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约数问题(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之行程问题中的相遇问题)


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公务员考试约数问题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之行程问题中的相遇问题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公务员考试约数问题(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之行程问题中的相遇问题)

本文目录

公务员考试约数问题(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之行程问题中的相遇问题)

  1. 2011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新题型破围攻略:极限思维
  2.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之行程问题中的相遇问题
  3. 国家公务员行测中数量关系板块应该怎么复习
  4. 国考公务员数量关系可以全蒙c吗
  5.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题,怎么提高做题速度和正确率

2011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新题型破围攻略:极限思维

2011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新题型破围攻略:极限思维

公务员考试约数问题(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之行程问题中的相遇问题)

极限思维的题型在历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中或多或少都有所体现,但尚未大规模出现,因此考生很可能会忽视此类题型。专家认为,从备考的全面性来说,对于这种数学部分新出现的题型,我们同样不能掉以轻心,只有将备考工作做的无懈可击,在考场上才能对每类题型都应付自如。

极限思维题型是一种极限假设,把所思考的问题及其条件进行理想化假设。当假设被一步步地推到极,问题的实质就凸显出来。下面我们就从具体事例出发,找到极限思维题型的解题关键。

一、具体实例

在2011年的国考大纲中,对数量关系题型的描述并没有太大变化,下面就根据2010年的国考题目,来分析一下国考命题的最新趋势。

例一:某机关20人参加百分制的普法考试,及格线为60分,20人的平均成绩为88分,及格率为95%。所有人得分均为整数,且彼此得分不同。问成绩排名第十的人最低考了多少分?

A.88 B.89

C.90 D.91

这是一道求极限的问题,极限问题的关键是极限的转化。在这类问题中通常会给出一个固定的总量,求总量中某一部分的或最小情况,如果无法直接得到这个结果,我们就可以来考虑总量中的另一部分,因为总体是固定的,所以一部分的最小情况等价于另一部分的情况,通常另一部分的情况容易观察。比如这道题目,20个的人总分是固定的88×20=1760,第十个人的最低情况等价于另外19个人的情况,我们可以分情况来考虑,第1个到第9个人的分,分别是100到92,我们假设第十个人的最低分是x,那么第十一个人的分也不能超过第十个人,可以表示为x-1,从第12个到第19个人可以依次表示为x-2…x-9,同时,以为及格率是95%,也就是有一个人是不及格的,所以第20个人的分数是59分,最后将所有人的分数相加100+99+…+92+x+(x-1)+…+(x-9)+59=1760,解得x=88.2分,往大取整到89分(不能比最低分还低)。

例二:科考队员在冰面上钻孔获取样本,测量不同孔心之间的距离,获得的部分数据分别为1米、3米、6米、12米、24米、48米。问科考队员至少钻了多少个孔?

这道题应首先观察6个间距之间的组合关系,发现任意3个长度都不满足两边相加大于第三边的三角形边长规律,也就是说这些孔一定是在一条直线上排列的,在通过画图就会发现,在直线上表示出这6个长度,至少要画7个点,也就是至少有7个孔。这个极限问题是比较难的综合性问题,要利用几何知识画图分析,并注意和排列组合问题的区别。

二、思维总结

数学运算题型和问题千变万化,要想及快又准的解题必须善于思维的转化,即根据题设的相关知识,提出灵活的设想和解题方案。因此,在考生平时的训练过程中,应该注重自己思维能力的培养。

以下是专家针对极限思维题型归纳出来的三大思维要点,供考生参考:

1.善于观察:任何一道数学运算题,都包含了一定的数学条件和关系。要想解决它,就必须依据题目的具体特征,对题目进行深入的、细致的、透彻的观察。透过文字描述所建立起来的伪装,找到问题的实质——知识点。

如:小王忘记了朋友的手机号的最后两位,只记得手机号的倒数第一位是奇数,那么小王最多要拨打多少次才能保证打通朋友的电话?(09国考真题)

