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影响公务员考试因素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哪些情况影响考公务员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本文目录
现在考公务员热潮的背后是什么原因
公务员作为一个“铁饭碗”职业,不光福利好、待遇高,相对社会其他岗位来说,也相对稳定,这也是让众多天之骄之对考公心心向之的重要原因。
然而“考公热”现象的持续发酵,可远不只有饭碗“铁”这一个原因,还有以下几大原因。
严峻的就业形势,是促使考公热的潜在诱发因素。
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持续增加,而相应的岗位缺口却很小,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致使大量毕业生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纷纷投入公务员考试中。
再加上一些企业对于岗位招聘条件和学历要求较为严格,毕业生纷纷落选,只能选择其他的出路,以改变无工作的困境。
毕业生在学校学到的技能和专业知识与企业招聘的岗位职能要求不相符,造成了毕业生和社会需求脱轨,致使当前社会就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
这种就业难的“双重打击”下,促使高校毕业生纷纷选择公务员考试这条出路,成为了考公热现象出现的诱因。
学而优则仕观念深入人心,促使学生纷纷加入考公队伍。
在现今大环境下,官员的社会地位很高,“官本位”的传统观念植根于人们思想之中。
受上一辈一些封建观念的影响,学生在潜意识里也会觉得考取公务员比较稳定、体面,有晋升空间这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再次催发了考公务员的热度。
择业价值观的偏差,使得考公人数越来越多。
据相关调研数据可知,有近80%的毕业生在择业时更加注重自身价值的体现和个人发展,择业价值观较为功利性,仅有10%的人在择业时会考虑到国家的需要。
与国家一些急需填补的技工岗、科技人才岗位等则无人报考、应聘所不同的是,毕业生为追求更好的待遇和稳定性纷纷选择公务员这个职位。
再加上部分学生盲目跟风考公,而放弃自身已规划好的职业理想。
这些偏差的择业价值观,无疑促使更多的人投入到考公大军中,造成考公热现象越来越严重。
考试环境更加公平,这一优势更加吸引更多人报考。
部分企业以研究生学历为硬性要求,这就将刚刚踏入社会的本科以及专科毕业生挡在了门外。
而公务员考试中有部分岗位专门针对于应届毕业生,甚至一些基层岗位以专科为申请门槛,这无疑更加吸引毕业生纷纷报考公务员考试。
再加上,公务员考试中对于性别、学校没有相关硬性规定,这就使得已婚或者怀孕的女性持有公平参与权,985、211院校毕业生和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生同样具有公平竞争权,这一公平的竞争环境,促使更多的人涌入考公大部队。
公务员考试内幕专家透析:影响地方公务员考试的“地方因素”
除了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以外,各省市的公务员考试千差万别。这两年以来,一直有一种意见认为,应该对中央、各省市的公务员考试进行整合,统一命题,统一组织,统一考试,要把公务员考试做成象司法考试一样的全国性统考。但实际上,各地的情况殊为不同,各省市随着本地经济的发展,公务员录用计划随时处于不断调整中,如果统一考试的话,势必导致录用制度的僵化。从政治学原理上说,行政和司法是两种不同的运作模式,行政讲究其积极的应对性和灵活性,而司法则追求的是中立性和严格的程序性,所以相应而言,司法可以统一考试,公务员考试则必须尊重“地方因素”,保持其相应的灵活性。
一、从河南到上海:地方公务员考试的不同特色
各省公务员考试的差异及各自的特色分别体现在四个方面:考试组织方式上,考试科目设置上,户籍限制上和学历要求上。
