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河北省历年公务员考试真题,以及跪求河北省公务员考试行测历年真题及答案(word)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本文目录
- 河北公务员面试考试内容是什么一共几道题
- 2012河北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的内容简介
- 河北省公务员考试申论考试大概都多少分啊
- 求河北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的评分标准
- 跪求河北省公务员考试行测历年真题及答案(word)
河北公务员面试考试内容是什么一共几道题
河北省公务员考试面试一般为结构化面试。是指面试组织实施部门对试题结构、测评要素、评分标准、考试时间、考官组成、考场布置、实施程序都有统一的标准和要求的一种面试形式(简单来说就是固定的时间进行固定问题的提问,相对来说最高度的一个公平形式)。一般是7名考官,含1名主考官。河北的面试一般是10分钟,三道题。一天两套题,上午一套,下午一套。
一、综合分析类试题(必考题目)
河北省公务员面试真题中综合分析类试题占比例,而综合分析类试题中绝大部分都是社会现象类,极少涉及到知识理解。河北省公务员面试试题中综合分析类试题的特点就是比较形象,文字描述很简短,但是内容却是异常丰富。经中公教育研究专家对河北面试真题的深入研究,从题目所涉猎的内容来看,命题的视角触及到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大到国家大政方针,小到百姓生活,都可以成为命题的话题,用包揽万象和色彩纷呈来诠释或者描述这一类题目,是非常准确的。
例如2010年河北省公务员面试真题包罗万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事件性质跨度大,题目所涉及的社会现象包括“裸捐”、“隔代教育”、“再学工农兵”等不同性质的社会现象;二是空间跨度大,不仅包括河北省安全消防领域的家庭自备消防器材,也包括在重庆的“大学生再学工农兵”等在全国范围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可以看出,河北省公务员面试中的社会现象题材已经超出了河北省的地域限制,同时,事件的涵盖面也是很广的。
在这里,中公教育给出的对策是针对社会现象类试题,考生应该多关注热点,这里的热点不仅是河北省的热点,也包括其他地区或是在全国范围内影响较大的事件;不仅是道德事件,也包括法律、体制建设和管理制度方面的事件;不仅是教育、社会管理方面的事件,也包括大学生的成长和涉及到居民切身利益的小事。
二、演讲类试题
2008-2010年河北省公务员面试从未放弃过演讲题的考查,且逐渐加大了对演讲类试题的考查力度,从省考、选调生、人民警察、基层政法干警等等面试中,演讲题目基本都是作为最后压轴题目。因此,答好演讲题是很关键的。
河北省历年以来的演讲类试题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时间限制。由于河北省公务员面试整体时间要求为10分钟回答4道题,除去当中考生思考和其他一些因素对时间的占用,真正留给考生的时间其实并不多,这就要求考生在回答演讲类试题时尽量做到语言精练,一些修饰或是烘托气氛的无关紧要的话少说,争取在尽量短的时间内进入主题,中公教育专家提醒考生切忌长篇大论。二是出题形式和提问方式有了新的变化,既有简单的主题性演讲,也有形式自由的开放式命题演讲。这就要求考生在审题时要第一时间抓住关键词,找出演讲的主题,在此基础上按照题目要求组织语言。
三、编故事类试题
河北省公务员面试中编故事类试题实际上和演讲类试题所占的比重是大致相同的,在2009年之前的公务员面试中两种类型的题目有时候会同时出现在一套试题中,而2009年之后,尤其是2010年的公务员面试题中两者没有同时出现,基本上都是“有你没我”的情况。
河北省编故事类试题区别于传统的串词编故事类试题的出题模式,而是给出一个成语或是词语,要求考生再加上两个成语或是词语,由这三个词来编故事。
这样的要求实际上比传统的串词编故事类试题的难度是有所增加的。主要表现在:一是自选词语看似放宽条件限制,实际上是分散了考生的注意力和思路,本来有固定的词语可以有效规范考生的思路和语言组织,从而在较短时间内形成成熟的答案,而让考生自选词语则会在选择词语这一方面耗费考生过多精力和时间,甚至由于紧张或是不熟悉这种答题方式,在选择成语或词语时瞻前顾后,犹豫不决,浪费过多时间;二是在选择的时候也要顾及到题目已定的词语,这实际上也限制了考生的思维;三是每道编故事类试题在规定成语或词语的基础上,往往会增加一个故事内容的限制,并非让考生天马行空地去发挥想象力。
但是,凡事都具有两面性,我们在充分认识到增加难度的同时,也要发现另一方面实际上也是在帮助我们疏导思路,在较短时间内尽快将思考方向集中到题目规定范围内。这两个方面实际上就是对每个考生心理素质和状态的考查,关键是考生自己要树立积极心态。
四、漫画讲故事类试题
漫画讲故事类试题是2010年河北省公务员面试中出现的一种新题型。这是一个信号,表明河北省公务员面试在最后一题的设计上已经不满足于用演讲和编故事类试题两种题型来考查考生,而是希望用以漫画讲故事类试题为代表的更多新颖题型来测查考生。
中公教育专家提醒考生注意的是,这里的漫画讲故事类试题和公务员面试中传统的漫画类试题是不同的,前者侧重点是通过漫画给出的已知信息讲故事;后者是通过漫画反映的信息阐述道理。一个着重于说,一个着重于论。
五、情景处理与应变类试题
此类题型主要考查考生应变能力,具体是指面对意外事件等压力能迅速地做出反应,并寻求合适的方法,使事情得以妥善解决的能力,通俗地讲就是应对变化的能力。对于公务员来说,应变能力是极其重要的。公务员在日常工作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预料不到的事或者压力,而应变能力的考题考查的内容就是考生在面对这些突发情况或者压力时,能否保证情绪稳定,不手忙脚乱;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情况下,能否保持始终如一,举止有度;面对突发情况时,能否迅速找到解决办法,考虑周到细致,方法合理有效;能否思维反应灵敏,积极、敏锐地把握事件的潜在影响,有序应对突发情况。
六、人际交往意识与技巧题
公务员工作涉及面广,要同各方面的人打交道,人际关系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工作质量的好坏,公务员职位的特点就是要跟领导、同事和群众打交道。因此,中公教育专家认为,能否巧妙地处理好人际关系,不仅是圆满完成公共管理、公共服务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考验考生是否具备了公务员素质的直接体现。
七、求职动机与拟任职位匹配性试题
求职动机与拟任职位匹配性试题主要以背景性问题、知识性问题、意愿性问题的形式出现,目的是通过简单地了解考生的政治、教育、工作、性格、经历、专业、价值观、人生观等方面的信息,初步判断考生的求职动机是否与报考的职位相符合,是否具有一定的口才、应变和心理承受、逻辑思维等能力,是否符合国家公务员选拔的具体要求。
八、计划组织协调题
所谓计划组织协调能力就是指为完成一定的工作任务而具有的预先系统地安排工作的素质以及过程中合理调配各种资源的素质。它包含了三方面的内容:计划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计划是参照,组织是执行,协调是方法,三种能力对于一项工作或任务来说,互为条件,缺一不可。
2012河北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的内容简介
开本: 850×1168 1/16
字数: 1760千字
印张: 110
印次: 2010年6月第1版 2011年2月第2版第2次印刷
书号: ISBN 978-7-80208-737-8目录河北省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政策解读(1)
2011河北省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特点分析与命题趋势预测(3)
2011年河北省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备考策略(5)第一部分法律基础篇
第一章宪法(3)
第一节宪法基本理论(3)
第二节我国的国体、政体和其他基本制度(3)
