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温州公务员新模式考试这个问题,想报考温州地区公务员考试,要有什么条件才能有资格报名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2023年宁夏遴选公务员考试申论写作范文合集
【#遴选#导语】2023年遴选公务员考试备考工作已启动,为了方便大家的复习备考,下面的更新。
1.2023年宁夏遴选公务员考试申论写作范文合集篇一
治国经邦,人才为要。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志愿服务是新时代的重要标志,是广大志愿者奉献爱心的重要渠道。作为新时代青年,扎根基层,不仅是紧跟榜样脚步,聆听时代声音,响应国家的号召,也能在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中收获成长和进步,找到青春的方向和目标。因此,作为新时代青年,要坚持知行合一、勇于创新,甘于奉献,让青春在志愿中闪光。
青春在志愿中闪光,要知行合一。“空谈误国,实战兴邦”。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湖羊桐乡的土专家老费自学成才,并将所学知识用于乡村工作中,将菊花秸秆变废为宝,有效解决湖羊冬季饲料短缺问题,充分发挥人才作用。正是因为老费在知行合一上下功夫,在百姓家常中找问题,不断尝试改进,才能更好为基层发展做贡献。因此,作为一名基层服务志愿者,要把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在田间地头中找方法,俯下身子,静下心,向群众学习,多积累,多磨练,成为一名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专业人才。
青春在志愿中闪光,要勇于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动力,没有了创新,整个民族就是死水一滩,一个民族前进的脚步将步履维艰,没有了创新,一个民族将会被历史遗弃。40年前,安徽小岗村留下的红手印引发的连锁反应,深刻改变了中国农村的面貌。在新时代的今天,巴东县的一名志愿支教老师袁辉在实际教学中摸索设计丰富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孩子们参与课堂活动表达自己,帮助山村孩子健康成长,学得快乐,活的自信。作为基层服务志愿者,更应具备不断创新,不断钻研的精神。在服务群众中创新工作方法,不断进取,努力交出一份无愧于国家、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满意答卷。
“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将必发于卒伍”。青年人更有创新精神和精力,充满活力,也更愿意通过努力实现自身的价值抱负。所以青年应积极担当,助力基层发展。志愿事业要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同行。作为新时代青年,基层服务志愿者,我们更应坚持知行合一、勇于创新,甘于奉献,让青春在志愿中闪光,用实际行动诠释青春理想,成为一名心向基层、服务基层、扎根基层的青年人才。
2.2023年宁夏遴选公务员考试申论写作范文合集篇二
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移动支付的广泛使用,加之不断释放的改革红利,使得“共享”成为这个时代的音。共享不仅让社会闲置资源“活”起来,同时为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站在共享的风口,各路资本竞相追逐,伴随而来的还有诸多的管理问题。因此,在此热潮下,我们应该保持冷静思考,让其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一、共享经济能够让群众换个活法
共享经济不断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场景和习惯,“共享24小时”成为了现实,出行和住宿领域,无疑是“风口”上的领航者。滴滴等平台顺风车的出现,我们不再面临开车烦、打车难等问题,出行变得更加便捷;爱彼邻通过房屋的共享,让个性化、低成本的旅游成为了现实,也让闲置资源得到了有效利用....从共享汽车、房屋到分享知识、技能、劳务,发端于美国的“共享”经济,在中国迅速成长,如火如荼,引人注目,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变。人们的生活因为共享经济的发展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二、共享经济能够让政府换个管法
我们在享受共享经济红利之时,共享经济也存在“野蛮生长”的乱象。“共享单车乱停乱放影响市容市貌,企业鱼龙混杂抢分羹而忽略用户需求,淘金者争相入市引发政府管理难题……”而政府部门管理的滞后给共享经济的发展按下了暂停键,这也催促政府必须创新管理办法。共享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关键就在于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三、共享经济能够让企业换个玩法
近年来,传统企业的转型升级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然而传统产业的产能过剩、效能低下是发展的老大难。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深入,共享领域逐渐渗入传统产业,就拿制造业来说,充分利用闲置设备,可以进一步优化资源利用,同时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实现信息精准对接,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在信息多元化的今年,“闭关锁国”不是良策,只有开放共享,通力合作,实现资源共享才能共促发展。由此可见,共享正在以其独特的魅力催促企业走向开放分享的道路。
要想实现真正的共享经济,需要政府转变管理思路,也需要企业和个人形成合力。唯有如此,才能让共享的“风口”真正便民利民,实现“人人皆可收益”,展望下一个“风口”。
3.2023年宁夏遴选公务员考试申论写作范文合集篇三
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传统制造业刚刚起步,摸着石头过河,只有依靠山寨复制,跟着发达国家企业“跑”,才能生存;而如今,我国制造业正在进行转型升级,已经完成了与发达国家“并跑”的愿景,发展潜力巨大;在不远的将来,我们更需要灵活应变,实现传统制造业“领跑”的超越。
