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每天练几何(公务员考试行测难吗)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公务员考试每天练几何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公务员考试行测难吗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公务员考试每天练几何(公务员考试行测难吗)

本文目录

公务员考试每天练几何(公务员考试行测难吗)

  1. 公务员考试时行政的答题顺序该怎么安排最好
  2. 公务员考试怎么复习,应该怎么做
  3. 公务员考试 数量关系 怎么提高
  4. 公务员考试行测难吗
  5. 公务员考试行测题型有哪些

公务员考试时行政的答题顺序该怎么安排最好

您好

公务员考试每天练几何(公务员考试行测难吗)

以下是我个人建议的答题顺序,并附上各模块的备考策略:

第一,常识判断。该模块考查的内容非常多而杂,上天入地无所不考,很难在短时间内有一个明显的提高,所以从复习的性价比这个角度来说,不建议大家放过多的精力在这个模块,它更多的是靠我们日常的积累,当然,如果精力允许,有一些像历史、文化等除了时事政治以外变化较小的内容,我们还是可以通过每天的坚持学习来得到一定提高的,比如每天拿出半小时左右的时间阅读一下常识手册,即使考试没有用到,也全当是丰富我们自己的学识了。另外提醒一点,通常监考老师会提前5-10分钟发放卷纸,而且会强调打铃之前不允许答题,这个时候我们完全可以不动笔计算,只用眼睛看,把试卷的第一部分常识判断快速扫一遍,会的直接选,不会的也不必纠结随便选一个即可,这样争取在打铃之前或者打铃后5分钟之内把常识搞定。题目举例如下:

【例1】早在400年前,西班牙等国商人就将中国的丝绸以及茶树、柑橘等农作物运往拉丁美洲,又将一些农作物从拉丁美洲引入中国,形成了一条横跨太平洋的“海上丝绸之路”。请问以下哪些农作物不是从拉丁美洲引入中国的?

A.玉米 B.红薯

C.花生 D.水稻

解析:D。【历史-古代史】

玉米、红薯、花生均原产美洲,在明朝中后期传入中国。水稻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农作物之一,在河姆渡遗址中有发现,是我国最早的长江流域原始农耕文明的代表。故选D项。

第二,资料分析。该模块可以说是行测科目里面技巧性最强的一个模块,如果方法正确,20道资料分析题应该在25-30分钟之内完成(不放弃每篇资料的最后一道综合题),同时,资料分析又是行测科目里面唯一可以拿满分(准确率至少保证90%)的模块,并且分值较高,所以从作答顺序上来讲,也不建议按试卷顺序把其放在最后,应该适当提前,从而保证有充足的时间高质量完成该模块,总而言之,在备考过程中要充分重视资料分析的重要性,建议坚持每天做一套资料分析保持手感,切不可懈怠。题目举例如下:

【例2】2016年,广东民营经济增加值突破四万亿元。经初步核算,全年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42578.7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7.8%,增幅高于同期GDP增幅0.3个百分点,其中第二产业增幅比同期GDP第二产业增幅高3个百分点。

请问:2016年广东民营经济中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相比2015年大约:

A.提高了0.1个百分点 B.降低了0.1个百分点

C.提高了0.2个百分点 D.降低了0.2个百分点

解析:B。【比重题型-两期比重差计算】

根据题干所求“2016年……的比重相比2015年”,可判定此题为两期比重比较问题。定位文字材料可得,整体量:民营经济增加值B为42578.76亿元,增速b为7.8%,定位表格可得,部分量:第三产业增加值A为21641.58亿元,增速a为7.6%。根据两期比重差公式:

