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公务员申论考试答案(2012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真题(A卷))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上海公务员申论考试答案,以及2012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真题(A卷)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上海公务员申论考试答案(2012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真题(A卷))

本文目录

上海公务员申论考试答案(2012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真题(A卷))

  1. 2012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真题(A卷)
  2. 上海市公务员考试考些什么
  3. 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2
  4. 上海公务员考试申论考几道题
  5. 上海公务员考试申论答题技巧有哪些有今年的麽

2012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真题(A卷)

2012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A卷)

上海公务员申论考试答案(2012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真题(A卷))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与传统的作文考试不同,是分析驾驭材料的能力与表达能力并重的考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的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依次作答在答题纸指定位置。

4.答题时请认准题号,避免答错位置影响考试成绩。

5.作答时必须使用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纸有效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作答无效。

二、资料

1.当今中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社会管理领域存在不少问题。从总体上看,我国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阶段性特征的集中反映。经过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建设和发展,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都显著增强,这为我们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解决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打下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同时,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并没有改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我们解决各种社会问题的物质基础还比较薄弱。解决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既要增强紧迫感、又要长期努力,尤其需要全面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2.近年来,在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信息化和国际化的过程中,出现了大量新的社会事务和社会问题。例如,在城镇化过程中,外来人口管理、城市社区建设和管理、城郊结合部管理等问题。在工业化过程中,出现征地拆迁、环境和资源保护、安全生产与劳动保护等问题。在市场化过程中,出现就业与失业、企业改革、劳动权益保护、收入分配、市场监管和服务,以及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等多种社会事务。在信息化过程中,出现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管理、食品药品安全管理等社会事务。由于社会结构变动,社会需求结构变化和升级,出现了农民工问题以及与之相关的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养老问题、医疗问题、精神文化甚至生理需求满足问题,出现了独生子女问题和老龄化问题,出现了国际交流与合作、信仰多元化、文化传播与文化安全等问题。这些新的社会事务使得社会管理工作量大大增加,社会管理难度加大。这就需要进行全新的各类社会管理制度的科学设计和制度安排,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也应注重连贯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3.制度是要靠执行来落实的。制度名声再响、力度再大,执行力或可操作性不强,不能形成常态、真抓实干,就会形同虚设,或者流于形式。2011年有两部新修订的法规开始在全国正式施行。虽然两部法规与所有民众关系都十分密切,但两部法规的执行力度和引发的关注度却是“一热一冷”。

2011年5月1日,《刑法修正案》(八)和修改后的《道路交通安全法》正式施行,我国对醉酒驾车违法行为的处罚从行政处罚上升到更加严厉的刑事处罚。在过去,由于法律法规对酒后驾车的处罚力度不够,再加上一些酒后驾车人员法制意识淡薄、安全意识不强,存在侥幸心理,视交通法规于不顾等原因,导致酒后驾车屡禁不止。酒后驾车的危害是不言而喻的。近年来,由于“酒后驾驶”引发的恶性交通事故案件屡屡危害公共安全,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如2009年6月30日,张明宝在南京江宁区醉酒驾车,沿途撞倒9名路人,撞坏6辆轿车,酿成5死4重伤的惨剧,死者中还有一名孕妇。经检测,肇事司机体内血液酒精含量高达每百毫升381毫克。同年8月5日晚,黑龙江鸡西市的张喜军酒后驾驶路虎越野车冲进夜市人群,连撞20多人,造成2人死亡、26人受伤。这次修改后的《道路交通安全法》正式施行后,2011年5月1日凌晨,北京、南京、广州、深圳、重庆、杭州、哈尔滨等地交警部门纷纷设岗,查获多名涉嫌醉酒驾驶者,他们不但被吊销驾驶证,而且被以“危险驾驶罪”起诉,受到刑事处罚。“醉驾入刑”这一新名词开始出现在公众的视野里,在北京被查获的内蒙古司机李俊杰、哈尔滨的司机于洪浩等全国各地因“醉驾入刑”的“第一人”被诸多媒体曝光。“醉驾入刑”提高了司机的违法成本,对涉酒违法行为加大了处罚力度,对危险驾驶人员起到了很强的震慑和警示作用。同时,电视、广播、报刊等社会力量广泛宣传酒后驾车的危害性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开办专项整治宣传节目,引导文明的饮酒文化,并对典型个案进行曝光。再加上公安交警部门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执法力度和刚度极强,效果才如此显著。“醉驾入刑”已经成为约束酒后驾驶的“撒手锏”,所以很多人不敢去触犯酒驾的“高压线”。

4.而同样是在5月1日,新修订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也正式生效,规定28类室内公共场所全面禁烟。明确禁止在室内公共场所吸烟,并作为单独条款出现,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表明了中国积极履约控烟的决心和对国民健康的重视,但是仔细查看《实施细则》就会发现,这里并没有涉及不执行禁烟规定的公共场所将受到何种处罚,以及处罚额度和执法主体,不少人认为这是政策的软肋。《实施细则》里规定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设置醒目的禁止吸烟警语和标志,应当开展吸烟危害健康的宣传,并配备专职或兼职人员对吸烟者进行劝阻等。禁烟本是政府的责任,这一规定却将责任转移到了公共场所经营者的身上,而他们只是普通公民,根本就没有行政执法权,怎能担当起禁烟的重任?另外,由于缺乏必要的处罚措施,会有多少人将新《实施细则》放在眼里?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将导致禁烟效果不佳。

如某市曾在2010年实行号称“最严”的控烟条例,明确规定餐厅、网吧、公园、游乐场、机场、火车站、体育馆、咖啡厅,以及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的办公室等公共场所全面禁烟。条例制订之初,某市就确立了由一个机构综合组织协调,包括市卫生局、公安局、教育局、市地铁总公司等在内的15个部门分工负责的管理体制。但是多头管理却陷入了“无人管理”的真空。声势浩大的立法宣传之后,市民既没见到有谁去制止违法吸烟,更没听说有谁因违规而被处罚。有人调侃道,“一支烟”难倒了15个部门。

5.由于近年来我国各地房价上涨过快,中央出台了包括限购在内的住房调控政策。2011年3月18日,我国南方某市住建局发布《关于贯彻国务院房地产调控政策进一步促进我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8月份,再次下发《关于加强销售资料审核严格执行我市住房限购政策的通知》。而在10月11日上午,该市住建局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公告称:“10月12日起放宽限购条件,已办理房地产权证超过5年(含)的住房产权转移,不纳入限购范围;允许本市户籍居民家庭增购一套7500元/平方米以下的住房。”但不到12个小时后,该局又在网站上通告称:“为进一步征询社会各界意见,并综合评估政策影响”,暂缓执行该政策。限购松绑昙花一现,该市上演的这一出“房产新政闹剧”掀起了轩然大波。

出于环保考虑,国务院办公厅曾发出通知,自2008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限塑令”实施几年来,有顾客说,“我记得以前去超市买东西,那塑料袋子是免费给你的,但是前两年非要搞什么地球环保,禁止使用塑料袋,结果现在塑料袋非但没有禁下来,反倒是开始收费了,去超市购物,两三毛的袋子算不得什么,选择购买塑料袋的人很多。”有关调查发现,超市里虽然塑料袋用量少了,但是连卷袋使用量剧增,而农贸市场、小商品市场和路边摊,“限塑令”形同虚设,推广效果甚微。日前,在一个农贸市场的早市,一卖菜的商贩说,一开始查得很严,后来慢慢地就不怎么管了。

