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中的山丘在哪(2007 年国家公务员申论考什么)


今天给各位分享公务员考试中的山丘在哪的知识,其中也会对2007 年国家公务员申论考什么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公务员考试中的山丘在哪(2007 年国家公务员申论考什么)

本文目录

公务员考试中的山丘在哪(2007 年国家公务员申论考什么)

  1. 应届生可以报遴选公务员吗
  2. 2018年公务员考试之战争历史常识解读
  3. 2007 年国家公务员申论考什么

应届生可以报遴选公务员吗

你好;

公务员考试中的山丘在哪(2007 年国家公务员申论考什么)

把下面读完你就明白了。

一、何为遴选?与普通公务员考试差别在哪?

1.遴选对象相对单一,在职公务员,都是一条船上的,能力水平相差不大,可谓优中选优;普通公务员考试报考者五花八门,应届毕业生、社会其他从业者、无业游民,考生水平参差不齐。

2.遴选笔试只考申论,通过笔试进入资格复审时有个岗位匹配度打分,然后是面试。总成绩=笔试分+岗位匹配度评分+面试。普通公务员考试笔试分行测和申论,行测考你的智商够不够,申论考你的文字水平如何,面试主要考你的情商是否达标。

3.遴选单位要的是“U盘式”人才,即插即用、来之能战、战之能胜,没有培养你的时间和耐心;普通公务员会组织初任培训,给你慢慢适应的时间。

4.遴选报考者牵绊更多:通过笔试进入资格复审环节就需要单位组织人事部门盖章同意,单位就已经知道了。考上了单位能不能放人心中存疑,考不上有可能面对冷嘲热讽真的很尴尬。普通公务员考试无官一身轻,体制外离开单位相对容易。

三、考遴选不是请客吃饭,你真的适合么?

1.遴选不易,未经历的人不会明了。期间会经历种种煎熬,第一在前途未卜的情况下已被单位知道了,开明的单位领导会觉得你人往高处走小伙子有前途给你点赞打call,保守的领导冷嘲热讽处处使坏不放你走你也没有脾气。第二如果考不上仍留在原单位那你自己都会浑身不自在尴尬癌早晚会犯。再者,你的基层难得的晋升之路基本已被堵死,原因也简单,不死心塌地忠于单位的用你干嘛呢?所以,一旦你选择了遴选这条道路,那就必须视死如归、一条道跑到黑、不斩楼兰终不还,因为你早已别无选择。

2.自我认知,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你的竞争对手都是在职的公务员,都是老中医,谁也别给谁出偏方,能力水平差别不大,你何德何能自信到可以从中脱颖而出?你的金刚钻、杀手锏你必须要心中有数。你如果在原单位发展的不如意,混得不好,想换换,可能吗?你连个能拿的出手的荣誉都没有,哪能看出你能力强呢?

遴选单位喜欢的人,无非具备以下素质:文字能力出众,说话条理清晰、逻辑性强,在原单位原系统被认可;与报考单位契合度高,熟悉工作,来了就能上手;形象好气质佳谈吐优雅有个机关干部样等。

3.围城之困,墙外的人想进去,墙内的人想出来。遴选到更大的衙门,你真的做好了准备么?还是理想主义的以为考上很牛逼么?你了解过大衙门的生存状态么?是否还在因为信息不对称而猜测和臆断呢?

还是要想办法了解下你遴选单位的真实情况。你是不是真的可以胜任。他们的生存状态如何?是否经常加班影响生活品质?是否需要值班影响个人休息?有前辈分享过他对好工作的理解:一不影响生活作息,二不影响家庭团聚,三能养家糊口。诚哉斯言!

4. 5年服务期—基层公务员永远的痛

基层公务员入职一般会签订一份承诺:在本单位最低服务5年。这个契约也无可厚非,毕竟单位花了很大的人力成本把你招考进来,需要相对稳定的人员。但是这就如生死契约一般,当你5年之后,你慢慢会发现,你已经到了谈婚论嫁、养家生子的年纪,改变没有那么容易了,改变的成本变高了。亦或者你已经如温水青蛙一样,习惯了沉寂的一潭死水,懒得去改变了,只有当郁郁寡欢、酒醉夜深之时,才会想起,当初的愿望实现了吗?事到如今只好祭奠吧?那种老男孩似的伤感与慨叹。改变要趁早。那5年之内能不能参加遴选?回答是可以,如果你单位的一把手是个胸襟开阔、思想开明的领导的话,会支持你有一个更光明的未来,5年不5年的无所谓了,肯放你走是你遴选成功的前提。如果你的领导心胸稍窄,或者你的上级部门就是不同意,以5年最低服务年限为由拒绝放你,那你没有任何办法。这就是所谓的永远的痛。

四、既然选择远方,你需风雨兼程—如何准备笔试?

