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公务员考试如何提高文综,以及如何正确选择文理科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如何正确选择文理科
问题一:如何正确选择文理科?给你点参考吧。这得你自己拿注意,才不会后悔 1.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无论选文、选理,兴趣是第一前提。举个例子,2001年高考文科状元郝煜说:“我的强项是理科,但我从小钟爱文科,并一直保持到高中,所以我选了文科并取得成功。”

因此,若你在生活中对某方面感兴趣,很关注或上某科课时比较有精神,就可以考虑选这方面的学科。总之永远把兴趣放在第一位,一定是对的。
2.特长:特长是学习的推进剂。它将使你的学习得心应手,在竞争上胜人一筹,是文理科选择的重要依据。那么怎样发现自己的特长(天赋)呢?
如果你对某科感觉特别好,或用相同的时间得到的效果比起其它科更好,或以少量时间获得的效果与其它科学花费多时间获得的效果相当或更好,如果你自身的某些特长与某科的联系很密切,都说明你有学习这一科的特长和能力。你就应该考虑,哪一科能更好地发挥和促进你的特长的发展。
3.成绩:成绩是此次选择的最实际的依据。所以了解自己各科成绩的确切情况是非常重要的。
政治组的老师说到:同学们非常有必要去查阅自己各科成绩,以及文综、理综成绩的排名,并作具体分析比较,看自己哪科更具竞争力。了解下面三科在文理科选择中至关重要的作用,很是关键。
语文组的老师说到:作为各科学习的基础,与每科都有密切联系,相比之下,语文与文科的联系更大,所以语文比较好,文科又比理科稍微好的宜选文科。但若理比文好,则选理也具优势,因为大部分理科生语文并不强,所以语文好,可以使自己的竞争力提高一个档次。
数学的老师说到:文科、理科的主要学科,在促进竞争力上与语文相当,但理科对数学的要求更高。当然数学对文科的某些问题(如地理上的温度、太阳高度等)的解决也有重要作用。
英语的老师说到:虽然在高中其地位与语、数相当,但到大学是地位最高的,不管学什么,英语是必备、必修的学科,英语成绩好,可以使你对文理科的选择较自由些。
4.理想:每个人都有理想,而且它可能是你的奋斗目标。那么选择与自己的理想接近的学科,将对此学科的学习起促进作用。比如,你想成为企业家,则文科与这理想更接近,学习起文科来就可能更积极,更主动,学习成绩也就可能更出色。
5.社会:观察、分析社会趋势,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因为此次文理科选择不光为了考好高考,从长远上看,还要要为自己的未来作好打算,打好基础。
总之,每一个同学都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认真分析,切不可由于某些不良的客观原因而作出错误的选择,误已一生。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文理分科时,如何选择2
1、你的实力。有些同学认为自己实在读不出理科,而转向文科,这种现象是很多的。因此,择文科还是选择理科,还要注意从实际出发,扬长避短。好好分析一下你的现实情况,看看你的优势在哪里。在每次大考中你是凭什么取胜,又是什么拖了你的后腿,这就要认真分析,整体把握。如果你的物理化学,远远强于你的政治历史,你就去读理科,因为成绩本身就反映了很多问题,比方你的兴趣,你的思维方式,智力优势等。
2、你的兴趣。兴趣是学好一门功课的重要因素。有了兴趣,可以使枯燥的高三学习变的多姿多彩。有了兴趣,才可以让你全身心的投入学习,而不会抱怨声不断。因为你兴趣所在,所以你的学习是为你自己学,而不是因为是父母让你读这个科目而显得压力重重。
3、你的志向。读文,读理,对于大家今后的志愿是有很大影响的。因为现在尽管有的专业是文理兼收,但是很多还是分开招生的。想象一下自己将来会从事什么职业。比如喜欢文学,将来想做记者,编辑,或者对政治经济感兴趣,将来想从政或研究经济等等,这样的一般选择文科。对自然科学感兴趣或者对科技......>>
问题二:如何正确选择文理科首先,自主创业对普通家庭的孩子很难,通常情况下,做老板比做员工累得多。
建议你选文科,由几大理由:
1、理科更需要天赋,看楼主的情况,没说天赋多好。
2、理科更需要“坐得住”,看楼主介绍貌似坐不住。
3、学文科的关键是“广”,学理科的关键是“深”。楼主的兴趣对前者有一定帮助,对后者基本是帮倒忙……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说,恰恰因为楼主缺那些,努力学习理科或许对楼主的人生帮助更大也说不定。而且,理科毕竟好找工作一些。最后,多问问老师和家长。
问题三:高一男生如何正确选择文理科其实文科和理科对你以后大学的专业可能会有一些影响,除此之外的话,文科和理科在进入社会后帮助都不大,可能文科的东西更能培养人文素养,让你成为一个安静的美男子^_^||
关键还是个人的兴趣爱好,就算是不偏科的人,也还是有自己的喜欢的