我国南方某县的计划生育工作多年来一直徘徊在全省倒数1—3名的位置。2008年,新一届领导班子走马上任,为了建立政绩,完成好上级政府下达的计划生育任务,甩掉计划生育落后的帽子,采取了一项新的政策措施,即对计划生育实行高额罚款,具体的罚款标准是:超生第二胎罚款2000元,超生第三胎罚款5000元,超生第四胎或更多罚款为10000元。县政府希望通过这项措施的实施有效控制县里的生育数量。同时为了解决基层计划生育工作经费不足的问题,有效调动基层计划生育人员的工作热情,该政策还作出了罚款提成的相关规定,即罚款所得,村、镇两级各提成30%。这项政策实施两年多后,县政府调查发现,根本没达到他们的预期目标,超生问题仍然很严重。许多人宁愿交纳高额罚款也要生育第二胎和第三胎,有些没钱的家庭甚至举债生育也在所不惜。似乎有很多人觉得,交了罚款就等于购买到了计划外生育指标,就具有了合理合法的权利,不少人甚至在未生育之前就预先把罚金交了上去。

6.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是基本的生活必需品。在食品三要素中,安全是消费者选择食品的首要标准。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出现食品安全事件,如英国的“疯牛病”和“口蹄疫”事件,比利时的“二英”事件,国内的“苏丹红”“毒米”“毒油”“孔雀石绿”“瘦肉精”“三聚氰胺”等事件。2011年又爆发“过期染色馒头”“过期面包”,以及面馆用“牛肉膏”添加剂,90分钟让猪肉、鸡肉变牛肉,为保鲜防腐,不良者则将水银注入刀鱼体内等丑闻,每一条都让人触目惊心,以致有人惊呼,别告诉我什么有问题、什么不能吃了,请告诉我什么没有问题,我还能吃什么。频繁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对人们的健康和生命造成了巨大的威胁,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

2009年6月1日起实施的《食品安全法》为保障公众食品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然而,《食品安全法》不可能事无巨细地对全国每个地区所特有的食品安全问题作出详细规定,如《食品安全法》第42条规定:“没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可以制定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制定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应当参照执行本法有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度的规定,并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备案。”目前有些地方和部门立法有两个非常典型的特征:一是对于不能扩大部门利益和权力,却要增其责任的立法,有关部门往往采取“不作为”的态度将其长期搁置。二是对于能够有效扩张部门权力和利益的,有关部门往往会积极推动立法,而且在立法过程中,表现出极强的“部门本位”“部门中心”倾向,以部门意志和部门利益来支配立法,将立法视为强化部门权力和利益的有效工具,在部门利益与公众利益发生冲突时,部门利益置于全局利益和公众利益之上。

7.造成我国当前食品领域乱象丛生、安全问题突出的原因还在于:企业违法生产、加工食品现象不容忽视,少数不法企业违法使用食品添加剂和非食品原料生产加工食品,掺假制假,影响恶劣。食品流通环节经营秩序不规范,有些企业在食品收购、储藏和运输过程中,过量使用防腐剂、保鲜剂;部分经营者销售假冒伪劣食品、变质食品。还有的在农村市场、城乡结合部及校园周边兜售无厂名厂址、无出厂合格证、无保质期的“三无”食品。假冒伪劣食品,严重危害城乡居民和未成年人的身体健康。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滞后,我国有国家、行业、地方、企业等不同的食品标准,数量超过千项,但我国的食品标准,无论与食品安全形势的实际需求还是与国际食品安全基本标准相比,都还有较大差距。相关职能部门日常监管不到位,目前一些食品的安全事件很少是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在日常监管中发现的,而多是媒体报道的结果。如“染色馒头”是央视暗访的结果,“水银刀鱼”是有网友微博直播过程后,媒体跟进调查的。也就是说,食品安全问题患上了严重的“媒体依赖症”,人们难以从食品监管部门那里获取信息,而媒体担负着监管的主要责任,这意味着正常监管制度的失灵。检测水平低,不能满足当前的需要,我国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机构分布在农业部、卫生部、国家质检总局等多个政府部门,各部门从事同一种行为的管理,切入点和管理手段基本相仿,使本来稀缺的资源更加捉襟见肘,影响了食品安全的监督力度和震慑威力。食品安全保障队伍素质有待提高,食品生产、经营与管理机构中懂得食品安全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极其匮乏,食品生产部门、各类农贸市场、食品市场的管理机构中既懂宏观管理又懂专业知识,能为消费者把好食品安全卫生关的技术人员也同样极其匮乏。

8.最近,公安部部署全国公安机关集中开展“打四黑除四害”专项行动,严厉打击整治制售假劣食品药品的“黑作坊”、制售假劣生产生活资料的“黑工厂”、收赃销赃的“黑市场”和涉黄涉赌涉毒的“黑窝点”。公安部要求,各级公安机关要把开展“打四黑除四害”专项行动作为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一次具体实践,进一步强化基础源头管理和基础安全防范,提高对辖区违法犯罪活动的防范、发现、控制和打击能力。同时要与农业、质检、工商、食品监督、卫生、商务、文化、新闻出版、安监、城管等部门密切配合,建立健全合作机制,以达到早发现、早检测、早查处和关口前移,减少危害的目的。要准确把握法律政策界限,坚持保护合法,取缔非法,打击违法,努力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9.社会管理主要是政府和社会组织为促进社会系统协调运转,对社会系统的组成部分、社会生活的不同领域以及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进行组织、协调、监督和控制的过程。制度是制约人的行为,调节人与人之间利益矛盾的一些社会公认的规则,对社会管理来说,制度具有长期性、根本性、全局性和稳定性的特征。现代政府需要通过制度的科学设计和有效执行对社会进行管理。政府对各类社会管理制度的科学设计要求征求各方面意见,让公众参与决策过程,尤其是面对利益分化、阶层多样化等复杂的社会现状,只有公众参与制定公共政策,政策符合大多数公众的民意和利益,制度执行过程才能较为顺畅。

10.燃放烟花爆竹作为我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节日与喜庆的重要内容,但烟花爆竹引起的火灾也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无数伤痛。然而所有人都承认,包括现在主张禁放烟花爆竹的人士也承认,在重大节日,如除夕夜、元宵节燃放烟花爆竹,是中国大地上非常流行的一种习俗。因此,政府在政策制定上,不能单纯地禁止或者开放,如北京市政府1993年12月1日起,率先实行“禁放令”,规定在城市中心的八个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违者要处以100元到2000元的罚款。此后,全国有280多个城市相继实行了类似的“禁放令”,但效果不理想,总有一些不甘心的市民偷偷地点花放炮,各地政府部门为了抓这些抗令不遵的人,没少劳神费力。在2005年的除夕夜,北京市一共出动了13万人上街查禁放,真可谓兴师动众。“禁放令”实行以来,全国各地反对的声音也一直没断过,许多人认为,这是传统民俗,不该禁。眼看着为烟花爆竹开禁的呼声越来越强烈,不少当初实行了“禁放令”的城市开始逐步解禁。在规定了时间、地点和可以放的爆竹种类之后,把放炮仗庆新年的乐趣还给了市民。2005年底,北京市在充分听取市民意见后,修改了规定,以“限放令”取代了“禁放令”,五环路以内地区可在规定时间内燃放。由于制度设计和政策制定的逐步完善,同时,加大执法力度,增强执法力量,延长检查时间,对重点地点和禁放区域加大巡查监控力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1.北京市朝阳区“一网”“两库”“三关”社会维稳风险治理经验也值得学习。该体系基本覆盖了基层维稳涉及的范围和环节,从本质上来说属于风险管理机制建设的范畴,通过配备机构、配备人员、提升能力三方面来实施,其中关键是机制创新和手段优化。“一网”是情报信息网络,对应的是信息管理。它是由三个层面组成:第一层面是区级。由区维稳办牵头,把控全区情报信息的交流、交换工作,实现情报信息在区级层面上的综合利用与共享,实现全区情报信息资源纵向统筹。第二层面是区属职能部门与街乡。建立部门与部门之间,部门与街乡之间,街乡与街乡之间的沟通机制,实现全区情报信息资源横向沟通。第三是基础层面。建立覆盖全区各社区、村最基层社会和社会单位的维稳情报信息员对接,全面掌握各类维稳信息。

