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不要轻易考部委公务员考试的一些知识点,和为什么有些人不想考公务员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为什么有些人考上公务员后一两年就想辞职
任何行业都存在“围城”效应,进之前把岗位想象的非常美好,自动打上了美白、美颜的特效,等入职后,才发现这个不如意、那个不如意,真是“XX嫌人丑”。
而且一两年辞职的人群也值得分析,以刚出校门进入体制的应届生为主,反而经过社会毒打的“社会人”对岗位满意度高一点,辞职的人少一点。
近些年也接到过许多打算辞去公职人的咨询,我大致归纳为以下几点原因,这些对想考公的同学也有借鉴与参考。大部分辞职的原因在于岗位选择考虑不周,公考岗位选择真是要宁缺毋滥,“宁吃仙桃一口,不吃烂桃一筐”。
一、盲目报考异地岗位
可能因为家乡没有适合岗位,或者岗位受限,或者急于上岸,听信了所谓的“先上岸再择岗”的观点,随便报名了异地的岗位。
考生盲目到什么程度呢?大部分人报名前连报考地都没去过,更不了解当地的经济和社会情况,甚至连点开某度地图,看看当地实时街景都没有。等一入职,两眼一抹黑,原来环境这么差,悔之晚矣。
二、对岗位期望值太高
有些人以为考上公务员,就走上人生巅峰,过上“香车美女”的生活,出现这种情况的以应届生居多,因为没有社会经验,以为报考人多的岗位就是好岗位。
有些单位为了让考生慎重考虑,在政审环节还会反复提醒收入、环境等问题。考生通常以为是单位“考验”意志是否坚定,夸大了艰苦的程度,考上才发现工作压力大、收入低,无法适应。
还有一些考生不了解单位的情况和岗位的性质。出现在国、省考招录名录中的大部分岗位,招录的是基层公务员,招考大户往往是基层单位。考生却以为只要考上公务员,就是“天之骄子”,三年副科、五年正科、十年副处,一路提拔上去。
结果考上才发现,单位大部分人都是科员退休,甚至呆在基层一辈子无法提拔,与考前的理想产生较大差距。
还有一些同学希望“考个报名少的职位进去,然后通过努力调动、晋升”。想走一个捷径,报偏僻地区、艰苦的基层岗位(分数低好考啊),然后在工作岗位努力拼搏,最终通过奋斗在发达地区、好岗位做领导。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公务员的晋升调动受一定限制,除非通过遴选的渠道,很难实现岗位晋升的“三级跳”,刚入职岗位的层级,基本决定了以后提拔的天花板。
三、不适应岗位的工作强度和内容
有一个985中文系同学的案例,本来有两个岗位可以选择,一个是市重点中学老师,一个是市公安局。
这位同学选择了市公安局,因为当初报考的岗位是公安局文秘岗位,又是女生,学汉语言文学专业,觉得应该会安排在单位写材料,专业也对口。
没想到安排到了基层公安派出所,每天干一些琐碎的外勤工作,压力大、工作强度大,所学专业用不上。工作内容重复性极强,大部分是机械操作,每天度日如年,看不到工作的意义。虽然家人极力劝阻,仍下定决心辞职。辞职后做了老师,去年告诉我又参加了省考并且进面了,报名市委办的文字岗位。至于为什么又来考公,没有问她,估计经过一段时间思考,对工作有了新的认知。
像她这样的情况,大多出现在应届生身上,由于是学校-职场,缺少工作历练和生活阅历,会更多看到工作的不足,忽略好的方面,等跳槽到体制外,又会发现体制内也有好的一面。
年轻的时候向往有挑战的工作,希望每天的工作内容不一样,所以很多辞职的人都会觉得,公务员这个职业就是一眼望到头,看不到未来。
等在体制外打拼过,又会发现一眼望到头的生活才应该追求,厌恶不稳定的工作,担心失业的风险。
这其实是工作和人生阶段的错配,每个考生在报考公务员之前,都要想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在校生要多去社会上实习,多去体验一下企业的职场文化,对企业工作有所了解,自然就想清楚要什么。
另外也要对公务员的工作有清醒的认知。公务员已经不是“一份报纸、一杯茶坐一天”的清闲职业,大部分上岸的年轻人,往往是机关里有生力量,要承担绝大多数的工作任务,这需要考生做好心理准备,不要抱着“考公养老”的想法,否则也会轻易选择辞职。
四、嫌收入太少
虽然近几年公务员待遇不断改善,但在大多数地区,公务员收入只能算当地收入的中等水平。像东北和中部某些省份,公务员月收入只有三四千,算上年底的钱和公积金,全年总收入也只有5-7w,现在物价和房价不断上涨,这样的收入只能算小康,称不上高收入,完全靠自己买房也困难。
如果是二三本的学生,对这份收入接受度高一点,但985、211名校生或研究生,考入公职后,对比企业上班的同学,会产生极大的心理落差。
多年前曾听过一位正处级领导讲述自己的心理历程,她的同学有年入百万的高管、有事业有成的企业家,面对别人收入是自己几倍、几十倍,这位领导也产生过困惑,同一所大学毕业,而且在学校的时候,自己是同学里学习表现最优秀的,为什么今天差别这么大?