在考试组织方式上,特色也最令人难以琢磨的是河南的公务员考试,它并不象其他省份一样,由省人事厅和省委组织部统一组织考试,而是由各省直机关,各地市政府分别自行组织考试,全年下来,几乎每个月都有一次或几次考试,可谓是一波未息一波又起,蔚为壮观,从正面来说,这无疑给考生增加了更多选择,但这样的考试安排由于其组织权力过于分散,时间上过于零碎,其权威性与系统性会受到很多损害,而且其公正性也尚待证明。另外,还有广东,在广东全省统一的考试之外,还有广州市自行组织的录用考试。情况相似的还有湖北省,武汉市也有单独举行的考试。
在学历要求上,很明显地可以看出沿海发达省份高于中西部地区,一个地税局的职位在西部也许只要大专学历就可以了,在广东和浙江,可能需要硕士学历。发达地区在吸引人才上的竞争优势一览无遗。
在户籍限制上,我们可以看到三种情况:北京和上海这样特大城市对考生的户口有严格的限制;浙江,江苏,广东,福建和海南等省则基本上取消了报考的户籍限制,有将天下英雄一网打尽之势;湖北和宁夏等中西部省份对户口都有限制,一般要求具有本省户口,其中,宁夏要求外省籍考生若要报考必须具备硕士以上学历。
在考试科目设置上,通行的必考公共科目是《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象湖南去年还需要考传统的《公共基础知识》,但多数地方已经取消这一科目。在专业科目设置上比较有特点的是上海与浙江,比较注重对于专业素质的考察,也避免了公务员职位所要求的专业与高校所开设专业的矛盾与冲突。上海市公务员考试除了要考公共课(行政职业能力测试和申论)外,还需加考专业课,上海市公务员考试专业课有5门:综合管理、经济管理、财务管理、信息管理、政法管理,考生需根据自己报考的单位职位类别,选择相应的专业课考试。浙江的专业科目为文秘、法律、计算机、行政管理、经济管理、财会和财政税务等7门。
二、“地方因素”背后的原因
地方公务员考试在考试组织方式、考试科目设置、学历要求、户籍限制上的不同,其实折射出各地的经济和社会状况。具体分析包括:
1.人口与城市原因.就北京与上海而言,其经济发达程度按理应该广纳天下贤良,那它缘何在报考条件上对户口作出严格限制?问题在于,上海和北京这样的城市其人口容量接近饱和,城市的容纳能力非常有限.这样,无疑就造成了一种两难的冲突:一方面,一个城市的崛起及其竞争力需要聚拢秀的人才;但是,另一方面城市的容量,人口的压力使得选材只能在局部范围内进行;
2.就业的原因.象湖北这样的中部大省,其省会武汉也是高校云集,就业压力大,某种意义上说,公务员录用考试是其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渠道.这样的借口虽不合理,但至少有其值得同情的一面;
3.经济发展水平上的原因.浙江,广东这样的省份,其经济发展一直处于地位,另一方面它们不存在象上海北京一样的城市容量问题,整个长三角和珠三角都由一组城市群组成,不会发生严重的人口压力问题.这样,这些地方的政府会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吸纳来自各地的人才;
4.政府心态与思维上的原因.湖南扮演着一种很独特的角色,虽然中部内陆,其经济发展水平也一般,但在公务员考试的报考条件上却展现了一种开放的心态和思维,这和湖南政府锐意进取,谋求中部崛起的战略直接相关,也与湖南人的开放文化心态间接相关。回到河南,为什么没有全省统一组织的考试,而是零零碎碎的、接连不断的分割式考试?其中的道理可能是一样的,同样是中部大省,其发展战略全面推进的同时,可能某一地区,某一部门随时都需要引进人才,所以省直机关,各地市分开单独举行公务员录用考试能够更灵活地适应这种需求。
概而言之,影响地方公务员考试的“地方因素”就是各地的政治、经济与社会状况的折射。
影响公务员考核有哪几种心理因素
您好,我很高兴回答您的提问,现在把制约公务员考试得高分的10个因素推荐给您,希望对您有参考作用。
一、阅读速度不够“快”
