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公务员考试整数规律题,以及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数字推理规律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本文目录
公务员数字推理题,请帮解答
1规律:
13= 2* 6+1
40= 13* 3+1
61= 40* 1.5+1
每个数都是前一个数的某个倍数再加 1,而这个倍数是前一个倍数的一半
所以 61的下一个数应该是:61* 0.75+1= 46.75
2选C
118+2=60*2 60+4=32*2 32+8=20*2 20+16=18*2
3
123
注意看:第一个7和9减,然后第二个7和17,然后43-9;得出2、10、34;然后看2和10差8,10和34差24;发现什么了么,24正好是8的3倍,后面知道怎么做了吧~再倒上去,最后得出123。
4
选B、341
此为三级等差数列,后一项减前一项
1 9 35 91 189(341)
\/\/\/\/\/
8 26 56 98(152)
\/\/\/\/
18 30 42(54)
\/\/\/
12 12(12)
5
设甲有X本书,那么他有0.13X本专业书,0.87X本非专业书
设乙有y本书,那么他有0.125y专业书,0.875y本非专业书
0.13x,0.87x,0.125y,0.875y为正整数
所以:x为100的倍数,y为8的倍数
又因为x+y=260
存在唯一解x=100,y=160
那么甲有87本非专业书
6
由题可知,
A—K是总共11个班,A班15人,递增至K班是25人(11+15-1=25)
接下来就是算A—K的总人数(呵呵,高斯的1加至100在如今的考试里仍然是圣典啊!),
(15+25)*5+20=220人
256-220=36
L—Z递减2人,L是23人,36-23=13,剩下13人就是接下来的M13了。
这题是书本页码题的变形
7 C
1^4=1
2^3=8
3^2=9
4^1=4
5^0=1
8答案A1122
等差333
9
65=4*4*4+1
26=3*3*3-1
9=2*2*2+1
0=1*1*1-1
1=0*0*0+1
答案等于5*5*5-1=124
行测技巧三十八规律
行测技巧三十八规律。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的考题覆盖面很广,包括政治、经济、文化、人文、社会、法律、科技和管理等方面的内容,临时突击做题是无济于事的。不管是报考哪一类职位的考生,关键是要熟悉《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的考试解题方法。考生要认真研读各个考试科目对考生的要求,避免走弯路。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行测技巧三十八规律,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行测技巧三十八规律篇1第一部分常识判断
规律一:语气中庸原则答案定是模糊的、模棱两可的、不具体的选项。若选项中出现具体数字或绝对化的词语或太具体太明确,定是错误选项。规律二:关键词的中庸原则答案一定在含有最多个相同或者相反关键词的选项中。
规律三:选项长短的中庸原则
原则一如果题干要选正确的那么答案在长度最中庸的选项中即长度不长不短的选项是答案。
原则二如果题干要选错误的那么答案在长度最不中庸的选项中即长度最长或最短的选项是答案。
规律四:答案一定是体现民族自豪感的选项
规律五:答案常是年份最近的选项
第二部分言语理解与表达之片段阅读
规律六:答案就在提干最后两句话的关键词上,即后面原则,关键词原则。
规律七:排除有绝对化语气词语的选项。
绝对化语气的词语包括:带‘不’字的所有词语、无、没有、未、必然、完全、全部、必须、必需、含‘最’字词语、非、绝对。
规律八:排除有含糊语气词语的选项。含糊语气的词语包括:很多、许多、越来越、逐步、更容易、可能、愈来愈、某种、可能、有时、应该、应、往往、很多、许多。
规律九:排列题目先看选项的两端,再看选项中间重复数字最多的是答案。言语理解与表达之选词填空
规律十:答案要从空白处的后面和下个空白处的前面去找只有一个空白处的,从该空白处后面到结尾去找。
规律十一:排除具有极端语气的词语,语气必须中庸。
第三部分数量关系
规律十二:选择有升降变化的直接排除最大项和最小项。