问题四:高中生如何选择文理科进入高中,同学们所面对的抉择比初中要多。首先的抉择是读文科还是读理科。由于现在高考分文理科报考,因此,每一位高中生都要合理选择文理科,这是一个严肃的问题,不能过于盲目。对于刚刚跨入高中校门的同学来说,怎样选报文理,还比较陌生,下面我们就结合各方实际情况,谈谈如何正确选报文理科。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考虑个人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一个人对某一件事情感兴趣,他就会从内心接纳它,亲近它。无论这件事情有多难,他都会想方设法去解决,并且能从解决的过程中享受到快乐。同学们可以想想你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是不是会有同感。相信在学习上也是如此,只要你喜欢哪一科,你就会加倍努力。这一科也一定会学得很好,也很轻松。有的同学从小就喜欢演算推理,他们能从逻辑推理中享受到乐趣;有的同学从小就博览群书,对政治、经济、历史等人文科学很感兴趣。不同的兴趣,决定不同的价值取向。因此在选报文理时可作为一个参考。2、结合学习情况。经过小学和初中,如果你数、理、化学得不错,而且也比较喜欢,那选择理科就比较好;如果政治、历史学得可以,又对这些有兴趣,不妨选择文科;有些同学什么都好,选理比较合适,有些同学什么都一般,选报文科合适,对于学习较困难学生,选什么都无所谓。当然,语文和英语,无论文理都不要太差,高考完全一样。建议语、数、外成绩可以,而理、化成绩较差,又没兴趣的同学,选报文科合适。3、把握学科特点。文科主要学习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其中语文、英语不分文理,文科数学较理科数学容易一些。政治、历史、地理上了高中才重新开设,每一位同学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文科的政治、历史、地理,不仅要记,还要理解,并能与现实结合起来灵活运用。主要考察学生的人文思想、方法和观念。理科主要学习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物理、化学虽然初中学过一点点,但进入高中后,又基本上是从头开始,可以说知识的衔接不多。而生物到了高二年级才开设,对大家都一样,不存在基础问题。理科主要考察学生分析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无论是文科还是理科,都不能说哪个容易,哪个难,各学科都有其特点。选报只是一个开始,要想学好,还得努力付出。4、必须考虑自身的思维类型。从大的方面分类,包括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前者适合学文,后者适合学理;5、要考虑家庭因素及未来的就业前景。选择时,不妨听听家长的意见,他们是过来人,有自己独到的看法;当然,还要考虑就业的问题――这是十分现实的问题;现在社会将人材分成管理型、销售型、技术型,你希望将来从事哪种类型的职业,参考大学的学科选择文理专业。6、考虑所在学校的倾向及师资力量的配备。二、关注认识误区。(一)是重理轻文的思想:有家长认为,好苗子就该学理科,学文科那是因为成绩跟不上而不得已;还有人认为,女孩子读文科也就算了,男孩子就应该学理科。其实文科和理科完全没有孰优孰劣之分,如果说男孩更适宜学理科,女孩更适宜学文科,那是从整个群体的成功率上考虑的结果。而作为家长,你无需理会群体,只需关心你的孩子是适宜读文还是读理。(二)是认为理科录取率较文科高:录取率文科稍低于理科,主要是由于这几年报考文科的人数相对多些,但读文科的孩子中佼佼者不够多。同样,录取率仅是个群体概念,作为个体的学生,无需特别关注。(三)是认为学理科将来比学文科工作好找:读理工科固然将来毕业可以做工程师、设计师。但是,不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方向是不一样的。像杭州是一座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旅游城市,从人力资源的角度看,作为浙江省的政治、金融和文化中心,对文科人才的需要量还是非常大的,文科人才未必比理科人才难找工作。(四......>>
问题五:高二分文理科,应如何正确选择?现在怎么还在分文理科啊,首先看你自己的兴趣爱好,如果兴趣在数理化那么不用想肯定是理科,如果是政史地,自然文科了。如果兴趣都不大或者兴趣都很浓的话也要分不同情况。
1、语文,外语成绩差不多的情况下,数学较好,那么建议文科,福为在文科班数学占优的优势是相当之大的
2、数学较好,语文外语并不很好的情况,那么理科不解释。
然后看高中升学大学的专业情况,首先是个人兴趣,这个不用赘述。如果要看专业就业情况,那么理工科、外语语言类(小语种除外)比较容易找到稳定的工作。如果自己有信心,想拼搏一下,并且赚到相对较多的钱的话,那就学经济管理类。
以上专业除理工科必须是学理科之外,其他的文理皆可,只是如果学习经济管理类,那么数学基础要打好!
问题六:高中生如何选择文理科?先向你介绍一下高考专业大类
专业是与每个人的职业生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中国,只有经过12年的寒窗苦读,通过高考,才能获得上大学的资格。在大学期间,很多同学不满意自己的专业。根本原因就是在选择专业时,对专业不了解。
了解专业是对自己人生负责人的行为。高考在即,同学们都忙于复习文化课知识,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它决定了我们能否迈入高校大门的准入证,缺少了这个证件,我们就没有上大学的资格。与准备文化课知识同样重要的还有一件事情,就是要想清楚我们上了大学之后走哪条路,与这个问题紧密相关的就是我们选择什么专业。
选择专业之前先要了解专业,主要了解有哪些专业大类,各个专业大类之中有哪些专业等。在上高二之前同学们已经对今后的发展方向做出了一次选择,这就是文理分科。文科类专业与理科类专业有很大的区别,这从专业大类划分上就可见一斑。
理科类专业分为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几个大类,经济学、教育学和管理学的部分专业也向理科学生敞开大门。文科类专业分为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管理学几个大类。
……
以下内容是已考上大学的同学的经验供你参考
什么才是选择文科理科最重要的因素?