且a<b,因此比重下降,排除A、C,a-b=7.6%-7.8%=-0.2%,根据技巧,结果一定小于它本身,故正确答案为B。

第三,判断推理+言语理解。判断推理和言语理解是行测科目中题量最大的两个模块,也是行测拿分的主力军所在,而且这两个模块都是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的,所以备考过程中一定要充分重视这两个模块,准确率要保证至少80%。很多同学觉得判断和言语这种文字题根本摸不到头脑,看哪个选项都对,基于此才更建议大家跟着老师系统学习,只有掌握了正确的解题技巧,才不会在选项中纠结,因为对就是对,错就是错。比如判断推理的定义判断,定义说行政机关如何如何,那么选项中必然会有一个非行政机关作为主体的比如学校、比如医院等等,这就是做定义判断的关键词法;比如言语理解的片段阅读,分析文段为总分结构,那么文段重点必然在开头,四个选项除了一个正确选项以外,必然会有三个都是文段后面的解释说明部分,说得再对,也不是文段重点所在,当然就不能当选,这就是片段阅读的行文脉络法。请相信,判断和言语是除了资料分析以外,短时间内成绩提升最快的两个模块。题目举例如下:

【例3】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A.A B.B

C.C D.D

解析:B。【判断推理-图形推理】

观察发现每个图形中均有形状相同的元素,且数量依次为2、3、4、5、6、?,问号处图形应该含有7个形状相同的元素。A项6个,B项7个,C项2个,D项没有形状相同的元素,只有B项符合,故正确答案为B。

【例4】情感广告是诉诸于消费者的情绪或情感反应,传达商品带给他们的附加值或情绪满足的一种广告策略。这种情绪在消费者心目中的价值可能远远超出商品本身,从而使消费者形成积极的品牌态度。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广告语不属于情感广告的是:

A.某品牌饮料广告语:“××可乐,中国人自己的可乐!”

B.某品牌啤酒进入东南亚市场的广告语:“好不好,家乡水。”

C.某品牌纸尿裤广告语:“宝宝天天好心情,妈妈一定更美丽。”

D.某品牌润肤露广告语:“为了肌肤柔美润舒,请使用××润肤露。”

解析:D。【判断推理-定义判断】

先找出定义关键词。“诉诸于消费者的情绪或情感反应”、“传达商品带给他们的附加值或情绪满足的一种广告策略”、“使消费者形成积极的品牌态度”。再逐一分析选项。

A项:“中国人自己的可乐”,会使消费者产生爱国的情绪满足,符合“传达商品带给他们的情绪满足”,符合定义,排除;

B项:“好不好,家乡水”,会使消费者产生怀念家乡,以家乡为自豪的情绪满足,符合“传达商品带给他们的情绪满足”,符合定义,排除;

C项:“宝宝天天好心情”,会使消费者产生孩子很舒适的情绪满足,符合“传达商品带给他们的情绪满足”,符合定义,排除;

D项:“为了肌肤柔美润舒”,没有体现出商品的附加值或者情绪满足,不符合定义,当选。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注:做定义判断题目一定要审清题目,问的是“属于”还是“不属于”。

【例5】青衿:读书人

A.南冠:囚犯 B.浮屠:寺庙

C.春蚕:奉献 D.袍泽:官员

解析:A。【判断推理-类比推理】

青衿借指读书人,二者为比喻象征关系。

A项:南冠借指囚犯,二者为比喻象征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当选;

B项:浮屠借指佛塔,而不是寺庙,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C项:春蚕借指乐于奉献的人,而不是奉献,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D项:袍泽借指军中的同事,而不是官员,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例6】甲、乙、丙三人大学毕业后选择从事各不相同的职业:教师、律师、工程师。其他同学做了如下猜测:

小李:甲是工程师,乙是教师。

小王:甲是教师,丙是工程师。

小方:甲是律师,乙是工程师。

后来证实,小李、小王和小方都只猜对了一半。那么,甲、乙、丙分别从事何种职业?

A.甲是教师,乙是律师,丙是工程师

B.甲是工程师,乙是律师,丙是教师

C.甲是律师,乙是工程师,丙是教师

D.甲是律师,乙是教师,丙是工程师

解析:D。【判断推理-逻辑判断】

选项信息充分,优先采用代入法。

将A项代入,小李两句都猜错了,排除;

将B项代入,小王和小方两句都猜错了,排除;

将C项代入,小李和小王两句都猜错了,而小方两句都猜对了,排除;

将D项代入,小李、小王和小方都只猜对了一半,符合题干要求,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D。