规律十三:单调升的选项,答案通常是最小项或者第二小项。
规律十四:单调降的选项,答案一定不是最大项。
规律十五:选项越整越为答案。
规律十六:答案一定在结构类型的选项中。
规律十七:选项中若有分句和整句的形式,答案一定是分句。
第四部分判断推理之定义判断
规律十八:答案从新定义的前面部分即修饰语中判断选项和题干的关键词对比去看。即前面原则,关键词原则
规律十九:题干要求选择属于的,答案往往是选项长度不长不断的那个。
规律二十:题干要求选择不属于的,答案往往是选项长度最长或者最短的那个。
规律二十一:带数字的选项往往错误。
规律二十二:带‘不’字和‘未’字的选项,往往要排除。
规律二十三:选项中有分句和整句的,答案往往是整句。
规律二十四:选项中有书名号、括号、引号的通常要排除。
规律二十五:选项中序号两端看,重复最多的为正确答案。
规律二十六:要从图形中看到数字。判断推理之类比推理
规律二十七:选项结构与题干不符的要排除。
规律二十八:根据电脑统计,类比推理答案多是B和C。
规律二十九:选项如果是A、B形式,那么正确答案一定是A否B否。
规律三十:选项如果含有带‘不’字的词语通常就是答案。
规律三十一:题干要求选反驳削弱结论或加强或者支持结论的选项中含有绝对化词语的,一般就是答案。
规律三十二:答案在关键词相同或者相近的选项中。
规律三十三:主要由数字构成的选项中,B选项当选概率最大。
第五部分资料分析
规律三十四:选项全部由文字组成的,答案往往是C。
规律三十五:选项是几个国家名的,中国一定不是答案。
规律三十六:题干含有‘约’字的,选项一定不是整数。
规律三十七:答案在选项前部分相同的选项中。
行测技巧三十八规律篇2一、寻找关键信息
言语理解与表达的片段阅读、定义判断和资料分析部分,都会出现大段的材料需要考生阅读,但并非文段所有内容都真正与试题相关,这时就需要我们会选取关键信息。结合问题与选项,快速分析出哪些句子可以忽略,哪些句子泛读即可,哪些句子需要仔细阅读分析,一般首句、末句、转折句,承上启下句等比较重要,在心中有一个大致的概念后再作答。华图教育专家认为在大篇章的文字和数字中,有所取舍,结合问题和选项直接截取关键的字、词、句子等,可以在解题时节省不少时间。
二、合理安排答题顺序
对于大多数应试者来说,都有自己相对比较拿手的题目和比较生疏的题目。测试时,结合难易程度和各部分的解题速度,先解答自己相对比较熟悉,正确率比较高的题目,再解答其他题目,先保证在考试时间范围内得到能得的分,剩余的时间再思考比较生疏不容易找到思路的题目。这样安排既有利于增强应试者答题时的信心和保持锐气,也可以通过热身活跃思维,从而有利于解答后面的试题。
三、重视选项
很多考生在拿到题目之后就按步骤开始读题,然后解题求得答案,再到选项中寻找正确选项,其实这样的想法有时会浪费掉很多时间。选项是整个考试题目的一部分,它和题干是紧密相连的,离开选项单独看题目会大大降低我们同一时间的信息摄入量。
公务员考试中的题目选项设置一般都不会太复杂,但是简单的内容中却包含着该题最重要的信息,有时候只用看选项即可知道该道题目所要考查的知识点和考查方式,有时候甚至我们需要结合选项才能完整的理解题干表述的内容。在读题时连着选项一起看,既能提高我们解题的准确率,也能大大的加快我们的解题速度。
四、擅用排除法和代入法
排除法和代入法是公务员考试中最常用的解题方法,但有的同学却总是到万不得已,没有思路的时候才会考虑这两种方法,这种想法非常不利于提高我们的解题速度。很多时候,可以不用太仔细的分析题干,直接排除本身有问题的选项,排除两个表达意思相同的选项,排除和题干描述一样的选项等,很快的减轻了解题的负担。尤其在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等部分,运用排除法和代入法,可以节省很多分析题干,找数量关系的时间。
行测技巧三十八规律篇3一、最有效、最基本的方法——难度判断法定义:难度判断法是指根据试题的难度确定答案的基本位置。
基本原理:由于行测全是四选一的客观题,所以无论如何答案都在ABCD这四个选项中,此其一。
其二,按照试题设置的原则,答案分布应当均衡,因此各个答案出现的机率要差不多。到底在不同的试题中,哪种题的答案放在哪个位置?一个基本的原则就是,难题的答案放前边,易题的答案放后边。由此就涉及如何判断难题和易题。难题是指试题涉及较多的知识和信息,信息之间缝隙太大,试题与答案之间不容易建立起直接联系的题。易题是指试题内容为广大报考者熟悉,多数人都可能做得起的题。
由此,总体来说,难题的答案在AB,易题的答案在CD。那么,又怎样确定哪个答案在A,哪个答案在B呢?