文科理科的选择一直都是让人头痛的问题,很多人在一开始就想错了方向。当想到该读文科还是理科的时候,很多学生和家长,首先想到的就是“文科理科哪个将来的就业前景更好?更有前途?”其实这个问题本身就是错的。因为不管文科理科,都对应很多专业,都有好专业,也都有相对不太好找工作的专业,比如文科中的历史哲学、理科中的地质考古等,直接把文理科拿来比较毫无意义。而且,不管什么专业,即使是比较差的专业,如果能够学的很好,照样可以有很好的前途,即使是很好的专业,如果学的一塌糊涂,也不好找工作。
所以,问题的关键不是文科或理科哪个更好,而是我更适合学习文科还是理科?在这两个科目上,哪个更能发挥我的优势,哪个我能学习得更好,哪个才是我真正感兴趣的?只有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我们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适合自己,能学好,有兴趣,将来在高考中就能考出好成绩,进入好的学校和好的专业,就会有更远大的前途。这才是问题的关键,离开了这些东西来空谈文理科的优劣,就是纸上谈兵。
我自己在高一面临选择的时候,文科理科的成绩其实都很好。我的班主任老师把我拉到办公室给我做了两个小时的思想工作,坚决建议我读理科,因为她认为理科更有前途,而且最重要的理由是,选择了理科的学习,将来转学文科很容易。如果选择了文科,将来转学理科就几乎不可能了。但是我仍然坚决的选择了文科,因为我认为我的特长和兴趣都在于此,最后我以江津市文科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现在,我对自己当时的选择仍然十分满意。
客观来说,我的班主任说的文理科的差别大部分都是事实。我研究生学的是经济学,这是一门传统的文科专业,但班上有很多同学高中和本科阶段都是学习理科的,有的学的测绘、有的学的勘探,甚至还有人学的飞机制造。但是他们仍然可以把经济学学的不错。而如果我现在想学习大学物理化学之类的,则几乎完全不可能。从这个意义上说,理科确实比文科的选择面更广。
但是不管一个人的选择面怎么广,最后他跟其他人一样,只能选择一条路来发展。我喜欢文科,喜欢经济学,也把它们学的很好,这就足够了,干嘛还要让自己具备学习大学物理的能力呢?我现在从事写作、演讲等等活动,都和我高中、大学的文科功底密不可分,而且这也正是我最感兴趣的东西,我因此感到非常快乐。
如果我当时选择理科,我相信成绩也会不错,但绝对不可能考全市第一。因......>>
问题七:各科成绩一般,该如何选文理科高考专业大类详细介绍专业是与每个人的职业生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中国,只有经过12年的寒窗苦读,通过高考,才能获得上大学的资格。在大学期间,很多同学不满意自己的专业。根本原因就是在选择专业时,对专业不了解。了解专业是对自己人生负责人的行为。高考在即,同学们都忙于复习文化课知识,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它决定了我们能否迈入高校大门的准入证,缺少了这个证件,我们就没有上大学的资格。与准备文化课知识同样重要的还有一件事情,就是要想清楚我们上了大学之后走哪条路,与这个问题紧密相关的就是我们选择什么专业。选择专业之前先要了解专业,主要了解有哪些专业大类,各个专业大类之中有哪些专业等。在上高二之前同学们已经对今后的发展方向做出了一次选择,这就是文理分科。文科类专业与理科类专业有很大的区别,这从专业大类划分上就可见一斑。理科类专业分为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几个大类,经济学、教育学和管理学的部分专业也向理科学生敞开大门。文科类专业分为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管理学几个大类。……什么才是选择文科理科最重要的因素?文科理科的选择一直都是让人头痛的问题,很多人在一开始就想错了方向。当想到该读文科还是理科的时候,很多学生和家长,首先想到的就是“文科理科哪个将来的就业前景更好?更有前途?”其实这个问题本身就是错的。因为不管文科理科,都对应很多专业,都有好专业,也都有相对不太好找工作的专业,比如文科中的历史哲学、理科中的地质考古等,直接把文理科拿来比较毫无意义。而且,不管什么专业,即使是比较差的专业,如果能够学的很好,照样可以有很好的前途,即使是很好的专业,如果学的一塌糊涂,也不好找工作。所以,问题的关键不是文科或理科哪个更好,而是我更适合学习文科还是理科?在这两个科目上,哪个更能发挥我的优势,哪个我能学习得更好,哪个才是我真正感兴趣的?只有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我们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适合自己,能学好,有兴趣,将来在高考中就能考出好成绩,进入好的学校和好的专业,就会有更远大的前途。