第三节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4)
第四节我国的国家机构(6)
第五节选举制度(9)
第二章刑法(11)
第一节刑法概述(11)
第二节犯罪(12)
第三节刑罚及刑罚裁量(15)
第四节刑罚执行(15)
第五节与国家工作人员相关的几种常见犯罪(18)
第三章民法(21)
第一节民法概述(21)
第二节物权法(25)
第三节合同法(29)
第四节侵权责任法(31)
第四章行政法(34)
第一节行政法的基本概念(34)
第二节行政行为(35)
第三节行政复议(38)
第四节行政赔偿(40)
第五章诉讼法(43)
第一节刑事诉讼法(43)
第二节民事诉讼法(49)
第三节行政诉讼法(59)
第六章经济法(65)
第一节反不正当竞争法(65)
第二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65)
第三节产品质量法(66)
第四节劳动法(67)
第五节个人所得税法(75)
第六节企业所得税法(76)
第七章商法(78)
第一节公司法概论(78)
第二节公司的一般规定(78)
第三节有限责任公司(79)
第四节股份有限公司(81)
第五节合伙企业法(82)
实战演练(85)
参考答案及解析(88)
第二部分政治篇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93)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93)
第二节唯物论(94)
第三节辩证法(95)
第四节认识论(97)
第五节历史唯物主义(99)
第二章毛泽东思想(105)
第一节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过程(105)
第二节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106)
第三章邓小平理论(108)
第一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108)
第二节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108)
第三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09)
第四节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110)
第五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思想(111)
第六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12)
第七节“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113)
第八节和平共处的外交政策(114)
第四章科学发展观(116)
第一节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116)
第二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117)
实战演练(121)
参考答案及解析(124)
第三部分科技人文篇第一章科技(129)
第一节我国科技发展规划(129)
第二节能源技术与节能减排(130)
第三节生物技术(131)
第四节材料工程(133)
第五节空间技术(135)
第六节通信技术(138)
第七节生活与安全常识(140)
第二章文学常识(143)
第一节中国名家名篇(143)
第二节外国名家名篇(148)
第三节文学体裁(152)
第三章历史常识(157)
第一节经济发展(157)
第二节政治文明(159)
第三节文化长廊(164)
第四节科技硕果(165)
实战演练(168)
参考答案及解析(171)
第四部分经济篇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175)
第一节商品与货币(175)
第二节资本与剩余价值(177)
第三节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179)
第二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81)
第一节经济体制(181)
第二节市场经济(182)
第三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84)
第三章微观经济(186)
第一节市场主体(186)
第二节市场机制(188)
第三节市场竞争(190)
第四节收入分配(192)
第四章宏观经济(194)
第一节宏观经济调控(194)
第二节财政与税收(198)
第三节货币与银行(199)
实战演练(203)
参考答案及解析(206)第五部分公文理论篇第一章公文基础知识(211)
第一节公文概述(211)
第二节公文写作要则(212)
第三节公文格式(215)
第二章常用法定公文写作(218)
第一节决定通知(218)
第二节公告通告(220)
第三节报告请示批复(222)
第四节通报函(225)
第三章公文处理(228)
第一节公文的发文办理(228)
第二节公文的收文办理(230)
第三节办毕公文的处理(233)
实战演练(237)
参考答案及解析(240)
第六部分管理篇第一章管理概述(245)
第一节管理的概念与特性(245)
第二节管理的职能和类型(245)
第三节管理者的职责与技能(246)
第四节管理理论的发展(247)
第二章决策(253)
第一节决策概述(253)
第二节预测(254)
第三节决策与心理(255)
第四节群体决策(255)
第五节计划(256)
第三章组织(258)
第一节组织概述(258)
第二节组织设计(258)
第三节组织结构(260)
第四节人员配备(261)
第五节组织文化(262)
第四章领导(264)
第一节领导与领导者(264)
第二节人性假设和领导理论(265)
第三节激励理论(266)
第四节沟通(268)
第五章控制(271)
第一节控制概述(271)
第二节控制过程(272)
第三节控制方法(272)
第六章创新(274)
第一节创新及其作用(274)
第二节创新职能的基本内容(275)
第三节创新的过程与组织(276)
第七章管理方法(277)
第一节管理方法概述(277)
第二节刚性管理方法(277)
第三节柔性管理方法(278)
第八章事业单位及其改革(279)
第一节事业单位概述(279)
第二节事业单位的改革历程及存在的主要问题(281)
实战演练(287)
参考答案及解析(289)
第七部分职业道德篇第一章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293)
第一节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业道德概述(293)
第二节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293)
第三节社会转型时期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职业道德新理念(294)
第二章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职业道德的功能(295)
第三章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行为规范(296)
第一节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行为规范及其意义(296)
第二节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行为规范的基本原则和要求(296)
第三节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行为规范的基本内容(296)
实战演练(299)
参考答案及解析(301)第八部分国情省情篇
第一章基本国情(305)
第一节国土与资源(305)
第二节人口与国民素质(306)
第三节民族与宗教(307)
第四节综合国力(308)
第二章河北省情(310)
实战演练(313)
参考答案及解析(316)
第九部分主观材料题篇
第一章全面把握主观材料题考试(321)
第一节主观材料题概述(321)
第二节主观材料题考试的备考策略(322)
第二章阅读理解(323)
第一节阅读理解的原则(323)
第二节阅读理解的应试方法(323)