一般说来,难得无从下手的答案在A,很难但可以倒回去验证的答案在B。易题中哪个选C,哪个选D呢?一般说来,估计多数人都做得起的题答案在D,估计多数人都做得起但要花较多时间的答案在C。简而言之,就是最难的题答案常在A,最易的题答案在D。很难但可以倒回去验证的答案在B,容易但费时的答案在C。
二、对数学运算比较有效的方法——联系法联系法是指数字之间存在着一些必然联系,通过这些联系可以找出答案。
比如在涉及距离速度的题中,出现了7和21、4和12等数字,你要联想要答案可能跟3有关,而不是跟5、8等其他数字有关。例:甲乙丙三人沿着400米环形跑道进行800米跑比赛,当甲跑1圈时,乙比甲多跑了1/7圈。丙比甲少跑1/7圈。如果他们各自跑步的速度始终不变,那么,当乙到达终点时,甲在丙前面:A、85米 B、90米 C、100米 D、105米(05中央A)我们不用做题,就看题干中的数字哪些和答案相关,看能否选出正确答案。看:800,1,1/7,1/7。你觉得最可能跟哪个数字有关:85, 90,100,105。应当想到,最核心的数字有3个:1,7,8。这样,答案基本不可能跟尾数是5的有关。可以说A、D都不是答案。在90和100中,哪个更接近答案呢?1001因为比较明显的感觉是100×(7+1):800。所以选C。这样,我们就绕过了从题中算出答案的麻烦。
三、对逻辑判断比较有用的方法——验证法验证法是指将选项带人题干的关键处来验证其正确性的方法。
四、对言语理解与表达有效的方法——关键词法关键词法是指对言语的理解要抓住重要的词语,从而将其组织起来表达符合题干的意思。
行测考试中,言语理解与表达的题干往往比较长,如果考生要认真地阅读,有些题可能1分钟都读不完。这时候,考生就要“好读书不求甚解”、“观其大略”,用历史文化残余与历史重构法的方式,将快速阅读过后头脑中残存的信息组织起来,在答案中寻找具有相同形式或内容的选项。
五、最简单的办法——造句法、造句法是指按照相关句式结构造出一个新句子的方法。
造句法适用于类比推理和定义判断。因为造句法的基本原理是相似事物之间具有异质同构性。
六、最凭感觉的方法——座标法座标法是指根据已有数字所处的座标之间的变化规律,确定另一个数字的座标。
座标法适用于数字推理,特别适合自然数的类比推理。一般的参考书上是采用二级特级或三级特征来进行推理,远没有座标法进行推理来得形象、快捷。座标法在操作时就是将给定的几个数字的横座标分别设定为1、2、3、4、5、6,纵座标就是该数字本身。这样,我们就能比较明显地看出数字之间变化规律。但这种稍嫌抽象,对于数字极大、极小的都需要加上感觉才能判断。
一、确定最优做题顺序要考虑的原则首先,在假定题目无法100%做完的情况下,必须优先做完自己平时训练时候正确率最高,相对最擅长的部分。
其次,在时间紧迫,且题目难度差异较大的情况下,必须优先用尽可能少的时间快速做完相对难度较小的题目,为以后相对的难的题目赢得时间。
再次,考虑评分的权重,行政能力测试135道题目100分。一个比较合理的评分标准是根据每个部分题目难度的差异赋予不同权重。高难度的类型的题目赋予的分值高,难度较低的赋予较低的分值。
二、确定最优做题顺序的程序
1、一般来说,整个行政能力测试的试卷中,常识和类比推理部分是公认难度较低的部分。因此,此部分一般应该优先考虑在短时间内快速做完。
2、做题的第二阶段,优先考虑难度中等、既包含简单数学计算的'又含有大量严于阅读的题目,即同时参考分值的权重安排一下做题顺序:逻辑推理、定义判断、资料分析。
3、考虑到每个人的智力模式不同,有的对数字逻辑特别敏感,有的则有很强语言能力天赋。因此,考生要根据平时的训练,找出自己究竟擅长数量关系部分,还是擅长演与理解部分。对于擅长语言的考生,言语表达必须放在数量关系与图形推理前面完成。对于擅长数学、逻辑能力强的考生,则必须把数量关系和图形推理放在言语理解前面。
4、每个考生可以根据平时对每一部分做题的正确率和花费时间的多少重新校正以上的做题顺序,并充分照顾到自己平时的做题习惯。否则,在紧张慌乱的考场中,不按试卷试题排列顺序做题切违反了自己平时的做题习惯,很容易因为意外的负担造成适得其反结果。
行政职业能力定义判断答题基本规律:
一、定义判断的要素定义是由被定义项、定义项和定义联项三个部分组成的。