在职备考本身即是考验,你需要平衡好工作、生活和备考三者之间的关系,做到兼而有之不可偏废,又要有所侧重、靶心向内,你要面对的是被各种琐碎撕裂的碎片化时间,以及被工作和生活蹂躏地近乎透支的精力,但请你咬紧牙关,改变要趁早,考试的苦要主动去吃,否则,生活的苦会不请自来。

言归其一,除了思想上的正确认识外,我觉得要有“三步走”的战术规划:

第一阶段基础期:磨刀不误砍柴工,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此阶段的意义在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以系统学习掌握党的宏观政策为目标,构建清晰的遴选知识体系。首要的是解决宏观方向性的问题,是仰望星空。

第二阶段提升期:绳锯木断、点滴江海,认真使人高贵。此阶段的意义在于将理论与实践相融合,要注重日常积累,从时政热点中挖掘治国理政思路、举措,了解办文办会办事的基本逻辑,是要具备工具理性,是脚踏实地。

第三阶段决胜期:越过山丘,厚积方能薄发。遴选归根到底是要以应试为中心。此阶段的意义在于从历年中央和各省遴选真题出发,深入研读思考、反复切蹉琢磨,将知识储备转化成即战力,针对各类题型集中精力、各个击破,从而从容以对,制胜遴选。

遴选笔试阶段的另一个难点就是,你会发现信息不对称的矛盾很突出,历年真题难觅,参考答案良莠不齐,网课资源少之又少,做的比较好的几个机构辅导费用畸高,贵得近乎丧心病狂,让很多有志青年望而却步。我这边搜集整理了一些性价比较高的视频网课及真题资料,可点赞私信觅之。

在这其中,可能会有诸多疑惑、倦怠、彷徨,甚至煎熬,师兄愿意做一个倾听者和分享者,你正在走的便是我来时的路,你正在经历的即是我的过往,苍茫人海、萍水相逢,能帮助到各位很开心。

五、掌握分寸感—如何跟原单位有效沟通?

机关单位人际交往的黄金法则即是要有分寸感。在对待遴选这件事情上,如何有效沟通,直接决定了领导肯不肯放你走,你能不能走得安生。这其中的玄机上篇已经分析过,无需赘言。

很多遴选考试报名时即需要单位出具同意报考证明,最迟也要面试前就需要让单位知晓。还是那句话,没到服务年限的,单位放不放你就是领导一句话的事儿,一句话能成事,一句话也能坏事。

我觉得这个沟通要讲究技巧,理由要近乎人情、动之以情、饱含感情,千万不要对现单位、现岗位评头品足、说三道四,这是大忌。要表达的意思就是,单位秩序井然,领导恩重如山,同事和睦友善,因为一些客观原因,两地分居啦、专业所限啦等等去讲,更易于让人理解和接受。同时,要打出提前量,不要把领导逼到墙角、搞突然袭击,要有个缓冲。原单位有个同事,第二天就要报送相关材料,头天晚上才说,类似逼宫的既视感,典型地给领导上眼药,这种当然难以获得别人的认同。

此外,在遴选全流程中要切记三点:第一,夹着尾巴做人,要低调行事。对于你考试的事情,知道的人越少越好,机关单位虽然不是虎穴龙潭,但也是人言可畏。第二,吃水勿忘挖井人,要懂得感恩。无论何时,要感谢领导的提携、感谢单位的培养、感谢同事的扶持,真诚地对待每一个人,温暖而纯良。第三,站好最后一班岗,做好工作无缝交接。凡事要慎终如始、善始善终,江湖路远,以后终会再见。使人有面前之誉,不若使其无背后之毁。维系好与原单位的关系,人生的每一段旅程都是难得的过往,得之如宝、失之不再,要倍加珍惜。

六、一叶障目可见泰山—你以为资格复审单纯看你的证件么?业绩报告如何写?

在我看来,遴选人员的确定,每个单位都是慎之又慎,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后续工作能否积极稳妥地推进。资格复审即是一场小的面试,有心的单位会在这一环节进行深入地观察。师兄当年参加直辖市遴选复审时,有位领导跟我们集体谈话聊天,问你觉得如何才能把工作做好?其他人都老生常谈讲学习、讲奉献、讲业务。我说我一直秉承16个字:认清形势、摆正位置、捋顺关系、干好工作。后来才知道,此人就是干部处处长,面试考官之一,而我进入省委机关后即被他招致麾下,我想诸如此类的不落窠臼的表现,会是个加分项。这16个字,省委机关工作的要义,无外乎于此。

业绩报告也是领导斟酌考量的主要参照物,核心目的是要体现你的经历和能力素养与所报考岗位的匹配程度。契合程度愈高,上岸的概率越大。这一点不仅仅体现在业绩报告的撰写上,在遴选岗位的选取上亦然。跨系统遴选有人讲难于上青天,原因就在于此,遴选不是一个纯应试的考量,或者讲应试的因素权重很小,更多的是综合素养的契合。同时业绩报告质量的良莠,见微知著,基本可以看出你的文字功底,层级越高的单位,工作越是务虚,越是要求有过硬的文字能力。不会写、不能写、写不好,无异于束手的士兵之于战场。

七、成败利钝方在此时—遴选面试制胜关键是什么?

笔试只是敲门砖、入场券,面试才是沧海横流、显英雄本色之际。距离遴选面试已历四载,自己作为面试考官也面了几十场,对面试的感触更深些。

形式是结构化考试,但本质上是一场交流,眼神的交流、思想的交流、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的交流,世事洞明、人情练达,即为文章和艺术。最好的状态是娓娓道来,知足知度,适可而止,戛然而止又余音绕梁回味无穷。要平和去对待,在考场中见过太多打鸡血的选手,慷慨激昂手舞足蹈,给人的感觉就是不踏实、不稳重、性格偏执。机关工作,性情和分寸感很多时候比能力更重要。