“两库”是基本情况库和应急决策支持库,对应知识管理。基本情况库涵盖各类维稳资料及相关知识,为决策者提供资料支持。基本情况库包括重点人情况资料库、重点矛盾纠纷库和公共安全基本情况库三个子库,实现对重点人、重点矛盾纠纷及全区水电气热、交通运输、食品供应、卫生医疗等公共安全相关情况的全面收集、合理分类。应急决策支持库以规范化的案例收集和标准化的应急处置为主要内容,为决策者提供辅助依据。应急决策支持库以群体事件支持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决策支持系统和媒体应对决策支持系统等三个子系统为基础,将各种突发事件分门别类。此库采集事件诱发原因、事件主体、事件发生过程、事件发现途径、信息传播方式、事件处理办法、执行过程细节,并收集事后调查反馈,记录处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遇到的困难,思考可以改进的地方,总结经验,补充漏洞,完善突发事件处理方法和处理流程。事件处理方法收集的不单是政府措施,还吸收群众应急经验,征询专家点评和意见,并借鉴其他省市的处理方法,将各典型事件详细整理,完善入库。如今信息化时代,媒体是社会生活最敏锐的侦察者,往往充当了公众了解社会事态的眼睛。有益的一面是能及时觉察事件,提出预警,争取解决时机。同时,有害的一面是事件反映的社会问题,以及政府处理突发事件的积极或消极效果,媒体会迅速发布出去,有时以点概面,夸大效果,对社会心态和政府公信力有较大影响,需加以控制和节制,引导其向着促进社会和谐的方向发展。因此突发事件发生时,对媒体的应对措施也系统化收入库中,作为参考和借鉴。通过应急决策支持库,规范典型应急事件处理流程,实现类似突发事件的及时、高效处理。

“两库”的建立,一是建设区、街乡两级软件平台。区级平台重在管理,设有信息采集、风险研判、监测预警、辅助决策。街乡平台注重操作,设有基层信息员采集、报送现场信息移动终端和在线研判与基础资料数据管理系统。平台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和3G技术,构建了维稳风险地图,实现了各类风险的直观反映;利用搜索引擎技术,实现了信息的收集。二是坚持整合各方资源,实现统筹共享。一方面整合全区各职能部门、街乡的资源,形成了全区统筹调度、部门归口报送、一源多路、信息共享的信息工作体系。另一方面整合现有的技术手段,将区视频监控系统、视频会议系统与43个街乡监控中心进行有效连通,实现了资源共享,降低了建设成本。三是健全完善机制,确保体系规范运行。完善了监测预警等工作机制,加强了信息搜集的广度和深度。规范了资料、案例的收集对象、种类、程序等工作内容;完善了案例库和基础台账,确保了对基础资料完全掌控。

政府在汇总辖区人、地、事、物、组织相关信息的基础上,聘请专业技术人员编制辖区基本情况数据库,实现了地区动态管理的数字化和预警反应的自动化。“两库”的建立提高了维稳工作规范化水平和预警发现能力。

“三关”:即研判预警关、科学决策关、督查考核关。按照“三关”工作要求,做到矛盾调处工作“五到位”和“五统一”,即工作人员到位、责任分工到位、各项工作到位、运转机制到位、后勤保障到位和统一受理、统一分解、统一协调、统一监督、统一归档,提高矛盾调处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研判预警关,实现突发事件的预警机制与工作绩效挂钩,提高工作人员的防范意识和责任心。科学决策关严格设置突发事件处置时限、工作标准。督查考核关,实现实绩与政绩挂钩、责任与后果明确、奖励与处罚分明,建立一整套贯彻维稳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的督察机制。一是建立责任追究机制,对因决策失误、指挥失当、措施不到位、人员不到位等原因造成严重后果的,分门别类明确处罚标准。二是建立绩效考核机制,制定科学完善的绩效考核办法,定期对各部门、各街乡的工作成效进行考核,确保客观公正。

事件情况:高安屯垃圾填埋场是北京市在2002年建成使用的市政工程,占地600亩,周边涉及居民近10万人,设计垃圾处理能力为1000吨/日,实际达3400—3700吨/日,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2008年入夏以来,由于填埋垃圾的时间周期和多雨天气等因素影响,填埋场的垃圾异味问题较以往更为严重,周边居民反映强烈。

2008年8月25日,时值北京奥运会刚刚落幕,在填埋场附近某小区的业主论坛上,有人发帖号召业主于8月30日上午到小区附近路口集会*,并组织“万人签名”活动。30日上午,有120余名小区居民在路口聚集,100余人围观。聚集事件发生以后,部分业主在网上炒作,扬言要继续以此方式表示*。网络发帖愈演愈烈,每天相关帖子达数百条,在舆论上形成了很大声势。朝阳区迅速成立专项领导小组和现场处置指挥部,依托“一网、两库、三关”体系开展处置工作。

12.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2011年2月,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牢牢把握限度激发社会活力、限度增加和谐因素、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要求,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突出问题为突破口,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

三、申论要求

(一)概括“资料1—4”的主要内容。(10分)

要求:语言精练,层次要点清楚,字数不超过200字。

(二)如何理解健全和完善社会管理格局的十六字方针:“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10分)

要求:准确、简明,字数不超过200字。

(三)结合“资料”,回答下列问题。(25分)

1.分析“资料5”中几个案例存在的主要问题。(10分)

要求:分析条理清楚,简明扼要,字数不超过200字。

2.运用北京朝阳区“一网、两库、三关”体系,谈谈如何处置“高安屯垃圾填埋场异味扰民事件”。(15分)

要求:分析条理清楚,措施得当,字数不超过300字。

(四)结合“资料”,分析我国食品安全事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15分)

要求:分析条理清楚,观点明确,语言流畅,对策可行。字数不超过300字。

(五)阅读“资料”,以“在制度设计中如何体现科学性、有效性”为主题写一篇议论文。(40分)

要求:(1)参考给定的资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

(2)观点明确,联系实际,分析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

(3)总字数800—1000字。

上海市公务员考试考些什么

您好!