被定义项就是通过定义来揭示其内涵的概念;定义项就是用来揭示被定义项内涵的概念;联接被定义项和定义项,组成定义项的概念是定义联项。例如:“意外事件是指因当事人故意或过失以外的偶然因素而发生的事故”,其中“意外事件”就是被定义项,“因当事人故意或过失以外的偶然因素而发生的事故”就是定义项,“是指”就是定义联项。
二、定义的特征概念具有两个基本特征,即内涵和外延。
概念的内涵就是指这个概念的含义,即该概念所反映的事物对象所具有的本质属性。如“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其中“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就是商品的内涵。概念的外延就是指这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对象的范围,即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事务或事物。例如商品的外延就是古今中外的一切商品。
三、定义判断的逻辑方法在对定义判断进行解析之前,首先介绍一下定义的逻辑方法:
(一)“属”加“种差”的定义方法就是通过揭示概念最邻近的“属”概念和“种差”来明确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一般可用公式表示:被定义项=种差+邻近属概念。
具体解释如下:第一,被定义项的邻近属概念,即比被定义概念范围更大、外延更广的概念,以确定被定义概念所反映的对象属于哪一类事物。第二,被定义项的种差,即指被定义项的这个种概念与同属于其他同级种概念在内涵上的差别,这种差别也就是被定义概念所反映的对象同其他对象的本质区别。第三,把被定义项同属加种差构成的定义项用定义联项联结起来,构成完整的定义。例如:人是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动物。解析:这是给“人”下的定义。其中,“人”的属概念是“动物”,确定人是动物这类事物中的一种;“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是种差,是将人与其他动物相比较而得出的本质差别;“是”是定义联项,它把被定义项与定义项(属+种差)联结起来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定义。
(二)四要素分析法定义中通常包含四项要素,即主体、对象、主观要素和客观要素。这四项要素可能全部出现在题干的定义当中,也有可能只出现其中的一项。但是,根据对这几年公务员考试的命题情况的分析来看,一般出题人不会把这四个要素同时作为考查点,只是会选择其中的一项、两项或三项。
1、主体,就是行为或事件的发动者、当事方,如果选项不能满足定义中对主体条件的要求,即可排除。
2、对象,是指行为或事件的承受者,被指向者即某些定义必须针对某些特定的对象,如某些单位和个人。
3、主观要素,即行为者或事件的当事人主观上具有什么样动机、意图、追求一种什么样的目的。4、客观要素,指客观上实施了什么行为,采取了怎样的行为方式,达到了一种什么程度,造成了一种怎样的结果。
(三)定语中心词分析法在题干中没有明显的主体、对象、主观要素或客观要素的情况下,而且题干中有一连串的定语的情况下,建议采用定语中心词分析法。
中心词表示的是行为或事件的一个大类,也就是逻辑上的“属”,定语是对中心词的的限制或修饰,使这个大类进一步缩小、精确化,在逻辑学上我们称之为“种差”。题目既有可能同时将定语和中心词作为考查点,也有可能中心词并无特殊之处,题目的考核点重在对定语中所设定的条件。
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数字推理规律
思路一:整体观察、分析趋势。
1.若有线性趋势且增幅(包括减幅)变化不大,则考虑加减,基本方法是做差,但如果做差超过三级仍找不到规律,立即转换思路。
【例1】-8,15,39,65,94,128,170,()
A.180 B.210 C. 225 D 256
【华图解析】做差,得23,24,26,29,34,42,再做差得出1,2,3,5,8,很明显的一个和递推数列,下一项是5+8=13,因而二级差数列的下一项是42+13=55,因此一级数列的下一项是170+55=225,选C。
2.增幅较大做乘除
【例2】0.25,0.25,0.5,2,16,()
A.32 B. 64 C.128 D.256