【例7】近些年,作为文化政策、资本扶植发展的重心,国产动画被寄予了极大期望。然而,动漫的土壤并不是随便撒些空壳烂籽就可以的。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守株待兔 B.坐享其成

C.不劳而获 D.以逸待劳

解析:B。【言语理解-逻辑填空】

文段指出,国产动漫并不是可以随便撒些空壳烂籽就可以成功的。B项“坐享其成”形象地描绘出撒完空壳烂籽就坐在旁边等待发芽结果最终收获的样子,符合文意。

A项“守株待兔”原比喻试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C项“不劳而获”比喻不劳动而得到成果,重在强调完全什么都不做就能够获得收益,但前文中“撒些空壳烂籽”实际上也付出了劳动,故二者均不符合语境,排除。

D项“以逸待劳”指在战争中做好充分准备,养精蓄锐,等疲乏的敌人来犯时给以迎头痛击,含褒义,感情色彩与文段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例8】黑洞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最不祥的预言:过多物质或能量集中在一处,终将导致空间坍塌,像魔术师的外套一样吞进万物,万事万物皆逃不脱。直到40年前霍金博士宣称颠覆了黑洞——或者可能是彻底推翻了。他的方程式表明:黑洞不会永存。一段时间之后,它们会“泄掉”,然后爆炸成辐射和微粒。但是,有一个障碍:按照霍金的估算,黑洞崩塌时散出的辐射是随机的,落入其中的万事万物的“信息”大部分将被抹掉。这违反了现代物理学的一条原则:时间是可以扭转的,黑洞里发生过的事情可以重建。

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A.霍金发现了一条可以逃出黑洞的线索

B.黑洞终将“泄掉”,然后爆炸成辐射和微粒

C.霍金的研究结果彻底推翻了关于黑洞的预言

D.霍金破除了黑洞永存的预言却提出了新的挑战

解析:D。【言语理解-片段阅读】

文段首句对爱因斯坦提出的“黑洞”概念进行了解释,并指出其危险性。随后霍金宣布了“颠覆”黑洞理论的研究,指出“黑洞”并不会永存。后利用转折词“但是”,指出霍金理论中存在一个“障碍”,尾句对其进行具体解释。故文段重点在转折之后,强调了霍金的研究会颠覆“黑洞”理论,但本身也存在障碍,对应D项。

A项,“逃出黑洞的线索”对应转折之前的内容,非重点,排除;

B项,“黑洞终将‘泄掉’”对应转折之前解释说明部分的内容,非重点,排除;

C项,转折之后指出霍金理论存在“障碍”,故“彻底推翻”过于绝对,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第四,数量关系。该模块题目多取自小学奥数或者中学数学,原则上来讲,题目本身难度并不大,如果做个1小时或者2小时,基本都能做对,但尴尬的是行测考试时间有限,120分钟需要做完120道甚至130多道题,所以在有限的时间内,数量关系相比其他模块就显得稍微困难一些,但我们也有应对的办法。首先,行测考试都是客观题,正确答案就在四个选项之中,很多时候其实我们并不需要去正面求解,而是可以运用一些方法技巧去验证一下,排除掉错误的选项从而直接锁定正确答案,这样就能大大缩短解题时间;其次,各个考点涉及到一个考频的问题,有的考点几乎逢考必考,而有的考点隔几年才考一次,那么我们在备考的时候就要优先选择去复习那些考频非常高且解题思路非常固定的考点,这样备考效率才会最高;最后,从答题顺序上来说,数量关系按试卷的印刷顺序是排在中间,如果按试卷顺序作答,后面非常重要的判断推理和资料分析就会答得非常紧张从而失分严重,因此在实际考试过程中,我们建议考生将数量关系放在最后,在最后的10-15分钟之内,把课上老师重点强调的那些必须拿分的题搞定,剩下的就看人品拼运气了,通常来说,如果其他模块都复习到位的话,数量关系按照这样的套路争取达到50%-70%的准确率,行测75+基本没问题。题目举例如下:

【例9】甲、乙两个仓库共有货物102吨。如果从甲仓库调出3吨到乙仓库,那么甲仓库的货物正好是乙仓库的2倍。则甲仓库原有货物()吨?