第三章审题策略(327)
第一节审题的作用(327)
第二节审题的原则(327)
第四章总结概括(329)
第一节总结概括综述(329)
第二节归纳概括的一般应试方法(332)
第三节归纳概括的答题步骤和答题思路(333)
第五章提出对策(337)
第一节提出对策综述(337)
第二节提出对策运用的思维方法(339)
第三节提出对策的角度(340)
第六章议论文(342)
第一节议论文综述(342)
第二节议论文的审题和立意(344)
第三节议论文的四个关键点(345)
第四节评论文章的写作方法(349)
第五节议论文的语言要求及文风(351)
第七章写作范文精选(354)
【范文1】政府和干部诚信主题(354)
【范文2】读书学习主题(355)
【范文3】道德修养主题(356)
【范文4】开拓创新主题(357)
【范文5】求真务实主题(358)
【范文6】依法办事主题(359)
【范文7】科学决策主题(360)
【范文8】关心群众主题(362)
【范文9】权力监督主题(363)
【范文10】廉洁自律主题(364)
【范文11】建设服务型政府主题(365)
【范文12】政府监督主题(366)
【范文13】依法行政主题(367)
【范文14】领导干部自重主题(369)
【范文15】提高领导干部识人用人水平主题(370)
【范文16】领导干部善于利用媒体主题(371)
【范文17】对“破窗效应”的思考主题(372)
【范文18】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思考主题(373)
【范文19】论当代青年的核心价值观主题(375)中公教育·全国分校一览表(377)
中公教育·2011年事业单位笔试课程体系(379)
中公教育·2011年事业单位面试课程体系(380)
河北省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政策解读一、报名时间
河北省直及各市事业单位考试集中在8月份以后,详细时间请考生关注中公教育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二、报名形式及考试科目
河北省事业单位考试大部分采取网上报名的形式,少数市直及市级以下事业单位考试采取现场报名的形式。
就考试科目而言,省直事业单位考试基本上考查《公共基础知识》和《职业能力测验》两门,部分单位加试专业知识;市直及市级以下事业单位的考查科目则相对灵活,有的考查以上两门科目,有的单考以上两门科目中的一门,还有的单考专业知识或者将时事政治单独作为一门进行考查。
三、招聘流程
各事业单位报名流程大致相同,具体情况如下:
(一)个人报名
网上报名。报名人员登陆河北省人事考试信息网,如实填写、提交相关个人信息资料,一般只能选择一个单位中的一个岗位进行报名。应聘人员在资格初审前多次登录填交报名信息的,后一次填报自动替换前一次填报信息。报名资格一经招聘单位初审通过,不能更改。报考人员不能用新、旧两个身份证号同时报名,报名与考试时使用的身份证必须一致。
部分单位采取现场报名。报考人员须持本人身份证、户口簿或户籍证明、毕业证书、学位证书、报考职位要求提供的资格证书及其它证明材料原件(交复印件)进行现场报名。
(二)资格初审
招聘单位或其主管部门指定专人负责资格初审工作,在报名期间查看网上报名情况,根据应聘人员提交的信息资料,对前一天的报名人员进行资格初审,并在网上公布初审结果。未通过资格审查的,事业单位或其主管部门应说明理由。
(三)缴费确认
报名人员在网上提交报考信息后,可在第二天至查询时间截止之日前登录网站,查询报名资格初审结果。通过资格初审的人员,要于规定日期前登录当地人事考试信息网,进行网上缴费,逾期不办理网上缴费手续的,视作放弃。缴费成功后,下载打印各种表格和准考证。
(四)笔试
笔试考试采用百分制计算应聘人员的成绩。笔试设定最低合格分数线,由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主管机关根据应聘人数和考试情况确定。
(五)资格复审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的资格审查工作,贯穿招聘工作的全过程。进入面试的应聘人员,在面试人员名单确定之后,需按招聘信息公布的要求,向招聘单位提交本人相关证明材料。经审查不具备报考条件的,经主管机关核准后,取消其面试资格。对伪造、变造有关证件、材料、信息,骗取考试资格的,将按有关规定予以严肃处理。因弃权或取消资格造成的空缺,按笔试成绩依次递补。
(六)面试
面试在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主管机关的指导下,由招聘单位或其主管部门按备案的面试方案组织实施。面试的时间、地点及相关事项由事业单位或其主管部门负责通知。
面试结束后,按笔试成绩和面试成绩计算应聘人员考试总成绩(总成绩的计算方法见招聘单位公告)。根据考试总成绩,确定进入考核体检范围人选。
(七)考核体检
按照招聘岗位,根据应聘人员考试总成绩,由高分到低分确定进入考核体检范围人选,并依次等额组织进行考核体检。同一招聘计划应聘人员出现总成绩并列的,根据招聘单位的招聘方案确定拟聘人员。对考核、体检不合格人员造成的空缺,按报考该岗位考生的总成绩由高到低依次递补,有出现成绩并列的,按确定考核、体检人选程序确定。
(八)公示聘用
经考试、考核、体检合格的拟聘用人员,公示7日无异议的,由事业单位主管部门提出聘用意见,按管理范围,分别报省委组织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审批后,按有关规定签订聘用合同,办理就业、流动、工资、保险等相关手续。更多信息,敬请访问中公教育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
2011年河北省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特点分析与命题趋势预测
纵观近几年河北省事业单位考试情况,公共基础知识这一科目是事业单位招考的必考内容,因此,对于准备参加河北省事业单位考试的广大考生来说,了解这一科目的考试情况,把握它的命题趋势至关重要。为帮助广大考生在短期内高效、便捷、准确地把握公共基础知识的特点,中公教育集团一线专家深入研究了河北省事业单位考试的历年情况,总结出公共基础知识考试的命题规律和发展趋势。
一、公共基础知识特点分析
根据近几年河北省事业单位考试的试卷命题情况,可以总结出公共基础知识具有以下基本特点:
(一)知识涉及面非常广泛
公共基础知识主要测试应试者对公共基础知识的了解掌握程度及运用能力,包括政治(含时政)、法律、经济、公共管理、公文写作、职业道德、人文、国情等方面。由此可见,公共基础知识的涉及面非常广泛。不仅考查国情、人文历史等基础性知识,同时考查考生对于国家政策、民生经济等动态知识的掌握。
(二)题型多样,考查形式多元化
为比较全面地体现考试目标,体现考生的实际能力,公共基础知识题型的设计一定要科学、合理。即不同的考试目标要求,要通过不同类型的试题来反映。从近几年公共基础知识考试的试卷来看,都体现了题型多样、考试目标全面的特点。从题型的多样性来看,近几年出现的题型有: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案例分析题、公文题、综合分析题和写作题等,充分表明了考试目标的全面性;从比例关系来看,客观性试题的比重与主观性试题的比重持平,这说明试卷开始重视考查考生对有关社会问题的理解、判断;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
(三)试题编制非常灵活,注重能力考查
作为选拔性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的试题编制非常灵活,更加注重对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也就是测试考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作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必备的能力和素质。河北省事业单位考试较好的体现了这一思想,主要体现在:主观试题客观化,内容要求统一化。
二、公共基础知识命题趋势预测
(一)内容考查保持稳定,但需注意时事政治
我们预测,2011年,河北省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的考查内容变化不大,基本保持稳定。但需要考生留意的是,时事部分的考查主要是对近一年来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和政治事件的主要内容、相关文件等方面最基本知识的应知应会和运用基本知识进行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因此考生在平时应多留意新出台的新文件和政治色彩很强的新法律,多关心国家的政治。