A.90 B.50 C.45 D.20

解析:从00到99之间的数字一共有100个,其中一半是奇数,要想保证可以拨对,就要穷尽一切可能,及它的极限就是把全部奇数号码都拨一遍。所以答案是B

此题的关键就是要能想到两位数除了11……99以外,0到9前面加上0也可以作为手机号码的后两位。数字运算问题中的大部分表达很含蓄,如果此题直接问0到9可以组成多少个两位奇数可能很多考生就比较容易能理解(基本知识点就是在问奇数的个数,但经过文字伪装,这个简单知识点就被很好的掩盖,造成了我们的一个思维障碍)。

2.善于联想:联想是问题转化的桥梁。稍具难度的问题和基础知识的联系,都是不明显的、间接的、复杂的。因此,解题的方法怎么样、速度如何,取决于能否由观察到的特征,灵活运用有关知识,做出相应的联想,将问题打开突破口,不断深入。

如:某机关20人参加百分制的普法考试,及格线为60分,20人的平均成绩为88分,及格率为95%。所有人得分均为整数,且彼此得分不同。问成绩排名第十的人最低考了多少分?(10国考真题)

A.88 B.89 C.90 D.91

解析:首先及格率95%,而总数只有20个人,那么说明及格人数20*95%=19,即只有一个人不及格;那么要求成绩第10的人的成绩最小值,就要尽量使其他人的成绩尽量大,

第一个思维点:那么那个不及格只能是59分。

第二个思维点:而前9名的成绩只能是100,99,…,92,总共为:100+99+…+92=864,所以第10名到第19名成绩总和为:88*20-864-59=837。

第三个思维点:要想使第10名成绩,最理想的就是能够构成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进而可设这个等差数列的首项(即所求)为a,则有:10a-10(10-1)/2=837,解得a=88.2,即最小为88.2,那么只能进位取整为89。

把问题一步一步的联想,最后想到了等差数列解决问题。

3.善于转化:数学问题的解题过程是通过问题的转化才能完成的。转化时解数学问题的一种十分重要的思维方法。很多人就会问:怎么样去转化呢?概括的说,就是把复杂问题转化成简单的问题,把抽象问题转化成具体问题,把未知问题转化成已知问题。

如:1、一间教室,共有100盏灯。有一个人,先将这一百盏灭着的灯贴上序号,从1贴到100,第一轮,他按下所有贴有1的倍数序号灯的开关,第二轮,他又按下了所有贴有2的倍数序号灯的开关,……,经过一百轮后,请问,教室里总共亮着多少盏灯。

A.5 B.10 C.15 D.20

解析:要看还有多少灯亮着,就需要知道每盏灯被按了几次。这里有100盏灯,如果都去分析,相当耗时。

(1)所以,应该把问题简化,不要去想100个数,比如:我就想第14号灯。

(2)任何一个数,如果能被整除,都是一对的,有除数就有商。

(3)比如14被2整除后商是7,2和7作为一组,按2的倍数的时候,14号灯关一次;按7的倍数的时候,14号灯又开一次;按一次,开一次没有影响。同理,14还有一对约数是1和14,按1的倍数的时候,14号灯关一次;按14的倍数的时候,14号灯开一次;按一次,开一次也没有影响。所以,不管怎么说14号灯永远是灭的。

(4)同理,其余整数也是一样的,那是不是100个灯都是灭着的呢?肯定不是。

(5)有一些数和14不同,它们的约数不是一对的,而是奇数个,什么数的约数是奇数个呢,这个问题简单——完全平方数的约数就是奇数个。如16,16=4*4,但4只有一个,其约数为1、2、4、8、16——5个约数,那么在按得时候,16号灯就被按了5次,开始是灭的,被按5次以后,16号灯就是亮着的。

(6)所以,问题在一次被转化,我们只需要知道100以内有多少个完全平方数就可以了。该问题也简单,这样的平方数有10个。

该题,思维过程相当复杂。但是,其蕴含的知识点却很简单,考生应该时刻注意训练自己化繁为简的能力。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之行程问题中的相遇问题