具体的答题中我觉得要着重关注几点:第一,突出政治性。要讲政治、顾大局,践行“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力争做讲政治的知行合一者。第二,突出保密性。对于涉密内容要严格管控,不该说的话坚决不说,不该做的事坚决不做,特别是不能在互联网上传播、发酵,这个意识是考官很看重的点,力争做靠得住的担当尽责者。第三,突出针对性。要对目标单位的基本职能、重点工作、长期规划等情况有所了解,面试题目的设计往往会结合本单位本系统的实际,更偏重于理论考察和工作实务。最便捷的方式就是其官方网站、公众号或者中央部委网站。第四,突出可行性。越是务虚的工作越是要有成果托着才显得不那么虚无缥缈,所谓的可行性就是政策措施要具体、要能落地、要见成效。力争做本职工作的守正创新者。

体制内很多人,我见过太多,当初意气风发、挥斥方遒,如今温水青蛙、浑浑噩噩,机械地重复着毫无新意的工作,变化的最多的是慢慢升高的发际线和脸上的几道褶皱。俨然一潭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明明是不思进取,还自欺平凡可贵,他们可能麻木而不觉无趣,但我是受够了一眼看到退休的生活,我还有诗和远方、家国情怀和星辰大海。

2018年公务员考试之战争历史常识解读

#公务员考试#导语:时光如梭,转瞬已是8月了,不少考生都在为2018年公务员考试准备着。相应的考生关注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如若这些问题不能得到完美的解决不仅会让考生难以静下心来备考,甚至会影响到职位的选择。在此为大家整理了一些考生常见问题,并加以解答,希望以此助考生一臂之力。

一、战争谋略

(一)草船借箭

1.释义

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2.典故

三国时期,曹操率大军想要征服东吴,孙权、刘备联合抗曹。孙权手下有位大将叫周瑜,智勇双全,可是心胸狭窄,很妒忌诸葛亮(字孔明)的才干。因水中交战需要箭,周瑜要诸葛亮在十天内负责赶造十万支箭,哪知诸葛亮只要三天,还愿立下军令状,完不成任务甘受处罚。周瑜想,三天不可能造出十万支箭,正好利用这个机会来除掉诸葛亮。于是他一面叫军匠们不要把造箭的材料准备齐全,另一方面叫大臣鲁肃去探听诸葛亮的虚实。鲁肃见了诸葛亮。诸葛亮说:“这件事要请你帮我的忙。希望你能借给我20只船,每只船上30个军士,船要用青布慢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两边。不过,这事千万不能让周瑜知道。”,鲁肃答应了,并按诸葛亮的要求把东西准备齐全。两天过去了,不见一点动静,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请鲁肃一起到船上去,说是一起去取箭。鲁肃很纳闷。诸葛亮吩咐把船用绳索连起来向对岸开去。那天江上大雾迷漫,对面都看不见人。当船靠近曹军水寨时,诸葛亮命船一字儿摆开,叫士兵擂鼓呐喊。曹操以为对方来进攻,又因雾大怕中埋伏,就派六千名弓箭手朝江中放箭,雨点般的箭纷纷射在草把子上。过了一会,诸葛亮又命船掉过头来,让另一面受箭。太阳出来了,雾要散了,诸葛亮令船赶紧往回开。这时船的两边草把子上密密麻麻地插满了箭,每只船上至少五、六千支,总共超过了十万支。鲁肃把借箭的经过告诉周瑜时,周瑜感叹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不如他。”

(二)围魏救赵

1.释义

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

2.典故

《三国演义》三十回:“曹军劫粮;曹操必然亲往;操即自出;寨必空虚;可纵兵先去曹操之寨;操闻之;必速还。此孙膑‘围魏救赵’之计也。”

(三)趁火打劫

1.释义

趁:乘机。趁人家失火时去抢劫。比喻乘人之危谋取私利。出自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六回:“正是财动人心,他也不救火,他也不叫水,拿着那袈裟,趁哄打劫,拽回云步,经转山洞而去。”

2.典故

清·颐琐《黄绣球》第三回:“这一天见来的很是不少;黄通理更代为踌躇;怕的是越来越多;容不下去;而且难免有趁火打劫;顺手牵羊的事。”趁火打劫之计的特点,就是利用时机,果断地打击对方。而此计延伸到现代社会的商战之中,更是被多次巧妙利用,甚至曾造成了巨大的金融危机。

二、中国古代十大军事天才

(一)袁崇焕

明末最冤死的将领,在天启、崇祯两位皇帝任宁远总督的时候,牢牢守住了明朝的北方门户,曾让努尔哈赤战死,并让皇太极无所适从,袁崇焕的死等于明朝的北大门失去了一把重锁,同时由于他的以战求和的战略思想最终未能实施,导致了明朝了灭亡。

(二)岳飞

中国历最有名的将领之一。在宋朝那个重文轻武的朝代,能出这样的将才实属不易。几乎凭一己之力扭转乾坤,破朱仙镇,破拐子马,破铁浮图,都快直捣黄龙了,其军事领导才能已得到了历史的认可。但最终也是死于自己人手里,壮志未酬,也未能该写历史。

(三)卫青

他精勇武艺,善长骑射,对匈奴作战屡立战功,最后被拜为大将军。卫青在抗击匈奴的战斗中立下赫赫战功,是历着名的军事家,但他不居功自傲,待人宽厚诚实,关心体贴将士,深受将士爱戴。

(四)霍去病

霍去病,开创了闪电战的先河,一支孤军杀敌无数,叫匈奴人心紧胆寒

(五)白起

战国四大名将——起翦颇牧,首推白起。白起一生领兵打仗无数,共歼灭六国军队一百余万。攻六国城池大小七十余座,奇迹是在那个战火连天的岁月,一生从来没有打过败仗,并且经常以少胜多。既是高超的战术家又是高明的战略家。其指挥的战争的规模之大,战斗之残酷后世鲜有能比者。白起将赵国元气大伤为秦国后来统一天下打好了基础。

