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真题及解释题(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答案解析(判断推理))


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公务员考试真题及解释题,以及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答案解析(判断推理)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公务员考试真题及解释题(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答案解析(判断推理))

本文目录

公务员考试真题及解释题(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答案解析(判断推理))

  1. 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面试真题及解析
  2. 公务员考试具体考什么,一般考多少题,问答题还是选择题
  3. 2014年青海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答案解析(三)
  4.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答案解析(判断推理)
  5. 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2

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面试真题及解析

您好,中公教育为您服务。

公务员考试真题及解释题(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答案解析(判断推理))

》》请点击查看【国家公务员考试面试历年真题】了解考情!

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面试一般采取结构化面试或无领导小组讨论的形式,有的单位会同时采用两种面试形式。2015年国考首次允许如海关、税务等部分直属机构结合本系统特点自主命制面试试题。

面试测评八大要素包括:综合分析能力、言语表达能力、计划、组织、协调能力、应变能力、自我情绪控制、人际合作意识与技巧、求职动机与拟任职位的匹配性、举止仪表。

结构化面试是指遵照规范程序实施的一种面试形式,它以工作分析为基础,对报考同一职位的考生采用相同的测评要素和面试题目,在相同的时间内由经过系统培训的考官按照既定的标准对考生进行评价。面试题的命制、实施、结果评定等环节均按事先制定的标准化程序进行。

无领导小组讨论是一种集体面试的方法,将考生按相同或相近的报考职位分组,每个小组在无人组织的情况下,各自提出自已的见解,就给定的问题和材料进行一定时间长度的无领导讨论。考官坐在考生后面或对面一定距离的地方,不参加讨论,仅通过观察各位考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依照一套预设的标准,对各位考生的能力素质作出评价。

建议您提前备考,对考试必备的基础知识进行系统复习,了解考试的基本内容、重点、难点和特点。

如有疑问,欢迎向中公教育企业知道提问。

公务员考试具体考什么,一般考多少题,问答题还是选择题

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共科目笔试的内容包括行测(即: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申论两科。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申论两科考试内容具体如下:

一、《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主要测查与公务员职业密切相关的、适合通过客观化纸笔测验方式进行考查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要素,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常识判断(侧重法律知识运用)、数量关系、判断推理和资料分析。全部为客观性试题。主要题型为单选题。熟悉题型和考试重点的方式是在中公行测题库进行真题的训练测试。

1、言语理解与表达主要测查报考者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思考和交流、迅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字材料内涵的能力,包括根据材料查找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正确理解阅读材料中指定词语、语句的含义;概括归纳阅读材料的中心;判断新组成的语句与阅读材料原意是否一致;根据上下文内容合理推断阅读材料中的隐含信息;判断作者的态度、意图、倾向、目的;准确、得体地遣词用字等。常见的题型有:片段阅读、篇章阅读、逻辑填空以及语句表达等。

2、数量关系主要测查报考者理解、把握事物间量化关系和解决数量关系问题的能力,主要涉及数据关系的分析、推理、判断、运算等。常见的题型有:数字推理、数学运算等。近两年由于国家公务员考试试卷中减弱对数字推理这一题型的考查,因此各省市公务员考试也跟随了这一趋势。所以复习训练重点应该在数学运算这一部分。

3、判断推理主要测查报考者对各种事物关系的分析推理能力,涉及对图形、语词概念、事物关系和文字材料的理解、比较、组合、演绎和归纳等。常见的题型有: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逻辑判断等。

4、资料分析主要测查报考者对各种形式的文字、图表等资料的综合理解与分析加工能力,这部分内容通常由统计性的图表、数字及文字材料构成。

5、常识判断主要测查报考者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重点测查对国情社情的了解程度、综合管理基本素质等,涉及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地理、环境、自然、科技等方面。

二、申论是测查从事机关工作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的考试科目。申论试卷由注意事项、给定资料和作答要求三部分组成。申论考试按照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职位的不同要求,设置两类试卷。

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职位申论考试主要测查报考者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要求全面把握给定资料的内容,准确理解给定资料的含义,准确提炼事实所包含的观点,并揭示所反映的本质问题。

综合分析能力——要求对给定资料的全部或部分的内容、观点或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多角度地思考资料内容,作出合理的推断或评价。

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要求借助自身的实践经验或生活体验,在对给定资料理解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和界定问题,作出评估或权衡,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措施。

文字表达能力——要求熟练使用指定的语种,运用说明、陈述、议论等方式,准确规范、简明畅达地表述思想观点。

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职位申论考试主要测查报考者的阅读理解能力、贯彻执行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要求能够理解给定资料的主要内容,把握给定资料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对给定资料所涉及的观点、事实作出恰当的解释。

贯彻执行能力——要求能够准确理解工作目标和组织意图,遵循依法行政的原则,根据客观实际情况,及时有效地完成任务。

解决问题能力——要求运用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具体问题作出正确的分析判断,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或办法。

文字表达能力——要求熟练使用指定的语种,对事件、观点进行准确合理的说明、陈述或阐释。

《申论》主要通过报考者对给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测查报考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申论适当地借鉴了我国古代科举应试中“策论”的一些经验与做法,但在内容上比“策论”更具有现实针对性,在形式上比“策论”更加灵活多变。“策论”大多要求应试者就一些重大问题展开论述,即论证国家政策或对策的可行性与合理性,侧重于考察应试者解决问题的能力。申论则要求应试者从一大堆反映日常问题的现实材料中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全面考察应试者搜集和处理各类日常信息的素质与潜能,充分体现了信息时代的特征,也适应国家公务员实际工作的需要。

申论要求考查的七个核心能力。包括阅读理解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文体写作能力、时事政治运用能力、行政管理能力。

行测都是选择题,申论是大题。

2014年青海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答案解析(三)

本文是2014年青海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答案解析(三),详情如下:

逻辑判断

每道题给出一段陈述,这段陈述被假设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要求你根据这段陈述,选择一个答案。注意:正确的答案应与所给的陈述相符合,不需要任何附加说明即可从陈述中直接推出。

96.天文学家研究发现,1亿年前银河系与一个较小的星系或者巨大的暗物质结构发生相撞,至今仍处在“振动”,仿佛波浪一样,相比之下,环绕银河系中央的速度则达到每秒220公里。

如果以下各项为真,最能加强上述观点的是:

A.银河系横行分布存在南北差异,而其他星系恒星则均匀分布

B.银河系是宇宙中最大的星系,高速运动中此类撞击在所难免

C.天文学家发现,银河系周围有数百个巨型暗物质结构在活动

D.有文献记载,曾有天文学家也认为银河系曾遭遇过此类撞击

97.生物钟基因是控制生物钟的特殊基因,它们相互作用控制其他基因时而活跃时而沉寂,形成睡眠节奏。科学家实验发现,长时间照明会扰乱幼鼠脑细胞中调节睡眠与苏醒节律的生物钟。一些医院的婴儿护理室为方便照料新生儿,习惯把他们安置在长时间有照明的环境中,科学家担心这种长明环境可能导致新生儿睡眠和苏醒的节律发生紊乱。

下列哪项为真,可以成为科学家担心的前提条件?

A.很多婴儿只在护理室中短期停留就会交到父母身边

B.用于照射幼鼠的光线与婴儿护理室的光线强度相同

C.人体内生物钟机制与实验所用老鼠基本相同

D.被长时间照明扰乱了生物钟的幼鼠即便被放回到正常环境也很难恢复

98.研究者受萤火虫的启发,用合成生物技术将荧光基因重组到一种农杆菌中,利用与其一种名为拟南芥的微小植物传递DNA,来培育发光的拟南芥。他们认为如果这项技术应用在树木上,将会使未来的树木发光,并作为路灯使用,这将极大地节约能源。

以下哪项为真,最能削弱上述结论?

A.研究者将荧光基因重组到一种农杆菌中,利用其与树木传递DNA,但这种细菌会影响树木的生长寿命

B.拟南芥能够很好地与农杆菌中的荧光基因融合,但一般的树木难以与这种基因结合

C.这种利用生物技术实现的廉价光源非常节能,据分析其产生的能量比电池更加密集

D.繁华街道中由于车辆密集,这种发光植物很难显现出来,只有在林荫小道中才能发挥照明作用

99.最新研究发现,狼和狗的关键性区别,是食用人类食物这一特点。经过几个世纪,食用人类食物导致了狗具备消化淀粉的基因,它们因此能依靠人类剩余的饭菜繁衍下来,并最终对它们实现了驯化,即在形态、生理功能、行为习惯,对人类的态度等方面都发生大幅度的变化,成为家畜。

以下哪项为真,不能质疑上述说法?

A.如果人们在野外捕捉了狼的幼崽,并对它们进行驯化,时间长了小狼的行为也会发生变化,并且会和人类亲近

B.长期的野外观察表明,当狼群缺少可猎食的动物时也会挖掘植物的块茎充饥

C.在牧区许多牧羊犬和其主人一样以肉食为主,并不吃淀粉类食物,并且时代如此

D.狗从农业社会开始食用人类的饭菜,因此狗比狼对人类更友好,更愿意在人类定居点的周围徘徊

100.在室温气体的作用下,全球平均温度越来越高,并伴随有绝对湿度的全球性增加。大部分热带和中纬度地区可能经历极热天气和极高湿度,在过去50年内,人的劳动力量下降到90%,到2050年,这一数值估计下降到80%,到2200年劳动量将下降到40%以下。因此得出结论,人类的劳动量将在未来的湿热环境中下降。

以下哪项为真,最能质疑上述结论?

A.湿热天气对户外人员的劳动影响较大,不太影响室内人员

B.随着劳动保护和机械能力的提升,环境对人的影响越来越小

C.气候湿度增高比温度升高更能对人类劳动能力产生负面影响

D.气候问题主要限制了热带和中低纬度地区的人类活动

101.研究发现,做梦可能是一种治疗过程,能够减轻或消除痛苦的记忆。研究人员先让受试者观看可以激发情绪的图片,在受试者进入梦乡以后,研究人员对他们的大脑进行扫描,结果发现控制情绪的大脑区域在出现梦境的快速眼动期活跃性降低。

如果以下各项为真,最能支持科学家观点的是:

A.痛苦的梦会抑制大脑情绪区域活跃性

B.快速眼动期并未完全驱散不良的记忆

C.快乐情绪会激发大脑情绪区域活跃性

D.保持心理健康是睡眠的一种重要功能

102.在对待异地高考问题上,甲方认为,异地高考能够有效促进教育公平,突破户籍制度的桎皓;乙方认为,异地高考将导致大城市人口恶性膨胀。

如果以下各项为真,不能作为上述双方观点论据的是:

A.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和招生制度不合理是教育不公的根源

B.一旦放开异地高考,无法避免“高考移民”泛滥的问题

C.各省高考实行自主命题,要求学生回原籍高考并不公平

D.异地高考操作难度很大,牵扯到方方面面的利益和事情

103.某国研究人员在废水处理池中种植甘草后发现,甘草生长茂盛,吸收水中的磷化物效果特别明显,而且制氧能力也非常优异,因此研究者认为种植甘草有利于净化水质。

以下哪项为真,最能削弱上述结论?