(二)增加题量成为可能
综合来说,公共基础知识的题目难度不大,因此,增加该科目的题量设置就成为可能。我们预测,2011年公共基础知识的试卷中,很可能会增加相关法律知识或者生活常识,在此提醒考生要在掌握重点内容的基础上,加大对法律、科技、常识、人文等方面的关注度。
(三)考试内容趋于统一化
试卷的所有试题将做到内容统一,不会出现让考生自由选答的试题。这便于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所有考生,分析比较不同考生的情况。 2011年河北省事业单位考试
《公共基础知识》备考策略
只有深入了解考试,才能把握考试,才能取得胜利!了解考试的各个方面有时比具体多做几个题目更有用!这是很多往年考生失败或成功后的感慨!考生不了解考试、盲目备考,这是当前事业单位考试的普遍现象,也是广大考生需要面对的首要问题。
通过对河北省近几年的事业单位考试情况进行分析,我们总结出河北省事业单位考试的科目主要考查《职业能力测验》和《公共基础知识》两门,部分单位还会考查专业知识或者时事政治。由此可见,公共基础在河北省事业单位招录考试中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因此,在河北省事业单位考试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快速大幅提高公共基础知识的成绩成为考试成功的关键。
然而,从历年考试情况来看,公共基础知识科目的分数往往偏低,众多考生因为公共基础科目不过关,而与机会痛失交臂。■中公教育多名资深专家对事业单位考试进行长时间的调查研究后,总结了考生备考中的常见问题:
1.望而生畏,准备时间不足
公共基础知识题量较大,知识覆盖面广,加之其题型多样,复习起来难度较大,很多考生望公共基础知识兴叹,不能及时、全身心地投入到复习中。
2.备考观念不正确
由于公共基础知识覆盖面比较广,知识零散,大部分考生认为零散的知识需要的只是平时生活的积累,长时间的复习没有必要。
3.把握不好复习的重点、难点,不能进行有针对性的高效复习
事实上,当前多数考生对考试到底考什么,考试的重点内容是什么并不了解,或者没有做过认真的考试分析,一些辅导机构对考试的规律分析与方法总结缺乏理论的高度与专业的深度,某种层面上误导了考生。
4.教材选用失误,备考力不从心
目前市面上的事业单位考试辅导书很多,而几乎所有的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方面的书籍,都是按照相关学科的知识体系来编写的,有的只是大段的文字和宽泛的篇幅,使用这些书籍进行复习,使得本来就枯燥的复习变得更加乏味,难以提振考生信心。
5.盲目参加辅导班,复习缺乏独立性
很多考生为了能在短时间内摸清考试规律和考试内容,盲目参加辅导班,而参加的辅导班普遍质量不高。劣质辅导班表现为:课程内容与考试严重不符、内容无深度、无系统深入的规律总结,授课教师非职业化导致无根本研究,研究深度不够、不发辅导资料或所发的资料质量不高等等。这类辅导机构不仅没能提高考生的应试水平,反而误导了考生。■为了解决公共基础知识成绩低这个普遍困扰广大考生的老大难问题,让广大考生都有跻身高分行列的机会,中公教育研发专家以多年事业单位考试研发之深厚基础,集二百余位专业研发人员的研究成果,针对广大考生面临的实际问题和突出问题,总结出了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的备考策略。
1.选择好的教材是成功的一半
教材决定复习道路是否正确,教材质量决定复习质量,决定竞争实力。目前市面上的教材版本很多,但真正能够帮助考生的,却比较鲜有。优秀教材的标准是:有职业化团队常年研究;是原创作品而不是抄袭拼凑;不断更新,紧跟考试变化;规律总结性强,针对性强,所使用题目是最新的;是辅导班教师编的书而不是图书公司聘用大学生编的书;不上课的老师一般不可能有研究,授课好教材也会好,上课差,教材不可能好。
面对复杂的事业单位考试辅导图书市场,本着立足省考实际、求新求变、服务考生的态度,中公教育一线专家认真总结,凝聚出了2011版河北省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教材。本版教材的诸多亮点正是来源于专业、深度和永不止步的自我突破,为考生献上特色鲜明、价值突出的公基备考基本读物。
2.及早开始复习,有的放矢,把握重点和难点
这是一个将书由“厚”读“薄”的过程,把零散的知识点读成网状知识图,对每个部分、每个章节的知识点做到了然于胸,准确定位,紧抓考试常见考点、高频考点、新增考点、易错考点和热门考点。中公教育专家提示考生,可以将法律、经济和公文等通过针对性复习能够掌握的知识作为重点进行复习。像科技等内容涉及的范围极其广泛,其备考依靠的是平时的“积累”,并非一日之功,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时间,注重效率,不应在这些方面花过多的时间。因此,在复习时要抓住重点,避免面面俱到。
3.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并认真将其实施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考生应根据自己的时间状况、能力水平、生活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做到劳逸结合,从而既保证全面学习、巩固知识,又能通过备考过程中不断的自我实现来增强考试的自信心。
4.重视真题的作用,反复加强练习
应对考试,必做真题。真题练习不仅可以全面熟悉试题内容、形式、结构、流程,而且可以从实践中摸索和总结作答技巧。不做真题,在真正的考场上难免“一抹黑”,仓促应付,乱中出错;多做真题,多遭遇几次陷阱,吃一堑长一智,可以增加经验积累,在上场应考时就能从容自如,避免犯不应有的错误,保证作答效率,提高作答质量。
考生在做真题的基础上,可以辅之以质量较高的模拟题。做题时要注意提高答题的速度和解题的能力,摸索答题技巧,找到适合自己的答题方法和答题顺序,最终达到突出强项,提高弱项的目标。
5.参加真正有研究、有深度和难度、针对性和实战性强的辅导班
参加权威辅导班的考前培训,无疑会对考生顺利通过考试有重大帮助,但是,参加辅导班需要注意两个重要问题:一要自律、独立,不能因为报了辅导班而忽略平时的自主复习。考生必须将辅导班传授的东西在课下予以消化、吸收,真正让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东西。二要注意选择权威的辅导机构,看一个机构是否权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判别:(1)看看课程内容;(2)看课时构成;(3)看机构实力。
6.关注时政,增强热点知识储备量
简单记忆知识点,“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复习方法不仅不能适应考试的需要,也不能适应事业单位岗位的需要。河北省事业单位考试很重视对时政的考查,尤其是时政在试题中可能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因此考生必须对时事热点话题予以足够的重视。中公教育专家提示考生要对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以及重大的社会问题予以密切的关注。另外,平时可以多看看相关方面的报纸、杂志等,并有意识地进行积累。
中公教育集团专家介绍中公教育核心研发团队
李永新中公教育首席研究与辅导专家毕业于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具有深厚的公务员考试核心理论专业背景,对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各级公务员招录考试有着博大精深的研究,极具丰富的公务员考试实战经验。主持并研发了引领公考领域行业标准的深度辅导教材系列和辅导课程、专项突破辅导教材和辅导课程,帮助无数考生成就了梦想,备受考生推崇,是公考辅导领域行业标准的开创者和引领者。
张永生中公教育首席研究与辅导专家中公教育资深专家与顶级辅导教师,多年来潜心致力于公务员考试的教学研究,参与编写了中央国家机关及地方各级公务员录用考试深度辅导教材,教学中认真负责,因材施教,实现了考生的高通过率,成为深受考生信赖的实力派讲师!