一、考试科目和结构

2011年度上海市考试录用公务员的公共科目笔试分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全部采取闭卷考试方式。

(一)《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为客观性试题,考试时限120分钟,满分100分。

(二)《申论》

《申论》为主观性试题,考试时限150分钟,满分100分。

二、作答要求

(一)《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报考者务必携带的考试文具包括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2B铅笔和橡皮。

报考者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填写本人姓名和准考证号,用2B铅笔在指定位置上填涂准考证号和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作答。作答在试题本上或其他位置的一律无效。

(二)《申论》

报考者务必携带的考试文具包括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2B铅笔和橡皮。

报考者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填写本人姓名和准考证号,用2B铅笔在指定位置上填涂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作答。在非指定位置作答或用铅笔作答的一律无效。

三、《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介绍

(一)测试内容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主要测查从事公务员职业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潜在能力,通过测试选拔出能够胜任公共管理工作的优秀人才。测试内容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判断推理能力、数理能力、常识应用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主要测查报考者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和思考的能力,准确迅速地理解文字材料内涵的能力,重点考察理解和使用词语的能力,理解把握语句各类表达方式的能力,以及阅读分析文字材料的能力。

判断推理能力主要测查报考者对各种事物关系的分析推理能力,重点考察运用科学原理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运用概念和标准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对形象和空间关系准确识别、把握和思维的能力,以及判断、推理、演绎、归纳和批判分析等逻辑思维能力。

数理能力主要测查报考者理解、把握事物间量化关系和解决数量关系问题的能力,包括对数据的分析、运算、推理能力。

常识应用能力主要测查报考者对政治、法律、管理、经济、科技、公文、党史、国情、人文、生活常识等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综合分析能力主要测查报考者综合运用政治、法律、管理、经济、科技、公文、党史、国情、人文等知识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

(二)题型介绍

第一部分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

本部分均为单项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不选、多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第一种题型:选词填空。给出一个句子或一段话,要求报考者从所给的词语中选出能够使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最准确的词语。

例题:对一篇规范的论文,因版面限制而去砍综述、删注释,实在是_________的不智之举。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___。

A、削足适履 B、扬汤止沸

C、矫枉过正 D、舍本逐末

解答:此题正确答案为A。

第二种题型:语句表达。给出几个句子,要求报考者找出最符合题意的语句。

例题:下列给出的几句话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_________。

A、阅读理解正确与否,是衡量阅读能力好坏的重要标志

B、阅读与理解,是衡量阅读能力的重要标志

C、阅读是否理解是衡量阅读能力的主要标志

D、阅读能力好坏的标志是理解

解答:此题正确答案为A。

第三种题型:阅读理解。给出一个语段或一篇短文,要求报考者通过仔细阅读分析,找出与题意最相符合的选项。

例题:在古典传统里,和谐的反面是千篇一律。“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所以和谐的一个条件是对于多样性的认同。中国人甚至在孔子之前就有了对于和谐的经典认识与体现。中国古代的音乐艺术很发达,特别是一些中国乐器,像钟、磬、瑟等各种完全不同的乐器按照一定的韵律奏出动听的音乐,但如果只有一种乐器就会非常单调。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_________。

A、和谐观念源于中国古代音乐

B、差异是和谐的一个必要条件

C、中国人很早就产生了和谐观念

D、音乐是对和谐的经典认识与体现

解答:此题正确答案为B。

第二部分判断推理能力

本部分均为单项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不选、多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第一种题型:科学推理。要求报考者综合运用自然科学原理进行分析判断,得出最符合题意的答案。

例题:自行车是靠车轮与地面的摩擦力而行驶的,两个车轮与地面摩擦力的方向是_________。

A、前轮向后,后轮向前 B、前轮向前,后轮向后

C、前轮和后轮都向后 D、前轮和后轮都向前

解答:此题正确答案为A。

第二种题型:定义判断。在每道题中,先给出一个概念的定义,然后再给出一组事物或行为的例子,命题假设给出的概念的定义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要求报考者从中选出最符合或最不符合该定义的典型事物或行为。

例题:职业枯竭是指人们在自己长期从事的工作重压之下,产生身心能量被工作耗尽的感觉。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职业枯竭状态的是_________。

A、老周不能胜任自己现有的工作,每天都会忙得焦头烂额

B、刚参加工作的小李觉得这份工作太累,产生了跳槽的念头

C、刘经理每天工作繁忙,缺乏充足的休息,情绪也越来越糟糕

D、在从事过许多不同的职业之后,老王觉得所有工作都索然无味

解答:根据题干所给定义,正确答案为C。

第三种题型:图形推理。每题给出一组图形,要求报考者仔细观察给出的图形,根据题意找出其中规律,选出最符合变化规律的答案。

第四种题型:分析推理。在每道题中给出一段陈述,假设这段陈述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要求报考者根据这段陈述,选择一个正确答案。

例题:科学家对76位心脏病患者进行了研究,他们分别采用“一名志愿者带一只狗前去探望病人”、“一名志愿者前去探望病人”以及“没有志愿者”三种方法分别测试这些病人的反应。结果发现第一种情况下病人的焦虑程度下降了24%,第二种情况下病人的焦虑程度只下降了10%,第三种情况下病人的焦虑程度仍保持原来水平。因此科学家认为,狗能帮助心脏病人降低焦虑情绪。

下面_________项最能削弱科学家的论点。

A、带狗和不带狗探视的实验分别选在两个不同的时间段

B、在带狗的志愿者中,绝大多数喜欢并自己饲养宠物狗

C、在被探望的病人中,绝大多数喜欢并自己饲养宠物狗

D、志愿者带去探望病人的大多数狗都是性情比较温顺的

解答:观察A、B、C、D四个选项,似乎都能削弱科学家的论点:狗能帮助心脏病人降低焦虑情绪。但选项C“在被探望的病人中,绝大多数喜欢并自己饲养宠物狗”直接说明研究对象(心脏病人)的样本太特殊(绝大多数被研究的心脏病人喜欢并自己饲养宠物狗),不具有代表性,因此C最能削弱科学家的论点。故 C是正确答案。

第三部分数理能力

本部分均为单项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不选、多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第一种题型:数学应用。每道试题给出表述数字关系的一段材料,要求报考者通过分析、判断、运算,找出最符合题意的答案。

例题:某机关单位召开一次会议预期12天,后因会期缩短4天,因此原预算费用节约了一部分。其中生活费一项节约了4,000元,比原计划少用40%,生活费预算占总预算的4/9,则总预算为_________。

A、45,000元 B、35,000元

C、27,500元 D、22,500元

解答:此题正确答案为D。

第二种题型:资料分析。给出一段资料(文字、图表或数据),要求报考者通过对资料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计算,找出最符合题意的答案。

第四部分常识应用能力

本部分均为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至少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例题:关于政府职能的特征,下列论述正确的是_________。

A、政府职能的实施主体是政府机构

B、政府职能的主要内容是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

C、政府职能的实施手段主要是依法行政

D、政府职能是政府机构设置的根本依据

解答:此题正确答案为A、B、C、D。

第五部分综合分析能力

本部分均为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至少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例题:阅读下面材料,回答1~2题。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体现了_________的原理。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

C、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

D、政治对社会发展起重大作用

解答:此题正确答案为A、D。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能够引导中国发展进步,是因为它________。

A、尊重现实,一切从实际出发

B、把独立自主与保持社会稳定两者结合起来

C、指导我们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地去探索和实践

D、标志着我们已完成了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创建

解答:此题正确答案为A、C。

四、《申论》介绍

《申论》是测查从事公务员职业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的考试科目。《申论》材料通常涉及特定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主要测查报考者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试卷由考生须知、给定资料、答题要求三部分组成。

阅读理解能力要求全面把握给定资料的内容,准确理解给定资料的含义,准确提炼事实所蕴含的趋势、矛盾和本质问题。

综合分析能力要求对给定资料的全部或部分的内容、趋势或矛盾进行归纳分析,多角度地思考资料内容,作出较为全面系统的评价。

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要求借助自身的实践经验或生活体验,在对给定资料理解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和界定问题,作出评估或权衡,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措施。

文字表达能力要求熟练使用指定的语种,运用说明、陈述、议论等方式,准确规范、简明畅达地表述思想观点。

2011年度上海市考试录用公务员的专业科目笔试分为《政法》、《综合管理》、《经济管理》、《财务管理》、《信息管理》和《城市建设管理》,全部采取闭卷考试方式。

专业科目均为客观性试题,试题题型为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考试时限为60分钟,满分50分。

楼主如果想参加公考,那还是先从基本的了解一些吧,多关注上海中公的网站,里边有备考资料,希望可以帮到你!!