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要有主动求变的魄力。当前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和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无论是国民纷纷到海外购买马桶盖,国内制造企业眼睁睁看着消费力和资金外流,还是温州的打火机企业三年不到的时间,从三千家锐减到三百余家,都是企业安于现状,不求进取的结果。满足于眼前取得的成绩和市场,缺乏忧患意识和创新思维,最终只能被时代所淘汰,所以,传统制造业未来的出路,就一定是要以主动寻求突破,主动迎难而上,敢于创新、乐于创新、善于创新,才能创造更好的未来。
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要有科学应变的能力。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中国制造企业通过自己主动需求突破,最终成功转型的例子数不胜数。服装纺织业巨头申洲国际公司放弃了在高回报的资本市场呼风唤雨,而选择专注服装染色,在风浪中搏击壮大发展,通过走向世界,成为全球的纵向一体化服装制造商;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始终深耕针织装备的研制,通过提升研发和制造水平寻求突破,应对市场的变化,成为全球行业的“隐形冠军”;真正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超越,这正是科学应变的必然结果。因此,传统制造业要能够顺应时代发展,科学应对,才能平稳渡过难关。
道在日新,艺亦须日新。中国制造2025即将到来,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已是大势所趋。中国传统制造业要想搭上时代的顺风车,就必须要以主动求变的魄力,科学应变的能力,实现转危为机,克服困难,抓住机遇,迈向发展的新台阶。
2015年公务员考试《申论》综合分析题模拟卷及答案
综合分析题是近年公务员考试申论常考的四大题型之一,也是广大考试备考申论的重点之一。那么怎样才能在申论考场准确、快速地解答综合分析题?对此,华图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申论教研室提供了关于综合分析系列习题供考生复习练笔。本篇为公务员考试申论试卷及参考答案:综合分析题(1)
一、材料
1.2006年8月,在襄樊市总工会与该市女企业家协会联合开展的“金秋助学”活动中,19位女企业家与22名贫困大学生结成帮扶对子,4年内每人每年资助1000元至3000元不等,帮助这些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入学前,总工会给每名受助大学生及其家长发了一封信,希望他们抽空给资助者写封信,汇报一下学习生活情况。但到2007年夏天,一年多来,三分之二的受助学生未给资助者写信,也没有采用其他的联系方式。当襄樊市总工会再次组织企业家们资助时,部分企业家表示“不愿再资助无情贫困生”。无奈之下,宣布5名贫困大学生被取消继续受助的资格。
湖北襄樊5名贫困大学生因为在受助的一年多时间内没有任何“感恩”表示,被取消继续受助的资格。此事一经报道,评论纷至沓来,社会舆论的热情关注颇有点出人意料。
小事情引起大讨论,往往就说明人们在某些原则问题上多有歧见。2007年8月28日《光明日报》报道:截止8月27日,新浪网就“贫困生受助资格被取消”展开的讨论,已有210729人参与。其中,83%(174898票)的网友认为“应该取消”,感恩是做人的底线,不知感恩的人很难期望他们将来回馈社会”,认为“不应该取消”的占8.9%(18790票)和“不好说”的占8.1%(17041票)。
2.有的人认为,不能因为大学生没写信就简单地认定他们不感恩,企业家不应就此撤销资助。“虽然我不是贫困生,但我能够理解他们为何不给捐助者写信。”北京师范大学的一位学生说,“我认为多数贫困生并不是心中不知感恩,只是他们不愿意用这种方式表达,他们认为上学期间好好学习,做好本分的事情将来回报社会,才是更好的感恩方式。”
对于资助者来说,来自被资助者的感谢,无疑是一种鼓励。温州资助者李先生说,每次收到被资助的贫困学生发来的慰问短信,都会让他流眼泪。北京的宋女士是一位机关工作者,她和她的朋友们每年都会通过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向边远地区学生提供助学金捐助。她向记者坦言,自己从未要求孩子们定期联系、汇报情况。“去年,我们捐助的10个孩子中有几个孩子刚好是在同一个学校的,年底,他们一起寄来封信,告诉我们收到了多少钱,并介绍了他们在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宋女士说,“付出的爱心有了回应,这让我们都觉得很开心。但我们也不强求捐助的所有孩子都给我们写信。毕竟他们还都是孩子,好好学习,对我们来说,就是的汇报了,我想,这也是对他们自己的‘汇报’”。
在这场讨论中还有人认为,怜悯、善良和同情尽管是人类的自然本性,但平等、自由和尊严,也是与生俱来的人格。只要你有那么一点强势,给弱者半分“恩惠”,人家就要感恩戴德。感恩中的“恩”是报不完的,就算报完了,你也是一辈子都欠他的,一辈子都不会与他是平等的地位、平等的人格。四川有位老板,资助了几个贫困学生,由于受助的学生年底没有向“恩人”汇报,老板就取消了他们受助资格,对不知去向的学生还动用律师将其告上法庭。
一位从事公益事业多年的人士认为,家境贫困的孩子们本身已经面临生活上的很多困难,以居高临下的心态要求受助学生以低姿态的“感恩、亏欠”来面对捐助者和社会,对于年轻的他们有可能造成另一种心理上的压力。很多捐助者本人也承认,自己爱心的付出,并不是为了这些受捐助的孩子对捐助者有多大的回报,而是希望他们能够在温暖、充满关爱的环境中茁壮成才,将来能够以同样的社会责任感去回馈社会。
3.2008年2月27日《人民日报》刊登了哈尔滨铁路国旅集团职工资助黑龙江兰西县30多名贫困学生的事迹。两年来,受到哈铁国旅集团叔叔阿姨们“一对一”的资助,得以继续学业。尽管孩子们盼望,但和自己的资助人在两年间却未曾见过面,只是书信往来。孩子们或许不理解,但叔叔阿姨们确有良苦用心。越来越多的单位和个人加入“爱心助学”的队伍,是他们点燃起一盏盏希望的烛火,照亮一个个苦难少年的前程。在很多人看来,受助者心怀感恩,是对爱心人士的安慰。在这种心理期许之下,受助者与献爱心者见面表达谢意,是合情合理的。然而,哈铁国旅人却想得更深一些。帮一个寒门子弟继续学业,可能从此改变一个人乃至一个家庭的命运,这份情义往大了说,是一种恩德,一生一世都会被铭记。但就受助者当前境况而言,除了感激,没有更多表达谢意的能力和方式。面对资助者,过分强调“感恩”,只会增加他们的自卑感。为了避免给孩子们造成不必要的“刺激”,哈铁国旅人选择了“见面不如鸿雁”。他们在信中鼓励孩子们安心读书,把对某个人的感激化为对全社会的关爱。这是一份怎样的情怀!