李琳中公教育首席研究与辅导专家中公教育研发团队核心成员,对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有着系统深入的研究,对公务员考试命题趋势把握极其准确。在授课过程中,兼顾解题方法技巧的传授和学员基础能力的提升,帮助无数考生在短期内大幅提升了考试成绩,于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
刘彦中公教育首席研究与辅导专家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学院,于多年执教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对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及面试辅导具备颇深的造诣,擅长用简单方法解决复杂的问题,授课幽默生动,备受学员推崇和欢迎。
王学永中公教育首席研究与辅导专家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公共管理硕士,理论基础扎实,对判断推理部分有深入的研究,具备丰富的辅导经验,在理论与实战完美结合的基础上,形成了业界最前沿的研发成果,有助于学员迅速提高成绩,受到各地学员的欢迎和认可。
李国斌中公教育首席研究与辅导专家曾多年从事高等教育数学教学工作,对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科目有系统深入的研究,尤为擅长判断推理部分,教学经验丰富,授课思路严谨,语言生动幽默。其对面试教学的研究,同样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河北省公务员考试申论考试大概都多少分啊
华图教育为您服务。
去年河北省公务员考试申论考试的平均分数是40多分。
申论怎样备考
第一阶段,基础备考,夯实根基。在这一阶段,15到20天需要全面了解申论考试,打好申论考试的全面基础。这个阶段考生要做的是掌握备考方法,做好复习计划,全面系统研读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科目专项教材,把基础打牢。
第二阶段,突破重点,攻克难点。考生完成第一轮复习后,对于自己的优势和不擅长
的部分都有了认知,对于复习中遇到重点和难点,在这个阶段考生应该要集中突击,各个击破,以保证难点、重点真正牢牢掌握住。
第三阶段,专项复习,查漏补缺。在此阶段的第二轮复习中要将精力主要放在弱项上
面,巩固擅长之处,补足短板。华图教育专家推荐考生购买专项书籍和参加深度辅导班次,进行专项加强。
第四阶段,冲刺模拟,迅速提升。考试在即,模拟冲刺是关键。以最新最接近国考难
度的试题进行模拟训练,结合历年真题实战,建议考生参加冲刺班次,点睛预测考点,抢占先发优势,学习公考精髓,必胜笔试战场。
“磨刀不误砍柴工。”如此庞杂纷繁的知识体系,需要考生用三个月的时间去复习,
其实时间是很紧迫的。敬告考生一定要结合自身特点制定复习计划,华图也将一路伴你同行,为各位提供全方位的指导。
如有疑问,欢迎向华图教育企业知道提问。
求河北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的评分标准
河北省公务员考试中的行测考试与国考以及其他省考一样,是有题目的分值标准的。但这个标准不会公布,而且公布了之后对考生的复习和考试弊大于利。
因为题目的难度是因人而异的,对你来说是简单的题目对张三来说可能就是难题,而对张三来说简单的题目对你而言可能就是难题。
1、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总共40个题目,每个题目0.6分,共计24分;
2、数量关系部分,总共20个题目,每个题目1分,共计20分;
3、判断推理部分,总共35个题目,图形推理每个题目0.5分,定义判断每个题目0.8分,类比推理每个题目0.5分,逻辑判断每个题目0.8分,共计23.5分;
4、常识部分,总共25个题目,每个题目0.5分,共计12.5分;
5、资料分析部分,总共20个题目,每个题目1分,共计20分。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主要包括常识判断、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和资料分析等部分。
常识判断主要测查报考者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进行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
跪求河北省公务员考试行测历年真题及答案(word)
河北省2007年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解析
综合点评:今年河北省的申论考试话题是关于目前我国所存在的“商业贿赂”问题。就这个社会问题而言,实际上不仅仅我国存在“商业贿赂”问题,在国外,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不发达国家,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商业贿赂”问题。可以说,这个话题是一个全人类社会都会面对的社会问题,因此这个社会问题是属于已经被广泛讨论的过的话题,关于这个社会问题的各种分析和描述也是非常多的。考生在面对这个话题时,应该不会感到陌生,在答题时应该相对会比较从容一些。
而且从本次河北省申论考试的题目设置上看,也是属于较传统的出题方式,并没有新题型的出现,第一题是属于概括类型的题型,要求考生归结我国现在“商业贿赂”的特点。而第二第三题是属于在过去众多申论考试中常常出现的“分析原因”和“提出对策”的题型。因此该次河北省申论考试的前三题难度应该不是太大,估计广大考生在这三道题目的得分应该不会太低。但说到这里,戴斌老师希望重点提示考生们的是这次河北省申论考试的最后一道题目,即要求写议论文的部分。或许会有许多考生问:“戴斌老师,你应该说错了吧,一般来说,最后一道题写议论文,应该是最容易写的一部分,因为考生可以自由地发挥,而不受答案的限制。对于这种‘主观性’很强,‘限制性’很弱的题目,应该是最容易作答的,为什么戴斌老师会认为这是最难的一道题目呢?”
对于这个问题,戴斌老师请大家先看最后一道题目的要求:“以《从"行业惯例"到商业贿赂的惩治》为题,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1000字。”戴斌老师请大家留意固定命题中的“从到”,这里强调的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简单的“一个问题的解决与否”。如果这个命题是《谈商业贿赂的惩治》或《谈如何治理商业贿赂问题》,那么这个题目应该是非常好写的,直接按照申论文章的三段式:“描述问题——分析原因——提出解决对策”去写就可以了。但现在问题的关键是这里有一个"行业惯例"。那么什么是"行业惯例"?顾名思义,"行业惯例",强调的是一种行业里面的“习惯”,一种“约定俗成”的行业方式。讲到人的习惯,必定就会有“过去”,有“历史”。一谈到历史,尤其是谈到中国历史悠久的商业文化,必定就要牵涉大量的历史专业知识和专业背景。坦诚地说,虽然商业贿赂,包括所谓"行业惯例"都是大家很熟悉的话题,但是要去深层次地剖析这里面的历史渊源,其实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而广大考生对于这个命题议论文,很容易走进的一个误区就是,把“商业贿赂的惩治”作为重点的内容,在文章大量的篇幅都是写关于“商业贿赂的惩治”的“对策”,而把"行业惯例"及其产生的各种原因(包括历史原因)都简略地一笔带过(甚至没有作描述),这样一来,很容易就会被阅卷老师判作“片面化的文章”,同时也会被认为“没有很好地领悟题意”,得分就会相对偏低。这一个点实际上既是一种“审题的要求”,同时也是对过去传统申论文章中的“定势思维”的一种否定。因此,从这个角度看,是需要广大考生去留意的。