A.31 B.37

C.70 D.71

解析:D。【数学运算-代入排除】

根据“如果从甲仓库调出3吨到乙仓库,那么甲仓库的货物正好是乙仓库的2倍”可知甲仓库货物大于乙仓库即甲仓库货物大于102÷2=51,排除AB。并且甲仓库货物减3是偶数,只有D项符合,故正确答案为D。

【蒙题大法】已知甲乙两仓库共有货物102吨,恰好选项A+D=102,猜测一个是甲仓库一个是乙仓库,又可推断甲>乙,蒙D。

最后,祝你一切顺利,早日成公!

公务员考试怎么复习,应该怎么做

公考考生心声:公考两年,去年进面总成绩差0.25分,今年顺利上岸,行测76,申论70,好多人来问我如何备考,为了免去重复重复再重复的一些话,在此写下自己的一些感悟,供各位奋斗在公考路上的童鞋参考……

关于行测

(一)刷题

题海战术虽然已经被说烂,但依然不能否认它在接触多类型题目、攻克薄弱环节、增强做题熟练度、缩短答题时长方面的巨大作用,对于行测而言,刷题更是一个提高分数、缩短答题时间的利器。就拿我自己来说,刷的题不下1000道,行测不算很高,但也到了76分。在刷题过程中,我觉得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不要特意花费时间和精力研究别人的解法。当然我们认为买一本好的教材是非常有用的,比如这里推荐《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一本通》。但是很多同学会说:“很多类型的题目我都不会做,得先看讲解才会做题”,并不提倡大家在准备阶段花费大量时间去研究各类型题目的讲解,并不是说他们给出的解体思路不好,而是这些思路不一定适合你的思维方式,即使你花时间来死记硬背它的公式或思路,在真正解题时也不一定能够得心应手地应用。就拿我来说,数量关系里面有个“牛吃草”的题目,其实教材给出的解法很简单,就只需要将各个数带到一个算式,简单计算就可以得出结果,但我就是转不过来弯儿,一到将数字对号入座这步就发蒙,所以一直采用的就是最直接的设未知数,虽然看着麻烦点,但这样思路很清晰,而且做题熟了之后也就四十几秒的时间。其实在大量练习,比如的过程中,自己就会对各类型的题目有一个自己的解体思路和小窍门,也许讲解书里也有,但这时候才真正变成自己的。那什么时候需要参考讲解呢?一种是遇到真的不会的题型,完全没有思路(比如一些数量关系题),这个时候就可以参考题目的讲解,让它填补你做题范围的空白,另一种是在解某个题时花费时间太长,自己的思路过于死板(比如一些资料分析题),那么也应该参考一下答案讲解中的小窍门。

二是各类型的题目要穿插练习。,不要在一段时间里只做一种类型或做完一本再做下一本,这样会很容易产生厌倦情绪,并且做题的状态难以保持,你很可能在做逻辑推理的时候就把先前做的数量关系忘光了。所以我的建议是穿插练习,可以以两天为一周期,第一天半天数量关系、半天言语理解,第二天半天资料分析、半天逻辑判断,也可以两三个小时换一种类型,依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定。

(二)调整做题顺序

其实行测的水平是很稳定的,到最后阶段模拟时,每个类型错题的数量基本是不变的,但你需要在考场上迅速进入做题状态才能保持水平。大家都知道要得高分,资料分析题就应该尽可能少错甚至不错,很多人都说资料分析应该最先做,因为最开始的思路最清晰,但我在最后几天模拟的时候发现,先做资料分析的话,花费时间长(平时是20道题25分钟,这时到了30分钟)、正确率还不高(平时一般错一道,这时能错5道左右,有些还是一看就不该错的),原因就是做题状态。小学数学老师告诉过我,在数学考试前做点题目,简单题都行,但要保持做题状态。在考试刚开始时,我们会有题目接收慢、思路调不出来、反应不够快速的情况,这就是没进入做题状态的表现,此时做大分值的资料分析题只会“发挥失常”。通过几次试验,我把常识判断题放到最前面,不要多想,平均7、8秒一道,这部分本来就不容易提分,分值又比较低,把它作为进入做题状态的踏板最合适;第二个做比较简单的词语填空或类比推理,通过题目的阅读来稳固做题的状态;第三个就做资料分析啦,这时候做题就已经比较顺利了;接下来就可以按顺序做逻辑推理、言语理解啥的;因为我的数量关系实在不好,也就是简单题能拿分,放到最后,简单的题快速计算选上答案,难的题就看哪个顺眼选哪个(这里有个小窍门,数量关系里一般都会有个钟表题,可以把那道题留到最后,然后用自己的手表按题目要求转一转)。一定要留出15分钟涂卡,一到最后15分钟,就扔下没算完的题马上开始涂卡,题目做得再好,卡没涂就是白做!