那么,是不是就不要感恩了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有一个故事让人不能释怀。一位在山中修路的农民工,为阻止一辆即将坠崖的大巴车受了重伤,等他在医院醒来时发现少了一条腿。面对“后不后悔”的疑问,他陷入了苦闷:他救了一车人的性命,可在住院的日子里,那一车人没有一个来探望过他。其实,哪怕只是一声“谢谢”,他也就无怨无悔了。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没有感恩,爱心之树就失去了成长的沃土,爱心之舟也必将搁浅在心灵的荒漠。不论时代发生怎样的变化,美好的情操和品德永远鲜亮。一个让崇高坠地、爱心落空的社会是多么让人失望啊!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今天,我们需要倡导形成一种知辱明耻、互相关爱的社会氛围,培育一种尊重奉献、褒扬崇高的价值追求。农民工兄弟未能从被他救了性命的人那里得到应有的感恩回馈,那么社会就要把的礼赞献给他,竭尽所能地帮助他,不能让他流血、流汗又流泪。
每个人对这个社会都有一份责任,当我们更多关注自己对他人的责任,而非他人对自己的;常怀感恩之心,而不是认为别人对自己的付出都是理所当然,那么,爱心和感恩才能在全社会范围形成大的互动,社会和谐也就大有希望。
4.有人认为,资助乃高尚之善举,不应求取回报,若附加任何感恩条件,就是“道德要挟”、“道德绑架”,就是满足道德虚荣心的假仁假义。以“附加条件”的有无为标准,划分慈善的真伪,这一简单做法陈义甚高,但实际可能徒增纷扰、于事无补。
有人做善事,不图回报,不事张扬,只是默默奉献,以此为乐。这无疑是纯粹而真诚的仁爱,自然应当受到社会的称颂。不过,假如还有人在行善的同时要求受益人作出某种回应,是否就会造成道德虚伪和慈善变质?恐怕未必。可以设想,如果慈善必须是不可附带任何条件的爱心付出,那么那些附有一定条件的献爱心活动就会被当成假慈善,那些献爱心者就会被认作道德虚伪之人。如此,奉献者就可能因为害怕“不道德”的恶名而缺乏动力去行善,长此以往,必定害及爱心的传播。在广东,有一个成功的案例:被资助者必须签《道义契约》。契约要求,受助学生进入社会后,在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要偿还助学金,并比照学生贷款支付利息,以帮助其他大学生。令人欣喜的是,第一批受助学生毕业后,半个月里,即有21人偿还16450元。在襄樊这一案例中,资助者和受助者事前未曾就“助学”活动约定条件,因而活动组织者取消受助资格的决定显得有些突兀。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此次“助学”就是一场虚伪的“道德秀”。事实上,将“附加条件的有无”看成道德问题,是道德上的一种“洁癖”。
5.去年,华东师范大学首批师范生收到一封校长写的亲笔信。信中,校长叮嘱即将入学的免费生“一定不要忘记感谢父母和家人,不要忘记感谢老师。希望你怀着一颗感恩的心走出家门,怀着一颗自信的心走进校门”。
感恩这种情愫在社会情商体系中愈来愈珍贵了,以至有论者指出“感恩意识的匮乏成了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或许也正是因为如此,上述大学校长致函新生一事竟遭到包括网络舆论在内的诸多质疑甚至指责,认为是“多余”、“多管闲事”等等。对此,有些学者认为,某些制度层面上的不公,不该影响学生对父母、家人、老师应有的感恩情怀,也不能遮蔽一位校长督促学生回首感恩的善意。
在感恩上,我们常常感叹世风日下今不如昔,也往往由此反思教育的弊端。诚然,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中,包括感恩在内的情商教育被冲击得七零八落,甚至被严重地忽视着——高考以及就业的压力,使得教育染上了愈来愈功利的色彩,由此而生的培养目标的嬗变,也让教育的功利性渐渐向自利转变,学校过多地着眼于有利于自身需要的学生能力的培养,而罔顾其他。在这样的背景下看华东师大校长这封“多余”或者“多管闲事”的亲笔信,难道不是一种进步吗?就算它只是庞大的既有教育体制中一个带有个人色彩的节点,出于对公序良俗构架的公共诉求,也应该将其视为学校在学生情商教育上的意识觉醒和责任回归。希望这样的谆谆教诲能够多一些,形成一个逐渐完善系统的学校情商教育体系,来救赎我们心中遗失太多的感恩情怀。更重要的是,这样一种形式表露了感恩教育所必需的宽容和细节原则。很多时候,感恩是一种心灵独语,需要宽容的平台和细节的积累来培植孕育。
6.2007年8月27日《解放日报》载文:某校负责学生工作的老师讲述了一个“沉痛教训”:一位学生家庭突遭变故,陷入贫困。学生身边的一群老师坚持每月给他三四百元资助,直到他毕业。逢年过节,老师们还轮流请他来自己家吃饭。这位学生要毕业了,老师们筹划着开个欢送会。谁知,他跟谁都没打招呼,收拾完行李独自离校了。失望之余,老师们反思:我们给贫困学生的关爱中是否还缺失了哪一块?答案是:缺失了心灵扶助。
文章认为,初进校时相当一部分贫困学生感到自卑、心态不平衡,人际交往不顺畅,他们需要“润物无声”的心灵呵护。高校需要不断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网络,鼓励贫困学生参加社团组织,锻炼能力,获得自信。当他们的心灵充满阳光时,感恩意识与能力也会不断提高。
贫困大学生无论接受国家还是民间资助,学校都要为他们搭建一个感恩与回报的平台,除了对资助者表示感谢外,更重要的是在更大范围回报社会,使爱心得以“接力”。华东大学每年有6名学生接受一位老先生的捐助。学校除了开年会,让受助学生和老先生见面交流外,还组织学生写学习和生活经历、感言,定期给老先生送去。通过这样的引导,感恩之心在学生心中悄悄扎根。