为了更好地阐述这一个观点,戴斌老师希望通过写以下这篇文章来向广大考生论述这一个观点。
第四题:以《从"行业惯例"到商业贿赂的惩治》为题,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1000字。
自古以来,“商业贿赂”就一直是影响商场中公平交易的一大祸害,而在进入现代社会以后,在各类经济法学著作中,学者们将商业贿赂界定为“经营者在市场交易活动中,通过秘密给付财物或其他报偿等不正当手段收买客户、政府部门工作人员,以争取交易机会或市场优势的行为。”由此可以说,从政治层面看,商业贿赂腐蚀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企业事业从业人员,滋生腐败现象和经济犯罪,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降低政府公信力。但从精神层面看,似乎更值得我们去注意,为什么?因为“商业贿赂”不仅仅牵涉到政府官员的诚实信用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被称之为"行业惯例"的商业贿赂,其之所以能被称之为"惯例",就足以可见其在人们思想的根源深处,其似乎有着圈内人士所“认可”的“潜规则”。
而这种潜意识中的“认可”从何而来?或许我们需要从历史中去寻找原因。我国历史上最早的贿赂文字记载出现于《诗经》:“以尔车来,以我贿迁。”而《左传》中也写道:“孟献子聘于周,王以为有礼,厚贿之。”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实际上,在古代,贿赂是权力的伴生物、赘联体。没有权力就没有贿赂,贿赂只能针对权力而言。这一种思想实际上一直影响到了现在的一部分人,某些商人迷信“权力”,相信“权力”的拥有者可以给予他们额外的利益,于是他们就去“行贿”,而某些官员也迷信“权力”,相信手中权力的“运用”可以给予他们额外的利益,于是他们就去“受贿”,久而久之,这个问题没有很好地解决,就变成了所谓的"行业惯例",深植于某些人的脑海中。
(广州新东方戴斌老师的范文指导一:说到这里,或许大家就已经发现戴斌老师在上文中就已经将问题的关键“挑明”了,那就是在于人们对“权力”的认识问题,权力如果与“额外的利益”一旦挂钩,就要产生商业贿赂,而如果这种“额外的利益”不断地被得到,就会形成一种“习惯”,久而久之,就变成了“行业惯例”)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像商业贿赂这种“行业惯例”,其产生的根源在于存在着大量用“权力”获得“额外的利益”(或者说“不正当的利益”)的“成功”例子。而我们要消灭这样一种“行业惯例”,就是要通过对商业贿赂的惩治,不断地起到“示范作用”,让“权力”的不适当运用与“严厉的惩治”相挂钩。比如如果一家公司做出了违法行为,它不但会受到法律制裁,而且还会遭受舆论批评以及竞争对手的排挤,公司形象将大大受损,甚至会破产。面对如巨大的惩罚成本,任何市场主体在采取商业贿赂行为时都不得不掂量其所带来的后果。久而久之,这种所谓的“行业惯例”就慢慢地消失掉。
总之,治理商业贿赂既需要通过严格的立法和执法,用惩治的方式来治理,同时也需要打破历史中遗留下来的落后腐朽的“行业惯例”,努力营造一个不利于商业贿赂生长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去消除这一社会问题。(注:全文共1012字)
(广州新东方戴斌老师的范文指导二:其实在写议论文的时候,并不一定要写相关的对策,实际上,“文章本天成”,写文章如果过于拘泥于形式,就会带有“八股文”的味道,这是与国家设立公务员考试的初衷是违背的,同时我们要明确“议论文”不是“策论文”,这一点戴斌老师希望广大考生能够有所区别地看待。)
另外附上其他三道题目的参考答案:第一题:归结我国现在“商业贿赂”的特点
参考答案:
综合目前国内关于“商业贿赂”的主流观点(包括一些政府文件的观点),戴斌老师建议广大考生可以参考以下关于“商业贿赂”的八个特点:
1.已渗透蔓延到经济活动的各个领域。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商业贿赂逐渐成为一种主要的不正当竞争手段,蔓延到各行各业,在有些领域,商业贿赂甚至已经演变为一种“潜规则”;
2.大案、要案、窝案、串案比例高。涉案人员手中掌握实权,其中很多是党政领导、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部门的一把手。有的省检察机关查处的商业贿赂案件中,窝案串案约占半数。
3.带有明显的行业和领域特点。从发案领域看,权力比较集中、资金比较密集、资源比较紧缺、竞争比较激烈、商业利润空间比较大的领域,往往容易成为商业贿赂犯罪的高发领域。
4.虽发生在经营活动中,但多与国家工作人员滥用权力、权钱交易有关。商业贿赂是典型的权钱交易型犯罪,国家工作人员行使公共管理职能,对各种资源和利益分配握有公共权力,因此最容易成为经营行贿目标。一些国家公务员和国有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与不法经营者勾结,以牺牲国家公共利益为代价,大肆索取收受贿赂、谋取私利,给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了重大损失。
5.隐蔽性强,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商业贿赂又是一种人所共知的违法犯罪行为,为了掩盖事实、逃避追究,贿赂过程往往十分隐秘。同时,由于受贿方和行贿方都能从中获取各自的利益,行贿方通常不会主动向司法机关举报。同时又三方面原因导致其难以被发现:一是商业贿赂“一对一”的行为方式,使局外人很难知悉内情;二是行贿者和受贿者均从中攫取了利益,形成利益共同体后,不容易从内部突破;三是行贿人通过各种具有欺骗性的方式,如以促销费、宣传费、劳务费、进场费、考察费的名义和提供各种服务方式,向个人或单位行贿,且支付的财物通常又以伪造会计财务账册等非法形式进行掩盖,难以及时发现。
6.涉及的行业领域广泛,商业贿赂的发生已具有相当的普遍性。一是涉及社会经济各个领域,其中尤以工程建设、土地出让、产权交易、医药和图书购销、政府采购等领域为甚;二是涉及众多行业,其中出版发行、银行信贷、证券期货、商业保险、电力、电信、市场监管等行业较为突出;三是涉及商务活动的各个环节,其中商务谈判、工程立项、招标投标、资金结算支付、物资采购、质量检验鉴定等环节问题较多。
7.权钱交易明显,商业贿赂发生的机理具有特殊性。犯罪人员大多掌有一定实权;或担任一定领导职务;或担负一定专职(采购员、业务员、监管员等)。从商业贿赂的对象看,更具有可选择性。商业贿赂发生于商务活动之中,经营者可以根据获得预期收益的可能性,见缝插针地选择贿赂对象。从发生的领域看,商业贿赂主要集中于权力集中部门的垄断经营行业。
8.社会危害严重,具有多元扩散性。一是扰乱正常的市场秩序,破坏公平竞争秩序,导致企业间恶性竞争,影响资源合理配置。二是增大了交易成本,损害消费者的利益。三是减少国家税收,阻碍企业技术进步和产品质量提高。四是毒化行风和社会风气。加大贫富差距,严重践踏了作为社会和谐发展基础的诚信,公平的社会价值,极易加剧社会矛盾和冲突,滋生洗钱,有组织犯罪等严重犯罪现象,官商勾结也是大量诱发其他腐败犯罪的温床。五是影响我国投资环境和国际形象。
第二题:总结出现“商业贿赂”的原因。
参考答案:
综合目前国内关于“商业贿赂”的产生原因(包括一些政府文件的观点)的主流观点,戴斌老师建议广大考生可以参考以下关于“商业贿赂”的十三个成因:
1.经济发展不平衡,市场供需矛盾突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尚处在发展、完善阶段,某些行业存在体制垄断。垄断机制是产生商业贿赂的基本根源。垄断行为是市场不公平竞争的最大体现,同时也成为滋生商业贿赂的条件。一些资源、产品、服务和生产采购尚处于被垄断状态,必然导致价格脱离市场规律被不法人员操纵。为了从垄断者手中获得这些产品和服务,不正当的幕后交易由此产生,从而也很容易导致商业贿赂行为的发生。我国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时间较短,有些产品和服务是少数一两家企业或公司把持着,交易的双方面对的不是公平的市场,通过商业贿赂来获得非正当利益的行为自然会有市场。而另一方面,产业结构不合理,重复生产和建设,导致供大于求,企业之间为争夺市场而难免采取不正当竞争手段。多种经济成分并存,行业差别明显存在,垄断行业与非垄断行业之间,经济实力强的企业与经济实力弱的企业之间为承揽工程、购销商品、交易产权等而进行无序竞争,极易导致贿赂行为。
2.市场发育不成熟,政府职能尚未得到根本转变,行政干预经济的现象依然存在。新旧体制转轨时期,市场发育不成熟,公共权力对具体经济事务的干预为政府工作人员权力寻租、收受贿赂提供了可能;在某些能源、原料和资金短缺的情况下,一些部门和企业为了获得行政支持,取得项目、获得特许,得到物资,便会采取各种正当或不正当手段进行竞争,行贿手段就是其中之一。同时,价格体系的不完善运作,也为商业贿赂提供了条件,市场调节价在价格核定上给了企业较大的自主权,在市场发育及其制约机制尚不够完善的情况下,这种较大的价格空间,也就有可能孳生各种商业贿赂行为。目前普遍存在着商品供大于求的情况,在市场激烈的竞争中,供货企业有的还需要买通有关部门和人员,商品才能得到更好的销路。
3.竞争机制不健全,一些行业领域体系混乱、制度缺失,为获取高额利润,少数行业和领域“潜规则”影响商业活动。“办事就得给好处”已成为个别单位和部门的“潜规则”和工作习惯。近年来,一些行业领域体制混乱,制度不健全,交易行为没有完善的法律、法规规范约束,潜在的不成文规则应运而生。“办事就得给好处”等“潜规则”严重影响商业活动。经营者为谋取个人或集体利益,通过不正当竞争手段,以各种名义给回扣的现象普通存在,使得一些国家工作人员认为收受回扣是应得的劳务费,不是犯罪。正是在这种错误的“潜规则”的影响下,导致商业贿赂犯罪屡禁不止。
4.社会心态不健康,惟利是图的商业观、模糊淡漠的法制观是商业贿赂犯罪产生的主观原因。少数企业、单位和个人惟利是图,为获得自身经济利益而不牺牲诚实信用的基本原则,不择手段地进行贿赂;“财大气粗”者,具备以金钱开路获取更大商业利益或政治利益的实力。少数国家工作人员将正常的公务活动演变为权钱交易的机会,视回扣为商业惯利,不惜以身试法。
5.监督制约不到位。我国经济资源由医疗、电信、金融、建筑、土地、交通等高度垄断行业的少数人员掌控,而对这些人员的监督往往形同虚设。商业贿赂之所以愈益盛行,是市场经济规则和相关制度不完善,监管不力所致。
6.对商业贿赂案件多头管辖,工作衔接机制不完善,导致对商业贿赂的打击不力,是商业贿赂犯罪不能得到有效遏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一是商业贿赂,按犯罪主体不同,分别由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管辖,不利于形成打击合力;二是法律规定不够完善,导致对现实中形形色色的贿赂行为难以处置,也是商业贿赂犯罪猖獗的重要原因。我国刑法规定行贿罪在主观方面必须以“为谋取不正当利益”为构成要件,在司法实践中难以认定。贿赂的内容限于“财物”,其范围要比《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不正当好处”狭窄得多,不利于对现实中大量存在的财产性和非财产性利益贿赂行为的惩治。与此同时,打击未能形成合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商业贿赂犯罪。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了经营者不得用财物或其他手段进行贿赂以销售或购买商品,并赋予监督管理部门有罚款等处罚权,但实践中该行为的查处少之又少,有行政执法部门即使发现存在商业贿赂犯罪行为,往往也是通过内部处理,进行罚款、行政处罚,对构成犯罪的也不主动将案件向有关执法部门移送,导致该查办的案件不能及时查办,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商业贿赂犯罪。
7.管理制度不严格。一是行政审批制度存在漏洞,财务公开、厂务公开等流于形式;二是财务制度不落实,特别是私营企业、乡镇企业帐目管理制度不严,为商业贿赂开了方便之门;三是工程建设招投标、土地使用权转让、产权交易、政府采购等制度不完善、或者未得到严格执行,也为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
8.查处效果不理想。一是商业贿赂具有较大的隐蔽性,发现和突破犯罪有很大难度。二是会计制度不健全,现金交易大量发生,假帐现象普通,给案件查处工作带来困难。三是检察机关与纪检、监察、信访、审计、工商等部门的信息交换、协调配合机制相对滞后,利用行政执法机关等社会各界力量发现、举报涉嫌商业贿赂的线索机制还不够畅通,侦查手段单一。
9.价值观念背景因素。由于这些负责工程招标、物品采购的年轻人与供应商、承包商相比,经济收入差别大,而和这些人在一起“吃喝玩乐”又无疑是最令人羡慕,这样一部分人在拜金主义和不平衡心理影响下,容易产生犯罪动机,从而走上犯罪道路,“吃喝玩乐”引发的犯罪动机是生理需要恶性膨胀的结果;而一部分人满怀抱负,急于实现自我价值,做“蛀虫”收受回扣,这种高层次需要的畸形发展有时也会引发犯罪动机。如据被告人杨某交待,其之所以向承包商索要高额回扣,最初的目的也是想在实现人生抱负的过程中早日掘到第一桶金,开办一个属于自己的公司。
10.教育背景因素。目前企业在廉政、法律教育方面,普遍存在着以下两个方面的不足:一是教育内容不全面,对教育对象重视程度不够,绝大多数单位把企业效益和培养职工业务能力作为重点,而法治教育工作则是走走过场,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公司、企业人员缺乏正确的生活态度,道德素质较低和法律意识淡薄;二是教育方法不当,采用的是灌输式教育和形而上学式教育,忽视了对人的理解力和创造性的启发,不利于调动人的求知欲和学习积极性。正如佘某在提审时最多的感慨那样“如果平时多学点法、多了解一些案例,自己就不会沦落到这个地步。”
11.企业制度背景因素。一是人事制度有漏洞,用人、进人往往人事部门主管一个人决定,缺少应有的调查了解;二是内部权力过于分散,这一现象在外资企业显得尤为突出,单一事项的决定权甚至不需要通过部门主管的审批,这种高效率的背后必然带来监督的缺失,如戴某、杨某在职务上都只不过是某光电的工程师,但他们处理废品的权限根本不需得到部门主管的批准;三是监督制约机制乏力。单位内部财务、审计部门的监督和上级领导对下级的全方位监督检查力度不够。
12.国家法律因素。我国虽然已有一些法规,但仍显立法滞后。分别颁布于1993年和1996年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关于禁止商业贿赂行为的暂行规定》,对商业贿赂形式的规定比较简单,已不足以规范形形色色的商业贿赂行为。目前相关法规仍有待完善:没有对商业贿赂行为专门界定,导致违法难究;反商业贿赂法律体系缺乏会计制度方面法规的有力支持等。
13.举报人保护制度缺失。商业贿赂秘密进行,往往知情人也是违法者,所以法律必须提供一套举报人无罪和奖励制度,让知情人勇于举报。现在公安机关也在采用奖励制度,但是没有相应的保护制度。行政执法机关把举报人暴露出来导致举报人很可能受到报复。另外,行政执法机关如果不认为举报者举报的情况是严重案件,举报人也很难受到保护。
第三题:如何从源头上整治商业贿赂,提出对策。
参考答案:
综合目前国内关于如何从源头上整治“商业贿赂”(包括一些政府文件的观点)的主流观点,戴斌老师建议广大考生可以参考以下关于“商业贿赂”的八个对策:
1.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法制观念。以正面典型引导国家工作人员和企业员工爱岗敬业,树立诚实守信的商业观,廉洁从政的权力观。加强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道德观教育,时刻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强化廉政文化建设。广泛宣传党和国家关于治理商业贿赂的各项政策以及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全社会对商业贿赂行为危害性的认识,形成反商业贿赂的良好社会氛围。加强对国家工作人员、事业单位和企业人员法律、纪律和职业道德等方面教育,积极运用典型案例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和警示教育,增强其自觉抵制商业贿赂的意识,筑牢思想道德防线。
2.必须提高思想认识,调动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力量齐抓共管。必须认识到商业贿赂是一个社会问题,应由各部门和社会各界齐抓共管;必须坚持正确的治理方针:教育、制度、监督并重;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必须采取有效的控防措施,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处理好长期性和阶段性的关系。
3.狠抓案件查处,开展专项打击工作。鉴于商业贿赂涉及面广,不同领域和行业均程度不同程度地存在商业贿赂问题,应该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发动各有关单位和部门共同行动,广泛宣传,大造声势,形成一种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氛围。要充分发挥群众监督作用,倡导群众检举揭发商业贿赂犯罪,设立举报奖励基金,提高人民群众参与打击商业贿赂犯罪的积极性。在查处商业贿赂违法案件中,行政执法相关部门之间、行政执法部门与刑事司法部门之间应当加强协调配合和沟通联系,建立信息通报、线索移送、案件协查机制,明确案件移送的标准及责任,形成治理商业,贿赂违法犯罪行为的合力。并通过开展打击商业贿赂的专项活动,突出抓重点领域和行业,集中力量查处大案要案,严肃查处一批违法违纪典型并进行暴光。
4.完善法制体系。目前,我国的刑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法规中都有涉及治理商业贿赂行为的条款,但规定比较分散,对一些重要环节的界定不够完善和明确。完善法律规定,构建惩治预防商业贿赂犯罪的工作机制。一是要研究修订刑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中关于商业贿赂的界定,调整商业贿赂犯罪主体范围,修改完善行贿受贿的主客观要件,使其更加有利于司法实践,明确区分正常商业行为,一般商业贿赂和商业贿赂犯罪的界限。二是要研究现行刑罚体系,增加财产刑和资格刑的比重,强化刑法的惩治功能;以现行刑法为基础,借鉴其它国家的立法经验,结合《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等有关国际条约的规定,通过对相关规定的分析评价,以刑法修正案的方式,扩大商业贿赂的犯罪主体、犯罪对象范围,将公司、企业以外的其他单位及其个人收受财物以外的其他利益(至少应包括财产性的利益)的行为纳入刑法调控范围。增设剥夺、限制从业资格刑,增设罚金刑,扩大罚金,没收财产等财产刑的使用范围。增大商业贿赂行为的成本,使行贿者和受贿者在法律制裁为着得不偿失,使商业贿赂在经济上失去吸引力。三是要调整对治理商业贿赂的授权,解决案件管辖方面的漏洞,增强惩治和预防商业贿赂犯罪的整体效能。进一步完善商业贿赂高发领域的行政监管法律、法规。
5.整顿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企业行为和政府行政行为。加强机制和制度建设。着力实行企务公开,对重大工程建设、重要物资采购等项目实行“阳光操作”,杜绝幕后交易。深化经济政治体制改革,规范行政行为,减少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对经济的直接干预。要对权力运行进行明确的规范,特别是对垄断行业、垄断部门的权力,通过建立有效制度,规范权力运行的轨迹。要增强透明度,扩大公开办事范围,让群众享受充分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和和监督权。要健全金融管理制度,加强票据管理,规范和减少商业活动中的现金交易,完善金融监管体系,促进市场经济主体完善自律控制机制。
6.建立信用准入制度。对从事商务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建立诚信档案查询系统,将行贿受贿、弄虚作假等不正当竞争行为分别记入档案,以供查询。商业贿赂的主体主要是市场经济的参与者。从事商业贿赂的企业在经营状况、资质和信用记录方面往往是劣迹斑斑。例如,有的企业拖欠银行贷款不还,银行最后只好划为呆账、坏账一笔勾销,他们往往采用行贿的办法获取银行贷款。如果其赖帐、行贿恶行没有被暴光,而且屡试不爽,那么正当经营的企业就会失去信心,很可能转而效仿,必须通过建立严格的市场准入与退出制度,将其挡在市场的大门之外,或者及时将其清理出去,从而减少商业贿赂发生的几率。
7.各行各业要结合工作实际,加强内、外部监督制约。在内部,首先有重大事项要集体研究,不能让个别权力集中;其次要加强财务、政务公开,对各种款项收支使用情况必须公开详实内容;最后是要充分发挥内部纪检监察部门职能作用,使每个部门、每个人员的权力真正受到监督。在外部,要采取设立举报箱、公开举报电话、聘请廉政监督员等措施,主动接受人民群众的民主监督,同时虚心接受新闻媒介的舆论监督。
8.建立协作机制,加大打击合力。各执法部门建立协作机制,使司法、行政执法部门在执法过程中,发现有关商业贿赂犯罪的信息及时提供,从而形成信息共享,工作互动。并与有关司法、行政执法部门建立定期的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查处和打击商业贿赂案件中疑难复杂问题以及新情况、新问题的研究探讨,结合实际,提出工作思路及对策,进一步增强工作合力和执法效能。同时,还要加强执法部门内部协作,使各部门在履行职责中发现商业贿赂线索能及时移送责任部门进行查处,形成治理商业贿赂行动的整体合力。具体的操作主要可以从以下方面展开:一是进一步理顺工作关系,明确各相关部门的职能分工,做到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二是建立信息通报、线索移送、案件协查机制和联席会议制度,加强行政执法相关部门之间、行政执法相关部门与司法机关之间的协调配合和沟通联系,达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作战,形成治理商业贿赂的整体全力。三是建立民众广泛参与治“贿”机制,健全投诉举报制度、投诉举报激励机制和保护举报人制度,鼓励企业内部人员和同类行业的投诉举报,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反商业贿赂斗争,拓宽线索来源渠道。四是建立全国统一的信息查询系统。由纪检监察、检察、审计、建设、金融、教育、医疗卫生等机关定期公布查处的商业贿赂案件,把搞商业贿赂的企业和个人列入诚信“黑名单”,公之于众,并实现全国联网,向社会开放,让搞商业贿赂者无藏身之处。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