从历年的考试大纲和历年的考试分析来看,数学运算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问题:行程问题,比例问题、不定方程、抽屉问题、倒推法问题、方阵问题和倍差问题、利润问题、年龄问题、牛吃草问题、浓度问题、平均数、数的拆分、数的整除性、速算与巧算,提取公因式法、统筹问题、尾数计算法、植树问题、最小公倍数和公约数问题等等。每一类问题的题型都有相应的解法,只有熟练掌握这些解法,才能提高我们的解题速度,节约时间,在考试中考出优异的成绩。下面专家就行程问题中的相遇问题做专项的讲解。

行程问题的基础知识

行程问题中的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主要的变化是在人(或事物)的数量和运动方向上。我们可以简单的理解成:相遇(相离)问题和追及问题当中参与者必须是两个人(或事物)以上;如果它们的运动方向相反,则为相遇(相离)问题,如果他们的运动方向相同,则为追及问题。

相遇(相离)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

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相离)路程

追及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

速度差×追及时间=路程差

在相遇(相离)问题和追及问题中,考生必须很好的理解各数量的含义及其在数学运算中是如何给出的,这样才恩能够提高解题速度和能力。

相遇问题:

知识要点:甲从A地到B地,乙从B地到A地,然后甲,乙在途中相遇,实质上是两人共同走了A、B之间这段路程,如果两人同时出发,那么A,B两地的路程=(甲的速度+乙的速度)×相遇时间=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问题的核心是“速度和”问题。

例1、甲、乙两车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如果甲车提前一段时间出发,那么两车将提前30分相遇。已知甲车速度是60千米/时,乙车速度是40千米/时,那么,甲车提前了多少分出发()分钟。

A. 30 B. 40 C. 50 D. 60

解析:.【答案】C,本题涉及相遇问题。方法1、方程法:设两车一起走完A、B两地所用时间为x,甲提前了y时,则有,(60+40)x=60[y+(x-30)]+40(x-30), y=50

方法2、甲提前走的路程=甲、乙共同走30分钟的路程,那么提前走的时间为,30(60+40)/60=50

例2、甲、乙二人同时从相距60千米的两地同时相向而行,6小时相遇。如果二人每小时各多行1千米,那么他们相遇的地点距前次相遇点1千米。又知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快,乙原来的速度为()

A.3千米/时 B.4千米/时 C.5千米/时 D.6千米/时

解析:.【答案】B,原来两人速度和为60÷6=10千米/时,现在两人相遇时间为60÷(10+2)=5小时,采用方程法:设原来乙的速度为X千米/时,因乙的速度较慢,则5(X+1)=6X+1,解得X=4。注意:在解决这种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先判断谁的速度快。

方法2、提速后5小时比原来的5小时多走了5千米,比原来的6小时多走了1千米,可知原来1小时刚好走了5-1=4千米。

例3、某校下午2点整派车去某厂接劳模作报告,往返需1小时。该劳模在下午1点就离厂步行向学校走来,途中遇到接他的车,便坐上车去学校,于下午2点30分到达。问汽车的速度是劳模步行速度的()倍。

A. 5 B. 6 C. 7 D. 8

解析:【答案】A.方法1、方程法,车往返需1小时,实际只用了30分钟,说明车刚好在半路接到劳模,故有,车15分钟所走路程=劳模75分钟所走路程(2点15-1点)。设劳模步行速度为a,汽车速度是劳模的x倍,则可列方程,75a=15ax,解得 x=5。

方法2、由于,车15分钟所走路程=劳模75分钟所走路程,根据路程一定时,速度和时间成反比。所以车速:劳模速度=75:15=5:1

二次相遇问题:

知识要点提示:甲从A地出发,乙从B地出发相向而行,两人在C地相遇,相遇后甲继续走到B地后返回,乙继续走到A地后返回,第二次在D地相遇。则有:

第二次相遇时走的路程是第一次相遇时走的路程的两倍。

例4、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向而行,在距B地54千米处相遇,它们各自到达对方车站后立即返回,在距A地42千米处相遇。请问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A.120 B.100 C.90 D.80

解析:【答案】A。方法1、方程法:设两地相距x千米,由题可知,第一次相遇两车共走了x,第二次相遇两车共走了2x,由于速度不变,所以,第一次相遇到第二次相遇走的路程分别为第一次相遇的二倍,即54×2=x-54+42,得出x=120。

方法2、乙第二次相遇所走路程是第一次的二倍,则有54×2-42+54=120。

总之,利用速度和与速度差可以迅速找到问题的突破口,从而保证了迅速解题。

国家公务员行测中数量关系板块应该怎么复习

你好!

数量关系这是行测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这一专项也是影响考生的成绩的重要因素。数量关系题目包括数字推理和数学运算两部分。

一、数字推理常考题型及重难点复习

数字推理部分是给出一些数字,其中缺少一项或两项,要求考生找到数字间的规律,选择一个合适的选项。数字推理部分在2011年4月份联考及以后的联考中都没有再出现,但是大纲并没有删除,所以考生还是要做到有备无患,但不要把数字推理作为重点来复习就好了。

数字推理考察的数字规律范围非常广泛,侧重于对数字之间运算关系和数项特征的考察。在复习这一部分时,掌握好常见的五种数列类型:分数数列、多重数列、幂次数列、多级数列、递推数列。数字推理的重难点在于看到一串数字之后怎么去想它的规律,所以在复习过程中要熟悉常考的数列类型及其变式的特点及对应的解题方法,注意培养自己的数字直觉和运算速度。

二、数学运算常考题型及重难点复习

数学运算部分是给出表达数量关系的文字或者算式,要求考生利用数学知识计算出结果或者找出表达式,这部分试题与中学数学课本中的计算题和应用题比较类似。这部分在行测中近几年都是10个题目。

数学运算题型多样,但非常稳定,常考的题型包括:计算问题、工程问题、行程问题、经济利润问题、排列组合问题、几何问题、计数问题等等。数学中的核心知识包括: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等差数列求和、奇偶性、尾数法等等。常见解题方法包括:代入排除法、数字特性法、方程法、特殊值法、极端法等等。数学运算题目重难点首先是在于考的基本上都是初中和高中的知识,有考生已经很长时间不接触数学,忘的差不多了;其次是在于虽然考的初中和高中的知识,但做题方法和以前的不太一样;再次,数学运算题型较多,复习起来感觉无从下手。针对这三点,要求考生一定要掌握最常考的题型及对应的做题技巧。

三、复习策略

考生在做题目的过程中,一定要勤动笔,不动笔是行不通的,因为有的考生已经很长时间不接触数学,没有亲手计算过数学式,所以在算的速度和算的准确性方面还很薄弱,所以在考前,一定要通过一定量的题目来培养自己的计算能力。另外,在做题的时候也不能一味的追求速度,还要注意一定的技巧性和准确性,避免出现一些低级错误。做完题目对完答案之后,一定要把做错的题改正,找到其正确的做法,不要说错了就错了,如果做错也不纠正的话,也就失去了做练习题的意义。

考生在复习时并非随便拿到一套题就开始做。首先要做历年来的真题,因为历年的真题中体现着命题的趋势和规律。在做真题的过程中,千万不要做完一遍就觉得万事大吉了,一定要把真题吃透,对考题的形式上、难度上有一个整体把握。熟悉真题中典型的题型的及典型的做题方法,遇到同类型题目能够想到从何入手。

把真题吃透之后,考生们可以考虑做一些质量比较高的模拟题,由于现在市面上的模拟题质量参差不齐,考生一定要慎重选择,做水平比较高的模拟题才有价值。

数量关系对大部分考生来说都比较难,复习起来感觉比较枯燥,所以大家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另外,大家一定要做到脚踏实地,数量关系解题技巧是有的,要大家平时多练习去总结,不要总想有什么秒杀技巧把所有的题目都解决掉。做完一定量的题目,掌握一定的方法之后,大家会发现数量关系这部分并不难。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个人提议你可以做一本错题本!平时做题或者复习的时候错题的就记录下来!到时错题本也是你复习的一本宝贵资料!