7.大连医科大学学生慕晓娟来自朝阳市朝阳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在校期间,慕晓娟得到了老师、同学及社会人士的很多帮助,感恩的她把每个人的每一份帮助深深记在心底,把自己的爱心投向社会,这个山里孩子挺直了脊梁,开始了自立自强的生活旅程。一项项殊荣记录着慕晓娟的感动与追求:现任年级学生会学习部副部长、班级学习委员,多次荣获辽宁省一等奖学金,获得大连医科大学自强不息大学生、“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在学校举办的“寻找青春的感动”活动中,她成为“校园十大感动人物”之一。慕晓娟经常利用假期及课余时间去当地养老院作义工,她对待老人院老人像亲人一样,定期看望,问寒问暖,送去真诚。在她常去的红岩老人院、白云老人院及同泰老人院,老人们都熟悉了她,亲切称她“小慕”,她同爷爷奶奶们说笑、娱乐和运动,让他们感受青春的力量;她听他们讲述他们记忆中耐人寻味的故事,讲述历史、长征、英雄,与他们共同分享人生,她与爷爷奶奶共同研讨时事,评论现状,聆听他们的经验之谈,接受他们难得的关于人生的体会,关于人生价值取向积极思想的教诲……老人们也把她当作孩子,喜欢她,信任她。在关爱儿童村手工艺品拍卖会中,她的作品获优秀奖,她将拍卖的钱全部捐给儿童村的孩子们。同时,她报名捐献造血干细胞,为医疗事业尽一份微薄之力。
8.2008年2月13日《文汇报》载文:“感恩是增强学生动力的源头,也是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一个重要方式”,这是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党委副书记楼巍的话。记者在跟踪采访中获悉,该校已经连续进行四年的感恩教育,使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有了很大提升。据介绍,上海对外贸易学院组织感恩教育,从最初的给父母写家信,到现在每年过春节时向父母、老师等自己敬重的长辈讨要一句“压岁言”,虽然每年活动的形式都在创新,但感恩的内涵却一直没有变化。楼巍称,大学教育从原先的重视智力教育到能力教育,再到现在对学生进行动力教育,感恩是最容易使学生增强自己动力的一种方式。事实上,在经历感恩教育后,不少学生的责任意识得到增强,尤其是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9.在“襄樊停捐事件”引起的热烈讨论和激烈争论中,有些人认为:“我们期盼感恩不需要书面的契约来保障,感动也不因一纸契约而‘消解’,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张无形的契约。”感恩是一种道德良性互动的润滑剂。要让感恩之情延续传递,受助者当然更需善待社会善意。心怀感恩,才能知道珍惜,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珍惜别人患难相助的爱心。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做一个社会人最朴素的道德准则。人与人之间缺乏感恩之心,必然导致人际关系的冷漠。在现实世界,感恩是必要的,因为感恩对社会发展的意义是深远的。
对于贫困大学生在社会交往方面的问题,我们应该更深入地了解他们的想法,这本身也是大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我们的德育教育既要立足高远、坚持正确的导向,同时也要落实到点滴之中,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体现德育教育的作用。对于贫困大学生,我们应以更加细致、耐心的方式来研究和解决存在于他们中间的问题。作为资助方的企业家们想收到这些受助大学生的反馈信息,可以理解,但不能简单地说贫困大学生“不感恩”。企业家应该以更加平和的心态来进行这项公益事业。当前,社会各界对贫困大学生的资助,是帮助困难学子顺利完成学业的有效途径,应该积极鼓励和提倡更多的有识之士都参与到这项公益事业中来。捐资助学活动的主办机构,应该主动在捐助者和受助者之间搭建起帮助他们相互联系和相互沟通的平台。
10.一些理论工作者谈到感恩问题时说,感恩是保证社会和谐和健康发展的深层底蕴。我们说,有感恩就有尊重。感恩既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也体现了对别人财产的尊重。而有尊重就会有敬畏,因为尊重本身也是一种敬畏的表现。而敬畏是产生秩序有效的基本条件,敬畏使秩序有了内在的约束,从而使秩序有了实在意义。所以,感恩精神深层次也体现了一种秩序精神。而秩序是保证社会健康发展的一个基本要件。我们说,感恩体现了一种公平境界。感恩实质是依据个人内心公平法则对别人付出所进行的一种回报,所以,感恩实质体现的也是一种公平人格。由于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所以有了个人的公平,才能有社会的公平。感恩又是爱的表现。资助是爱,感恩也是爱,资助与感恩,共同构成了一个爱的循环圈,并且二者互相促生,良性循环。而爱是人性的基本要求,也是社会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秩序、公平、爱三者构成了社会健康发展的三个基本要素,而感恩与这三个要素在本质上都是有关联的,所以,一个国家公民感恩的程度是反映社会是否健康发展的重要尺度。