(六)孙子

他不但是出类拔萃的军事天才,助吴王称霸于春秋时代,耕作重要的其所着的孙子的十三篇兵法,言简意赅,归纳出战争的原理原则,是最有系统的军事理论,举凡战前准备、策略运用、十分周严完备。

孙子兵法蕴含了丰富的谋略思想,跨越了时空与国界,在军事、商战、处世、外交及人际关系等方面,为现代人开启了迈向成功的新思维。直到现在,两千五百年前的孙子兵法,仍不断广泛地流传。

(七)诸葛亮

历的诸葛亮虽然并不像三国演义中那样近乎于神,但在军事领导才能方面也超乎常人。配合东吴赤壁大破曹操、平定蜀中使刘备三分天下、以一己之力抗北魏、七擒孟获平南蛮。但面队司马懿无可奈何、六出祁山而无功,最终未能最终魏晋一统天下,暴露了其并非无所不能,也因此对中国历史的影响程度并不大。

(八)项羽

一个中国历近乎于神话的人物,第一战神。出自将门,18岁为将,开始带兵打仗,*秦朝统治的功臣。亦帅亦将,不仅擅用谋略,更能身先士卒,破釜沉舟的战役不仅改变了整个大局,更被永载史册。26岁时称王,但最终未能保住。33岁时结束了其传奇一生。

(九)李陵

曾经率领五千步兵对抗匈奴十一万人与匈奴单于亲率的3万骑兵遭遇。首仗,李陵消灭数千敌人。单于大惊失色,急招附近8万骑兵驰援。见敌人越来越多,李陵命部下向南且战且退,杀抵3000,数日后来到一个山谷里。在撤退过程中,汉军不少战士中了敌箭,李陵让重伤者上车,有两处箭伤的驾车,一处箭伤的继续战斗,这样,又斩敌3000。汉军继续南撤,来到一山下,这里树木茂盛,匈奴骑兵施展不开,而汉朝步兵在树木间辗转杀敌数千人。当时汉军一个小官叫管敢,受上级所辱,一气之下投降匈奴,并透露汉军无后援、弓箭也将用尽,已无力支撑了。于是匈奴急攻,汉军又斩敌数千人,并杀敌坚持十多天却无人援救,下马投降。

(十)韩信

楚汉战争期间,韩信率兵数万,开辟北方战场。破魏之战,针对魏军部署,佯作正面渡河之势,暗从侧后偷渡,攻其不备,俘获魏王豹。井陉之战,背水为阵,使将士死地求生,人自为战,大破赵军。淮水之战,借助河水,分割楚军,将齐、楚联军各个击灭。四年二月,被封为齐王。参与指挥垓下决战,击灭楚军。韩信熟谙兵法,战功卓着,为汉王朝的创建作出了重要贡献。其用兵之道,为后世兵家所推崇。