还有一些在企业上班的考生,听信了公务员高收入的谣言,兴冲冲考进去,发现收入腰斩,无奈选择了辞职。四年前有个在会计师事务所工作的女生,考入了某局,结果发工资的时候大失所望,努力学习刷题,终于考上公务员,一个月只有四千多?由于要坐窗口,工作强度也不比事务所轻松,忙的时候还要加个班,这样一对比,工作不轻松,收入腰斩,就非常的后悔。
考公之前先了解一下当地公务员的收入,总体来说,收入低的省份5-7w(包含公积金等所有收入),如东北等地区;收入多的地区如江浙沪、成都、昆明、珠三角等地,收入在15-35w之间;其他省份在10-15w之间。结合自己家庭情况,还有可以选择的工作,考虑是否要考公务员。特别是一些应届生,可选择的工作年收入在20w以上,且有比较好的上升空间,要谨慎报考公务员,不要听信谣言“公务员钱多”而轻易报考公务员。
考上公务员了为什么这么多人要参加遴选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遴选考试的定义,遴选公务员一般是指党政群团机关(含参公)根据相关政策的规定从已经具备公务员身份的人员中选出符合组织或相关部门要求的普通工作人员(主任科员以下)。遴选一般是面向本级或下级机关选调,是党政机关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划重点,遴选考试一般面向本级或下级机关选调。现实情况下,调动是很难的,上调更是可遇而不可求,如果没有绝对的实力和过硬的背景,想要移动一下屁股下面的位子是很难的,特别是对基层来讲,一辈子的科员不是笑话,是基层公务员血泪写照。
而且作为公务员,是禁止在职公务员考试的,除非你辞职重新考。那么基层公务员真的没法往上走吗?遴选为基层公务员的上调提供了可能。通过笔试、面试、体检、考察杀出重围,遴选成功,就等于你在仕途上迈入了重要的一步。
第一,圈子层级更高。
通过遴选进入上级部门工作,接触的领导更大了,接触的同事层级更高了,包括你平时工作内接触各色各样的人群明显就有了区别。比如你在乡镇,可能最多只能接触到正科或者副处这个级别的领导,打交道的老板小有身家可能有几千万;但是你在地级市,你的科长就是正科级,你的分管领导就是副处级,你的一把手就是正处级,如果遴选到常委部门,更可以接触到厅级干部,打交道的老板身家都是上亿。如果你直接遴选到省直部门,说是一步登天都不为过。不是非要你从他们身上获取什么,而是你自身的圈子层级不知不觉就会更高,眼光也会越来越开阔。
第二,前途更加明亮。
要知道每个层级都有职务晋升天花板的,一路从乡镇奋斗到省直,那只是绝少数人中之龙才能实现,大部分人都是在你的职级天花板下坐等退休,但是遴选为打破这个天花板提供了可能。
你在乡镇,你的天花板可能就是副科;在县级市,天花板可能就是正科;在地级市,天花板可能就是副处;在省直,只要年龄到了晋升副处毫无压力,当然这还是理想状态,有的人可能干一辈子连他那个层级的天花板都摸不到。所以我说遴选一步一登天,遴选成功二十年后,你再回头看看你曾经的同事和领导,会被你远远抛在后面。
第三,眼界更加宽阔。
遴选到上级部门工作,接触更高的层级,更好的平台,更优秀的人才,你会发现在不断地工作中,你的眼界也会越来越高,视野会越来越广阔。比如说一个乞丐和一个富商他们的眼界能一样吗?乞丐想的是下顿吃什么?上哪乞讨有吃的?富商可能想得就是怎么扩大产业,德行好一点的甚至还会想怎么救助穷人。所以,遴选考试让你有跳出自己那口枯井的机会,让你仰望更广阔的天空。
有哪些考公务员必须知道的事
我总结了以下六点供您参考。
1,别报考异地基层公务员。
不是家乡的职位,县级及以下,坚决不去。你一个外地人,形单影只,肯定会被欺负冷落。
2,笔试备考不要想着学会了所有的方法再去做题。
直接去做题,找到自己的短板,带着问题去学习方法。理论课太多华而不实的内容了,在考试中,真正用得上的,就是那些常用的方法。很多老师缺乏实战能力,讲得东西其实有很大的误导性。只有经历过实战,你才知道什么样的是实用的方法。
3,面试备考,不要选最贵的班。
面试班最重要的是提供一个练习的环境,老师讲的东西并不重要。关于面试的任何问题,大家(班里的同学)都觉得对,那就是对的,都觉得不好的,那就是不好的。大部分面试老师都是临时凑数的,哪里进过什么面试啊,你不想想面试高峰过了,他们去干啥?很可能又回到公司去干财务、前台、市场乃至保安了。大家选个便宜点的班,节课后,同学们之间自己组织练习即可,根本不用老师指导。
4,常识复习基本没用,数量关系复习,对大多数同学而言没用,除非你的目标是考到75以上。
5,一定要重视申论。行测考完就没用了,申论遴选还考!这辈子靠考试改变命运的最后一次机会。
希望可以帮到你啦!
