3,13,175,()(2006年一卷第34题)
A.30625 B.30651 C.30759 D.30952
14——16同2006年(一卷)
17. 1,3,4,1,9,()(2007年第42题)
A.5 B.11 C.14 D.64
18. 0,9,26,65,124,()(2007年第43题)
A.165 B.193 C.217 D.239
19.0,2,10,30,()(2007年第45题)
A.68 B.74 C.60 D.70
20. 67,54,46,35,29,()(2008年第44题)
A. 13 B. 15 C. 18 D. 20
21. 14,20,54,76,()(2008年第45题)
A. 104 B. 116 C. 126 D. 144
二、九年国考幂数列命题规律总结:
1.可以看出:从2000年到2008年,除了2002年之外,每一年的试题都考到了幂数列这一规律;并且幂数列在整个数字推理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见表一)
(表一)
年份 2000年 200年 2003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A卷 B卷一卷二卷一卷二卷
占当年出题总量的比例 1/5 1/5 1/5 1/5 4/10 2/10 3/5 3/5 3/5 2/5
占数字出题总量的比例 21/75(9年国考总的数字推理共计75道,其中幂数列出题21道)
2.对幂数列的考查主要有以下几种出题类型:
(表二)
出题类型涉及考题占幂数列总出题量比例
一、原数列各项可以直接化成某个数的幂 00年25题、03年A卷3题、05年一卷31题、 05年二卷26题、06年一卷32题、 06年二卷32题 6/21
二、原数列由幂数列加减一个常数构成 01年45题、05年一卷32与33题、 07年43与45题、08年45题 6/21
三、原数列各项做差、做和或拆项之后构成幂数列 03年B卷4题、06年一卷33题、 06年二卷33题、08年44题 4/21
四、原数列后项由前项幂变形而产生 05年一卷34题、05年二卷29题、 06年一卷34题、06年二卷34题、 07年42题 5/21
3.一定要注意“新瓶装老酒”的出题方式
纵观历年国考出题,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新瓶装老酒”,“酒”还是原来的出题规律,只是把它换个数字,重现展现在广大考生面前。虽然是老酒,因为有了新的瓶子,也着实让广大考生大为头疼。比如:2007年国考的43题就是2001年的45题,是一道原题重新考;另外:2005年的26题与2000年的25题考的是同一个类型的题目,都是幂指数不相等的幂数列。
针对这种现象,京佳公务员崔熙琳老师提醒考生,一定要把曾经考过的老题做透、做到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达到不变应万变的境界。
三、九年国考幂数列真题详解:
1. C。通过分析得知:1是1的4次方,8是2的3次方,9是3的2次方,4是4的1次方,由此推知,空缺项应为5的0次方即1,且6的-1次方为1/6,符合推理。
2. D。此题是立方数列的变式,其中:0等于1的3次方减1,9等于2的3次方加1,26等于3的3次方减1,65等于4的3次方加1,124等于5的3次方减1,由此可以推知下一项应:6的3次方加1,即217。
3. C。数列各项依次是:1的1次方,2的2次方,3的3次方,(4的4次方),5的5次方。
4. B。该数列后一项减去前一项,可得一新数列:1,4,9,16,(25);新数列是一个平方数列,新数列各项依次是:1的2次方,2的2次方,3的2次方,4的2次方,5的2次方;还原之后()里就是:25+31=56。
5. A。这是一道幂数列。数列各项依次可写为:1的2次方,2的2次方,4的2次方,7的2次方,11的2次方;其中新数列1,2,4,7,11是一个二级等差数列,可以推知()里应为16的2次方,即256。
6. C。这是一道平方数列的变式。数列各项依次是:1的2次方加1,2的2次方减1,3的2次方加1,4的2次方减1,5的2次方加1,因此()里应为:6的2次方减1,即35。