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发挥道德模范榜样作用,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和谐文化是以和谐为思想内核和价值取向,以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营造和谐氛围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它最基本、最直接的价值取向是崇尚和追求和谐。和谐始于内心,人的身心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现代社会,工作和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加剧,人们的精神压力加大,容易产生急功近利、心浮气躁的心态,遇到挫折时,甚至会产生怨恨、仇视的情绪。这些精神上的不健康因素一旦导致极端行为,就会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通过和谐文化的熏陶和哺育,可以提高人的境界、情趣、品位,有效调节人们的情感和心理,培育乐观、豁达、宽容的精神和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11.2008年2月18日,李丽在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2007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上说:“我从事家庭教育以来,认识了很多家庭,认识了很多孩子,我觉得有些孩子缺少了一种感恩,缺少了一种意志力,缺乏一种抗击挫折的能力,怎么样树立自己正确的人生观,有些孩子很模糊,我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和我们的孩子一起成长,让自己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一些社会人士说,现在有一些受助的贫困大学生没有主动向资助人表示感激,反映出他们心目中的一些顾虑。由于经济条件差,他们可能会觉得因此而抬不起头,进而不愿意公开直面资助人。其实,这是一种不正确的心态。贫困大学生应该树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自己目前的贫困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贫困是可以改变的,但归根究底要靠自己。今天有人资助自己,就应该积极地利用好这个条件,将这份资助转化成自己积极进取的动力。而不能总是感觉低人一等,或者是怨天尤人、埋怨社会的不公正。如果不改变这种消极的心态,会使自己懒得与别人沟通,难以树立起积极的追求,即使是奋斗也会觉得前途渺茫,甚至导致更加消极的后果。
12.中国科技大学学工部尹红副部长说,引导受资助的贫困生成立爱心社团,秉承“服务社会,奉献爱心,推己及人,薪火相传”的宗旨,在活动中自我教育、自我提升,是我们学校近几年重点探索的助学与育人相结合的新模式。“精进爱心社”就是由获得“精进助学金”资助的25名同学发起的,现在已有50名成员。社团成立以来,同学们积极参加暑期“三下乡”活动,到农村开展社会调查,举行社团联谊交流活动,向新生介绍学习经验,举办“感恩与责任”征文活动等,这个学生群体在一系列活动中感动着、成长着。像这样的爱心社团在我们学校就有8个,它们都以设立的助学金名称命名,统一在“自强社”的管理之下。
大连理工大学自强社是在学校学生工作处指导下的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为主的社团组织,通过几年来的不断发展,现今的自强社共有18个院系分社,4000余名社员。近年来,自强社不断扩大社会公益活动410余次,参与活动17900多人次,累计活动时间109500多小时。
13.2007年8月22日,教育部发言人王旭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困难大学生不是一般的弱势群体,不应该把他们和弱势群体相提并论。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在求学过程中存在一定困难,但他们已经接受了高中教育,正准备迈入大学校门,按我们现在的观点,这些同学可以被视为未来的国家栋梁。对他们除了有学业上的要求,我认为还要有心理素质、品德、思想意志方面的要求。所以,我特别提倡对贫困大学生进行自强自立教育,宣传那些在国家资助政策的鼓励下克服困难奋斗成长的大学生。
王旭明还说,无论是国家资助还是民间资助,都应在经济支持的同时考虑到对学生的教育和影响。他同时建议,民间资助困难学生的方式和方法可适当调整,改变单纯给予的方式,给予的同时要有一定的前提条件。如变成某种契约的形式,在契约中加入受资助学生每年写几封信报告学习生活情况、报告成绩单以及经费使用情况,如果没有报告将停止资助等内容;或借鉴国家资助政策,资助的同时有一种激励机制,培养他们的报恩思想。
教育专家熊丙奇认为,在人们感慨大学生要增强孝心、同情心、感恩心的过程中,家庭中的感恩教育到位,也非常重要。他说,一些大学生缺乏感恩心的原因,除了那种功利化的学校教育引导学生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书本中,并以分数作为标准来评价学生之外,还包括家庭教育的变异与迷失。
14.复旦大学设立了“爱心基金”,不仅吸纳社会资助,也是教育学生的载体。每年学生毕业时,受该基金资助的贫困学生都要向学校师生作出奉献爱心的并签名:“在我留学期间,我将把每年奖学金的5%捐献给复旦,以资助家贫的学弟学妹们”、“工作以后,每年我会将工资的5%捐给复旦”……许多学生遵守,不断为“爱心基金”添砖加瓦。广西大学学工处处长唐兴说,部分贫困生感恩意识缺失,不是一日之寒。这些负面思想正需要学校来正确引导。学校的宗旨是教书育人,不仅是在学术上,在思想道德的教育上,同样需要投入。同样本着这种“资助与教育并举,助困与育人并重”的宗旨,广西大学近年来一直坚持感恩教育,培养贫困生的爱心与感恩之情:召开“感恩大会”,邀请先进人物演说亲身经历;组织到孤儿院参观,帮助院里的孤儿;积极与校外企业建立友好关系,撮合一对一帮扶,提供贫困生社会实践机会等。在形式多样的感恩教育中,学生获益良多。
二、问题
1、给定资料4提到“有些人认为,资助乃高尚之善举,不应求取回报,若附加任何感恩条件,就是‘道德要挟’、‘道德绑架’,就是满足道德虚荣心的假仁假义。”你是如何看待“附加条件的资助是‘道德绑架’”这个问题的?