【华图解析】观察呈线性规律,从0.25增到16,增幅较大考虑做乘除,后项除以前项得出1,2,4,8,典型的等比数列,二级数列下一项是8*2=16,因此原数列下一项是16*16=256。
3.增幅很大考虑幂次数列
【例3】2,5,28,257,()
A.2006 B.1342 C.3503 D.3126
【华图解析】观察呈线性规律,增幅很大,考虑幂次数列,数规律较明显是该题的突破口,注意到257附近有幂次数256,同理28附近有27、25,5附近有4、8,2附近有1、4。而数列的每一项必与其项数有关,所以与原数列相关的幂次数列应是1,4,27,256(原数列各项加1所得)即1^1,2^2,3^3,4^4,下一项应该是5^5,即3125,所以选D。
思路二:寻找数列特殊性——是指数列中存在着的相对特殊、与众不同的现象。而这些现象往往引导成为解题思路。
1.长数列,项数在6项以上。基本解题思路是分组或隔项。
【例4】1,2,7,13,49,24,343,()
A.35 B.9 C.14 D.38
【华图解析】尝试隔项得两个数列1,7,49,343;2,13,24,()。明显各成规律,第一个支数列是等比数列,第二个支数列是公差为11的等差数列,很快得出答案A。
2.摇摆数列,数值忽大忽小,呈摇摆状。基本解题思路是隔项。
【例5】64,24,44,34,39,()
A.20 B.32 C 36.5 D.19
【华图解析】观察数值忽小忽大,马上隔项观察,做差如上,发现差成为一个等比数列,下一项差应为5/2=2.5,易得出答案为36.5。
3.双括号。一定是隔项成规律。
【例6】1,3,3,5,7,9,13,15,(),()
A.19,21 B.19,23 C.21,23 D.27,30
【华图解析】看见双括号直接隔项找规律,有1,3,7,13,();3,5,9,15,(),很明显都是公差为2的二级等差数列,易得答案21,23,选C。
4.分式。
(1)整数和分数混搭——提示做乘除。
【例7】1200,200,40,(),10/3
A.10 B.20 C.30 D.5
【华图解析】整数和分数混搭,马上联想做商,很易得出答案为10。
(2)全分数——能约分的先约分;能划一的先划一;突破口在于不宜变化的分数,称作基准数;分子或分母跟项数必有关系。
【例8】3/15,1/3,3/7,1/2,()
A.5/8 B.4/9 C.15/27 D.-3
【华图解析】能约分的先约分3/15=1/5;分母的公倍数比较大,不适合划一;突破口为3/7,因为分母较大,不宜再做乘积,因此以其作为基准数,其他分数围绕它变化;再找项数的关系3/7的分子正好是它的项数,1/5的分子也正好它的项数,于是很快发现分数列可以转化为1/5,2/6,3/7,4/8,下一项是5/9,即15/27。
5.纯小数数列,即数列各项都是小数。基本思路是将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分开考虑,或者各成单独的数列或者共同成规律。
【例9】1.01,1.02,2.03,3.05,5.08,()
A.8.13 B.8.013 C.7.12 D. 7.012
【华图解析】将整数部分抽取出来有1,1,2,3,5,(),是一个明显的和递推数列,下一项是8,排除C、D;将小数部分抽取出来有1,2,3,5,8,()又是一个和递推数列,下一项是13,所以选A。
6.像连续自然数列而又不连贯的数列,考虑质数或合数列。
【例10】1,5,11,19,28,(),50
A.29 B.38 C.47 D.49
【华图解析】观察数值逐渐增大呈线性,且增幅一般,考虑作差得4,6,8,9,……,很像连续自然数列而又缺少5、7,联想和数列,接下来应该是10、12,代入求证28+10=38,38+12=50,正好契合,说明思路正确,答案为38。
7.大自然数,数列中出现3位以上的自然数。因为数列题运算强度不大,不太可能用大自然数做运算,因而这类题目一般都是考察微观数字结构。
【例11】1807,2716,3625,()
A.5149 B.4534 C.4231 D.5847
【华图解析】四位大自然数,直接微观地看各数字关系,发现每个四位数的首两位和为9,后两位和为7,观察选项,很快得出选B。
当然还有很多的特殊数列和猜蒙技巧,此文中不能一一概述,还需要考生在后面做题中多总结。但数字推理的理论体系有限,在事业单位中考查是考生的喜讯。数字推理规律有限,短时间内可以快速的掌握数字推理的规律,华图教育专家希望考生要给予重视,争取突破这类题目。