三、战争成语

【白骨露野】露:暴露。死人的白骨暴露在野外。形容战争或灾难所赞成的悲剧景象。

【兵戈抢攘】兵戈:武器,指战争;抢攘:纷乱。形容战争时期社会动荡混乱。

【兵戈扰攘】兵戈:武器,指战争;扰攘:纷乱。形容战争时期社会秩序的动荡混乱。

【兵革互兴】兵革:兵器衣甲,比喻战争;兴:发起,发动。互相发动战争,战乱相继发生。形容时局不安定,战乱频繁。

【兵革之祸】兵革:兵器战甲,引申为战争。指发生战争。

【兵荒马乱】荒、乱:指社会秩序不安定。形容战争期间社会混乱不安的景象。

【兵慌马乱】形容战争期间社会混乱不安的景象。

【兵连祸结】兵:战争;连:接连;结:相联。战争接连不断,带来了无穷的灾祸。

【兵连祸深】兵:指战争。战争连年不断,灾祸持续相结。

【兵拏祸结】战争、灾祸连续不断。同“兵连祸结”。

【兵戎相见】兵戎:武器。以武力相见。指用战争解决问题。

【兵犹火也,不戢*】戢:停止。战争就象玩火,不在适当情况下及时止息,就会把自己烧掉。

【赤地千里】赤:空。形容天灾或战争造成大量土地荒凉的景象。

【楚河汉界】楚(项羽)、汉(刘邦)相争时,双方对峙的河界。后来中国象棋盘的双方分界处写有“楚河汉界”。也比喻一般战争的前线。也作“楚界汉河”。

【楚界汉河】楚、汉相争中双方控制地区之间的地界与河流。后常比喻战争的前线。

【春秋无义战】春秋时代没有正义的战争。也泛指非正义战争。

【大动干戈】干戈:古代的两种武器。大规模地进行战争。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

【刀痕箭瘢】刀砍箭击的伤口治愈后留下的疤痕。形容战争留下的创伤。

【刀枪入库】没有战争,不用武备;和平麻痹,解除武装,不作戒备。

【倒载干戈】倒:把锋刃向里倒插着;载:陈设,放置;干戈:古代的两种兵器,泛指武器。把武器倒着放起来,比喻没有战争,天下太平。

【倒戢干戈】把武器倒着放起来,比喻没有战争,天下太平。同“倒载干戈”。

【黩武穷兵】黩:随便,任意;穷:竭尽。随意使用武力,不断发动侵略战争。形容极其好战。

【伐罪吊民】伐:讨伐。吊:慰问。讨伐有罪,拯救百姓。常用以作为发动战争的口号。

【伐罪吊人】讨伐有罪,拯救百姓。常用以作为发动战争的口号。“人”当作“民”,因避太宗讳改。同“伐罪吊民”。

【放牛归马】把作战用的牛马牧放。比喻战争结束,不再用兵。

【非战之罪】不是战争本身的罪过。一般用来作为战争失败开脱罪责之辞。

【风尘之变】风尘:比喻战乱。指战争的灾乱。

【风尘之警】指战争或*的警报。

【烽火连年】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比喻战火或战争。指战火连年不断。

【烽火四起】战争的火焰从四面八方燃烧起来。形容边防不安宁,四处有敌人进犯。

【锋镝之苦】锋:刀或剑的尖端;镝:箭头。指刀砍箭射的痛苦。形容遭受战争的苦难。

【甘为戎首】甘:情愿,甘愿;为:做;戎:军事,征伐;戎首:挑起战争的人。甘愿当战争的主谋。

【干戈满地】干戈:古兵器,比喻战争。形容到处受到战争的摧残。

【干戈满目】干戈:古兵器,比喻战争。形容到处受到战争的摧残。

【干戈满眼】干戈:古兵器,比喻战争。形容到处受到战争的摧残。

【构怨连兵】构怨:结怨;连兵:交战。因结怨而发生战争。

【鼓衰力竭】鼓:战鼓声;衰:微弱。战鼓声音微弱,力量已经用尽。形容战争接近失败时的惨状。也形容文章的末尾松懈无力。

【鼓衰力尽】鼓:战鼓声;衰:微弱。战鼓声音微弱,力量已经用尽。形容战争接近失败时的惨状。也形容文章的末尾松懈无力。

【归马放牛】把作战用的牛马牧放。比喻战争结束,不再用兵。

【汗马之功】指战争中立下的功绩。

【化干戈为玉帛】干戈:指打仗;玉帛:玉器和丝织品,指和好。比喻使战争转变为和平。

【祸结兵连】结:相联;兵:战争;连:接连。战争接连不断,带来了无穷的灾祸。

【犄角之势】比喻战争中互相配合、夹击敌人的态势,或分出兵力牵制敌人。

【甲胄生虮虱】甲、胄:古代士兵作战时所穿戴的铠甲和头盔。铠甲和头盔上都长满了虮虱。形容战争持续时间很长。

【减灶之计】在战争中隐瞒自己军队的实力来麻痹敌人。

【介胄之间】介胄:古代作战时将士们穿戴的铠甲和头盔。借指在战争中或战场上。

【金戈铁甲】比喻战争。也形容战士持枪驰马的雄姿。同“金戈铁马”。

【金戈铁马】戈闪耀着金光,马配备了铁甲。比喻战争。也形容战士持枪驰马的雄姿。

【金戈铁骑】比喻战争。也形容战士持枪驰马的雄姿。同“金戈铁马”。

【金革之声】金革:兵器和铠甲。兵器与铠甲相撞击的声音。指战争。

【久经沙场】指长期经历战争的考验。

【来好息师】招致和好,停止战争。

【连天峰火】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点的烟火,比喻战火或战争。形容战火烧遍各地。