公务员考试的试卷的阅读量很大,就拿行政能力测试来说,全卷的总字数都在两三万字左右。据统计:2000年中央公务员考试的行政能力测试卷的全卷总字数是20081字,2001年是22073字,2002年A卷是28087字,2003年A卷是29300字,2004年A卷是24453字,2005年A卷是30553字。从总体上看阅读量有逐步上升的趋势。在两个小时内要看完近三万字,还得理解内容然后再选出正确答案,对考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很多考生考完后出来说题目太多做不完,实际上应该说是“读”都“读”不完,怎可能“做”得完?可以用速读记忆软件训练提高阅读速度,目前,国内口碑较好的是精英特速读记忆,百度搜索排前列。
考生在平时的备考中,应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阅读速度,在绝对阅读速度提升的前提下,留给我们的对题目的思考时间就会相应地增加,那么在考虑较充分的条件下,题目的命中率一定会比匆忙下判断要高得多。二、知识面不够“广”
常识题的特点是几乎没有技巧可言,考生会则得分,不会要“蒙”中还真不容易。这时候平时知识面不够“广”,考生在这部分题目的分数就会一直上不去,当然就无法突破自身的瓶颈分数了。所谓知识面“广”,其实跟人的个性很有关系,一个人如果兴趣广泛,涉猎的方面较多,自然就能知识面“广”。考生要针对性地对常识题主要考察的政治、法律等方面的知识点进行归类复习,复习时要把“面”铺开就可以了,不必对这些学科的内容进行深入地研究。同时要注重培养自己对时事政治、法律等方面的兴趣,毕竟考生一旦通过了公务员考试,将来要从事的机关工作必定是与政治、法律密切相关,所以培养这方面的兴趣既是备考的需要,也是未来工作的需要。
三、无法快速寻找题干重点
在行政测试的考题中,题量大是一个难点所在,但与此同时,就单个题目而言,其内容的复杂性和较强的干扰性也是一大难点。就举2001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语言理解题的34题为例子:
34.如果从伦理的角度着眼,两极分化是一种悲剧性的社会现实。面对落入破产者行列的许多小生产者和劳动者,我们不能不寄予深切的同情。但是从生产力的角度着眼,两极分化是商品经济的价值规律发生作用后的必然经济结果,它发挥着约束和激励的功能,使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都趋于更合理的配置。
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A.从发展商品经济的角度看,两极分化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与转折性字眼后面的原文内容相符,应选择)
B.我们应该对落入破产者行列的小生产者和劳动者寄予深切的同情(对转折性字眼前面的内容的描述,应排除)
C.我们不应该对落入破产者行列的小生产者和劳动者寄予太多的同情(对转折性字眼前面的内容的描述,应排除)
D.我们应该首先从经济的角度考虑问题,而不应该过多地从伦理的角度考虑问题(对转折性字眼前面的内容的描述,应排除)
从上题我们可以看到,B、C、D都与原文相符,但本题题干的重点落在转折处“但是”这个字眼之后,因此,正确的选项应该是A选项。而考生一旦不能找到题干的重点所在,很可能就选择了错误的答案。
四、估算技巧不足
公务员考试中的数量关系题考察的不是考生的计算能力,而是考生的估算能力。因为在考试中,数量关系题用的是选择题的考察方式,而且四个选项的干扰性较之其他数学考试来说,已经很低了。所以考生通过合理的推断计算,是完全可以在短时间内从干扰性不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正确答案的。另外,大家如果拿这两年的全国真题的答案来看一看的话,就会发现某些甚至是相当部分的数量关系题的答案几乎是用十分钟以上的时间都很难想出来的,要在一分钟内完全解出?几乎不可能。因此考生如果寄望每道数量关系题都在解出答案后再选出与之相符的选项,那么必定是费力而不讨好地白白失去自己宝贵的做题时间。以下举一道真题来做一个示范:
33.1,10,31,70,133,( X)。
A.136 B.186 C.226 D.256