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字数控制在300字以内。
2、给定资料5—8表明:感恩意识的匮乏成了一个引人注目的社会问题。从大学校长的“特别提醒”,到大学生是否“不知感恩”的激烈争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文化及道德教育的某种缺失,暴露出这种结对资助的形式,确有值得反思的地方。请你就此做一个评点。
要求:评析集中,详略得当,字数不多于350字。
三、答案(范文)
1、我认为要求受益人作出某种回应不会造成道德虚伪和慈善变质。因为受助者向献爱心者表达谢意,会让他们知道受助者是知恩图报之人,是尊重他人之人,是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将来会成为一个对社会有价值的人,这是对爱心人士的安慰。捐助时附加条件,并不一定就是行善者要求受助者有多大的回报,可能就是一句简单的“谢谢”,就足以让奉献者感到莫大的安慰。
合理的“附加条件的慈善行为”也是必要的,有利于培育受助者以及社会的责任感和感恩意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将来把爱心回馈社会,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奉献,褒扬崇高,善待爱心的和谐文化氛围。在社会更大的范围内形成爱心互动的良好氛围。
2、感恩是一种对生活的态度,既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也体现了对别人财产的尊重。受助者如果不知道感恩,就会使奉献之人的爱心落空,挫伤奉献者的热情,对社会造成不良的影响,不利于形成和谐互助的社会风气。
造成这种不知感恩情况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教育的功利色彩愈来愈重,缺乏道德和情商教育,缺乏正确的引导,致使学生缺乏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2)一部分贫困学生由于经济条件差,感到自卑、心态不平衡,不愿意公开直面资助人。
(3)人际交往不顺畅,缺乏沟通能力。
(4)在进行物质捐助的时候,缺乏心灵的扶助,没有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积极的心态。
2014年山西省公务员考试面试资料
2013年1月12日山西省忻州党群公务员面试题
上午面试题
1、有人说干一行爱一行,有人说爱一行干一行,你怎么看?
2、单位领导让你和小李配合做一项工作,这项工作你没有经验,小李有经验。可是你和小李之前因为工作的纠纷产生了矛盾,你怎么做?
2013年1月20日山西吕梁党群面试题
上午面试题
1、当领导干部,有人说靠能力,有人说靠财力,有人说靠关系,你怎么看
2、你是单位年轻人,领导很看重你,但是同事背后批评、议论你,你怎么看?
下午面试题
1、主要官员工作不热情,改善了环境和条件后,依然不热情,怎么办?
2、你的计划合理、科学、可行,但是领导与你相左,你怎么看?如果你坚持自己的想法,怎么跟领导说?
2013年1月20日山西太原党群公务员面试真题
1、有人认为年轻干部,在工作中本事最重要,有人说是机遇,也有人说是关系,你怎么看?
2、你工作出色,领导赏识你,可有几个同事嫉妒你,你怎么处理?
2011年6月4号上午山西省公务员面试真题:省直
1、关于最近的食品安全问题,谈谈你的看法。
2、你负责开展一次扶贫救济调查,请问你怎么做?
2011年6月4号下午山西省公务员面试真题:地税系统
1、土地征收过程中出现强制执行现象,并且执行人员拒绝采访,你怎样看待这种现象?
2、你负责调查农村医保执行情况,请说明怎样选择调查内容,以及怎样确保调查结果的准确有效?
2011年6月5日上午山西省公务员面试真题:省直
1、请谈谈你对修建廉租房的看法?
2、当受到委屈时,怎么面对负面情绪?如何才能不因情绪而影响工作?
2011年6月5日下午山西省公务员面试真题:省直
1、浙江温州市公路管理处在招聘事业编制人员中,存在“世袭局”的倾向,被网民戏称为“萝卜招聘”,你对这件事有何看法。
2、有一个记者写给他女儿的信中有这么两句话:“世界上没有人有义务爱你;没有什么爱是永恒不变的,奢求这两者都是自寻烦恼。”从人际关系的角度谈谈这两句话给你的启迪。
2011年6月6日上午山西省公务员面试真题:省直
1、有人说:“一个民族看待知识分子的态度说明其文明程度,一个民族看待工人农民的态度说明其良心。”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结合实际,谈谈你打算如何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2011年6月10日山西省公务员面试真题:大同
1、小学生写“撒谎作文”正引起越来越多人的注意。据报道,成都某小学四年级学生的作文中,班上40多个孩子有30多个写的是自己如何智斗人贩或小偷,其中26个同学承认自己是瞎编的。请谈谈你的看法。
2、你毕业后在某市工作。现在母校让你调查一下近5年内毕业并留在本市工作的校友对于城市建设的贡献情况,请问你怎么调查?
3、老同志一般都会反感“80后”,你本人也是“80后”,如果老同志看不惯你,你怎么办?
2011年6月11日上午山西省公务员面试真题
1、领导说要在第一时间处置上访事件或者事前采取措施预防上访的发生,你怎么看?
2、领导一直没有安排你工作,这次有项工作在筹备中,正好是你的专长,你该怎么办?