公务员考试 数量关系 怎么提高

可以记忆一些常用的公式:

一、行程问题:

简单相遇/追及:

例小丽、小美、小凡三人决定各自开车自驾游从S市出发前往L市。小凡最先出发,若小美比小凡晚出发10分钟,则小美出发后40分钟追上小凡;若小丽又比小美晚出发20分钟,则小丽出发后1小时30分钟追上小凡;假设S市与L市相距足够远,且三人均匀速行驶,则小丽出发后()小时追上小美。

A.2 B.3 C.4 D.5

【中公解析】选D。根据题干信息,会发现出现频次较高词汇为“追上”,所以本题可以分解出三次追及问题,反复利用追及距离公式进行求解即可。

1、小美追及小凡:追及距离=小凡先出发10分钟行进距离。

2、小丽追及小凡:追及距离=小凡较小丽提前出发30分钟所行进的距离。

3、小丽追及小美:追及距离=小美比小丽提前出发20分钟所行进距离。

进行求解即可算得t=300分钟,即5个小时,选D。

二、容斥问题:

(1)二者容斥相关公式:

例某班共有200人,现在调查大家对语数英三名授课老师的满意程度。100人对语文老师满意,80人对数学老师满意,70人对英语老师满意。有30人既对语文老师满意又对数学老师满意,有20人既对语文老师满意又对英语老师满意,有10人既对数学老师满意有对英语老师满意,还有5人对3位老师都满意,问对三位老师都不满意的有几人?

A.1 B.5 C.6 D.10

【中公解析】选B。大家在解答容斥问题的时候,要仔细阅读题目,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选择相对应的公式,进行解答即可。根据题意全集为200,其中

三、计算问题

1、等差数列:

2、等比数列:

例一次数学考试中老师给全班同学的成绩进行排名后发现,有11个同学的成绩是相同的并与其他同学的成绩刚好构成等差数列,且相同成绩的11个同学的分数刚刚好是等差数列的中项。排名第一的学生得99分,排名最后的学生得31分,已知全班总分为2015分,求全班有多少个学生?

A.25 B.27 C.29 D.31

【中公解析】选D。首先,我们要先将文字信息翻译成数学语言。根据题意,求n?根据题目中所给已知条件,我们首先先根据等差数列的性质将进行求解。根据选项,n为奇数,故。所以根据求和公式,进行代入,解得n=31。选D

以上就是中公教育专家为大家总结的关于行测备考过程中数量关系部分的常用公式,数学中的公式没有死记硬背的,应该在理解的基础上灵活的运用才好,所以大家仍然要继续努力,多做题目,从而提高做题速度及准确度。

公务员考试行测难吗

旺黔诚大树职教给大家解答!

行测难吗?各题型的分值如何分布?各模块如何复习?

行测整体来说不算太难,但也分省考和国考。相对来说,省考的行测真题要比国考行测整体简单。以下是国考和省考两类公务员考试的题目、分值等。

国考(国家公务员考试)

1.常识判断:总共25个题目,每个题目0.5分,共计12.5分;

2.数量关系:总共20个题目,每个题目1分,共计20分;

3.言语理解与表达:总共40个题目,每个题目0.6分,共计24分;

4.资料分析:总共20个题目,每个题目1分,共计20分。

5.判断推理:总共35个题目,图形推理每个题目0.5分,定义判断每个题目0.8分,类比推理每个题目0.5分,逻辑判断每个题目0.8分,共计23.5分。

省考(省度公务员考试)