公务员考试数量关系之数字推理经典试题2
11. 20/9,4/3,7/9,4/9,1/4,()
A.5/36
B.1/6
C.1/9
D.1/144
解析:这是一道分数难题,分母与分子均不同。可将分母先通分,最小的分母是36,通分后分子分别是20×4=80,4×12=48,7×4=28,4×4=16,1×9=9,然后再从分子80、48、28、16、9中找规律。80=(48-28)×4,48=(28-16)×4,28=(16-9)×4,可见这个规律是第一个分子等于第二个分子与第三个分子之差的4倍,依此规律,()内分数应是16=(9-?)×4,
即(36-16)÷4=5。
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12. 23,46,48,96,54,108,99,()
A.200
B.199
C.198
D.197
解析:本题的每个双数项都是本组单数项的2倍,依此规律,()内的数应为99×2=198。
本题不用考虑第2与第3,第4与第5,第6与第7个数之间的关系。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13. 1.1,2.2,4.3,7.4,11.5,()
A.15.5
B.15.6
C.17.6
D.16.6
解析:此题初看较乱,又是整数又是小数。遇到此类题时,可将小数与整数分开来看,先看小数部分,依次为0.1,0.2,0.3,0.4,0.5,那么,()内的小数应为0.6,这是个自然数列。再看整数部分,即后一个整数是前一个数的小数与整数之和,2=1+1,4=2+2,7=4+3,11=7+4,那么,()内的整数应为11+5=16。
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14. 0.75,0.65,0.45,()
A.0.78
B.0.88
C.0.55
D.0.96
解析:在这个小数数列中,前三个数皆能被0.05除尽,依此规律,在四个选项中,只有C能被0.05除尽。
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15. 1.16,8.25,27.36,64.49,()
A.65.25
B.125.64
C.125.81
D.125.01
解析:此题先看小数部分,16、25、36、49分别是4、5、6、7自然数列的平方,所以()内的小数应为8^2=64,再看整数部分,1=1^3,8=2^3,27=3^3,64=4^3,依此规律,()内的整数就是5^3=125。
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16. 2,3,2,(),6
A.4
B.5
C.7
D.8
解析:
方法一:
由于第2个2的平方=4,所以,这个数列就成了自然数列2、3、4、()、6了,()内的数应当就是5了。
方法二:数列的每三项相的和为一等差数列
2+3+2=7
3+2+5=10
2+5+6=13
故本题的正确答案应为B。
17. 25,16,(),4
A.2
B.9
C.3
D.6
解析:根据的原理,25=5^2,16=4^2,4=2^2,而5、4、()、2是个自然数列,所以()内之数为3^2。
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18. 1/2,2/5,3/10,4/17,()
A.4/24
B.4/25
C.5/26
D.7/26
解析:
方法一:该题中,分子是1、2、3、4的自然数列,()内分数的分子应为5。分母2、5、10、17一下子找不出规律,用后一个数减去前一个数后得5-2=3,10-5=5,17-10=7,这样就成了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了,下一个数则为9,()内的分数的分母应为17+9=26。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方法二:先看分子部分,分子是1、2、3、4的自然数列,()内分数的分子应为5。再看分母部分,分母2=1^2+1,5=2^2+1,10=3^2+1,17=4^2+1依此规律,()内的分母部分应该是5^2+1=26