2011年6月11日下午山西省公务员面试真题
1、政府斥资数千万盖楼,结果不久后高铁建设,只能拆楼让路。请你谈谈对这种“败家子工程”的看法。
2、劳改人员因为家庭等因素,不能很好的服从改造,甚至有对抗情绪,你怎么办?
3、你刚刚入职,大家对你有歧视,你怎么处理好这种人际关系?
2011年6月12日上午山西省公务员面试真题
三段关于农村环保问题的材料。
1、请谈谈你的看法。
2、领导让你做一个调查方案,你怎样确保调查的真实性?
3、领导对调查方案不满意,你怎么办?
2011年6月12日下午山西省公务员面试真题:省直
三段材料,第一段说美国文化产业的发达,第二段说韩国要振兴文化产业,第三段说我国文化产业还很落后。
1、谈谈对发展文化产业的看法?
2、领导派你收集文化产业方面的资料,怎样保证材料的真实准确?
3、在收集过程中需要找文化部门和相关团体。你怎么和他们沟通?
2011年7月3日山西省公务员面试真题:临汾
1、副省长刘维嘉到长治下乡考察,村内问题很快得到解决,你怎么看?
2、领导派你去某县调查就业等惠民政策的落实情况,你如何组织实施,以得到真实情况?
2011年7月4日山西省公务员面试真题:警察
1、“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身在曹营心在汉”,请结合实际情况谈谈你的看法。
2、明天是星期六,你有以下几件事情需要处理:
(1)一个月前答应朋友去参加他明天举行的婚礼;
(2)领导明天搬家,请你去帮忙;
(3)一个和你有过节的同事要你去和他整理材料。
你怎么安排?为什么?
3、假如你是一个工会的工作人员,最近一段时间工会工作忙、压力大,已经有几个同事住院了,你怎么办?
2011年7月9日山西省公务员面试真题:太原
1、日本福岛核泄漏事件,有的人说要限制核技术的发展,有的人说继续发展核技术,你怎么看?
2、领导赏识你,同事嫉妒你,你怎么处理?
3、有人说大学生干完自己的事就不主动管别人的事,你是这种人吗?结合实际谈谈。
2011年7月16日山西省公务员面试真题:阳泉
1、我市处在经济转型期,你认为在当前的发展形势下,资金、人才、观念哪个更重要?
2、单位组织党员去井冈山参加传统教育,由于人数较多,所以分三批进行,此次活动由你牵头,小张、小李共同配合,请问你怎么组织?
2010年11月12日上午山西省公务员面试真题:长治
1、有人认为老专家经验多,应该多给老专家机会;但有人认为年轻人能创新,应该多给年轻人机会,你怎么看?
2、青海玉树地震发生后,为支援灾区,本单位准备组织一次捐款活动,由你负责,你怎么做?
2010年11月12日下午山西省公务员面试真题:长治
1、南方很多企业提高了一线工人的工资,你对此有何看法?
2、单位让你组织一个成果发布会,你如何组织?
2010年11月13日山西省公务员面试真题:朔州
1、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党和政府工作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谈谈你的看法。
2、目前高校学术委员会一般由校长担任主席,其他学校领导担任委员,近日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宣布退出高校学术委员会,你怎么看?
3、唐代的叶存仁在别人送礼时说“不畏人知畏已知”,说说你的看法。
2010年11月20日上午山西省公务员面试真题:吕梁
1、某些地区为完成节能降耗任务,将用电量控制在指标范围内,采取拉闸限电的做法。请问你怎么看?
2、有人说“七分谋事三分谋人”,也有人说“七分谋人三分谋事”,谈谈你的看法。
3、政府每年组织一次针对农民的大型科技教育活动,你是今年的组织者,请问你怎么组织?
2010年11月20日下午山西省公务员面试真题:吕梁
1、“允许低空飞行器,是国家对航空提出更高的要求”,谈谈你的看法。
2、单位正在组织召开国际会议,会议期间有位外籍官员突发重病,作为工作人员,你该怎么办?
3、你要到某村进行老年人养老保险制度的推广,请问你有什么设想?
2010年11月20日上午山西省公务员面试真题:省直
1、如何面对成功与失败?
2、严肃认真与和蔼可亲两种类型的领导,你更喜欢哪一种?你在工作中如何与领导相处?
2010年11月20日下午山西省公务员面试真题:省直
1、某企业家投资十亿修建寺庙,社会上对此事议论纷纷,你如何看待这件事?
2、有的年轻人进入新的工作岗位后非常上进,但也有人认为他们爱出风头;有的年轻人处事沉稳,但有人却说他们工作不积极,请谈谈你的看法。
2010年11月21日山西省公务员面试真题:临汾
1、有人说,“有职就有权,有权就有钱,权越大钱越多”。你怎么看?如果你是公务员,你怎么办?
2、谈谈你对“焦点访谈现象”的看法。
2010年11月21日山西省公务员面试真题:晋城
1、请你从做人做事的角度分析一下“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态度,态度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2、上海又发生了火灾安全事故,再次引起社会各界对安全事故的重视,请你谈谈导致安全事故频发的根本原因。
2010年11月21日山西省公务员面试真题:运城
1、农机局现在采用专家亲临现场,到农田为农民进行科技指导这一模式,跟以前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对此你怎么看?
2、同事说你坏话,领导也误解了你,你怎么办?
2010年11月21日上午山西省公务员面试真题:省直
1、谈谈你对当前交通设施不足,道路拥堵的意见和看法。
2、如果你是一名记者,让你组织一次能客观反映当前交通状况的采访,你打算怎么进行?