7. C。这是一道立方数列的变式。数列各项依次是:1的3次方加0,2的3次方加2,3的3次方加4,4的3次方加6,5的3次方加8,因此()里应为:6的3次方加10,即226。
8. A。这是一道幂数列题目。该题数列从第二项开始,每项自身的平方减去前一项的差等于,下一项,即3=2的平方-1,7=3的平方-2,46=7的平方-3,因此()里应为:46的平方-7,即2109。
9. B。这是一道幂数列题目。原数列各项依次可化为:3的3次方,4的2次方,5的1次方,(6的0次方),7的-1次方,因此()里应为1。
10. B。本题规律为:前一项的立方减1等于后一项,所以()里应为:-2的3次方减1,即-9。
11. B。这是一道幂数列题目。原数列各项依次可化为:1的6次方,2的5次方,3的4次方,4的3次方,5的2次方,(6的1次方),7的0次方,因此()里应为6。
12. D。数列各项依次可化成:-2×(1的3次方),-1×(2的3次方),0×(3的3次方),1×(4的3次方),因此()里应为:2×(5的3次方),即250。
13. B。本题规律为:[3的平方+(2×2)]=13,[13的平方+(2×3)]=175,因此()里应为:175的平方+(2×13),即30651。
14——16(同11——13)
17. D。本题规律为:(第二项-第一项)的平方=第三项,所以()里应为:(1-9)的平方,即64。
18. C。此题是立方数列的变式,其中:0等于1的3次方减1,9等于2的3次方加1,26等于3的3次方减1,65等于4的3次方加1,124等于5的3次方减1,由此可以推知下一项应:6的3次方加1,即217。
19. A。数列各项依次可化成:0的3次方加0,1的3次方加1,2的3次方加2,3的3次方加3,所以()里应为:4的3次方加4,即68。
20. D。这是一道幂数列变形题。题干中数列的每两项之和是:121,100,81,64,49,分别是:11、10、9、8、7的平方。所以()里就是7的平方-29,即20。
21. C。这是一道幂数列的变形题。题干中数列各项分别是:3的平方加5,5的平方减5,7的平方加5,9的平方减5,所以()里就是11的平方加5,即126。
四、09年国考数字推理命题预测:
由表二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幂数列第一种出题类型是幂数列考查的重点,但是在06年之后已经逐渐淡出试卷;
2.幂数列第二种出题类型是目前考试的重点,并且将继续延续下去;
3.幂数列第三种出题类型是比较传统的出题类型,目前考试虽然题量少,但仍然会考到;
4.幂数列第四种类型是目前及今后考核的重点,也是广大考生备考复习的重点所在。(作者:崔熙琳)
公务员考试,如何解答行测中的图形推理题
公务员考试行测图形推理题是必考题型,但是很多童鞋拿到题目的时候很容易懵圈,自己试了很多种解题方法,始终找不到头绪,考试时间紧迫,但是还没解答出来,肿么办?
图形的复杂多变,不是你盲目刷题就能解决得了的,当我们对图中这些白的黑的,方的圆的,直的弯的都不了解,那我们怎么才能读懂这些“无字天书”呢?
别捉急,图形推理题还是有很多解题规律的。上海华智公考给大家初步对99%的图推做一个分类,见面三分情,多多熟悉,知己知彼,才能克敌制胜。
一、顺推型推理
顺推型推理规律一般有以下几种:
1)共同特征型——题干给出的多个图形都具有某个共同的特征,找出这个特征,选出正确选项;
2)连续变化型——题干给出的多个图形表现出具有连续性的某种规律,需要根据这种规律的延续得到下一个图形的特征,从而选出正确答案;
3)间隔排列型——题干通常给出四个或六个图形,其中第一、三、五个图形表现出一致的规律,第二、四、六个图形表现出某种规律,据此在选项中找出符合对应规律的图形,这两种规律在大的考点上一般具有一些联系。
例1.下列选项中,符合所给图形变化规律的是________。
【思路点拨】:图形相同,位置变化明显,考查位置关系。
【答案解析】选B。位置类,黑点每次逆时针旋转45度,内部白圆圈从右向左平移,每次大约平移幅度大约为白圆圈的半径。
二、类比型推理
类比型推理规律一般有以下几种
1)横向分析——首先分析第一组图形内部的关系,其次将这组关系运用于第二组图形,得出正确选项。①两组图形符合规律完全相同,②两组图形符合的规律不完全相同,但存在一定联系;