A.相比野生甘草,人工种植的甘草在废水中只能吸收一小部分磷化物

B.废水中包含大量的硫化物,目前来看,甘草不能有效分解这类氧化物

C.甘草主要生长在干旱或半干旱地区,土壤多为碱性或中性,而废水主要为酸性

D.甘草中所含的物质能够与污水中的某些氧化物发生反应,释放氧气,但甘草自身进行光合作用时也会耗费氧气

104.根据贝格曼定律,温血动物身体上每单位表面面积发散的热量相等,因此大型化动物能获得更小的体表面积与体积之比,在体温调节中比小型动物消耗的能量少。所以,在同种动物中,生活在较冷气候中的种群其体型比生活在较暖气候中的种群大。

如果以下各项为真,最能削弱上述观点的是:

A.较冷气候中的动物种群的冬眠时间比较长

B.温血动物身体表面发散热量并不是非常多

C.动物体型的增大必然导致绝对散热量增加

D.较冷地区也存在许多体型较小的温血动物

105.猫的气味是老鼠的天然威慑剂,老鼠会灵敏的觉察这种味道并主动远离天敌。然而研究人员发现,当老鼠感染了寄生虫后,寄生虫不但抑制了老鼠对猫气味的恐惧,甚至会使得老鼠向猫靠近,从而大大增加了老鼠被猫捕杀的几率。因此,研究人员推断:寄生虫可使老鼠丧失对猫的恐惧感。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解释上述推断?

A.恐惧和亲和可能不是完全不相关的情感

B.寄生虫的代谢产物会抑制老鼠对于猫气味的本能恐惧反应

C.寄生虫侵入老鼠体内后,寄生在老鼠大脑中负责恐惧和其他情感行为的区域

D.寄生虫需进入猫的消化系统才能繁衍后代,所以只有使老鼠被猫捕食才能完成繁衍。

参考答案与解析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答案解析(判断推理)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答案

2014年国考公务员考试行测已结束,华图教育集团全体工作人员及考生,第一时间收集、整理试题,截止目前,判断推理模块完善到85-104题。

85.把下面的六个图形分为两类,使每一类图形都有各自的共同特征或规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③⑤,②④⑥

B.①③⑥,②④⑤

C.①③④,②⑤⑥

D.①④⑤,②③⑥

二、定义判断。每道题先给出定义,然后列出四种情况,要求你严格依据定义,从中选出一个最符合或最不符合该定义的答案。注意:假设这个定义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

请开始答题:

86.选择性曲解是指人们面对客观事物,经常会不自觉地把外界输入的信息与头脑中早已存在的模式相结合,从而出现根据自己固有的价值体系和既定的情感好恶来解释所接受信息的倾向。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选择性曲解的是:

A.爱屋及乌

B.指鹿为马

C.按图索骥

D.度日如年

87.扩大论题和缩小论题在辩论赛中很常见。在相互的辩驳中,辩手们常常故意扩大对方的论题,将对方的论题推到荒谬的地步,以利于本方的反驳和进攻;同时为了利于本方立论与防守,辩手们又常常故意缩小本方的论题。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采用了扩大论题的是:

A.将论题”中学性异性交往弊大于利”解释成“中学生异性过分密切交往必定弊大于利”

B.将论题“人性本恶”解释成“人具有与生俱来的本能和欲望,因此人性是恶的”

C.将论题“德国人很严谨”解释成“所有德国人都很严谨”

D.将论题“人性本善”解释成“没有人不是善的”

88.组织控制是指组织用各种规章制度和奖惩手段来约束组织成员行为,以保证组织的决策和指令能够有效地贯彻执行,维护组织的各项秩序。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最能体现组织控制的是:

A.某高校不断加强对外交流,派遣访问学者的名额逐年增加

B.某公司每年举办新人入职会,以便让新加入团队的成员忙熟悉环境

C.某生产厂商为了提高员工生产积极性,薪酬计算由原来的计时绩效改为计件绩效

D.某外企实行上班打卡制,如果员工去见客户可以不用打卡,但须在前一天向上级报告

89.矩阵对策是指处于利益竞争的两个关系主体,各自可选的策略有限,且在一局对策中双方得失和为零的现象,即要不成功、要不失败。对策中,一方真正成功的措施应该是,针对对方所采取的行动相应地制定有利于自己的应对策略,各方选择的策略必定是自己对对方策略预测的反应。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矩阵对策的是:

A.齐王和田忌按原条件重新赛马,并约定每局比赛须用同等级的马参赛

B.劳资双方进行薪资谈判,经过反复的讨价还价,最终双方都作出让步

C.在进入奥运女子排球决赛后,某国家队重新安排队员阵容和出场顺序

D.丈夫要去踢球,妻子要去看电影,儿子要去游乐园,最后三人去郊游

90.签名效应是指当人们在纸上写下自己名字时,大脑中的自我意识会加强,此时看到喜欢的东西,更容易把物品和自己联系起来,产生“这个东西真适合我”等想法,从而激发购买欲望。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现象可用签名效应解释的是:

A.快递公司坚持“先签字后验货”的做法

B.采取实名捐款的办法能够募捐到更多善款

C.手术前,患者被要求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

D.中介公司要求租客在看房前签订《看房协议书》

91.内隐学习是指一种无需意志努力的潜意识的学习。这种学习的特点在于人们潜意识地获得某种知识,而且无需意志努力就可以将这些知识提取出来,并应用于特定任务的操作中。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内隐学习的是:

A.小张在高考前做了大量数学习题,因此在数学考试中获得高分

B.小李经常看别人下象棋,时间一长,他也掌握了下象棋的方法

C.儿童无需系统地学习语词和语法规则,不知不觉地就会说母语

D.生长在京剧世家的孩子耳濡目染,很小就会唱京剧

92.注意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注意。内源性注意是指个体根据自己的目标或意图来分配注意

支配行为,是主动注意;外源性注意是指由个体外部信息引起的个体注意,是被动注意。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内源性注意的是:

A.“轰”的一声响,大家不由地都回头看了一眼

B.六一儿童节,公园里奇幻的魔术表演受到许多小朋友和家长的喜爱

C.超市琳琅满目的商品,包括各异、颜色鲜亮,吸引了许多顾客的眼球

D.根据客户的要求,广告设计师特别关注了大量以温馨家园为题材的售楼广告素材

93.顺从型互动是指行动者之间发生性质相同或方向一致的行动过程,常有三种形式:有意无意向他人发出信号或暗示,并引起他人瓜不经过考量,直接按照他人的方式去行动;行动者在他人压力下接受他人行动方式,并且照做。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顺从型互动的是:

A.很多投资者寻找项目时什么热就投资什么,股票热炒时炒股票,翡翠热时炒翡翠

B.大家对小刘的业务能力有目共睹,连素来挑剔的老主任也赞成选小刘为业务主管

C.护士阿姨一边说“不哭啊,一点都不疼”,一边在毛毛的手臂上注射,毛毛果然没哭

D.小文对新来的家教老师不满意,但无奈于父母的苦心和已缴的学费,还是开始了家教课程

94.红旗原则是指如果侵犯著作权的事实是显而易见的,网络服务商就不能装作看不见,或以不知道侵权的理由来推脱责任。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适用红旗原则的情形是:

A.未经用户许可,某客户端软件就能够自动扫描,获取用户个人数据

B.甲某利用网络服务商提供的免费存储空间,非法经营盗版影视作品

C.乙某上传正在首播的某热门电视剧,并被网站我推荐到下载首页

D.丙某通过第三方在有下载功能的互联网电视上获取未经授权的节目

95.角色混同指的是将自己所具有的不同角色相混淆,而发生的导致背离角色期待和角色规范的行为。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哪项属于角色混同?

A.到北京来打工的某外省青年有时不自觉地说起家乡话,常常弄得同事莫名其妙

B.庄周梦见自己变成蝴蝶,醒过来之后惊惶不一,庄周不知自己梦中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梦中变成了自己

C.小王是个游戏迷,他常常将工作中的同事假想成游戏中的玩家,也常常将游戏中的玩家想象成自己的某个同事

D.老李是某局局长,对于儿子提出的要求,他常常不自觉地说:“这事得和其他同志研究研究。”为此,他多次受到妻子的批评

三、类比推理。每道题先给出一组相关的词,要求你在备选答案中找出一组与之在逻辑关系上最为贴近、相似或匹配的词。

请开始答题:

96.创新:僵化

A.开放:闭塞

B.发展:前途

C.计划:秩序

D.革新:失败

97.厨师:炒鱿鱼

A.法官:和稀泥

B.司机:开天窗

C.脚夫:撂挑子

D.高手:摆擂台

98.生命:动物

A.绿色:植物

B.思维:人类

C.收获:秋季

D.节气:历法

99.抽样调查:抽样原则

A.调查问卷:征求意见

B.人物访谈:访谈内容

C.数学模型:建模软件

D.设备操作:操作规程

100.交通:拥堵:治理

A.生活:贫困:救济

B.食材:讲究:享用

C.音乐:动感:聆听

D.健康:虚弱:保健

101.红茶::发酵:保健

A.丝绸:染色:收藏

B.玉镯:磨制:装饰

C.石油:蒸馏:燃烧

D.中药:采摘:治病

102.言而有信:言而无信:

A.童叟无欺:明码实价:交易

B.心满意足:贪心不足:满意

C.言之凿凿:口说无凭:证据

D.文思泉涌:搜索枯肠:知识

103.木材:抽屉:收纳

A.钢铁:剪刀:切割

B.棉花:毛线:保暖

C.城墙:石头:防御

D.橡胶:气垫:缓冲

104.()对于国家相当于免疫对于()

A.民族;脱敏

B.人民;淋马

C.国防:生物

D.阶级:疫苗

105.坚若磐石对于()相当于()对于良心

A.懦弱;金石为开

B.意志;知恩图报

C.信心;落井下石

D.品质;铁石心肠

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2

适用于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

满分100分时限150分钟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与传统的作文考试不同,是分析驾驭材料的能力与表达能力并重的考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的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作答要求”依次作答在答题纸指定位置。

4.答题时请认准题号,避免答错位置影响考试成绩。

5.作答时必须使用黑色钢笔或圆珠笔,在答题纸有效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作答无效。

二、给定资料

1.下面是某网站最近发表的谈关于公共文化教育的文字:

当前,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许多城市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城市生命线似乎脆弱得不堪一击。一场不太大的雨雪就能让城市半瘫痪;居民的家也不再是安全的港湾,劣质建材散发着致癌的毒气,劣质缆线成为埋在家里的地雷,泄漏的燃气就像身边的火药库,噪音公害仿佛幽灵般游荡的杀手;热岛效应闷得我们大汗淋漓,沙尘暴刮得我们泪眼迷离;逢雨必涝正成为中国大城市的通病;一向被视为“最安全交通工具”的电梯也频出事端,社会上甚至将其作为“凶器”的代名词……我们正处在一个高风险社会中,越来越多的城市灾变几如脱缰之马。

对大自然的愤怒我们应该心存敬畏,但对这些人为的城市灾难,我们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如果不尽快改变这种状况,灾难不知什么时候就会降临到我们自己头上。

安全感是生活质量的刻度,是人们心理需要中的第一需要,是人格中最基础、最重要的成分。一旦这最重要的东西缺失了,人们还能放心地去哪里?还能放心地乘坐什么出行?还能放心地吃什么?尤其是城市突发性危机事件,凸显了当今社会缺乏综合应急系统的软肋。

在诸多涉及公众生命的问题中,首要问题之一是公共应急资源需要整合。一方面不少部门总在强调自己的救援力量如何的不足,另一方面又分明有庞大而名目繁多的救援队伍,地震救援、城市消防、交通救援、工程抢险、城市危险品救援等等,这些队伍都具有相当高的专业水平,可问题在于这些救援力量往往仅是行业自己的,在条块分割的情况下,力量相当分散,很难形成合力。一些有识之士一直呼唤构建一个城市综合减灾应急系统,公众则需要培养必要的危机意识,要“伤后知痛”。现在很多事故灾害都直接波及城市中无辜的公众。在不少情况下,传统观念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城市的灾难与危机。