3、你负责组织一次很重要的会议,但途中出现了交通拥堵的情况,你将如何办好这次会议?
2010年11月27日山西省公务员面试真题:晋中
1、谈谈你对“鲶鱼效应”的看法。
2、你在去给领导送文件的路上,你的车和别的车出现蹭车事故,你怎么办?
3、领导让你和外单位两名工作人员一起负责调查一件举报事件的真实性,由你牵头,你怎么做?
2010年12月10日上午山西省公务员面试真题
1、政府对执法人员的纪律规定“骂不还口,打不还手”。所以有时候执法人员常常面临危机而无法维权,你怎么看?
2、你负责网络咨询的工作,工作一段时间之后,前来咨询的人越来越多,你觉得工作压力很大,不想继续做这份工作了,你会怎么办?
3、一项本来由小王负责的工作,后来不知为何责任落到了你头上,最后工作没做好,领导为此批评了你,你怎么办?
2010年12月10日下午山西省公务员面试真题
1、现在出现了“血荒”的问题,有人质疑道为什么大学生和民工都能积极献血,公务员和医护人员反而没有人主动献血,请问你怎么看待?
2、领导派两个同志配合你下基层调研,这两个同志知识渊博,但动手能力不强,临近截止日期时工作还没有完成,你打算怎么办?
3、全国人口普查,你去一户人家调查登记时,群众向你反映说供暖系统有问题,屋里很冷,你该怎么解决?
2010年12月11日上午山西省公务员面试真题
1、很多外国大学招收中国留学生,很多学生高中阶段就留学国外,甚至很多初中生也开始出国留学,留学人员的低龄化趋势明显,你怎么看待此现象?
2、你是一名政府机关行政服务大厅的工作人员,有人反映在大厅工作的小李态度冷淡、效率低下,而据你所知,小李平时工作认真,而且一直是单位的模范员工,针对这种情况,你怎么处理?
3、某高校组织义务献血,你去现场对他们的行为表示赞扬,但此时很多学生说他们不是自愿的,而是被迫的,现场顿时混乱起来,你怎么处理?
2010年12月11日下午山西省公务员面试真题
1、中国的慈善捐款与美国相比数额较少,请谈谈你的看法。
2、你负责窗口服务,但由于自己的计算机知识比较欠缺,给同事带来不少额外工作,群众也对你的评价不高,你怎么办?
3、领导派你去调查某些地方的拉闸限电问题,你到一家企业之后,被工人愤怒的围住了,你怎么办?
2010年12月12日上午山西省公务员面试真题
1、某地为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采取了连坐法:凡是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其他组织的车辆违反交通法规的,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将依法严肃处理当事人,同时组织当事人所属单位负有管理责任的主管领导,在规定时间和地点参加道路交通安全培训。你怎么看?
2、你是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普查员,在普查期间要求24小时开机,可好多人半夜打电话咨询,还有人问一些与普查工作无关的问题,严重影响了你的正常休息,你怎么办?
3、市人大代表到市环保局调研,其中一名人大代表反映了一些群众意见,对环保局工作提出了质疑,局长很生气,跟人大代表吵了起来,代表愤然离去,你是现场的一名工作人员,此时你该怎么办?
2010年12月12日下午山西省公务员面试真题
1、目前,中国大学毕业生的起薪与农民工工资差距在逐渐缩小。有专家称这可能会造成一种负激励效应,即“读书无用论”,你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2、你和三位同志一同到社区工作一年,社区中孤寡老人比较多,需要上门服务,工作量很大,三个同事相继离职,你怎么办?
3、领导要求你做一个项目评估工作,你将成果上报给主管副局长后,得到了认可,局长也表示同意,但是在局领导会议上,另一位副局长说此项目不可行,当场提出反对,现场鸦雀无声,你怎么办?
想报考温州地区公务员考试,要有什么条件才能有资格报名
您好,华图教育为您服务。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2)年龄为十八周岁以上,三十五周岁以下;
(3)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4)具有良好的品行;
(5)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
(6)具有符合职位要求的工作能力;
(7)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
(8)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规定的拟任职位所要求的资格条件;
(9)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前款第(2)、(7)项所列条件,经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批准,可以适当调整。
此外,报考公务员还需符合《招考公告》中所规定的报考条件和《招考简章》中规定的职位资格条件。
有下列情形的人员,不得报考:
(1)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员和曾被开除公职的人员;
(2)在公务员招录和其他人事考试中被认定有违纪违规行为且仍在处理期内的人员;
(3)公务员被辞退未满5年的人员;
(4)截至报名时,录用未满2年的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工作人员;
(5)现役军人;
(6)在读的全日制普通高校非应届毕业生;(注:在全日制普通高校就读的非2012年应届毕业生(含本科和研究生)不能报考,在全日制普通高校脱产就读的非2012年应届毕业的专升本人员、研究生也不能以原已取得的学历、学位证书报考);
(7)法律规定不得录用为公务员的其他情形的人员。
报考人民警察职位的,还须符合录用人民警察的有关条件和政审规定。此外,报考人员不得报考与招录机关公务员有公务员法第六十八条所列情形的职位
更多公务员信息,详情请见温州华图官网(http://wenzhou.huatu.com/)
•咨询电话:0577-88121107
•咨询地址:温州市鹿城区车站大道56号人和嘉园1-2幢3楼301室
如有疑问,欢迎向华图教育企业知道提问。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