2)纵向分析——当横向分析难于找出规律时,可将两组图形中相同位置的图形对应来看,综合比较,寻找规律;
符合对应规律的图形,这两种规律在大的考点上一般具有一些联系。
例2.下列选项中,符合所给图形变化规律的是_________。
【思路点拨】:图形相似度较高,考查叠加关系。
【答案解析】选C。第一组图的第一幅图和第二幅图中间部分保持不动并且外面的线条去掉相同部分,剩下的部分就是第三幅图,那么第二组图也应去同求异。
三、矩阵型推理
矩阵型推理规律一般有以下几种
1)行间规律型——每行之间的图形间有规律;
2)列间规律型——每列之间的图形间有规律;
3)旋转规律型——一般以矩阵的最中间图形为中心,规律呈逆时针或者顺时针旋转;
4)整体规律型——从矩阵整体上找规律。
例3.下列选项中,符合所给图形变化规律的是________。
【思路点拨】:九宫格图形推理,每行元素相似,横向看。
【答案解析】选D。横向成规律,由第一幅图加两条相互垂直的线段变为第二幅图,再加一条斜向上45°的直线变为第三幅图,按照此规律应选D。
四、金字塔型推理
金字塔型推理的规律一般是上面一个图是通过相邻下面两个图形规律叠加所得。
例4.以下选项中,符合所给图形的排列规律的是________。
【思路点拨】:金字塔形图形推理,考查叠加关系。
【答案解析】选B。上一个图形是下面两个图形叠加去同存异的结果。
五、空间型推理
空间型推理包括三视图、空间重构和折纸盒问题,其中最常见题型为折纸盒问题。
例5.将左图折叠后,可以得到的立体图形是_______。
【思路点拨】:折纸盒问题。
【答案解析】选C。两个空白面是相对面,折成立体图后应看到其中一个,排除选项A、B;十字形和斜线是相对面,折成立体图后应看到其中一个,排除选项D;故选C。
六、分类分组推理
分类分组一般考察数量关系、位置关系以及属性关系等。
例6.把下面的六个图形分成两类,使每一类图形都有各自的共同特征和规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
①②③④⑤⑥
A.①③⑤,②④⑥ B.①④⑤,②③⑥
C.①④⑥,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⑥
【思路点拨】:分类分组,图形差异较大,考查属性关系。
【答案解析】选A。①③⑤图形都是封闭的,②④⑥图形都是开放的。故选A。
七、创新题型
此类题型主要考察考生的视觉敏感度和空间想象能力。要求考生在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如:找出四个图形中与众不同的一项、根据三面视图选择对应的立体物体的图形、立体图形翻转后的图形的确认选择等。
例7.从所维护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合之呈现一定规律性:()。
A B C D
【答案解析】选D。三视图考查,第一段的图形中的第二幅图是第一幅的俯视图,第三幅是第一幅的主视图。
八、点睛小结
解答图形推理题时:
第一,从宏观观察题型特点,判断题型是属于空间图形还是平面图形。若是平面图形,需判断是顺推型、类比型、矩阵型、金字塔型,还是分类分组型。
第二,从微观根据已有的知识判断考点。先整体后部分。在判断考点时,常见规律优于罕见规律。
行测技巧三十八规律
行测技巧三十八规律。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的考题覆盖面很广,包括政治、经济、文化、人文、社会、法律、科技和管理等方面的内容,临时突击做题是无济于事的。不管是报考哪一类职位的考生,关键是要熟悉《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的考试解题方法。考生要认真研读各个考试科目对考生的要求,避免走弯路。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行测技巧三十八规律,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行测技巧三十八规律篇1第一部分常识判断