这才是问题的关键,离开了这些东西来空谈文理科的优劣,就是纸上谈兵。我自己在高一面临选择的时候,文科理科的成绩其实都很好。我的班主任老师把我拉到办公室给我做了两个小时的思想工作,坚决建议我读理科,因为她认为理科更有前途,而且最重要的理由是,选择了理科的学习,将来转学文科很容易。如果选择了文科,将来转学理科就几乎不可能了。但是我仍然坚决的选择了文科,因为我认为我的特长和兴趣都在于此,最后我以江津市文科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现在,我对自己当时的选择仍然十分满意。客观来说,我的班主任说的文理科的差别大部分都是事实。我研究生学的是经济学,这是一门传统的文科专业,但班上有很多同学高中和本科阶段都是学习理科的,有的学的测绘、有的学的勘探,甚至还有人学的飞机制造。但是他们仍然可以把经济学学的不错。而如果我现在想学习大学物理化学之类的,则几乎完全不可能。从这个意义上说,理科确实比文科的选择面更广。但是不管一个人的选择面怎么广,最后他跟其他人一样,只能选择一条路来发展。我喜欢文科,喜欢经济学,也把它们学的很好,这就足够了,干嘛还要让自己具备学习大学物理的能力呢?我现在从事写作、演讲等等活动,都和我高中、大学的文科功底密不可分,而且这也正是我最感兴趣的东西,我因此感到非常快乐。如果我当时选择理科,我相信成绩也会不错,但绝对不可能考全市第一。因为文科是我最适合和最喜欢的科目,而理科不是。理科的优势是选择面......>>
问题八:高一学生应怎样选择文理科高中的同学们一旦升上高二就要面临文理分科,这个时候,不少同学们都非常苦恼,不知道自己是选择文科好还是理科好,选择了又怕自己学不好。那么,面对高二文理分科,我们应该怎样选择呢?
如何选择文理科?
一、要知道文理科的区别
理科就像是理解两条异面直线所成角、直线与平面所成角、二面角的概念。而理科就是:了解两条异面直线所成角及二面角的概念,理解并会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其实,简单的说,文科知识需要背诵,但并不是说背诵就一定会得高分,还需要对知识的充分的理解,认识到知识的重点。理科就是需要做题,但也不是每天做题就会有很大的进步,只是熟练了题型,更重要的是要善于思考问题,对知识重点做一下总结。
二、要正确的认识文理科
高考对于每个学生都很重要,对理科来说,语数外和理化生都有优势,才能达到上等水平,如果有偏科的现象,这样的会对总成绩影响很大。对文科来说,数学和英语至关重要,如果其他学科成绩是中上等的话,这两门有一门优势的话,上二类本就很容易,如果这两门都很有优势的话,一类本应该没问题。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这科感兴趣的话,你会加倍努力,在难也会想方设法把它解决掉,这一科学的就会很轻松。
三、不要盲目的选科
对于选科的盲目性我们也要注意,不要选好之后,高二高三了却后悔当初的选择,没有学好,这会影响你高考的成绩。根据调查显示,有半数以上的高中生发现自己选的科目不适合自己,由于时间和经历也不允许,所以90%的人都没法转科,所以一定要慎重考虑。
问题九:文科理科怎么选作为过来人有些建议。我当年是义无反顾的进了文科实验,高一高二也是政史地很轻松就搞定了,也是自认为有些天赋,但实际上,到高三文综就不是背书那么回事了,有思维模式方法差异的问题,你想的和做答案的很可能不一样,文科是很模糊的东西,考试是要量化的东西,如果思维分析方式与答案不符你就很吃亏,而且练的会很痛苦。我今年高考就是文综拖后腿。数学其实后来就没什么了,真的,我原来很怕数学,后来我们做的数学跟理科就几题不一样,不一样里面有的理科题用文科知识做着玩花时间也能算出来。而且文科最后专业很不好选,招生也少,理科可以学文科专业,文科是不可以学理科专业的。
个人建议:先不要考虑数学,找一套文综你们省的高考卷做做,就现在做,如果选择题正确率不低,大题目方向正确或差不太大可以考虑文科。另外选择文科后一定要根据高考卷练文综选择和大题。
学文科一定要拔尖。这是真心话。像安徽文科一本是七千人理科一本是三万人。也就是你考文科省100相当于理科400多名。你拿到报考指南也能发现,理科学校好多好多,理工大学好多好多,综合大学还有不少理工起家的,想挑一所纯综合大学学文是很难的。理科专业也好多好多,好点的专业都是文理兼收,有的还不收文。文科就比较惨,数来数去招生简章上就那么多专业。文科到最后变数也大,而且高考跟平常出入是比较大的。相比之下理科生最后心理压力要小一点。
你要有把握在省里拔尖,学文是个好选择。要没把握,建议你学理。
问题十:怎样选择文理科你好!你的问题是现在诸多高中学生焦虑的问题。因为文理分科关系到未来的前途,一旦选错可能会贻误终生。我个人看法是:
遵循你内心的呼唤,选择你最感兴趣的方向