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19.-2,6,-18,54,()
A.-162
B.-172
C.152
D.164
解析:在此题中,相邻两个数相比6÷(-2)=-3,(-18)÷6=-3,54÷(-18)=-3,可见,其公比为-3。据此规律,()内之数应为54×(-3)=-162。
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20. 7, 9,-1, 5,()
A.3
B.-3
C.2
D.-1
解析:7,9,-1,5,()=>从第一项起,(第一项减第二项)×(1/2)=第三项
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21. 2,12,36,80,150,()
A.250
B.252
C.253
D.254
解析:这是一道难题,也可用幂来解答之
2=2×1^2,12=3×2 ^2,36=4×3^2,80=5×4^2,150=6×5^2,依此规律,()内之数应为7×6^2=252。
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22. 0,6,78,(),15620
A.240
B.252
C.1020
D.7771
解析:
0=1×1-1
6=2×2×2-2
78=3×3×3×3-3
15620=5×5×5×5×5×5-5
依此规律,可知,()内应=4×4×4×4×4-4=1020
故本题的答案为C来
2010年国家公务员行测备考多种数列递推规律1
递推数列是数列推理中较为复杂的一类数列。其推理规律变化多样,使得很多考生不易察觉和掌握。要想掌握递推数列的解题方法,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要清楚递推数列的“鼻祖”,即最典型、最基础的递推数列;二是要明确递推规律的变化方式。
(一)递推数列的“鼻祖”
1,1,2,3,5,8,13,21……
写出这个数列之后,有不少考生似曾相识。其中有一些考生知道,这个数列被称为“斐波那契(Febonacci,原名Leonardo,12-13世纪意大利数学家)数列”或者“兔子数列”。这些考生中还有一些人知道这个数列的递推规律为:从第三项开始,每一项等于它之前两项的和,用数学表达式表示为
这个递推规律是整个数列推理中递推数列的基础所在。在公务员考试中,曾经出现过直接应用这个规律递推的数列。
例题1:(200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A类第4题)1,3,4,7,11,()
A.14 B.16 C.18 D.20
【答案】:C。
【解析】:这道题可以直接应用斐波那契数列的递推规律,即
因此所求项为
7+11=18
(二)递推规律的多种变式
例题2:(2006年北京市大学应届毕业生考试第1题)6,7,3,0,3,3,6,9,5,()
A.4 B.3 C.2 D.1
【答案】:A。
【解析】:这是很别致的一道试题。从形式上看,这个数列很特殊,不仅给出的已知项达到了9项之多,而且每一项都是一位数字,由此可以猜到这个数列的运算规律。这个数列从第三项开始存在运算递推规律
取“”的尾数
由此可知所求项为
取“9+5=14”的尾数,即4
这道题的运算递推规律是将两项相加之和变为了取尾数。
例题3:(200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二卷第30题,2006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第5题)1,2,2,3,4,6,()
A.7 B.8 C.9 D.10
【答案】:C。
【解析】:初看这道题容易将题目错看为一个简单的等差数列1,2,3,4,5,6……正是因为存在这样“先入为主”的观点,使得这道题的运算递推规律被隐藏起来。其实本题的运算递推规律很简单。这个数列从第三项开始存在运算递推规律
由此可知所求项为
4+6-1=9
这道题的运算递推规律是在两项相加的基础之上添加了常数项,在本题中常数项为“-1”,在其余题目当中,常数项还可能发生变化,如变为“+1”、“+2”、“-2”等。