因此,对相关公共文化教育的呼唤已成为许多人的共识。井喷、火灾、爆炸、踩踏事故、地铁追尾、游船翻沉、文物烧毁等,被媒体通天热炒,显示出一种防灾预警意识的觉醒。但我们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主要表现在文化自律性、生命文化、安全技能观等方面。有学者认为:西方人对遵守安全规章制度往往表现出一种自觉性及自律性,强调保障安全是人的权利;中国人从古至今则更多地强调用典范的影响力来影响行为,此种方式很难完全适宜于现代城市化的生活状态。西方人“生命第一”的文化原则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中国人却过多地宣传“国家财产第一原则”,这与“应急避险权”所主张的“生命高于一切”的原则似乎相悖。美国在1985年就组建了社区救灾反应队,美国国家防火协会经常组织北美统一的火灾“大逃亡”训练活动;中国人在相当一个时期内还只停留在对安全警钟的认知环节,暴露出在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安全产品上存在的诸多不足。这一切,都告诫我们必须系统地、更加完善地开展公共文化教育。

2.如果地铁站台或者行驶中的地铁列车失火了,大量乘客如何有效疏散?如果12级台风登陆上海,那些高层建筑上的玻璃幕墙顶得住吗?……这一个个“如果”,都是上海某大学防灾救灾研究所的一个个科研课题。

上海某报记者报道:最近在全市开展的“我为城市安全献一计”活动,引起了研究所专家们的密切关注。一方面,他们为市民居安思危意识的增强和诸多防灾好点子欣喜;另一方面,专家们很想提醒:“防灾不能只考虑技术手段——给城市打造‘金刚罩’,更得在‘人防’上多下工夫,而恰恰在这方面,我们大有改进和提升的空间。”

“城市公共交通若都能配备全程监控,运行的安全系数就更高了”;“上海越江隧道已经有10多条,针对可能遭遇淹水事故的危险,不妨装上安全阀门,需要时可用来挡水”;“预防高楼玻璃幕墙掉落,应该对建筑做整体风洞试验”……这些意在为城市套上一个水火不侵“金刚罩”的设想,很有道理,提出这些建议的专家中不乏院士。

“但我们不得不面对现实:一座城市不可能为了防范一些小概率的灾害事故,不计代价地增添防灾设施。”该研究所专门研究城市地下建筑安全与灾害应对的H博士,对地铁渗水和隧道渗水实地考察过多次。他对于一些学者提出为越江隧道增设“挡水阀门”的建议,并不完全认同。他说,“据我了解,国内有个别隧道安装过这样的阀门,但可以想象,常年用不上;后来有一次搞演习时决定用一下,却发现阀门由于年久失修,机械失灵,根本没法动。”

H博士想用这个案例说明两个道理:第一,为了小概率事故而砸重金设防,心理安慰作用远远大于实际作用,要不要这么做,应全面考量;第二,如果装备上了,则怎样保养维护,工作人员能不能熟练操作,都是必须重视的“人防”环节,否则,当有朝一日预想中的特大灾害真的发生,“金刚罩”极有可能派不上用场。

“防灾设施,从理论上说总是不足的,因为它们应对的往往是适当程度的、发生概率较高的灾害事故。”研究火灾防范的C研究员力挺H博士的观点。这位研究员对轨道交通实地考察过多次,他关注的焦点是地铁站和车厢里的消防设施。他注意到,站台和车厢里的屏幕会经常播放视频,告诉市民一旦发生火灾险情如何紧急疏散,强调必须做到的一些要领。

当被问道“地铁里有没有专门的消防逃生通道”的问题时,C研究员回答:上海地铁的逃生通道,其实就是我们平时上上下下的那些楼梯,并没有其他特殊通道。他说:一旦有险情发生,要减少人员伤亡,最关键的是工作人员能否在最短时间内有序地疏散人群,工作人员需要定期演练;我们现在似乎更看重灭火器数量够不够、是不是放在容易找到的地方,但险情出现时现场肯定乱,工作人员能不能及时顺利地拿到灭火器?会不会熟练使用?这些都是必须予以重视的问题。或许有乘客就在灭火器旁边,但又有几个人会用?

“老实说,怎么用灭火器,我还真不知道。”说这话的,是另一位年轻的研究员Y博士。防灾专家也不会用灭火器?她坦率承认,并随即以此为例指出了城市公众教育的许多薄弱环节。

“无论社区里的大爷大妈,还是写字楼里的白领,防灾知识都是从小册子、展板、讲座或者网络上看来的。且不说所知有限,即使认为不少人一无所知,也并不为过。而且就算有人并非一无所知,也未必有用,因为没有转化为能力。”Y博士说,汶川大地震、上海“11·15”特别重大火灾事故发生后,很多单位都搞过安全演练,可很大程度上是“演戏”。大楼里有消防箱,但如何打开?消防箱里有灭火器,但如何操作?应急避难场所在哪里,怎样利用?这些关键的内容,演练过吗?再说,演练一次肯定不行,就算学到点东西,很快便会淡忘,必须定期训练。日本人应付地震有一套,那是在定期、再三的演练中练出来的。

在这些专家看来,“人防”的漏洞和缺陷,远比“技防”不足更可怕。

专门研究风灾防控的Y博士曾多次去浦东陆家嘴,这一地区有几十栋玻璃幕墙大楼,且不止一次发生过玻璃掉落事故。这些玻璃幕墙建筑能不能抵抗12级以上大风,这正是她的科研课题。她告诉记者,大风常被认为是玻璃幕墙掉落的“元凶”,但实际上,在建筑工人安装玻璃时可能就已经埋下了隐患。