文理分科选择没有对与错之分,关键是一定要符合当事人的志趣与爱好。这种选择从短期看直接反映在高考成绩上,长期看可能就是一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定位。你难道希望自己未来的工作每天一见就头痛吗?那样你会工作得出色吗?最好的工作就是一个人的爱好,将爱好作为工作的人是最幸福的,也最容易作出成绩。因此,在这个关键的岔口,你首先要问你自己究竟喜欢文还是理,你是你命运的主宰,其它人包括父母,老师与同学的意见只是你的参考,不应是决定性力量。
针对你的个人情况,结合你的自我评估与内心想法,我个人觉得你还是选择文科更好,因为从你的话中感觉你的兴趣更多的是体现在文科上。理科只是不讨厌而已。因此,选择文科有利于激发你的热情与潜质,有利于你高考考出好的成绩。尤其是你的志趣有助于你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充满幸福的感觉。
最后针对你目前选择文科面临的困难再谈一点看法。“学文的话比较难,学起来不容易,招生较少,工作面也窄,严峻的就业形势,严峻的专业形势”,的确,现在高考文综难度加大,考题侧重于知识性与灵活性的结合,更多地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而不是一般人的误解--认为文科只是死记硬背。但我想这种由学科特点带来的困难完全可以通过你的个人努力得以提高,关键看你学习是否得法,意志是否坚强。而在学习方法改进及意志博弈的努力过程中,你的兴趣将是最好的老师,因为喜欢的东西有很大困难总比不喜欢的东西有点困难要好解决得多。另外,不知道你关注没有,现在国家及省市的领导层已经由几十年前的绝大多数出身于理工科向目前理工类与文史类兼有的方向过渡。再反观现在大行其道的公务员考试主要测试的也是文科知识。所以没有什么工作面宽窄之说,任何行业都需要人才,不论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问题的关键是你能不能学得精透,能不能学以致用,能不能克服各种困难成为这个行业的佼佼者。
曾经从你的年纪走过,曾经也面临同你一样的抉择,真的能够感受得到你此刻的困惑与烦恼,于是发自内心地发表以上看法,不知能否帮助到你。
祝金榜题名加油望采纳!
高中考试文理科如何排名
高中考试文理科如何排名?今天被小朋友问到了高中选文科还是理科的问题,然后就来看了看这个问题。由于我高考是很多年以前的事情了,不同地区不同年代的情况也很不一样,只是想简单梳理一点自己的想法。这篇文章更多是自己的一点琐碎的回忆和故事,而非分科或者报志愿的攻略,大家随意看看就好。
1
我自己高一的时候是在学校的理科实验班的。我们学校当年是这样分班的,两个理科实验班(基本是那一年中考前八十名的学生),没有文科实验班,然后有三个理科重点班,一个文科重点班,接下来是几个理科普通班和文科普通班。(这么多年了,写到这里回头再看,真的很难想象这种班级等级划分的标签对于小孩子们自信心的影响……)
因为中考的时候是第一名,初中时候熟识的小伙伴们成绩好的也都在理科实验班,我当时最主要的想法就是:好朋友们都在实验班,为什么我不在呢?而且,我们那一年,文科重点班当时只有很少数的学生是和理科实验班的同学中考成绩差不多的(后来是我们文科班的班长和学习委员)。作为十几岁的小孩子,当年也很难不受到「学文科的都比较笨,是因为学不了理科才去文科班」的这种社会舆论压力的影响。加之学校也有一定的偏向性,理科实验班的师资配备更好,而且高一也并不是正式分文理,我就去了理科实验班。
但我又是一直打定主意想大学读中文系的,所以在理科班的时候,从始至终都有一种「我不是这里的人」的感觉。但那段在理科班的日子非常开心,因为受到很多同学学习理科的激情的影响(其实这种激情更让我明白了自己到底是想学文科还是理科)。举个栗子,当时在理科班的时候我有几个好朋友(后来其中一个去了清华,两个北大医学部,其他三个朋友在上海交大、北航和浙大),闲暇的时候或者课余,我们经常聚在一起讨论数学或者物理问题。我心里常常感到惊讶的一点,说实话,就是为什么他们会说「这个公式真美」,「这个解法真漂亮」,「这道题真好玩」(上了大学和出国以后我认识了更多这样的理工科的朋友。)这种陌生的感觉给了我很大的冲击,因为我就从来没有过这样的感觉。
当时在理科班的时候,我的平均成绩和名次还可以,年级大概五到十五名左右浮动,满分是100分的话,数学化学生物一般在97分左右,物理差一点,一般是93分,有一次88……但我很清楚自己是拼命学习拼命做题才努力出这个分数,而且在其中没有得到什么快乐,更多的是一种「好学生惯性」:「我应该学这个,应该考好,我就认真上课,努力做题。」反观上述的几个朋友,他们的考试成绩有时不如我,但他们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做题时的乐在其中,让我觉得他们才是真正适合并且能学好理工科的人。简言之,就是对理科又有兴趣又勤奋。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他们会去思考同一道题目的不同解法,并且在想出来以后高兴得不得了,而对我来说,每做出一道题简直就是逃出生天:「我答得对么?这题能得分么?好好好,没做错就好,下一题。」