例题4:(2006年北京户口京外大学应届毕业生考试第2题)3,2,8,12,28,()
A.15 B.32 C.27 D.52
【答案】:D。
【解析】:在近几年的各类公务员考试中,这种类型的运算递推规律逐渐增多起来。这个数列从第三项开始存在运算递推规律
由此可知所求项为
28+2×12=52
这道题的运算递推规律是在相加的两项中添加了系数。有时候添加的系数是2、3等整数,可以添加在第一项上,也可以添加在第二项上。有时候添加的系数较为复杂,甚至出现了分数等情况。
例题5:(2005年江苏省公务员考试第3题)12,4,8,6,7,()
A.6 B.6.5 C.7 D.8
【答案】:B。
【解析】:从选项中看来,B选项较为特殊,唯有这个选项是一个小数,由此可以猜得这个数列的运算规律之中很可能包含“除以2”这个运算。这个数列从第三项开始存在运算递推规律
由此可知所求项为
1/2(6+7)=6.5
这道题的运算递推规律是两项相加之后添加了1/2的系数。
例题6:(200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B类第4题)25,15,10,5,5,()
A.10 B.5 C.0 D.-5
【答案】:C。
【解析】:这个数列从第三项开始存在运算递推规律
由此可知所求项为
5-5=0
这道题的运算递推规律是将原运算递推的计算符号“+”变为了“-”,由加法运算变为了减法运算。但这类数列可以从后向前观察,发现仍然类似于两两相加得到第三项的规律。
例题7:(2006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第3题)1269,999,900,330,()
A.190 B.270 C.299 D.1900
【答案】:D。
【解析】:在与众多考生交流中,专家经常提及这道题,这道题的运算规律很难发现。在没有思路的情况下,专家建议各位考生仍然回到“数列的三个性质”当中来寻找突破口。从增减性看来,这个数列是单调递减数列,但是递减快慢没有规律;从整除性看来,数列存在规律,所有数字都能够被3整除。再看选项当中,只有B选项能够被3整除,由此猜测这道题的答案为B选项270。但是细心的考生也许会发现,以往所有符合“整除性”规律的试题,将“猜”出的答案带入原数列当中通过逐项作差,总能得到简单的等差或者等比数列。然而这道题将270带入原数列当中之后,并不能够通过逐项作差得到有规律的数列。这道题是目前为止一道考过的真题中既不符合增减性又不符合整除性的数列推理试题。这个数列从第三项开始存在运算递推规律
由此可知所求项为
(900-330)10/3=1900
回过头来思考这道试题,发现出题人并没有给出这道试题的关键信息,如果1269之前还有一项则会出现小数,这样考生在推理运算递推规律时就有依可循。
有些考生也许对于“增减性”、“整除性”来判断选项这个方法产生了怀疑。专家以为,鉴于该种方法对绝大多数试题适用,而且类似本道例题的如此特殊的运算规律很少见,因此希望考生在实际考试当中能够仍然大胆的利用“整除性”来快速求解,赢得时间。
这道题的运算递推规律是将原运算递推的计算符号“+”变为了“-”,由加法运算变为了减法运算,同时加入了10/3的系数。
例题8:(200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第42题)1,3,4,1,9,()
A.5 B.11 C.14 D.64
【答案】:D。
【解析】:有关专家反复强调,在进行数字推理练习时,一定要对六则运算关系非常熟悉,养成良好的数字敏感度。如果发觉这个数列的第三项4、第四项1、第五项9都是完全平方数,则运算规律不难推出。这个数列从第三项开始存在运算递推规律
由此可知所求项为
(9-1)2=64
这道题的运算递推规律是将原运算递推的计算符号“+”变为了“-”,由加法运算变为了减法运算,同时添加了平方运算。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公务员考试整数规律题和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数字推理规律问题对您有所帮助,以上信息来源网络并不代表本站观点,还望关注下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