1.常识判断:考查政治、经济、法律、历史、地理、自然、科技等常识,总共20道题,每题分值在0.5分左右;

2.数量关系:总共10道题。每题分值在1分左右。

3.言语理解:选词填空20道题,片段阅读20道题,总共40道题。每题分数在0.6至0.8分左右;

4.资料分析:分为三份资料,每份资料有5道题,总共15道题,每题分值在1分左右;

5.判断推理:定义判断10道题,图形推理5道题,类比推理10道题,逻辑判断10道题,总共35道题。每题分数在0.6至0.8分左右;

行测各模块如何复习?

第一部分言语理解与表达

一、言语理解与表达

省级和市地级,言语理解与表达均考查40道题目。其中文章阅读只在省级中考查;2020年国考中省级和市地级言语理解差别加大,选词填空、片段阅读、语句表达三个题型题目不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二、考查重点

(一)选词填空

1.考查重点:从考查形式上看,以两空、三空为主;从考查的词语类型看成语是重点;从考点上看语境分析是重点。

2.备考策略:选词填空题目是易错题型,需长时间备考。一方面提升文字理解能力,掌握语境分析、词语辩词等解题方法,另外一方面需提升“底蕴”积累。

(二)片段阅读

1.考查重点:题型上主要考查主旨观点题。材料结构上主要考查总分、分总、转折、因果文段。

2.备考策略:片段阅读是国考中复习重点。要求考生系统性学习、掌握行文脉络分析方法,重点分析句意及句间关系,建立正确解题的思维路径。

(三)语句表达

1.考查重点:排序题与衔接题目平分秋色。省级每年考查3或4题,市地级每年考查4或5题。

2.备考策略:重点提升句间关系分析能力,掌握解题原则,熟练运用解题技巧。

(四)篇章阅读

1.考查重点:文章类型为社会科学文和科普说明文。题型重点为主旨观点题、细节判断题及特殊小题型。

2.备考策略:面对文章阅读不要“慌”,核心考查的还是基础题型,重点从解题顺序和阅读方法上下功夫。

第二部分数量关系

一、考查题型相对稳定,把握重点题型是关键

1.考查重点:近四年考查计算问题21道,行程问题5道,工程问题6道,排列组合5道,概率问题6道,几何问题7道,函数图像4道。

二、常规方法要会用,答题技巧更重要

数量关系除常规的方程法外,若是能够结合整除、特值、比例、盈亏等技巧性方法解题,往往能够事半功倍。

第三部分判断推理

一、判断推理

在国考中,逻辑判断、图形推理、类比推理和定义判断是四大常考题型,每种题型均考查10道题。市地级有5道题目是以一题五问的形式考查。图形推理市地级比副省简单。定义判断命题形式更加灵活,以诗句、俗语、古文以及图片等呈现。类比推理侧重考查概念间关系和常识。

二、考察重点

(一)图形推理

1.考查重点:图形共性、数量关系和立体图形。其中图形对称性、相对位置等考查频率较高;立体图形考点多样、难度大,包括空间折叠、三视图、截面图和立体拼接等。

2.备考策略:掌握基础考点,每日一练,培养图形敏感度,明确解题思路。

(二)定义判断

1.考查重点:常考社会学、心理学、文学、法学以及管理学等学科概念。

2.备考策略:掌握定义判断核心成分的分析方法,充分理解定义内涵,积累社会热点、拓宽常识储备。

(三)类比推理

1.考查重点:经验常识中的功能关系、加工关系、职业关系,言语关系中的词义关系,逻辑关系中的概念间关系。

2.备考策略:掌握基础考点,常态思维,分析词项间本质关联。积累常识。

(四)逻辑判断

1.考查重点:必然性推理重点考查假言命题、综合推理和朴素逻辑。可能性推理侧重考查加强型、削弱型、前提型;从论证模型上看,求异论证和实践论证等考查频率较高;其中,选项力度比较是可能性推理需要关注的重点。