另外一点促使我后来尽快回到文科班的原因,就是理科班缺乏一种喜欢和学习文科的氛围。那时我们还要定期出黑板报……(不知道现在的小朋友还做不做这种事情?)我是负责在黑板上写字的,有一次我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上抄了两首宋词,班主任(我最喜欢的数学老师)看到了,说:「这有什么用?擦掉了换一个换一个」。当然不是说老师不好,这个老师是我最喜欢的老师之一,只是说理科班的大环境大家是没有那么重视文科的。
这一点还体现在理科班的各种文科课上。上语文课的时候,大家总是央求老师:「老师给我们讲个故事吧!」似乎语文课就是讲故事。那个时候我也不是很喜欢我们的语文老师,因为他每节课就是摊开来书,笑眯眯地问:「大家对这篇文章有什么想法?讲一讲吧。」而自己最终也并不讲什么,同学们也就当聊天随便讲讲,更多的人会在这些时候,在堆起来课本的书桌后面,做做数学物理的习题集什么的。那时候我非常喜欢文科班的那个语文老师,还记得高一的时候语文课本里有鲁迅的《<呐喊>自序》和《邹忌讽齐王纳谏》,那段时间我还会蹭到文科班去问问他们的同学:你们老师怎么讲的这两课呀?好玩不?我们都没讲什么……
政治课和历史课就更是重灾区,因为老师都非常年轻,也比较温柔,也知道大家不重视文科,所以上课的风气更加散漫,做理科习题集的人就更多,我也是其中之一。有一次我放学回到家里美滋滋地跟我妈妈说:「我今天上政治课把物理作业都写完了!还跟谁谁谁讨论来着!」我妈先是黑人问号,进而担忧:「你将来不是要学文科么?现在上文综的课都不听讲?」
在此期间,我也认识了很多文科班的好朋友,感觉他们都很不错,在一起能聊的内容也更多,于是高一第一学期结束以后,我就转去了文科班。现在回想起来,学校重理轻文的感觉真的是很严重。那时候我们学校还没有现在的新校园,只有一幢新盖的小白楼,理科实验班、理科重点班和老师们的办公室在这座小白楼,而文科重点班和其他普通班都在旁边的一排排旧房子里,课桌也不如实验班的新,厕所也不如实验班的好。小孩子真的还是很在意这些的,我记得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上学的时候还是会无意中走到小白楼,然后想起自己已经不在这幢楼上课了。有时候晚自习的间隙,会站在楼下望着楼上灯火通明的理科实验班,这种一高一低的位置差别在心中刻下非常鲜明的记忆的烙印。(但我现在怎么也想不起来后来高三的时候我们文科实验班为什么搬到楼上去了,旁边是两个理科实验班。)
硬件虽破,但在文科班的日子真的是如鱼得水啊,两个字:开心!历史老师是班主任,语文老师、地理老师、政治老师讲课都特别棒。同学们有喜欢看小说的,喜欢写文章的,课余时间一起聊聊这些都特别开心。我之前喜欢的语文老师终于成为了我自己的老师。她自己喜欢读书,讲课更是特别好,高一高二我们的语文课几乎就是一部旁征博引的文学史(其实当时有很多家长不满,来学校反映说老师「净讲些没用的」)。而到了高三,老师突然摇身一变,开始题海战术……我们班的语文应试成绩刷刷就上去了,每次都甩开理科实验班一大截。后来以前理科班的同学们还会找我来借语文课复习的笔记。
2
不过说到这里,就必须说一个很吊诡的现象:以北大清华作为例子,感觉很多文科生都是靠数学(和英语?)跟别人拉开差距,而理科生很多是靠语文(和英语?)成绩好。这大抵是因为语文之于文科生、数学之于理科生,加上文综理综,其实水平差不多的同学之间的分数差距很小。我自己也是因为数学和英语成绩一直很好,而我们班是有同学语文和文综都比我要考得好的。后来想想,总是觉得颇为惋惜。
不过,应试教育的另一个诡异之处在于,你真正感兴趣的科目可能考得并不会很好。还是拿自己举栗子,我现在是学文学的,我男朋友学历史,可是我们俩高考最差的科目恰恰是语文和历史,我们俩每每说起来都只有捂脸笑+泪目的表情。我自己高考的语文只有114分(满分150),作文甚至没写完,后来上了北大中文系,我没有碰到过一个同学语文分数比我低的(我男朋友是我认识的唯一语文分数比我低的人,可能是因为他读的书比我还要多哈哈哈。)
写到这里,我想起一件小学时候的事情。有一次语文考试,让写出老舍的作品题目,我写了《四世同堂》,被扣了分,原因是标准答案是《茶馆》和《骆驼祥子》。拿着试卷回家以后我爸妈都很无奈,大概那时候他们就预见到了我的语文不会考很好了吧 lol所以后来高考之后,我觉得挺不好意思见我之前提到的那个特别喜欢的语文老师的。现在有时候放假回去还是会去看望她,上一次见到她,她都做奶奶了,刚刚去北海道旅游回来,还给我「白色恋人」的饼干吃。