在公务员岗位选择上要注意什么
一是城市。城市是有层级的,一线、新一线、二线、三线、四线等城市,各有各的优劣。一线城市北上广深,资源是没有什么问题的,越是大城市,各方面的资源都越好。公务员工作较为稳定,如果要考离自己的家乡,推荐新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里面的省会城市。如果是回到自己的家乡,那就无所谓了。
公务员考试
二是区域。城市的总体水平摆在那,但各个区之间也是会有差距的。建议大家报考之前,把自己的目标城市各个区都做一个全面的了解,不要因为要考到那个城市,就不管具体工作地点,最好是能报考离中心城区较近的区域。如果考到离市区很远的地方,交通不太发达,生活便携度也不够,享受城市资源的成本较高。
三是待遇。在很多人看来,公务员的待遇是个谜,但其实也不难了解到。如今,网上有很多热心的公务员朋友,分享自己的待遇,可以去搜一下,还是能了解个大概的。公务员的待遇一般是跟当地的财政收入挂钩,一般来说,财政收入越高,公务员的待遇相应也就越高了。这些都是可以从网上了解到的。实在不行,可以找当地工作的公务员打听打听。
四是房价。一二线城市资源充足,但缺点同时也非常突出:房价高,年轻人买不起房。如果家底足够厚的话,那就勇敢地去吧。一般情况下,还是不要考一线城市了,因为压力真的比较大。如果真的要考,广州的性价比应该是这四个里面最高的了,可以试着考一下。新一线里面,还是有不少房价不那么高的,比如无锡。
为什么有些人不想考公务员
1、晋升空间小。
公务员领导层级是:科员—科级(正、副)—县处级(正、副)—部级(正、副)—国级(正、副)。很多人干一辈子,特别是像税务系统,或基层单位等,很多同志辛辛苦苦干到退休,最后依然科员一个。
2、工资增长慢
一般科员一个月工资:4500+500(车补)=5000元左右,之后工资每年增加10来块。工作10来年后,可能你的同学朋友,已经年薪百万了,你还是那么点待遇,没什么大的增长。
3、约束性强
公务员代表的是国家的形象,对个人在外言行举止要求比较高,约束性比较强,如:不能出入涉及高消费娱乐场所;不能参加赌博活动;不能从事其他营业性收入(公务员法规定);担任领导职务人员外出,特别是出国,需要向上级有关领导批准同意;定期要参加各种思想理论的学习。
扩展资料:
不想考公务员的两种人:
第一种人:所学专业过于冷门,无可报职位的人。
公务员考试大多都会限制专业,可报岗位比较多的专业有法学、汉语言文学、会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而一些冷门专业却无职位或者很少有职位能报,比如市场营销、材料科学、采矿工程等。
冷门专业的学生只能去挤“三不限”的独木桥,这些“三不限”岗位报名人数多,竞争激烈,除非能力极强,否则根本考不上。
第二种人:罗辑思维能力差,文字水平低的人。
公务员考试考两门,一门是行测一门是申论,主要考察考生的数字运算、逻辑思维、文字运用等能力,如果考生这些能力不行,自然就无法拿下这些考试题目,更不用说考上公务员了。
公务员考试笔面试结合,笔试一般考到前三名才有机会进入面试,如果考生行测和申论水平不行,无法通过笔试关,面试能力再强也没用机会展示。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以上信息来源网络并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