规律一:语气中庸原则答案定是模糊的、模棱两可的、不具体的选项。若选项中出现具体数字或绝对化的词语或太具体太明确,定是错误选项。规律二:关键词的中庸原则答案一定在含有最多个相同或者相反关键词的选项中。
规律三:选项长短的中庸原则
原则一如果题干要选正确的那么答案在长度最中庸的选项中即长度不长不短的选项是答案。
原则二如果题干要选错误的那么答案在长度最不中庸的选项中即长度最长或最短的选项是答案。
规律四:答案一定是体现民族自豪感的选项
规律五:答案常是年份最近的选项
第二部分言语理解与表达之片段阅读
规律六:答案就在提干最后两句话的关键词上,即后面原则,关键词原则。
规律七:排除有绝对化语气词语的选项。
绝对化语气的词语包括:带‘不’字的所有词语、无、没有、未、必然、完全、全部、必须、必需、含‘最’字词语、非、绝对。
规律八:排除有含糊语气词语的选项。含糊语气的词语包括:很多、许多、越来越、逐步、更容易、可能、愈来愈、某种、可能、有时、应该、应、往往、很多、许多。
规律九:排列题目先看选项的两端,再看选项中间重复数字最多的是答案。言语理解与表达之选词填空
规律十:答案要从空白处的后面和下个空白处的前面去找只有一个空白处的,从该空白处后面到结尾去找。
规律十一:排除具有极端语气的词语,语气必须中庸。
第三部分数量关系
规律十二:选择有升降变化的直接排除最大项和最小项。
规律十三:单调升的选项,答案通常是最小项或者第二小项。
规律十四:单调降的选项,答案一定不是最大项。
规律十五:选项越整越为答案。
规律十六:答案一定在结构类型的选项中。
规律十七:选项中若有分句和整句的形式,答案一定是分句。
第四部分判断推理之定义判断
规律十八:答案从新定义的前面部分即修饰语中判断选项和题干的关键词对比去看。即前面原则,关键词原则
规律十九:题干要求选择属于的,答案往往是选项长度不长不断的那个。
规律二十:题干要求选择不属于的,答案往往是选项长度最长或者最短的那个。
规律二十一:带数字的选项往往错误。
规律二十二:带‘不’字和‘未’字的选项,往往要排除。
规律二十三:选项中有分句和整句的,答案往往是整句。
规律二十四:选项中有书名号、括号、引号的通常要排除。
规律二十五:选项中序号两端看,重复最多的为正确答案。
规律二十六:要从图形中看到数字。判断推理之类比推理
规律二十七:选项结构与题干不符的要排除。
规律二十八:根据电脑统计,类比推理答案多是B和C。
规律二十九:选项如果是A、B形式,那么正确答案一定是A否B否。
规律三十:选项如果含有带‘不’字的词语通常就是答案。
规律三十一:题干要求选反驳削弱结论或加强或者支持结论的选项中含有绝对化词语的,一般就是答案。
规律三十二:答案在关键词相同或者相近的选项中。
规律三十三:主要由数字构成的选项中,B选项当选概率最大。
第五部分资料分析
规律三十四:选项全部由文字组成的,答案往往是C。
规律三十五:选项是几个国家名的,中国一定不是答案。
规律三十六:题干含有‘约’字的,选项一定不是整数。
规律三十七:答案在选项前部分相同的选项中。
行测技巧三十八规律篇2一、寻找关键信息
言语理解与表达的片段阅读、定义判断和资料分析部分,都会出现大段的材料需要考生阅读,但并非文段所有内容都真正与试题相关,这时就需要我们会选取关键信息。结合问题与选项,快速分析出哪些句子可以忽略,哪些句子泛读即可,哪些句子需要仔细阅读分析,一般首句、末句、转折句,承上启下句等比较重要,在心中有一个大致的概念后再作答。华图教育专家认为在大篇章的文字和数字中,有所取舍,结合问题和选项直接截取关键的字、词、句子等,可以在解题时节省不少时间。
二、合理安排答题顺序
对于大多数应试者来说,都有自己相对比较拿手的题目和比较生疏的题目。测试时,结合难易程度和各部分的解题速度,先解答自己相对比较熟悉,正确率比较高的题目,再解答其他题目,先保证在考试时间范围内得到能得的分,剩余的时间再思考比较生疏不容易找到思路的题目。这样安排既有利于增强应试者答题时的信心和保持锐气,也可以通过热身活跃思维,从而有利于解答后面的试题。
三、重视选项
很多考生在拿到题目之后就按步骤开始读题,然后解题求得答案,再到选项中寻找正确选项,其实这样的想法有时会浪费掉很多时间。选项是整个考试题目的一部分,它和题干是紧密相连的,离开选项单独看题目会大大降低我们同一时间的信息摄入量。