2.备考策略:逻辑和生活思维大相径庭,需系统性学习以转换思维,大量刷题掌握推理规则和常考论证模型,进而形成高效解题的思维路径。

第四部分资料分析

一、常规考点最重要,概念公式要记牢

1.考查重点:每年均以考查增长、比重、平均数、倍数为主,覆盖了80%以上的题目,其中主要考查基本公式的比较或求值、也会多考点结合考查。与此同时,还存在部分查找类题目,考查材料分析及数据查找能力。

2.备考策略:资料分析每年的考点基本没有多少变化,是行测成绩能有变化的突破点。把握常规考点,勤加练习,很容易有一个漂亮的分数。

二、计算比较没难度,选对方法成绩高

国考资料分析大部分题目计算难度不大,存在部分列式复杂、参与运算数据较大的题目,但选项差距较大,甚至选项给出一个范围,这一特点在2020年考试中非常明显,变相降低了整体的计算难度。因此,提升基本的计算能力,保证计算不出现低级错误非常关键。国考题目也注重解题技巧,熟练掌握基本的估算方法,结合题目及选项特点,灵活应用即可快速解题。

第五部分常识

一、备考策略

1、平时多关注热点素材和新闻,比如说利用抖音平台、头条平台、以及各类公众号进行知识的积累,各大类平台都是相应的知识整理,都可以进行搜集整理。

2、做题过程当中及时把自己的错题进行收集整理,将个套模拟卷之间的异同点找出,然后进行查缺补漏,对于已知的知识点,可以加深记忆,对于未知的知识点,需要着重的去补充。

以上就是旺黔诚大树职教整理的资行测题型、分数占比及各模块复习的内容,如果你想要了解或者学习更多关于公务员考试和事业单位考试的知识,欢迎大家前往贵州旺黔诚大树教育官网具体了解!

公务员考试行测题型有哪些

行测是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主要测查与公务员职业密切相关的、适合通过客观化纸笔测验方式进行考查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要素,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常识判断五个部分。

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题量为135道,与2012年保持一致。但常识部分减少5道,只有20道,言语理解40道,数量关系15道,资料分析20道,减少的五道题增加到判断推理部分的类比推理题型,类比推理题型一共10道,整个判断推理部分一共40道。题本一共41页,比2012年增加一页。

2017年国考从题型上看,只考查数学运算,其中,计算问题,工程问题,排列组合,概率问题,几何问题,函数图形,日期问题,年龄问题这些常考的题型均出现,利润问题在2017年考试中重新出现。涉及到的解题方法有方程法,比例法,特值法,整除特性,十字交叉。在2017年的考查中平面几何考查1道,立体几何考查两道,设计三棱锥和正方体。2017年考查了2道,均为古典概率问题。在近4年中概率问题分别为2道,1道依次出现。

2018年国考题型分布为,计算问题3道,利润问题3道(由1道增加为3道,占比有所增加),行程问题1道,工程问题1道,排列组合1道,概率问题1道,平面几何1道,近四年都有出现,2018年首次出现极值问题2道(2018年第69题&73题)。

扩展资料:

国考与省考行测题的区别: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科目比绝大多数省考行测题量要大,国考行测科目题量一般在135道(省级以上类别)或130道(地市级类别),而大多数省份省考行测科目题量在120道左右,因此国考行测的大题量对考生来说是一个挑战。

而且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考查的题目也比省考更难,对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等要求比省考更高。

行测方面,大部分省考和国考题型一样,个别省份会有所差别,考生需要对所考题型有个全面的了解。在题量上,国考和省考差别较大,国考行测科目题量一般在135道(省级以上类别)或130道(地市级类别),而大多数省份省考行测科目题量在120道左右,因此国考行测的大题量对考生来说是一个挑战。

而且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考查的题目也比省考更难,对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等要求比省考更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行测分值

文章分享结束,公务员考试每天练几何和公务员考试行测难吗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

网上报名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分数:
  • 电话:
  • QQ/微信:
  • 地址:

文中图片素材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644062549@qq.com删除

提交报名同学/家长:允许择校老师帮您择校调剂,同意《隐私保障》条例,并允许推荐给更多服务商为您提供服务!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52soux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