正确答案:C
【估算法】相邻两个数字之间的差是9,21,39,63,其差值是不断递增的,那么我们可以推断下一个差值一定大于63,即未知数X一定大于133+63,即X>196,则马上排除A、B选项,在C、D选项中,C选项最接近196,则选择C选项。
【传统解法】相邻两个数字之间的差是9,21,39,63,而9=3×3,21=3×7,39=3×13,63=3×21,而3,7,13,21是一个以4位首项,2为公差的等差数列,由此可见,所填的数字是(21+10)×3+133=226。
从上面可以看出,相对于传统解法来说,估算法在逻辑思维上更加直观,思维过程要更加简单,一方面可以节省宝贵的做题时间,另一方面可以避免考生的思维疲劳,有利于后面的题目解答。
五、观察类比的技巧需要提高
考生在这方面的不足体现在图形推理题中,其实这种题型最早不是用来做公务员考试的题型,而是用在智力测试中的。说到这里,有人可能会问:是不是做不好这类题目的人就意味着智力(IQ)比别人低吗?答案是否定的。诚然,观察类比能力确实能从某一方面反映人的智力情况,但每个人的特点并不一样,有些人对图形比较敏感,有些对文字比较敏感,还有些人对颜色比较敏感……
六、材料阅读量在上升
据统计:2001年中央公务员考试的申论测试卷的材料总字数是1574字,2002年是2243字,2003年是4243字,2004年是3918字,2005年是3597字,2006年是8317字。尤其是06年的申论考试,阅读量突然大幅增加,当然这与目前信息化的时代背景是密切相关的,因为相对过去而言,现在的公务员在实际工作中所面对和实际处理的信息量要远远大于过去,
七、在观点上不一定能与国家主流观点保持一致
在申论考试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你提出的观点要与国家主流观点保持一致。为什么?首先,国家需要的是能正确执行国家政策的公务员,而不是与国家政策有相左意见的公务员。其次,能在观点上与国家主流观点保持一致,也在一个侧面向阅卷老师反映考生有阅读时事的良好习惯,同时具有一定的政治素养和政治理论基础,是比较适合从事公务员工作的人选之一。而目前相当多的考生并不喜欢阅读枯燥乏味的政治文章,甚至连政治新闻也很少关注。这就导致了考生对国家主流观点缺乏认识,
八、对策的可行性较差
在申论考试中材料所反映的社会问题都是在公务员实际工作中会遇到和必需解决的各种社会问题。在这里就存在着一个角色错位的问题。考生不是真正的公务员,没有任何行政经验,许多社会问题考生根本没有实际接触过,甚至是根本不了解,而在考试中却要求考生一个“准公务员”的身份去解决这些考生不熟悉的社会问题。考生在这种情况下自然只能凭感觉去“想”对策,而不能像有经验的公务员那样去找到合适得对策,其结果可想而知,要么是对策空洞无物,要么是理想化的不可实施方案。
九、对所谈到的话题并不熟悉
第一,不熟悉的话题将导致考生在下笔前的思考时间过长,影响后面的答题时间。在申论考试中很容易出现前松后紧的现象。如果仅仅是以答完申论考卷为目标的话,申论的时间的确是很充裕的,但考生如果是以获得申论高分为目标的话,时间并不如想象中充裕。因为在答卷的过程中,考生需要严密的逻辑思路和高超的语言表述来打动阅卷老师。第二,面对不熟悉的话题,考生很难提出有针对性地对策。人类对任何事物的认识都存在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而申论考试的要求是要考生把对该社会问题的理性认识写在申论的答卷上。我们就可以很好得解释为什么国家的申论考试为什么一定要考相对比较热门的话题,因为一旦考察的是极度冷门的话题,没有多少人对其有一定的感性认识,那么考试的区分度就会大大降低。
十、卷面整洁度差
良好的卷面整洁度会给阅卷老师一个较好的第一印象,那么老师对你这份卷子的起评分将高于其他的卷子,无形中就等于赢在了起跑线上。反之,整洁度差的卷子就等于给了阅卷老师一个较低的起点,从而影响了评分。一般来说,卷面中的字体不宜过大,不宜采用草书等较难辨认的字体,对自己字体有把握的考生可以行书的格式,没有把握的考生则宜以工整的楷体为主。
满意望采纳为谢。
影响政审的因素