“在安装时,把螺丝拧得过松固然不行,但过紧也会使玻璃幕墙受力失衡,从而出现细小的裂缝。”她说,如果把大楼玻璃幕墙的掉落视作对城市安全的一种威胁,那么减少威胁的关键同样在“人防”。如果在定期清洗幕墙表面的同时,增加一道“体检”关,绝大多数玻璃掉落事故就可以避免。

3.2010年,S市一公寓大楼失火,造成100多人死伤。这起特别重大的火灾事故,凸显了现代城市运行中的脆弱性。

“脆弱性”是吉尔伯特·怀特在20世纪70年代首次提出的概念,之后被广泛应用于灾害学、生态学、金融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等许多方面,大大拓展了“脆弱性”的内涵。

现代城市不仅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而且是人口、财富和各项社会活动高度密集的地方,但同时也是各类风险和突发事件最密集的地区,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后果往往是灾难性的,社会影响很恶劣。从这个角度来看,城市运行中的脆弱性,可以理解为城市生活运行中受到外部致灾因素影响的可能性和敏感性,它涉及外部致灾因素影响的程度,涉及相关防范系统对致灾因素的抵抗为以及对这种系统抗逆力的某种衡量。

调查报告显示,S市特别重大火灾较典型地反映了现代城市运行中的脆弱性问题。此次火灾,是大楼维修时由无证的电焊工违章作业所产生的火花,引燃了不能阻燃的“安”,然后蔓延到大楼上易燃的装修材料,从而酿成大祸。该大楼维修工程存在层层分包和转包等违法违规问题,加上日常管理缺乏有效的规范化监督,致使维修施工过程中存在管理松懈、秩序混乱及安全措施不到位等情况,结果超出了建筑工程系统脆弱性的承受度,由量变转变成质变。脆弱性演变成严重的危机,最终导致此次惨剧。

这次火灾,尽管S市启用了现代化的警用直升飞机用于紧急救援,但在如此严重的高楼火灾面前,无法有效发挥高空消防灭火和救援的功能。同时,部分常规的消防云梯及消防设施难以满足高层建筑灭火的需要,影响了救援的速度和效率。

“自救优于互救,互救优于公救”,早已是降低灾害损失的经验之谈。但部分市民依然习惯于等待以政府为主导的公共救援,而这类救援往往因为需要一定时间,不够及时,而影响救援效果。S市火灾的确不同程度地反映出市民自救、应急疏散能力的明显不足,部分居民耽误了宝贵的逃生时间。事后发现,连居住在二楼的有些居民都没有及时撤离,而窒息在家中浴室里,令人痛惜。

S市火灾发生前,政府主管部门对建筑工程监督不到位,民众的力量又没有被动员,致使工程的建设监督事实上处于真空状态,为火灾发生埋下隐患。在火灾发生后,由于市民市场保险意识不强,火灾给市民带来的生命和财产损失,部分由政府买单,而社会主体、市场主体功能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加重了政府的负担。

在现代城市工程建设规划设计中,由于片面追求建设速度或追求经济效益,对工程未来可能存在的意外事故考虑不足,或者相关投入不足,致使工程的安全设施,从规划到设计,都存在严重缺陷或不到位问题。就S市火灾而言,高楼部分消防设施配备缺乏,管理措施不到位;楼与楼间距较小,道路狭窄。这些,导致火灾发生后,因安全通道狭窄,物理空间有限,部分消防救援设备难以到达现场或难以发挥有效作用,严重影响了救援效果。

S市火灾充分说明,如果对于城市运行中可能存在的突发事件预测和准备不足,必将使现代化城市运行中的风险难以及时、快速、准确、有效地得到识别、防范和控制,结果便是重大灾难。

4.T市晚报刊发了一批“市民来信”,集中反映了城市市民出行中遇到的问题。

市民甲:8月下旬的一天早上,我送朋友去赵家口长途汽车站,发现这里是一个Y字形路段,行驶的车辆由两条机动车道汇聚到一条机动车道上。引人注目的是,两条分支机动车道中的一条上缓缓行驶着大量公交车,一辆接一辆,车队一直排到Y形车道汇流口。刘公铺桥西这一站点设置在两条机动车道之间,我和朋友便是在这一站下的车。这里下车的乘客很多,从公交站牌看,至少有15条不同路线的公交车要在这一站停靠。这就使得上下车的乘客特别多,疏散时间增加,公交车停靠的时间也就相应增加,而之后需要进站的公交车排队进站的时间也被延长。我看到排队等候进站的公交车一直都保持在5辆以上,使得路面拥挤不堪。我从刘公铺桥西站下来后沿着公交站绕了一圈,发现并没有能够穿过马路的人行横道。乘客如果想要安全地走到5米开外对面的公交站,需要返身走几百米去绕行赵家口天桥。这对于在上班时间急着换乘车辆的人来说太费时间,所以我看到绝大部分下车的乘客都径直走到站点与绿化带之间的空隙处,在大量的机动车流之间惊险地穿过马路。这虽然存在着巨大的安全隐患,但与登上天桥再下来相比显得方便快捷许多。

市民乙:前几天上午,我去石化总公司附近的体检中心体检。事先我从公交网上查询得知,经过我家小区附近的16路公交车可以抵达石化总公司。乘16路车顺利抵达目的地并体检之后,我按惯例走到回程方向的石化总公司站点等车。等了约20分钟,来了一辆16路车,却呼啸而过,并没有靠站。我先是误以为司机甩站,后来无意中看了一下站牌,发现这个站点并不停靠16路公交车。这让我有上当受骗的感觉,心情也被败坏了。一个朋友说,他经常乘公交车出行。沿江路上的清河站的58路、117路也是“有去无回”的。对这类现象,我百思不得其解:公交公司为啥不让乘客有去有回?