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2

适用于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

满分100分时限150分钟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与传统的作文考试不同,是分析驾驭材料的能力与表达能力并重的考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的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作答要求”依次作答在答题纸指定位置。

4.答题时请认准题号,避免答错位置影响考试成绩。

5.作答时必须使用黑色钢笔或圆珠笔,在答题纸有效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作答无效。

二、给定资料

1.下面是某网站最近发表的谈关于公共文化教育的文字:

当前,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许多城市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城市生命线似乎脆弱得不堪一击。一场不太大的雨雪就能让城市半瘫痪;居民的家也不再是安全的港湾,劣质建材散发着致癌的毒气,劣质缆线成为埋在家里的地雷,泄漏的燃气就像身边的火药库,噪音公害仿佛幽灵般游荡的杀手;热岛效应闷得我们大汗淋漓,沙尘暴刮得我们泪眼迷离;逢雨必涝正成为中国大城市的通病;一向被视为“最安全交通工具”的电梯也频出事端,社会上甚至将其作为“凶器”的代名词……我们正处在一个高风险社会中,越来越多的城市灾变几如脱缰之马。

对大自然的愤怒我们应该心存敬畏,但对这些人为的城市灾难,我们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如果不尽快改变这种状况,灾难不知什么时候就会降临到我们自己头上。

安全感是生活质量的刻度,是人们心理需要中的第一需要,是人格中最基础、最重要的成分。一旦这最重要的东西缺失了,人们还能放心地去哪里?还能放心地乘坐什么出行?还能放心地吃什么?尤其是城市突发性危机事件,凸显了当今社会缺乏综合应急系统的软肋。

在诸多涉及公众生命的问题中,首要问题之一是公共应急资源需要整合。一方面不少部门总在强调自己的救援力量如何的不足,另一方面又分明有庞大而名目繁多的救援队伍,地震救援、城市消防、交通救援、工程抢险、城市危险品救援等等,这些队伍都具有相当高的专业水平,可问题在于这些救援力量往往仅是行业自己的,在条块分割的情况下,力量相当分散,很难形成合力。一些有识之士一直呼唤构建一个城市综合减灾应急系统,公众则需要培养必要的危机意识,要“伤后知痛”。现在很多事故灾害都直接波及城市中无辜的公众。在不少情况下,传统观念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城市的灾难与危机。

因此,对相关公共文化教育的呼唤已成为许多人的共识。井喷、火灾、爆炸、踩踏事故、地铁追尾、游船翻沉、文物烧毁等,被媒体通天热炒,显示出一种防灾预警意识的觉醒。但我们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主要表现在文化自律性、生命文化、安全技能观等方面。有学者认为:西方人对遵守安全规章制度往往表现出一种自觉性及自律性,强调保障安全是人的权利;中国人从古至今则更多地强调用典范的影响力来影响行为,此种方式很难完全适宜于现代城市化的生活状态。西方人“生命第一”的文化原则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中国人却过多地宣传“国家财产第一原则”,这与“应急避险权”所主张的“生命高于一切”的原则似乎相悖。美国在1985年就组建了社区救灾反应队,美国国家防火协会经常组织北美统一的火灾“大逃亡”训练活动;中国人在相当一个时期内还只停留在对安全警钟的认知环节,暴露出在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安全产品上存在的诸多不足。这一切,都告诫我们必须系统地、更加完善地开展公共文化教育。

2.如果地铁站台或者行驶中的地铁列车失火了,大量乘客如何有效疏散?如果12级台风登陆上海,那些高层建筑上的玻璃幕墙顶得住吗?……这一个个“如果”,都是上海某大学防灾救灾研究所的一个个科研课题。

上海某报记者报道:最近在全市开展的“我为城市安全献一计”活动,引起了研究所专家们的密切关注。一方面,他们为市民居安思危意识的增强和诸多防灾好点子欣喜;另一方面,专家们很想提醒:“防灾不能只考虑技术手段——给城市打造‘金刚罩’,更得在‘人防’上多下工夫,而恰恰在这方面,我们大有改进和提升的空间。”

“城市公共交通若都能配备全程监控,运行的安全系数就更高了”;“上海越江隧道已经有10多条,针对可能遭遇淹水事故的危险,不妨装上安全阀门,需要时可用来挡水”;“预防高楼玻璃幕墙掉落,应该对建筑做整体风洞试验”……这些意在为城市套上一个水火不侵“金刚罩”的设想,很有道理,提出这些建议的专家中不乏院士。

“但我们不得不面对现实:一座城市不可能为了防范一些小概率的灾害事故,不计代价地增添防灾设施。”该研究所专门研究城市地下建筑安全与灾害应对的H博士,对地铁渗水和隧道渗水实地考察过多次。他对于一些学者提出为越江隧道增设“挡水阀门”的建议,并不完全认同。他说,“据我了解,国内有个别隧道安装过这样的阀门,但可以想象,常年用不上;后来有一次搞演习时决定用一下,却发现阀门由于年久失修,机械失灵,根本没法动。”

H博士想用这个案例说明两个道理:第一,为了小概率事故而砸重金设防,心理安慰作用远远大于实际作用,要不要这么做,应全面考量;第二,如果装备上了,则怎样保养维护,工作人员能不能熟练操作,都是必须重视的“人防”环节,否则,当有朝一日预想中的特大灾害真的发生,“金刚罩”极有可能派不上用场。

“防灾设施,从理论上说总是不足的,因为它们应对的往往是适当程度的、发生概率较高的灾害事故。”研究火灾防范的C研究员力挺H博士的观点。这位研究员对轨道交通实地考察过多次,他关注的焦点是地铁站和车厢里的消防设施。他注意到,站台和车厢里的屏幕会经常播放视频,告诉市民一旦发生火灾险情如何紧急疏散,强调必须做到的一些要领。

当被问道“地铁里有没有专门的消防逃生通道”的问题时,C研究员回答:上海地铁的逃生通道,其实就是我们平时上上下下的那些楼梯,并没有其他特殊通道。他说:一旦有险情发生,要减少人员伤亡,最关键的是工作人员能否在最短时间内有序地疏散人群,工作人员需要定期演练;我们现在似乎更看重灭火器数量够不够、是不是放在容易找到的地方,但险情出现时现场肯定乱,工作人员能不能及时顺利地拿到灭火器?会不会熟练使用?这些都是必须予以重视的问题。或许有乘客就在灭火器旁边,但又有几个人会用?