法律分析: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即视为政审不合格:
1.散布有损国家声誉的言论,组织或者参加旨在反对国家的集会、游行、示威等活动的;
2.组织或者参加非法组织,组织或者参加罢工的;
3.玩忽职守,贻误工作的;
4.贪污、行贿、受贿,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或者他人谋取私利的;
5.违反财经纪律,浪费国家或集体资财的;
6.滥用职权,侵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的;
7.泄露国家秘密或者工作秘密的;
8.在对外交往中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
9.参与或者支持色情、吸毒、赌博、迷信等活动的;
10.因政治、经济和其它问题正在接受审查且尚未有结论的;
11.触犯刑律被免予刑事处罚的;
12.受过刑事处罚、劳动教养的;
13.违反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
14.曾被开除公职、党籍和学籍的;
15.在国家法定考试中有严重舞弊行为的;
16.曾受记大过、降级、撤职、留用(留党、留校)察看处分的;应届毕业生在校期间受到“记过”以上校纪处分且尚未解除的;
17.被党政机关、事业单位辞退的;
18.上一年年度考核被确定为不称职(不合格)或上两年年度考核两次基本称职(基本合格)的;
19.严重违反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的;
20.有配偶、直系亲属被判处死刑或正在服刑,对本人有重大影响的旁系亲属被判处死刑、无期徒刑或十年以上徒刑且正在服刑,直系亲属或对本人有重大影响的旁系亲属被判处危害国家安全罪等情形,报考政法机关的;有配偶、直系亲属或对本人有重大影响的旁系亲属正被立案审查,有对本人有重大影响的旁系亲属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且正在服刑等情形,报考相关政法机关的;
21.有其他违法违纪行为,不宜担任公务员职务的。
法律依据:《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第十六条党组织必须对发展对象进行政治审查。
政治审查的主要内容是:对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态度;政治历史和在重大政治斗争中的表现;遵纪守法和遵守社会公德情况;直系亲属和与本人关系密切的主要社会关系的政治情况。
政治审查的基本方法是:同本人谈话、查阅有关档案材料、找有关单位和人员了解情况以及必要的函调或外调。在听取本人介绍和查阅有关材料后,情况清楚的可不函调或外调。对流动人员中的发展对象进行政治审查时,还应当征求其户籍所在地和居住地基层党组织的意见。
政治审查必须严肃认真、实事求是,注重本人的一贯表现。审查情况应当形成结论性材料。
凡是未经政治审查或政治审查不合格的,不能发展入党。
哪些情况影响考公务员
影响考公务员的情况如下:
1、参加公务员考试的考生对四项基本原则有反对言行的;在生活中有流氓、偷窃、赌博等不良行为的,道德品质不良好的以及有贪污、诈骗等犯罪嫌疑尚未查清的,这些考生在政审中都是不合格的。
2、直系血亲或对本人有较大影响的旁系血亲在境外、国外从事危害我国国家安全活动,本人与其划不清界限的;直系血亲中或对本人有较大影响的旁系血亲中有被判处死刑或者正在服刑的。
3、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有抵触行为的;受过刑事处分的;受行政处分未解除处分的;受党内警告、严重警告处分未满一年,受撤销党内职务以上处分未满两年的。
4、组织纪律松懈,经常违反本单位规章制度的;一年内病假累计超过2个月的;超计划生育以及有其他不宜搭到机关工作问题的人也是不合格的。
关于影响公务员考试因素和哪些情况影响考公务员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