【连天烽火】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比喻战火或战争。形容战火烧遍各地。

【流血浮丘】流的备可以把山丘漂起来。比喻战争中死伤的人极多。

【龙血玄黄】比喻战争激烈,血流成河。

【龙战玄黄】比喻战争激烈,血流成河。同“龙血玄黄”。

【龙战鱼骇】比喻战争激烈。

【磨盾之暇】暇:闲暇,余暇。指在战争的余暇。

【破斧缺斨】斧、斨,泛指兵器。形容战争中必须付出的代价。

【启羞兴戎】启:开;戎:战争。因说话不谨慎而招致羞辱挑起事端。

【勤兵黩武】黩:轻率。滥用武力,肆意发动战争。形容极端好战。

【轻动干戈】轻:轻率;干戈:古代兵器。轻率地动武挑起战争。

【穷兵黩武】穷:竭尽;黩:随便,任意。随意使用武力,不断发动侵略战争。形容极其好战。

【穷兵极武】穷:竭尽;极:用尽。极力使用武力,不断发动侵略战争。形容极其好战。

【戎马倥偬】指在战争中军务紧迫繁忙。

【戎首元凶】戎首:挑起战争的首犯;元凶:制造祸端的大头目。指挑起战争的罪魁。

【散兵游勇】勇:清代指战争期间临时招募的士兵。原指没有统帅的逃散士兵。现有指没有组织的集体队伍里独自行动的人。

【师老民困】师:军队;老:疲惫。军队疲惫,百姓困苦。形容连年战争使兵疲民苦。

【矢石之难】矢石:箭与石,作战的武器。指在战争中受到矢石的袭击。

【手中败将】在战争中被自己打败或在竞赛中输给自己的人。

【首唱义兵】唱:通“倡”,带头;兵:战斗。首先发动正义的战争。

【诉诸武力】诉:诉讼。武力:军事力量。指用战争来解决冲突。

【息兵罢战】停止或结束战争。

【洗兵不用】兵:兵器。洗净兵器。收藏起来,不再使用。比喻停止战争。

【休兵罢战】休、罢:停止。停止或结束战争。

【休养生息】休养:何处保养;生息:人口繁殖。指在战争或社会大动荡之后,减轻人民负担,安定生活,恢复元气。

【宿将旧卒】指久经战争的将领和士兵。

【偃革倒戈】指停息武备,不事战争。

【偃甲息兵】甲:古代作战时穿的护身服。兵:兵器。停止战争。

【偃武櫜兵】停息武备,不事战争。同“偃武息戈”。

【偃武息戈】停息武备,不事战争。

【偃武休兵】停息武备,不事战争。同“偃武息戈”。

【燕雀处帷幄】比喻战争的时间很长,军帐上都筑起了鸟巢。

【以逸待劳】逸:安闲;劳:疲劳。指在战争中做好充分准备,养精蓄锐,等疲乏的敌人来犯时给以迎头痛击。

【以逸制劳】逸:安闲;劳:疲劳。指在战争中做好充分准备,养精蓄锐,等疲乏的敌人来犯时给以迎头痛击。

【以战去战】用战争消灭战争。

【以战去战,以杀去杀】去:消除。用战争去消灭战争,用严峻的法律禁止人犯法。

【以战养战】利用战争中获取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继续进行战争。

【有事之秋】指战争或多事故的年头。

【载戢干戈】载戢:装运收藏;干戈:古代的两种武器,引申为战争。将武器收藏起来。指不再诉诸武力。

【战争贩子】挑起战争的人。指依靠煽动战争而从中牟利的人。

【枕戈寝甲】枕着戈、穿着铠甲睡。形容经常生活在战争之中。

【止戈散马】停用兵戈,放还战马,意指结束战争。

【止戈兴仁】止:停止。仁:仁政。停止战争,施行仁政。

【铸甲销戈】销熔铁甲兵器。借指结束战争,实现和平。

爱好和平,人人有责。战争到来时候,我们要争取胜利,为了和平,我们要学习战争来防止战争的发生。关于战争的知识点暂时就总结这么多,希望各位在军转干的考试中能够旗开得胜。

2007 年国家公务员申论考什么

一、总体情况

材料所反映的特定事实是近年来我国土地资源的征用流转和可持续利用问题。与06年国家公务员申论考试相比,07年的申论考试材料难度降低,但题目难度提高。下面我讲结合

我们在辅导当中的解题技巧和套路做具体分析:

1.材料之间的逻辑构成及其基本内容

我们一直强调,战胜申论考试最大的技巧就是吃透材料,用材料说话。根据申论考试的特点,我们认为考生只有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通过勾画关键词和关键句(例如首尾句、关联词、常见词),概括段落大意,分门别类等步骤系统地把握材料的基本内容和材料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才能从整体上应对试题,从而有可能实现申论考试的高分突破。这是因为,历年的申论材料都在命题专家的精心设计下,具有相对清晰的逻辑层次,而今年的申论材料的逻辑层次尤其清晰。

泛泛地讲是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的流转和利用问题,但是具体来说,通过仔细地阅读材料,我们应当看到,所有的材料实际上可以清楚地分为两部分:

第1、2段材料介绍的是我国土地资源,尤其是农村的土地资源在征用流转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第3、4、5、6、7段材料讲到是我国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即循环利用的问题。

这两个部分之间是并列关系,实际上关于我国土地资源如何妥善地使用和保护现有土地存量和如何通过循环利用有效扩大土地增量两个问题。

与第一个大问题——农村土地的征用流转问题相关的第1、2段材料,我们又可以按照社会现象的问题表现、问题原因和解决问题的对策的逻辑关系对材料进行概括和归纳。

不难发现,在这一部分,特定的社会事实就是农村土地的征用流转问题。

问题主要表现: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民集体用地被国家征用,城郊耕地被占用面积过大,造成耕地荒废。同时,农民利益得不到满足,引发了农民上访,甚至对抗事件。该问题能否妥善解决直接影响到农民生活、农村发展、农业稳定。土地征用过程中可能产生寻租,导致腐败。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

政府低价征收、高价出售,从中获利;村委会贱卖土地,农民没有权利为自己的土地定价;补偿不足以农民创业、政府没有为他们建立合理的就业安置和社会保障制度。

有学者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要区分两种市场。这是因为,我国目前土地征用存在一个重要的问题,土地征用过程中存在两级市场,首先是政府征用,然后转给其他企业,导致社会分配不公的重要原因。

与第二个大问题——我国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相关的第3、4、5、6、7段材料,我们也可以按照社会现象的问题表现、问题原因和解决问题的对策的逻辑关系对材料进行概括和归纳。

很明确这一部分的特定事实就是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

问题表现:

土地重复利用率低,“地荒”假象,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力度不足。

原因:

土地的大量闲置;建设用地的不断扩大,圈地现象严重;农药、化肥、灌溉的过度投入破坏了土地的质量和利用率。

对策措施:

无锡、首钢和河南在土地复垦中取得的成绩和经验。以排土场、尾矿库的绿化,“空心村”、砖瓦窑场和工矿废弃地的整治为例。

控制土地建设总体规模,积极复垦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

制定和完善“土地持续利用管理”评价标准

2.试题的难度分析

紧扣大纲出题,突出了2007年考试大纲新增加内容的考查。考试大纲新增加的内容主要是“申论材料通常涉及某一个或某几个特定的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要求报考者能够准确理解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内容,全面分析问题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并能在把握材料主旨和精神的基础上,形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思路或解决方案,准确流畅地用文字形式表达出来。”

下面我结合具体的题目,谈谈我自己的看法。

(1)关于把握材料主旨和精神的能力——要明确意识到是在考查科学发展观

在今年的考试中,对“把握材料主旨和精神”的能力要求有明显提高。把握材料主旨和精神的能力实际上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通过上面我们对申论材料的分析可以看出,今年申论考试的材料延续了历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材料的一贯风格——密切联系热点理论,以点带面,反映复杂而又长期存在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