公务员考试中的题目选项设置一般都不会太复杂,但是简单的内容中却包含着该题最重要的信息,有时候只用看选项即可知道该道题目所要考查的知识点和考查方式,有时候甚至我们需要结合选项才能完整的理解题干表述的内容。在读题时连着选项一起看,既能提高我们解题的准确率,也能大大的加快我们的解题速度。
四、擅用排除法和代入法
排除法和代入法是公务员考试中最常用的解题方法,但有的同学却总是到万不得已,没有思路的时候才会考虑这两种方法,这种想法非常不利于提高我们的解题速度。很多时候,可以不用太仔细的分析题干,直接排除本身有问题的选项,排除两个表达意思相同的选项,排除和题干描述一样的选项等,很快的减轻了解题的负担。尤其在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等部分,运用排除法和代入法,可以节省很多分析题干,找数量关系的时间。
行测技巧三十八规律篇3一、最有效、最基本的方法——难度判断法定义:难度判断法是指根据试题的难度确定答案的基本位置。
基本原理:由于行测全是四选一的客观题,所以无论如何答案都在ABCD这四个选项中,此其一。
其二,按照试题设置的原则,答案分布应当均衡,因此各个答案出现的机率要差不多。到底在不同的试题中,哪种题的答案放在哪个位置?一个基本的原则就是,难题的答案放前边,易题的答案放后边。由此就涉及如何判断难题和易题。难题是指试题涉及较多的知识和信息,信息之间缝隙太大,试题与答案之间不容易建立起直接联系的题。易题是指试题内容为广大报考者熟悉,多数人都可能做得起的题。
由此,总体来说,难题的答案在AB,易题的答案在CD。那么,又怎样确定哪个答案在A,哪个答案在B呢?
一般说来,难得无从下手的答案在A,很难但可以倒回去验证的答案在B。易题中哪个选C,哪个选D呢?一般说来,估计多数人都做得起的题答案在D,估计多数人都做得起但要花较多时间的答案在C。简而言之,就是最难的题答案常在A,最易的题答案在D。很难但可以倒回去验证的答案在B,容易但费时的答案在C。
二、对数学运算比较有效的方法——联系法联系法是指数字之间存在着一些必然联系,通过这些联系可以找出答案。
比如在涉及距离速度的题中,出现了7和21、4和12等数字,你要联想要答案可能跟3有关,而不是跟5、8等其他数字有关。例:甲乙丙三人沿着400米环形跑道进行800米跑比赛,当甲跑1圈时,乙比甲多跑了1/7圈。丙比甲少跑1/7圈。如果他们各自跑步的速度始终不变,那么,当乙到达终点时,甲在丙前面:A、85米 B、90米 C、100米 D、105米(05中央A)我们不用做题,就看题干中的数字哪些和答案相关,看能否选出正确答案。看:800,1,1/7,1/7。你觉得最可能跟哪个数字有关:85, 90,100,105。应当想到,最核心的数字有3个:1,7,8。这样,答案基本不可能跟尾数是5的有关。可以说A、D都不是答案。在90和100中,哪个更接近答案呢?1001因为比较明显的感觉是100×(7+1):800。所以选C。这样,我们就绕过了从题中算出答案的麻烦。
三、对逻辑判断比较有用的方法——验证法验证法是指将选项带人题干的关键处来验证其正确性的方法。
四、对言语理解与表达有效的方法——关键词法关键词法是指对言语的理解要抓住重要的词语,从而将其组织起来表达符合题干的意思。
行测考试中,言语理解与表达的题干往往比较长,如果考生要认真地阅读,有些题可能1分钟都读不完。这时候,考生就要“好读书不求甚解”、“观其大略”,用历史文化残余与历史重构法的方式,将快速阅读过后头脑中残存的信息组织起来,在答案中寻找具有相同形式或内容的选项。
五、最简单的办法——造句法、造句法是指按照相关句式结构造出一个新句子的方法。
造句法适用于类比推理和定义判断。因为造句法的基本原理是相似事物之间具有异质同构性。
六、最凭感觉的方法——座标法座标法是指根据已有数字所处的座标之间的变化规律,确定另一个数字的座标。
座标法适用于数字推理,特别适合自然数的类比推理。一般的参考书上是采用二级特级或三级特征来进行推理,远没有座标法进行推理来得形象、快捷。座标法在操作时就是将给定的几个数字的横座标分别设定为1、2、3、4、5、6,纵座标就是该数字本身。这样,我们就能比较明显地看出数字之间变化规律。但这种稍嫌抽象,对于数字极大、极小的都需要加上感觉才能判断。