有人也许会问:那难道说,我现在数学好,我就应该趁着去学一波文科?我语文好,我反而应该去学理科?我想这个最终还是要看自己的兴趣。我本科时代最好的朋友,有一次我们上网搜她玩,结果发现她居然是他们省的文科第二名,数学有149分,当即纷纷膜拜,她只是说:「好汉不提当年勇……」有时我们自嘲中文系非常清贫的时候,会笑她说会不会后悔当年没有去光华。她只是说了和我自己的想法一样的话:想不出来比中文系更喜欢的专业了。
而且,说到底,高考和之后的学习还是一个更加整体的配置,如果你自己有一个明确的兴趣点,还是要考虑一下自己对于相关学科的兴趣。譬如我自己其实非常喜欢计算机,后来也纯粹出于个人爱好学习了编程,但对于物理和化学就实在不大行……这种情况下你可以把某一科理工科作为一个爱好来培养。同理,很多理科生也非常喜欢看小说的,但高考的时候也要考虑考虑自己是不是喜欢其他文科科目,愿不愿意接受相关的训练,是要把这个作为终生职业选择还是个人兴趣,等等。
想起高考完的时候,有人一脸很懂地笑着跟我说:「我懂我懂!你挺会算账啊!学理科你就不一定能上北大清华了吧,文科简单,好考啊!这个选择明智!」有的人会以自己的观念来试图解释别人的选择并且对此深信不疑,那就让他在自己的体系里待着也很好。
我不否认我的文科名次确实比理科好,但我觉得更重要的,是你觉得有兴趣,你喜欢这个东西,你在学这些的时候觉得自在,总有更多想知道的问题,想看的书,想说的话。你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精力不会觉得这是苦和强迫;即使获得了负面的反馈(比如我的语文成绩,其实历史成绩也不咋地……但我很喜欢),你对它的兴趣也不会因此而减少;即使这种东西会让你过一种普普通通的生活而非大富大贵的人生,你都乐在其中不觉得后悔的话,我想这大概是很好的选择。
然而,这么说还是太理想化的一种侈谈了。大多数人,都还是会面对社会认可的需求与生存的压力,包括我自己也是一样。之前我在知乎上写过一个关于北大中文系的回答,之后常常有小朋友私信我,说看完以后很感动,本来已经有点犹豫要不要选文科/报中文系了,看完之后坚定了自己的信心决定再试一试。或者说家里父母严重反对自己学文科,说是不好找工作,但看完了这个回答表示真的很向往这样的生活愿意付出努力一试。每当这种时候,我一方面钦佩这些小朋友,一方面更多的是惶惑、不安和担忧。那个回答,更多的是我对于过去师长的一种美好的怀念。理想化的成分肯定有,不开心的事情也会随着时间淡去,而美好的回忆会被一遍一遍涂上幸福的色彩。不要说只是看了那篇文章的人,甚至有我的同学都会跟我说:「怎么我感觉和你上的不是同一个中文系……」于是,在收到各种关于高考报志愿或者考研的私信的时候,我总是不知道该说什么……如果他们上了中文系,发现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怎么办(事实上这也就是一个和其他所有专业一样有利有弊的学科)?如果他们选了文科后悔了怎么办?如果他们觉得文科就业不如理科,难道我可以帮他们找到工作吗?面对这样的提问的时候,我内心总是有这样的纠结。
3
说了这么多自己的故事,我想再说回选文科还是选理科的问题。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是可以考量的:
1)自己的兴趣。这是最重要的一点,我会在最后再讲一些。每个专业、每个行业都不容易,是因为有兴趣,那些枯燥的学习过程、职业发展中的种种困难和挫折、旁人的不认可或者独自奋斗的寂寞,才会变得更加能够忍受。而且,对于还在读高中的小朋友来说,似乎感觉选文科理科是一个一槌定音的人生选择。但其实多年以后再看,很多人兜兜转转还是去到了自己最感兴趣的事情上,我有中文系的同学转去了生物、化学、经管,有经济系和计算机系的同学学了文学和哲学,有哲学、生物、EE、物理和心理学的同学学了历史,他们都在自己真正感兴趣的领域做得很好而且非常开心。诚然,转专业让他们看上去比一开始就选择了这些专业的人多花了一些时间,但不同学科训练的珍贵印记像流水一样从他们身上淌过,让他们成为这些专业里更加独特和优秀的人。
2)就业形势、家庭经济状况、社会支持。这些肯定是要考虑的核心问题之一。我经常收到的私信,很多是关于学文科被家里人激烈反对怎么办,家里经济条件不好但是想考研转文科怎么办,类似这样的问题。很抱歉基于我个人有限的经历,以及对其他专业行业的不了解,我只能说,首先要做的是尊重现实,在自己和他人都能接受的范围内(比如上学还需要花父母的钱、第一份工作是父母介绍的之类)尽量做自己喜欢的选择,然后在自己能够努力的方面尽量努力,慢慢去寻找和接近自己喜欢的生活。
3)熟悉和了解学科和行业状况。不要想当然,比如「文科就是背」、「理科就是做题」、「文科都找不到工作」,多去问问相关的人。选文理科的时候,问问学长学姐,文科生和理科生的日常生活分别是怎样的,乐趣在哪里,学习的困难点在哪里,将来有什么学校或者专业可以选择;考大学报志愿的时候,问问各种人或者自己查信息,不同专业是学什么(而非「中文系应该就是每天能读小说吧」,「文科就是写写论文随便复制粘贴吧」,「听说理科不用写论文考试就行了」),有哪些工作和毕业去向,不同的学校是怎样的就读体验,等等。