“老实说,怎么用灭火器,我还真不知道。”说这话的,是另一位年轻的研究员Y博士。防灾专家也不会用灭火器?她坦率承认,并随即以此为例指出了城市公众教育的许多薄弱环节。

“无论社区里的大爷大妈,还是写字楼里的白领,防灾知识都是从小册子、展板、讲座或者网络上看来的。且不说所知有限,即使认为不少人一无所知,也并不为过。而且就算有人并非一无所知,也未必有用,因为没有转化为能力。”Y博士说,汶川大地震、上海“11·15”特别重大火灾事故发生后,很多单位都搞过安全演练,可很大程度上是“演戏”。大楼里有消防箱,但如何打开?消防箱里有灭火器,但如何操作?应急避难场所在哪里,怎样利用?这些关键的内容,演练过吗?再说,演练一次肯定不行,就算学到点东西,很快便会淡忘,必须定期训练。日本人应付地震有一套,那是在定期、再三的演练中练出来的。

在这些专家看来,“人防”的漏洞和缺陷,远比“技防”不足更可怕。

专门研究风灾防控的Y博士曾多次去浦东陆家嘴,这一地区有几十栋玻璃幕墙大楼,且不止一次发生过玻璃掉落事故。这些玻璃幕墙建筑能不能抵抗12级以上大风,这正是她的科研课题。她告诉记者,大风常被认为是玻璃幕墙掉落的“元凶”,但实际上,在建筑工人安装玻璃时可能就已经埋下了隐患。

“在安装时,把螺丝拧得过松固然不行,但过紧也会使玻璃幕墙受力失衡,从而出现细小的裂缝。”她说,如果把大楼玻璃幕墙的掉落视作对城市安全的一种威胁,那么减少威胁的关键同样在“人防”。如果在定期清洗幕墙表面的同时,增加一道“体检”关,绝大多数玻璃掉落事故就可以避免。

3.2010年,S市一公寓大楼失火,造成100多人死伤。这起特别重大的火灾事故,凸显了现代城市运行中的脆弱性。

“脆弱性”是吉尔伯特·怀特在20世纪70年代首次提出的概念,之后被广泛应用于灾害学、生态学、金融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等许多方面,大大拓展了“脆弱性”的内涵。

现代城市不仅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而且是人口、财富和各项社会活动高度密集的地方,但同时也是各类风险和突发事件最密集的地区,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后果往往是灾难性的,社会影响很恶劣。从这个角度来看,城市运行中的脆弱性,可以理解为城市生活运行中受到外部致灾因素影响的可能性和敏感性,它涉及外部致灾因素影响的程度,涉及相关防范系统对致灾因素的抵抗为以及对这种系统抗逆力的某种衡量。

调查报告显示,S市特别重大火灾较典型地反映了现代城市运行中的脆弱性问题。此次火灾,是大楼维修时由无证的电焊工违章作业所产生的火花,引燃了不能阻燃的“安”,然后蔓延到大楼上易燃的装修材料,从而酿成大祸。该大楼维修工程存在层层分包和转包等违法违规问题,加上日常管理缺乏有效的规范化监督,致使维修施工过程中存在管理松懈、秩序混乱及安全措施不到位等情况,结果超出了建筑工程系统脆弱性的承受度,由量变转变成质变。脆弱性演变成严重的危机,最终导致此次惨剧。

这次火灾,尽管S市启用了现代化的警用直升飞机用于紧急救援,但在如此严重的高楼火灾面前,无法有效发挥高空消防灭火和救援的功能。同时,部分常规的消防云梯及消防设施难以满足高层建筑灭火的需要,影响了救援的速度和效率。

“自救优于互救,互救优于公救”,早已是降低灾害损失的经验之谈。但部分市民依然习惯于等待以政府为主导的公共救援,而这类救援往往因为需要一定时间,不够及时,而影响救援效果。S市火灾的确不同程度地反映出市民自救、应急疏散能力的明显不足,部分居民耽误了宝贵的逃生时间。事后发现,连居住在二楼的有些居民都没有及时撤离,而窒息在家中浴室里,令人痛惜。

S市火灾发生前,政府主管部门对建筑工程监督不到位,民众的力量又没有被动员,致使工程的建设监督事实上处于真空状态,为火灾发生埋下隐患。在火灾发生后,由于市民市场保险意识不强,火灾给市民带来的生命和财产损失,部分由政府买单,而社会主体、市场主体功能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加重了政府的负担。

在现代城市工程建设规划设计中,由于片面追求建设速度或追求经济效益,对工程未来可能存在的意外事故考虑不足,或者相关投入不足,致使工程的安全设施,从规划到设计,都存在严重缺陷或不到位问题。就S市火灾而言,高楼部分消防设施配备缺乏,管理措施不到位;楼与楼间距较小,道路狭窄。这些,导致火灾发生后,因安全通道狭窄,物理空间有限,部分消防救援设备难以到达现场或难以发挥有效作用,严重影响了救援效果。

S市火灾充分说明,如果对于城市运行中可能存在的突发事件预测和准备不足,必将使现代化城市运行中的风险难以及时、快速、准确、有效地得到识别、防范和控制,结果便是重大灾难。

4.T市晚报刊发了一批“市民来信”,集中反映了城市市民出行中遇到的问题。

市民甲:8月下旬的一天早上,我送朋友去赵家口长途汽车站,发现这里是一个Y字形路段,行驶的车辆由两条机动车道汇聚到一条机动车道上。引人注目的是,两条分支机动车道中的一条上缓缓行驶着大量公交车,一辆接一辆,车队一直排到Y形车道汇流口。刘公铺桥西这一站点设置在两条机动车道之间,我和朋友便是在这一站下的车。这里下车的乘客很多,从公交站牌看,至少有15条不同路线的公交车要在这一站停靠。这就使得上下车的乘客特别多,疏散时间增加,公交车停靠的时间也就相应增加,而之后需要进站的公交车排队进站的时间也被延长。我看到排队等候进站的公交车一直都保持在5辆以上,使得路面拥挤不堪。我从刘公铺桥西站下来后沿着公交站绕了一圈,发现并没有能够穿过马路的人行横道。乘客如果想要安全地走到5米开外对面的公交站,需要返身走几百米去绕行赵家口天桥。这对于在上班时间急着换乘车辆的人来说太费时间,所以我看到绝大部分下车的乘客都径直走到站点与绿化带之间的空隙处,在大量的机动车流之间惊险地穿过马路。这虽然存在着巨大的安全隐患,但与登上天桥再下来相比显得方便快捷许多。

市民乙:前几天上午,我去石化总公司附近的体检中心体检。事先我从公交网上查询得知,经过我家小区附近的16路公交车可以抵达石化总公司。乘16路车顺利抵达目的地并体检之后,我按惯例走到回程方向的石化总公司站点等车。等了约20分钟,来了一辆16路车,却呼啸而过,并没有靠站。我先是误以为司机甩站,后来无意中看了一下站牌,发现这个站点并不停靠16路公交车。这让我有上当受骗的感觉,心情也被败坏了。一个朋友说,他经常乘公交车出行。沿江路上的清河站的58路、117路也是“有去无回”的。对这类现象,我百思不得其解:公交公司为啥不让乘客有去有回?

市民丙:随着我市城市建设速度的加快,轨道交通网络不断向外延伸,远离中心城区的住宅区越来越多。但是,轨道交通只解决大流量,不能完全解决住宅小区到达轨道交通车站之间的“最后一公里”问题。退回去20年,有没有“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有。那当时是怎么解决的?一是走路,二是骑车。现在为什么没人走路了?过去走是因为经济困难,现在几块钱对绝大多数人来说都不是问题;有人想走,却发现道路坑坑洼洼或晚上黑灯瞎火,感到特别不安全。为什么现在骑自行车的少了?因为骑车的成本也不低。现在规范的小区里,自行车必须停在车库里,每月要交停车费;你想停在公交车站或者轨道交通站点,也必须交停车费,否则很容易失窃,交了钱也不一定保证不丢。此外还“受气”。现在是汽车社会,不少道路上都没有非机动车道,即使设有非机动车道,也常常被乱停的机动车占用。于是,原本可以自行解决的“最后一公里”被“黑车”填了空。在公交站点,有不少小轿车、摩托车、电动车等“黑车”聚集。由“黑车”引起的交通事故常常让人心有余悸。

5.英国哲学家阿兰·德波顿在四川大地震之后发表文章,介绍并阐发了古代罗马哲学家塞内加关于人类灾难的哲学思考。

公元62年2月5日凌晨,一场强烈的震灾在坎帕尼亚省地底进发,数千名毫无察觉的居民在几秒钟内丧命。庞培城内大部分建筑在睡梦中的人们头顶上坍塌。救援行动因随后发生的火灾而受阻。幸存者除了身上污黑的衣衫,失去了一切。在整个罗马帝国境内,到处是惊恐、难以置信和愤怒的情绪。这个世界上大、技术上最先进的民族,在大自然的脾气面前,怎会如此不堪一击?