市民丙:随着我市城市建设速度的加快,轨道交通网络不断向外延伸,远离中心城区的住宅区越来越多。但是,轨道交通只解决大流量,不能完全解决住宅小区到达轨道交通车站之间的“最后一公里”问题。退回去20年,有没有“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有。那当时是怎么解决的?一是走路,二是骑车。现在为什么没人走路了?过去走是因为经济困难,现在几块钱对绝大多数人来说都不是问题;有人想走,却发现道路坑坑洼洼或晚上黑灯瞎火,感到特别不安全。为什么现在骑自行车的少了?因为骑车的成本也不低。现在规范的小区里,自行车必须停在车库里,每月要交停车费;你想停在公交车站或者轨道交通站点,也必须交停车费,否则很容易失窃,交了钱也不一定保证不丢。此外还“受气”。现在是汽车社会,不少道路上都没有非机动车道,即使设有非机动车道,也常常被乱停的机动车占用。于是,原本可以自行解决的“最后一公里”被“黑车”填了空。在公交站点,有不少小轿车、摩托车、电动车等“黑车”聚集。由“黑车”引起的交通事故常常让人心有余悸。

5.英国哲学家阿兰·德波顿在四川大地震之后发表文章,介绍并阐发了古代罗马哲学家塞内加关于人类灾难的哲学思考。

公元62年2月5日凌晨,一场强烈的震灾在坎帕尼亚省地底进发,数千名毫无察觉的居民在几秒钟内丧命。庞培城内大部分建筑在睡梦中的人们头顶上坍塌。救援行动因随后发生的火灾而受阻。幸存者除了身上污黑的衣衫,失去了一切。在整个罗马帝国境内,到处是惊恐、难以置信和愤怒的情绪。这个世界上大、技术上最先进的民族,在大自然的脾气面前,怎会如此不堪一击?

这些痛苦与惶惑,引起了塞内加的注意。他撰写了一系列文章来安慰他的刚刚遭逢灾难的读者,然而,他的安慰却多少显得生硬和阴郁:“你们说‘我没想到这一切会发生’难道你们以为,当你知道某件事有可能发生,当你看见它已经发生,这件事居然还不会发生吗?”为了平息读者心中的不平,塞内加在公元62年的春季提醒大家:无论我们认为自己已变得多么高明和安全,自然灾难与人为灾难始终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因此,我们必须时刻想到未可预料的事情。平静,不过是历次混乱之间的间歇。没有什么是绝对可靠的,即便是我们双脚依凭的大地。

塞内加认为,由于未曾预料到的事件对我们的伤害,由于我们必须预想到所有事情,因此我们任何时候都必须牢记,最糟糕的事情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每个人在驾车启程,走下楼梯,或是与朋友话别时,都应意识到各种致命的可能性。塞内加强调:“不应有始料未及之事。我们的思想应先行一步,去面对所有的问题。我们所要考虑的,不应仅是什么事常会发生,而更应是什么事有可能发生。人是什么?人是一件容器。哪怕是最轻微的振动,最小的颠簸,都会让它破碎。人的躯体软弱而易碎。”

在经历了大地震之后,许多人主张应疏散整个地区的民众,并且不要在震区重建房屋。但塞内加并不认为地球上会有一个地方具有彻底的安全。“谁又能保证,他们所站立的这块或那块土地,就是更好的地基呢?如果我们以为,世界上的某个地方可以幸免于难,保证安全,那我们就错了……大自然还没用这种方式创造过任何永恒不变的东西。”

有中国学者读了阿兰·德波顿的文章之后这样解读塞内加的思想:没有绝对的安全,在某种意义上说,人类的历史正是一个与灾难相伴以及与灾难抗争的历史,而塞内加的思想看似悲观,却有助于我们培养忧患意识,有助于国人在灾难来临之际保持清醒、从容与淡定,并减轻灾难和流血带来的震惊,进而积极地应对灾难。从这个意义上说,塞内加道出的是与中国古代改革家王安石的“天变不足畏”相近的思想。

三、作答要求

(一)认真阅读“给定资料”,简要回答下面两题。(20分)

1.根据“给定资料2”,对专家们所说的“技防”“人防”加以解释。(10分)

要求:准确、简明。不超过150字。

2.根据“给定资料3”,谈谈“现代城市运行中的脆弱性”在S市特别重大火灾中的具体表现。(10分)

要求:准确、全面、简明。不超过150字。

(二)A市F区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居民安全文化教育”活动。请根据“给定资料”,从“安全文化理念”、“增强安全意识”、“日常安全须知”三个方面为社区的宣传栏写一份宣传稿。(20分)

要求:

(1)内容具体,针对性强:

(2)用语恰当,通俗易懂:

(3)不超过500字。

(三)“给定资料4”反映了T市市民出行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假定你是市交管局聘请的观察员,请就这些问题提出解决建议,呈送市政府有关部门参考。(20分)

要求:

(1)对存在的问题概括准确、扼要;

(2)所提建议具体简明、有针对性、切实可行;

(3)不超过400字。

(四)“给定资料5”画线部分写道:“无论我们认为自己已变得多么高明和安全,自然灾难与人为灾难始终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请结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联系自己的经验或感受,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

(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有思想性;

(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语言流畅;

(4)总字数800—1000字。

参考答案

(一)答案提示

1.技防:以技术手段为核心的安全防范手段,即通过现代科学技术进行安全防范。集中表现为增添高科技含量的防灾设施和装备,如安全阀门、灭火器等。

人防:以人为核心的安全防范手段,即通过人力进行安全防范。表现为仰赖人力落实的安全意识培养、防灾知识学习及向实际行动有效转化、防灾设施和装备的保养维护及熟练操作使用等。

2.具体表现如下:

建筑工程维修施工中安全意识淡薄,管理中规范理念缺乏。

救援设施设备不足、救援能力有限,难以满足高楼火灾救援的需要。

市民过度依赖公共救援,自身应急知识缺乏,自救、互救能力明显不足。

城市安全运行中各种社会资源动员能力有限。

城市发展速度与城市公共安全承受度不相匹配。

管理者对现代城市安全运行中的脆弱性认识不足。

(二)答案提示

居民安全文化教育宣传稿

一、安全文化理念

安全即“免除了不可接受的损害风险的状态”,蕴涵两层含义:其一,安全是免除了不可接受的损害风险的相对安全,而不是免除了所有损害风险的绝对安全;其二,安全是通过把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范围来实现的。两层含义揭示出的核心内容为:风险是绝对的,安全是相对的,安全的实现需要人们在承认风险绝对存在的同时想方设法将其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

二、增强安全意识

风险的绝对性和安全的相对性提醒人们必须增强安全意识,在生产和生活中对各种各样有可能对自己或他人造成伤害的外在环境条件树立一种戒备和警觉心理。在生产中,自觉遵守安全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做到有没有人管、有没有监控都一个样,坚决杜绝违规指挥、违规操作、违反劳动纪律等行为;在生活中,做遵守交通规则、安全用电用火、熟谙求救逃生技巧和紧急救护知识的有心人。

三、日常安全须知

消防安全:

平时熟悉住所的各个通道、出口,预先模拟火灾场景,明确逃生路线并牢记。

正确掌握灭火器的使用方法,熟练使用灭火器。

交通安全:

横过马路时,走人行横道或过街天桥,不要图一时方便,抄近道,更不要斜穿猛跑;

乘车时,乘坐安全有保障的公共交通工具,不要坐无安全保障的“黑车”。

(三)答案提示

问题:

站点设置和规划不合理,且缺乏相应的人行横道,加剧拥堵,存在极大安全隐患。

某些公交车停靠站点的设置不具有对称性,有去无回,致使市民出行多有不便。

住宅小区到交通车站之间的“最后一公里”成为难题,自行解决渠道不畅,“黑车”填空。

措施:

在站点设置和规划上综合考虑多条车道汇聚情况、车流量等因素,尽量避开多条车道汇聚处,适当限定站点停靠车辆数目或对停靠车辆较多的站点进行站台拉长和站牌分散错开处理,且在站点附近设置方便市民快捷换乘和过街的人行横道。

尽量对公交车来回停靠站点进行对称性设置,若因客观条件限制不能对称设置,则应利用既有的语音预报系统,于来回停靠不对称的站点预报时告知乘客这一不对称情况,让乘客心中有数,早作准备。

做好道路平整建设和公共照明灯安置工作,完善对道路非机动车道的建设和管理等工作,为市民自行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提供条件;以一个或相邻几个社区为单位制定便宜、安全且便捷的巴士出行方案。

(四)参考范文

灾难应对之“人防”

综观古今中外,放眼大千世界,自然灾难从未失其踪迹,人为灾难总是不期而至,它们一次又一次地打破人类自恃已变得足够高明和安全的幻想,一遍又一遍地向人类宣示它们的客观存在,让人类不得不在屡次承受家园被毁、亲人遇难的悲痛之余,承认安全是相对的而风险是绝对的,不做好万全准备就会在自然灾难和人为灾难面前“一败涂地”。

无论灾难给人类的教训多么惨痛,人类对它的认识多么深刻,现实中,依然有很大一部分人没有基本的安全理念和起码的安全意识,将“人防”束之高阁。这些人会在生产中违章指挥、违章操作,漠视规范意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从而导致一系列人为因素引起的灾难事故,夺去无数人的生命;在日常生活中会任侥幸心理发展蔓延,如面对遭受灾难的人群时,在为其悲叹之余,却暗自庆幸自己没有遭遇到那样的灾难,甚至还很简单地认为那样的灾难不会降临到自己身上,他们连基本的自救能力和逃生技能都没掌握,发生火灾时,不会使用灭火器,即使居住在二楼也会生生窒息在自家浴室里。这些安全理念和安全意识淡薄的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一旦发生意外,轻则危及自己和家人,重则累及他人,伤人无数,后患之大,不言自明。

面对作为我们生命的一部分的自然灾难和人为灾难,我们能做的就是以坚忍的态度去正视它并竭尽所能将其损害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这一目标的实现,在仰赖现代科学技术提供的高科技防灾设施和装备做好“技防”之余,更需要我们做好“人防”。

做好“人防”的第一步无疑就是树立安全理念,增强安全意识,培养忧患意识。认识到灾难发生的必然性,没有所谓的绝对可靠或绝对安全,时刻对可能招致灾难的环境条件保持一种戒备和警觉心理,不仅考虑什么灾难会经常发生,更要考虑什么灾难可能发生,因为始料未及的灾难往往是最致命的。第二步则是付诸实际行动,做好将灾难损害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的万全准备,程度地提高自救、互救能力和掌握逃生技能。其中,首要的就是针对可能发生的灾难定期做好实战演练,模拟并熟练操作和使用防灾设施和设备,模拟并熟悉灾难发生时的情景,以保证在灾难来临之时能做到保持清醒、从容与淡定,并减轻灾难带来的震惊,从而积极地应对灾难。没人能否认,日本地震中从受难市民到政府均能保持清醒、镇定从而有效快速采取应对措施不是他们长时间进行定期实战演练的结果。

于灾难,我们不仅要有“天变不足畏”的勇气,更要有防范意识和积极应对的态度,时刻贯彻和实践“人防”这一安全防范手段。

关于公务员考试真题及解释题和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答案解析(判断推理)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以上信息来源网络并不代表本站观点。

网上报名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分数:
  • 电话:
  • QQ/微信:
  • 地址:

文中图片素材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644062549@qq.com删除

提交报名同学/家长:允许择校老师帮您择校调剂,同意《隐私保障》条例,并允许推荐给更多服务商为您提供服务!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52soux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