今年的申论材料尽管从表面看起来是反映了土地资源的征用流转和可持续利用的问题,但实际上考查的是科学发展观的相关理论和实际问题。

第一,农村土地征用过程中出现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地方政府在地方利益的驱动和扭曲政绩观的指导下对农民土地的低征高售。我们都知道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因此这个问题与科学发展观密切相关,并且处于科学发展观的政治维度。

第二,征地过程中出现的上访、群体性事件是影响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因此,这个问题又和和谐社会密切相关,涉及科学发展观的社会维度。同时,材料中提到失地农民得到的补偿不足以创业、政府也没有为他们建立合理的就业安置和社会保障制度,这涉及到了农民的民生问题,也与和谐社会的理论密切相关。

第三,第3-7段材料中关于可持续利用土地的问题,实际上是通过减少污染等措施对土地资源进行高效和循环利用,这就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思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自然和科学发展观密切相关。这实际上科学发展观的经济维度。

因此,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我个人认为,今年的申论命题是近几年来最为经典的一次,今年的申论命题紧跟中央,关注现实,但又含而不露,很有味道。

不言而喻,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通过土地征用流转和可持续利用问题揭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旨和精神是突破今年申论考试最后一个题《命脉》的关键所在。

(2)关于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关键是“从材料中来,到材料中去”

我们一直强调,“材料是根。根基不牢,地动山摇。夯实基础,稳如泰山。”这句话在今年的申论考试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今年的无论是第二题的“评价”、第三题的“目的、意义”,还是“名词解释”都需要考生具备极强的根据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看起来,这些题目有些无从下手,实际上,这些问题的答案都隐藏在材料里,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来,到材料中去”。

第二题,要求结合“给定资料3-7”,谈谈对“持续土地利用管理”应从哪些方面评价。实际上,这里的“评价”可以理解为“认知”或“观察”的意思,因为问题问的是“从哪些方面”进行评价,而不是如何评价。因此,这里完全可以做这样的置换。那么理解了这一条,问题就迎刃而解了。那么这个题的答案都能够在材料中找到,实际上也就是对材料3-7的概括。第3段材料讲的是江苏省经验,主要采取的办法是土地复耕的问题,控制大户采取低密度,坚决制止别墅。实际上还是采取复耕的办法,控制土地的量。第4段材料强调土地的再利用和再调整。第5段材料讲控制土地闲置。第6段材料强调建设用地的控制问题。

在回答这个问题时,我们平常训练的寻找关键句的本事在这里就大有用武之地了。

第三题,让你谈“目的和意义”,实际上就是让你谈“排土场、尾矿库的绿化,‘空心村’、砖瓦窑场和工矿废弃地的整治”的原因,也就是谈“排土场、尾矿库的绿化,‘空心村’、砖瓦窑场和工矿废弃地的整治”的好处。这个从材料当中也很容易概括,在此不赘述。解释“土地存量”和“地荒”其实也不难,关键还是在阅读分析材料。

(3)关于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加具体和务实,关键是找到问题的根源

提出对策解决问题的能力向来是申论考试的重点,也是难点。今年申论考试在这方面的考查既不是就某个宏观问题或中观问题提出对策,也不是对既有对策的有效性分析,而是对某个非常具体的微观问题提出对策。坦率的说,这个题目是比较难的,一是因为题目非常具体,而是因为涉及相关的经济学和管理学常识。回答这个问题不但需要考生具有较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需要一定的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知识积累,需要养成关注热点问题,分析热点问题,善于读书看报的能力。

例如第四题第1个问题是“给定资料2”提到“把土地转让市场区分为两大类进行交易”,请进一步说明这两大类市场怎样区分,并谈谈在这两大类市场中怎样解决“农民没有权利为自己的土地定价”的问题。

这两个问题是密切相关的。关于第一个问题,通过材料我们知道:有学者指出,要区分两种市场,同时指出,我国目前土地征用存在一个重要的问题,土地征用过程中存在两级市场,首先是政府征用,然后转给其他企业,导致社会分配不公的重要原因。通过分析,我们不难知道,农民在土地出让中利益受损的原因:一是当前政府土地一级市场里保持着绝对的垄断,企业无法进入土地的一级市场,只能在土地的二级市场里进行土地交易。因此,部分地方政府通过低征高售的办法将土地转给企业从事商业运作,从中渔利。二是,在当前我国农村,土地的使用权(流转权和收益权)被固化到了集体(村民小组)身上,农民个人缺乏对土地的定价权利。那么,我们就应当想到,解决这个问题办法就是应当区分征、占土地的用途。如果是公益性用途,必须提高征占用地的补偿标准;如果是商业性用途,必须引入市场机制。也就是说,按照材料中学者的观点,应当把土地市场区分为商业性用途的土地市场和公益性用途的土地市场。允许企业进入到土地一级市场进行商业性用途土地的交易,从而打破政府的垄断。并且要把土地的使用权固化到农民个人身上,使农民在转让土地时有讨价还价的定价权利。

那么理解了一点,这个题的答案就有了:

l、两类市场是公益性用途的土地市场和商业性用途的土地市场

措施

①打破农村集体对土地的垄断,把土地使用权固化到农民个人身上,使农民在转让土地时有讨价还价的定价权利。

②打破政府对土地一级市场的垄断,允许企业进入到土地一级市场进行商业性用途土地的交易,使农民在转让土地时有讨价还价的机会。

实际上这个题目的答案在我编著的《申论万能宝典》的第134页有明确的解释。

第四题的第2个问题:假如中央有关部门成立联合检查组,对地方征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补偿费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专项检查,请列出此项检查所查的主要内容。(15分)