一、确定最优做题顺序要考虑的原则首先,在假定题目无法100%做完的情况下,必须优先做完自己平时训练时候正确率最高,相对最擅长的部分。
其次,在时间紧迫,且题目难度差异较大的情况下,必须优先用尽可能少的时间快速做完相对难度较小的题目,为以后相对的难的题目赢得时间。
再次,考虑评分的权重,行政能力测试135道题目100分。一个比较合理的评分标准是根据每个部分题目难度的差异赋予不同权重。高难度的类型的题目赋予的分值高,难度较低的赋予较低的分值。
二、确定最优做题顺序的程序
1、一般来说,整个行政能力测试的试卷中,常识和类比推理部分是公认难度较低的部分。因此,此部分一般应该优先考虑在短时间内快速做完。
2、做题的第二阶段,优先考虑难度中等、既包含简单数学计算的'又含有大量严于阅读的题目,即同时参考分值的权重安排一下做题顺序:逻辑推理、定义判断、资料分析。
3、考虑到每个人的智力模式不同,有的对数字逻辑特别敏感,有的则有很强语言能力天赋。因此,考生要根据平时的训练,找出自己究竟擅长数量关系部分,还是擅长演与理解部分。对于擅长语言的考生,言语表达必须放在数量关系与图形推理前面完成。对于擅长数学、逻辑能力强的考生,则必须把数量关系和图形推理放在言语理解前面。
4、每个考生可以根据平时对每一部分做题的正确率和花费时间的多少重新校正以上的做题顺序,并充分照顾到自己平时的做题习惯。否则,在紧张慌乱的考场中,不按试卷试题排列顺序做题切违反了自己平时的做题习惯,很容易因为意外的负担造成适得其反结果。
行政职业能力定义判断答题基本规律:
一、定义判断的要素定义是由被定义项、定义项和定义联项三个部分组成的。
被定义项就是通过定义来揭示其内涵的概念;定义项就是用来揭示被定义项内涵的概念;联接被定义项和定义项,组成定义项的概念是定义联项。例如:“意外事件是指因当事人故意或过失以外的偶然因素而发生的事故”,其中“意外事件”就是被定义项,“因当事人故意或过失以外的偶然因素而发生的事故”就是定义项,“是指”就是定义联项。
二、定义的特征概念具有两个基本特征,即内涵和外延。
概念的内涵就是指这个概念的含义,即该概念所反映的事物对象所具有的本质属性。如“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其中“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就是商品的内涵。概念的外延就是指这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对象的范围,即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事务或事物。例如商品的外延就是古今中外的一切商品。
三、定义判断的逻辑方法在对定义判断进行解析之前,首先介绍一下定义的逻辑方法:
(一)“属”加“种差”的定义方法就是通过揭示概念最邻近的“属”概念和“种差”来明确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一般可用公式表示:被定义项=种差+邻近属概念。
具体解释如下:第一,被定义项的邻近属概念,即比被定义概念范围更大、外延更广的概念,以确定被定义概念所反映的对象属于哪一类事物。第二,被定义项的种差,即指被定义项的这个种概念与同属于其他同级种概念在内涵上的差别,这种差别也就是被定义概念所反映的对象同其他对象的本质区别。第三,把被定义项同属加种差构成的定义项用定义联项联结起来,构成完整的定义。例如:人是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动物。解析:这是给“人”下的定义。其中,“人”的属概念是“动物”,确定人是动物这类事物中的一种;“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是种差,是将人与其他动物相比较而得出的本质差别;“是”是定义联项,它把被定义项与定义项(属+种差)联结起来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定义。