这些痛苦与惶惑,引起了塞内加的注意。他撰写了一系列文章来安慰他的刚刚遭逢灾难的读者,然而,他的安慰却多少显得生硬和阴郁:“你们说‘我没想到这一切会发生’难道你们以为,当你知道某件事有可能发生,当你看见它已经发生,这件事居然还不会发生吗?”为了平息读者心中的不平,塞内加在公元62年的春季提醒大家:无论我们认为自己已变得多么高明和安全,自然灾难与人为灾难始终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因此,我们必须时刻想到未可预料的事情。平静,不过是历次混乱之间的间歇。没有什么是绝对可靠的,即便是我们双脚依凭的大地。

塞内加认为,由于未曾预料到的事件对我们的伤害,由于我们必须预想到所有事情,因此我们任何时候都必须牢记,最糟糕的事情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每个人在驾车启程,走下楼梯,或是与朋友话别时,都应意识到各种致命的可能性。塞内加强调:“不应有始料未及之事。我们的思想应先行一步,去面对所有的问题。我们所要考虑的,不应仅是什么事常会发生,而更应是什么事有可能发生。人是什么?人是一件容器。哪怕是最轻微的振动,最小的颠簸,都会让它破碎。人的躯体软弱而易碎。”

在经历了大地震之后,许多人主张应疏散整个地区的民众,并且不要在震区重建房屋。但塞内加并不认为地球上会有一个地方具有彻底的安全。“谁又能保证,他们所站立的这块或那块土地,就是更好的地基呢?如果我们以为,世界上的某个地方可以幸免于难,保证安全,那我们就错了……大自然还没用这种方式创造过任何永恒不变的东西。”

有中国学者读了阿兰·德波顿的文章之后这样解读塞内加的思想:没有绝对的安全,在某种意义上说,人类的历史正是一个与灾难相伴以及与灾难抗争的历史,而塞内加的思想看似悲观,却有助于我们培养忧患意识,有助于国人在灾难来临之际保持清醒、从容与淡定,并减轻灾难和流血带来的震惊,进而积极地应对灾难。从这个意义上说,塞内加道出的是与中国古代改革家王安石的“天变不足畏”相近的思想。

三、作答要求

(一)认真阅读“给定资料”,简要回答下面两题。(20分)

1.根据“给定资料2”,对专家们所说的“技防”“人防”加以解释。(10分)

要求:准确、简明。不超过150字。

2.根据“给定资料3”,谈谈“现代城市运行中的脆弱性”在S市特别重大火灾中的具体表现。(10分)

要求:准确、全面、简明。不超过150字。

(二)A市F区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居民安全文化教育”活动。请根据“给定资料”,从“安全文化理念”、“增强安全意识”、“日常安全须知”三个方面为社区的宣传栏写一份宣传稿。(20分)

要求:

(1)内容具体,针对性强:

(2)用语恰当,通俗易懂:

(3)不超过500字。

(三)“给定资料4”反映了T市市民出行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假定你是市交管局聘请的观察员,请就这些问题提出解决建议,呈送市政府有关部门参考。(20分)

要求:

(1)对存在的问题概括准确、扼要;

(2)所提建议具体简明、有针对性、切实可行;

(3)不超过400字。

(四)“给定资料5”画线部分写道:“无论我们认为自己已变得多么高明和安全,自然灾难与人为灾难始终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请结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联系自己的经验或感受,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

(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有思想性;

(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语言流畅;

(4)总字数800—1000字。

参考答案

(一)答案提示

1.技防:以技术手段为核心的安全防范手段,即通过现代科学技术进行安全防范。集中表现为增添高科技含量的防灾设施和装备,如安全阀门、灭火器等。

人防:以人为核心的安全防范手段,即通过人力进行安全防范。表现为仰赖人力落实的安全意识培养、防灾知识学习及向实际行动有效转化、防灾设施和装备的保养维护及熟练操作使用等。

2.具体表现如下:

建筑工程维修施工中安全意识淡薄,管理中规范理念缺乏。

救援设施设备不足、救援能力有限,难以满足高楼火灾救援的需要。

市民过度依赖公共救援,自身应急知识缺乏,自救、互救能力明显不足。

城市安全运行中各种社会资源动员能力有限。

城市发展速度与城市公共安全承受度不相匹配。

管理者对现代城市安全运行中的脆弱性认识不足。

(二)答案提示

居民安全文化教育宣传稿

一、安全文化理念

安全即“免除了不可接受的损害风险的状态”,蕴涵两层含义:其一,安全是免除了不可接受的损害风险的相对安全,而不是免除了所有损害风险的绝对安全;其二,安全是通过把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范围来实现的。两层含义揭示出的核心内容为:风险是绝对的,安全是相对的,安全的实现需要人们在承认风险绝对存在的同时想方设法将其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

二、增强安全意识

风险的绝对性和安全的相对性提醒人们必须增强安全意识,在生产和生活中对各种各样有可能对自己或他人造成伤害的外在环境条件树立一种戒备和警觉心理。在生产中,自觉遵守安全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做到有没有人管、有没有监控都一个样,坚决杜绝违规指挥、违规操作、违反劳动纪律等行为;在生活中,做遵守交通规则、安全用电用火、熟谙求救逃生技巧和紧急救护知识的有心人。

三、日常安全须知

消防安全:

平时熟悉住所的各个通道、出口,预先模拟火灾场景,明确逃生路线并牢记。

正确掌握灭火器的使用方法,熟练使用灭火器。

交通安全:

横过马路时,走人行横道或过街天桥,不要图一时方便,抄近道,更不要斜穿猛跑;

乘车时,乘坐安全有保障的公共交通工具,不要坐无安全保障的“黑车”。

(三)答案提示

问题:

站点设置和规划不合理,且缺乏相应的人行横道,加剧拥堵,存在极大安全隐患。

某些公交车停靠站点的设置不具有对称性,有去无回,致使市民出行多有不便。

住宅小区到交通车站之间的“最后一公里”成为难题,自行解决渠道不畅,“黑车”填空。

措施:

在站点设置和规划上综合考虑多条车道汇聚情况、车流量等因素,尽量避开多条车道汇聚处,适当限定站点停靠车辆数目或对停靠车辆较多的站点进行站台拉长和站牌分散错开处理,且在站点附近设置方便市民快捷换乘和过街的人行横道。

尽量对公交车来回停靠站点进行对称性设置,若因客观条件限制不能对称设置,则应利用既有的语音预报系统,于来回停靠不对称的站点预报时告知乘客这一不对称情况,让乘客心中有数,早作准备。

做好道路平整建设和公共照明灯安置工作,完善对道路非机动车道的建设和管理等工作,为市民自行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提供条件;以一个或相邻几个社区为单位制定便宜、安全且便捷的巴士出行方案。