回答这个问题的思路实际上比较简单的。就是思考三个问题:补偿费应该发多少?是否发到位?三是征用土地的用处。

土地补偿费应当是“土地面积×每亩单价”,那么这里就涉及了两个方面:一是在征用土地时,对农民土地的面积核算是否准确;二是每亩土地近几年的平均产值以及补偿标准是否合理,是否存在故意压低标准的问题。

补偿费是否发放到位的问题又涉及几个方面:一是补偿费是否发出;二是补偿费是否按标准发出;三是补偿费是否真正发到了农民手中,还是被挤占挪用。

征用土地的用处就是看征用土地的兴建项目

二、解题思路分析

其实,有了上面的分析,大部分的题目都已经解决了,现在我们重点来分析一下第一题和最后一题。

第一题:根据“给定材料1、2”的内容,整理一份供有关负责同志参阅的材料。(30分)

要求:概述全面,观点鲜明,条理清楚,语言流畅,不超过500字。

这个题目延续了历来申论考试的传统,第一题就是概括主要内容。但是今年的这个题有一定难度,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没有明确说概括什么;二是要求供负责同志参阅。实际上,这只是形式上的变化而已,这道题其实和去年的第一题一样,就是让你写一个情况综述,概括材料1-2的主要内容,并且要在开头明确点名“供领导参阅”的字眼。其他部分就可以按照我们的概括主要内容的万能模式来谈。

现将农民集体用地被国家征用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整理如下,供领导参阅。

材料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土地征用问题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仍存在很多问题。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民集体用地被国家征用,农民利益得不到满足,引发了农民上访,甚至对抗事件。河北北焦村和西营村土地征用情况比较有代表性。

河北北焦村土地征用基本情况为:第一,几乎所有耕地都已被占用,目前仅余30多亩耕地;第二,农民获得补偿费用过低,无法满足农民的损失。

西营村土地征用基本情况为:第一,补偿费用低。第二,目前为止职业技术学校只付给西营村补偿费用总额的1/3。第三,村委会违反《农村委员会组织法》,贱卖土地。第四,上访。

有专家认为造成农村土地征用问题的原因主要是:政府低价征收、高价出售,从中获利;村委会贱卖土地,农民没有权利为自己的土地定价;土地补偿不足以农民创业、政府没有为他们建立合理的安置和社会保障制度。

这些问题的存在,使无地无业农民增多,直接影响到农民生活、农村发展、农业稳定,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和发展。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正在或即将采取多种措施进行应对。我国政府已下发《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规范审批权,并对补偿作了新的承诺:补偿已达到法定上限仍不足以使用权农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的,政府可以用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予以补贴。也有专家认为将土地转让市场区分为两面大类进行交易,可以得到农民得到应有补偿。

第五题:请以“命脉”为题,写一篇关于土地问题的文章。(30分)

要求:1、参考给定资料,自选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观点明确,联系实际,分析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

3、全文不少与800字。

我个人认为这个题出的非常有意思,从题目的要求上充分体现了申论文章既严肃,又活泼的风格。以“命脉”为题非常艺术,从形式强调了申论文章的活泼性。但是我们的学员和明眼人应当看到,题目的具体要求还是要求你写一篇特殊的、官样的议论文——申论文章。如果你看到题目“命脉”,就把它发挥为一篇洋洋洒洒、个性飞扬的杂文评论,那么你可就大错特错了。不管它的题目如何,这个文章还是要按照我们的要求来写。

参考例文题纲:

标题:命脉

第一部分:提出问题

首先指出土地是人类,尤其是农民的命脉。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民集体用地被国家征用,农民利益得不到满足,引发了农民上访,甚至对抗事件。与此同时,大量的农村土地没有得到可持续利用,出现了地荒的假象。因此,我们必须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切实地规范土地的征用流转,有效地开发和保护土地资源刻不容缓。

第二部分: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论证采取措施的必要性

原因:(1)土地资源不能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土地价值难以有效发挥。(2)土地征用补偿标准不合理,单纯从短期来考虑农民以后的生活保障问题。(3)农地征用程序不规范,将农民置之度外。

必要性:该问题能否妥善解决直接影响到农民生活、农村发展、农业稳定。

第三部分:提出对策

各级政府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规范政府行为,注重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真正开发好、利用好和保护好我们的命脉——土地资源。

(1)地方政府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切实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维护好广大的农民的在土地问题上的切身利益,规范土地征用行为。

(2)建立健全土地征用方面的法律法规,用法律手段规范农地征用用途,以市场为导向完善农地征用补偿政策,完善土地征用程序,建立一套完备的农地征用体系是眼前的当务之急。

(3)对失地失业农民要为其就业和创业提供各种便利条件,健全各类相关的社会保障制度和体系。

(4)坚持可持续利用土地的方针,加大投入、加强管理、提高创新,采用多种技术手段促进土地资源的循环利用。

第四部分:结尾

总之,不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采取多种措施切实保护好土地这一关系国家民生的命脉,对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轨道、走上社会和谐之路,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意义重大而深远。

关于公务员考试中的山丘在哪,2007 年国家公务员申论考什么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上信息来源网络并不代表本站观点。

网上报名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分数:
  • 电话:
  • QQ/微信:
  • 地址:

文中图片素材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644062549@qq.com删除

提交报名同学/家长:允许择校老师帮您择校调剂,同意《隐私保障》条例,并允许推荐给更多服务商为您提供服务!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52soux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