4)不要想当然,还包括对于自己和学校清晰的认知和了解。譬如有小朋友跟我讲过:「我对理科有一点兴趣,文科基本没兴趣。但我学理科肯定上不了清北,学文科说不定还可以冲一下,尽管我现在文科理科成绩都不是拔尖的。」我问:「你为什么会这么想呢?」他说:「老师说文科竞争压力小,中上等的理科学生可以考虑学文,因为数学成绩不错可以拉不少分,而且这样的话就可以走一个特别好的一本(甚至于清北)。」我问:「那你们学校每年文科理科上北大清华的数据大概是怎样呢?」他说:「理科一般每年是前十几名,我们学校特别重理;文科今年没有北大清华,之前有一两个吧。」我说:「所以理科每年有十几个清北,文科多则一两个少则没有,你觉得自己学文科上清北的概率更大么?……」
5)了解每个选择的上限和下限,或曰最好的情况和最坏的情况。上限当然总是美滋滋,而你能否接受一个选择的下限,其实更要想清楚。如果考虑上限,不管文科理科,能上北大清华肯定自己和家长都高兴。但是如果不能呢?换句话说,你觉得自己选文科会比理科更有希望上北大清华,但如果你转了文科发现自己仍然不是文科生里成绩拔尖的,兴趣更是缺缺,会不会后悔呢?且不说理工科能选择的学校和专业、录取的人数相对文科都更加多。上大学以后,如果不是北大清华,甚至不是985 211,而是一所普普通通的学校,学自己本来有一点兴趣的理科,和没兴趣的文科,到时候你会更愿意接受哪个呢?更长远一点想,上了清北尚且不一定能保证你一定会「出人头地」(其实大部分人都是在各个行业做事的普通人,而且随着年龄增长工作经验的增加,学校带来的光环会递减),如果是普通的学校,理科专业和文科专业哪个能学到更多技能,更好找工作呢?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现实问题。(非黑,只是听过某些学校的文科老师讲课,那简直是在糊弄学生……不觉得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能学到什么有用的东西……)以及从我自己一点没有数据和根据的个人经验来讲,我自己曾经在某互联网公司工作过,同事里有二本三本甚至专科毕业的,但是是非常优秀的程序员,后来跳槽以后的工作更加好……感觉是只要自己有技能,专业能力过硬,总能找到工作的。而相比于理工科,感觉国内很多文科的门户之见、强调出身背景训练的倾向,其实还是更加重的……
4
最后还是想说,最最重要的,是自己的兴趣。之前看到知乎上有人说:大多数高中生是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的。我想问:真的是这样吗?有的人一直很喜欢文学,有的人中学时就读过很多历史、哲学、政治理论相关的书,有的人感兴趣经济,有的人喜欢钻研数学物理化学,有的人从小就喜欢鼓捣计算机或者机械,有的人喜欢画画,有的人擅长体育,有的人对音乐有极好的感觉……
说实话,常常在书店里看到很多几岁的小孩子入迷地看书的情景,让人很难想象孩子是对什么事情都没有兴趣的,或者一个活了十几年的少年会毫无爱好。有一件我印象非常深刻的事,有一次过年回家的时候去逛书店,有一个小孩抱着六七本书,跟他爸爸说:「能不能都买呀?」他爸爸说:「买买买,一次买那么多干什么?你看得完么?看完了再买吧!」我希望这个小孩后来不会成为一个什么书都不爱看,还责怪自己小孩怎么不好好学习看书的大人。
小孩子生来都有很旺盛的好奇心和很鲜活的求知欲。如果文科最终变成了死记硬背、理科变成了机械刷题,文科生自嘲学不了理科才来学文科、文科试卷随便答答怎么都能拿几分、毕业找不到工作,理科生自嘲自己不过是科研或者工业界流水线上的螺丝钉、各个专业的劝退帖、还有2019年一整年的各种学术数据造假事件,以及许多成年人从孩童时期就灌输的「这个不好就业」、「那个赚钱少」,出现许多十几岁但是不知道自己究竟喜欢什么,前路在何方的孩子也就不足为奇了。因为他们成长的过程中,每一次伸出触角想要看看那个是什么,自己感不感兴趣的时候,就会有人跳出来说:「这个没用,你应该做那个。」
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有自信,觉得在既没有天分、也没有努力、更没有兴趣的前提下贸然选择一个专业和行业,是能做得和那个专业里或者有天分、或者非常勤奋、或者有兴趣有激情有动力的人一样好的。
有人说:选择自己擅长的比喜欢的更重要。我觉得这个也是说说的,所有人真的生来就「擅长」什么东西么?不过是因为有兴趣、愿意努力、持续投入,所以才慢慢变得擅长起来罢了。
和谈恋爱其实很像,真的有天造地设一辈子不吵架的姻缘么?不过是因为你喜欢这个人,愿意在这段关系里不断沟通、适应调整、努力成长,而不会随意放弃罢了。
希望每个人都能渐渐找到真正喜欢、适合自己的人生方向。
发布于 2019-12-30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以上信息来源网络并不代表本站观点,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