(二)四要素分析法定义中通常包含四项要素,即主体、对象、主观要素和客观要素。这四项要素可能全部出现在题干的定义当中,也有可能只出现其中的一项。但是,根据对这几年公务员考试的命题情况的分析来看,一般出题人不会把这四个要素同时作为考查点,只是会选择其中的一项、两项或三项。
1、主体,就是行为或事件的发动者、当事方,如果选项不能满足定义中对主体条件的要求,即可排除。
2、对象,是指行为或事件的承受者,被指向者即某些定义必须针对某些特定的对象,如某些单位和个人。
3、主观要素,即行为者或事件的当事人主观上具有什么样动机、意图、追求一种什么样的目的。4、客观要素,指客观上实施了什么行为,采取了怎样的行为方式,达到了一种什么程度,造成了一种怎样的结果。
(三)定语中心词分析法在题干中没有明显的主体、对象、主观要素或客观要素的情况下,而且题干中有一连串的定语的情况下,建议采用定语中心词分析法。
中心词表示的是行为或事件的一个大类,也就是逻辑上的“属”,定语是对中心词的的限制或修饰,使这个大类进一步缩小、精确化,在逻辑学上我们称之为“种差”。题目既有可能同时将定语和中心词作为考查点,也有可能中心词并无特殊之处,题目的考核点重在对定语中所设定的条件。
公务员考试中的图形推理题中的部分数是什么
部分数:一个图形中没有公共点的两个图形元素称为这个图形的两部分。任何一个图形的部分数都是确定的。
例如:“品”字,由三个“口”组成,这三个“口”字没有相交,所以“品”字的部分数是3
汉字“图”的部分数为4,“正”的部分数为1。
例题:
解析:此题答案为D。第一行汉字都由1部分组成;第二行汉字都由2部分组成;第三行汉字都由3部分组成。选项中只有D是由3部分组成的,满足“图形中的部分数构成等差数列”的规律。
拓展资料:
图形推理题会出现的各种题型
首先是特征题型。
1、汉字:部分,封闭区域,笔画,结构,拆分,元素
2、英文字母:线条数,封闭性,直曲性,对称性,开口数,字母表顺序
3、阴影图形:阴影形状,阴影面积,阴影移动,阴影位置,阴影叠加
4、组合图形(指由两个或以上的图形组合而成的图形):组合方式(相离,相切,相交),交点数量,公共边长度,相交面积(大小,形状),部分传递(前图形的某一部分会传递到后面的某一个图形)
5、图群(指若干个小图形构成的图形):种类,数量,代换。
6、立体图形:这部分的考点没多少,关键是要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再结合一些方法,这个讲起来比较麻烦,先不说。
其次是相似图形:平移,旋转,翻转,简单叠加,去同存异,去异存同,规律叠加(一般有阴影)
再次是不同图形:对称,部分,封闭区域,交点,线条数,角,一笔画,元素位置(有特殊元素),元素数量(有特殊元素),封闭性,直曲性,凹凸性,重心位置。
202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判断推理题破解技巧
2020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各类题解法略有差异,如:
解释型题目
1)找到矛盾现象
矛盾点的出现经常会有一些提示,如转折词:但是、然而、可是、事实上、实际上、则、却等,提示可能会有矛盾。
2)遵循的原则
①解释矛盾要兼顾矛盾双方,全面合理。
②解释矛盾时要有针对性,联系客观实际。
③解释矛盾时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注重原因分析。
图形推理题
1)先形后量
先考虑“形”的规律(对称性、直曲性、凹凸性、位置关系、组合叠加等体现在图形自身特点的规律),再考虑“量”的规律(数量关系)。
2)同中求异
①对比一组图形在元素的构成、排列、位置等方面的差异,寻找图形推理规律。求异之前应先求同。
②对比一组图形在元素的构成、排列、位置等方面的差异,确定题干图形间的转化方式。
类比推理
1)先内容后形式
先看题干词语之间的关系,再看选项词语之间的关系分别有什么规律。
2)造句排除
将题干给出的几个词语进行造句,再将所造句子的结构套用于选项,不合适的将其作为错误选项进行排除的方法。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以上信息来源网络并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