(四)参考范文

灾难应对之“人防”

综观古今中外,放眼大千世界,自然灾难从未失其踪迹,人为灾难总是不期而至,它们一次又一次地打破人类自恃已变得足够高明和安全的幻想,一遍又一遍地向人类宣示它们的客观存在,让人类不得不在屡次承受家园被毁、亲人遇难的悲痛之余,承认安全是相对的而风险是绝对的,不做好万全准备就会在自然灾难和人为灾难面前“一败涂地”。

无论灾难给人类的教训多么惨痛,人类对它的认识多么深刻,现实中,依然有很大一部分人没有基本的安全理念和起码的安全意识,将“人防”束之高阁。这些人会在生产中违章指挥、违章操作,漠视规范意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从而导致一系列人为因素引起的灾难事故,夺去无数人的生命;在日常生活中会任侥幸心理发展蔓延,如面对遭受灾难的人群时,在为其悲叹之余,却暗自庆幸自己没有遭遇到那样的灾难,甚至还很简单地认为那样的灾难不会降临到自己身上,他们连基本的自救能力和逃生技能都没掌握,发生火灾时,不会使用灭火器,即使居住在二楼也会生生窒息在自家浴室里。这些安全理念和安全意识淡薄的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一旦发生意外,轻则危及自己和家人,重则累及他人,伤人无数,后患之大,不言自明。

面对作为我们生命的一部分的自然灾难和人为灾难,我们能做的就是以坚忍的态度去正视它并竭尽所能将其损害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这一目标的实现,在仰赖现代科学技术提供的高科技防灾设施和装备做好“技防”之余,更需要我们做好“人防”。

做好“人防”的第一步无疑就是树立安全理念,增强安全意识,培养忧患意识。认识到灾难发生的必然性,没有所谓的绝对可靠或绝对安全,时刻对可能招致灾难的环境条件保持一种戒备和警觉心理,不仅考虑什么灾难会经常发生,更要考虑什么灾难可能发生,因为始料未及的灾难往往是最致命的。第二步则是付诸实际行动,做好将灾难损害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的万全准备,程度地提高自救、互救能力和掌握逃生技能。其中,首要的就是针对可能发生的灾难定期做好实战演练,模拟并熟练操作和使用防灾设施和设备,模拟并熟悉灾难发生时的情景,以保证在灾难来临之时能做到保持清醒、从容与淡定,并减轻灾难带来的震惊,从而积极地应对灾难。没人能否认,日本地震中从受难市民到政府均能保持清醒、镇定从而有效快速采取应对措施不是他们长时间进行定期实战演练的结果。

于灾难,我们不仅要有“天变不足畏”的勇气,更要有防范意识和积极应对的态度,时刻贯彻和实践“人防”这一安全防范手段。

上海公务员考试申论考几道题

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题型为行测+申论。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题目数量以及具体时间为:

常识判断 20题 15分钟

言语理解与表达 40题 35分钟

判断推理 40题 35分钟

数量关系 15题 15分钟分析 20题 20分钟

职位类别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职位

阅读理解能力要求全面把握给定资料的内容,准确理解给定资料的含义,准确提炼事实所包含的观点,并揭示所反映的本质问题

综合分析能力要求对给定资料的全部或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多角度地思考资料内容,做出合理的推断或评价。

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借助自身的实践经验或生活体验,在对给定资料理解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和界定问题,作出评估或权衡,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措施。

文字表达能力要求熟练使用指定的语种,运用说明、陈述、议论等方式,准确规范、简明畅达地表述思想观点。

抢首赞

国家公务员考试科目为《行测》《申论》,行测有135-140道题目,申论有4道问答题,一篇写作。

题型介绍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涉及多种题目类型,试题将根据考试目的、报考群体情况,在题型、数量、难度等方面进行组合。以下是部分常用题型介绍。

1.言语理解与表达

2.数量关系

第一种题型:数字推理。每道题给出一个数列,但其中缺少一项,要求报考者仔细观察这个数列

第二种题型:数学运算。每道题给出一个算术式子或者表达数量关系的一段文字,要求报考者熟练运用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法则,并利用其他基本数学知识,准确迅速地计算或推出结果。

第二种题型:定义判断。每道题先给出一个概念的定义,然后分别列出四种情况,要求报考者严格依据定义选出一个最符合或最不符合该定义的答案。

第三种题型:类比推理。给出一组相关的词,要求通过观察分析,在备选答案中找出一组与之在逻辑关系上最为贴近或相似的词。

第四种题型:逻辑判断。每道题给出一段陈述,这段陈述被假设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要求报考者根据这段陈述,运用一定的逻辑推论,选择一个最恰当的答案。

4.资料分析

针对一段资料一般有1~5个问题,报考者需要根据资料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推测和计算,从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上海公务员考试申论答题技巧有哪些有今年的麽

您好,上海-华图为您解答。

近年来,伴随着申论改革,综合分析题目是公务员考试申论科目的常考题型,而且出题方式也很灵活,让我们的考生很难把握。从历年考试的分值来看,其所占分值视题目难度15-25分不等,并且各有特点下面华图教育专家就来梳理一下综合分析的考生盲点已经应对之策。

一、考生常见盲点

综合分析题往往要求考生谈谈对某句话或某种现象的看法、观点、理解,这导致很多考生习惯用自己的观点取代材料的观点。还有考生认为综合分析就是要尽可能地进行引申和发挥,引申地越远越好。所述答案全部来源于自身的实践和积累,脱离给定材料。综合分析的本质是对材料深度阅读基础上的归纳概括。深度阅读核心意思是要能够抓住材料的主旨和精神。但综合分析题目与归纳概括题目有着本质的差别:1.归纳概括是只要把材料中的要点全部找出来归拢在一起就可以了。综合分析则需要一定的引申发挥,这就需要深度阅读,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材料找观点,对本质和观点进行深刻的剖析、辩驳;找到命题人最想表达的观点。2.归纳概括不需要发表自己的观点,综合分析需要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且观点一定要正确。即与材料中的权威观点,或者中央政府的观点相一致,如何二者在材料中表现不明显则需要结合背景知识进行判断。这两点是很多考生需要特别注意的。

、如何应对盲区

针对以上盲点,我们可以针对性的一一应对。作答综合分析题目要把握其核心精神,即综合分析题的整体要求:一是观点明确。在作答当中要观点十分鲜明,明确你对题目中反映的问题或现象明显的态度和立场。在分析中支持什么、反对什么要明确的表达出来;二是分析合理。即对问题和现象的分析要合乎道理和事理。首先要找准、找全题目的分析对象;其次要立足材料进行作答;再次要合乎事理、符合逻辑。三要条理清晰。在实际的申论考试中。综合分析的实际得分=结构分+要点分—字数扣分—错别字扣分。所以考生在安排题目的答案时也要注重要点之间的内在逻辑。常用的逻辑结构有:总—分—总;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总体—具体等。这些都需要我们考生在长期的练题过程当中好好体会。

以上几点原则是我们在接触此类题型时要牢牢记住并灵活应对的。相信大家一定可以在勤学苦练的基础上把握申论的命题规律,获得理想的申论分数。

希望以上我的回答,能让您感到满意。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上信息来源网络并不代表本站观点。

网上报名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分数:
  • 电话:
  • QQ/微信:
  • 地址:

文中图片素材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644062549@qq.com删除

提交报名同学/家长:允许择校老师帮您择校调剂,同意《隐私保障》条例,并允许推荐给更多服务商为您提供服务!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52soux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