望采纳!

国考公务员数量关系可以全蒙c吗

根据往年国考公务员数量关系的命题和参考答案统计是存在大多数答案为C的,但这是在做题时间不够的情况下才使用的下下策,但为了保证能够取得更加好的分数以及提高自己的正确率,就需要平时用功的复习和练题,多刷题多练题,提高自己的做题速度,学习好数量关系的相关知识点,这样才能把国考公务员考试考好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题,怎么提高做题速度和正确率

您好,中公教育为您服务。

行测中的数量关系已经被公认为最难的部分,也是基本上被全部放弃的一部分。数量关系真的有那么难吗?其实对数有了基本的认识,解此类题目就会轻松很多。关键时刻数量关系得个4、5分都能对总成绩有决定性的影响,所以各位国考考生千万不要畏惧不前,掌握一些基本的技巧,就可以轻松应对数量关系。下面本文将为参加公务员考试的考生具体的讲解自然数的一些基本知识。

数的基本分类:

按照能否被2整除可分为奇数和偶数。

1、奇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奇数。

2、偶数:能被2整除的数叫偶数。也就是说,自然数中除了奇数,就是偶数。

注:0是偶数。(2002年国际数学协会规定,零为偶数。我国2004年也规定零为偶数。偶数可以被2整除,0照样可以,只不过得数依然是0而已。)

按照因数情况可分为质数、合数、1和0。

1、质数:只有1和它本身这两个因数的自然数叫做质数,也称作素数。

2、合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其它因数的自然数叫做合数。

3、1:只有1个因数。它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4、0: 0不能计算因数,和1一样,也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备注:这里是因数不是约数,并且2是唯一一个质偶数,也是公务员考试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考点,要是出现质合性的考察,基本上都会涉及到2。)

判断一个较大奇数是否为质数的方法:

1、选择一个比他大并且最接近它的平方数;

2、将大数进行开方,得到一个数,选择比开方后得到的数小的所有质数进行验证是否能被需要判定的那个数整除;

3、若能被需要判定的奇数整除,则说明该奇数是合数,若不能则说明该奇数是质数。

例如:47是否为质数?

1、比47稍大并且最接近的平方数是49=72;

2、比7小的质数有2、3、5,;

3、经验证47均不能被2、3、5整除,所以47是质数。

下面就是奇偶性和质合性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的一个应用:

除了上述数的基本性质以外,还需要掌握一些常见小数的整除判定方法,这样在公务员考试中,很多题目就能更加快捷方便地找出答案。

例如:甲乙两个部门刑事案件数,总共是160起,其中知道甲部门的刑事案件是17%,并且知道乙部门有20%是刑事案件,问乙部门共有多少起非刑事案件()

A、48 B、54 C、37 D、42

中公解析:已知甲部门的刑事案件是17%,可以知道甲部门的刑事案件数至少要能被100整除,并且案件总数为160,所以甲部门总案件数应该是100件,乙部门的案件总数就应该是60件,所以可以很快得出以部门的非刑事案件就是60×80%=48件。

可以看出如果掌握整除特性就可以很快地得到答案,列方程解答会比较麻烦,所以掌握数据的整除特性对于解题是比较关键的。

常见小数的整除判定:

1、局部看

2/5:由于2×5=10,所以2和5只需要看一个数字的末一位(看个位)能否被2或5整除,就可以判定是否能被2或5整除;

例如:124能被2整除不能被5整除;125能被5整除,但是不能被2整除;120既能被2整除也能被5整除。

4/25:同理4×25=100,所以只需要看末两位(看十位),就可以判定原数能否被4或者25整除;

例如:124能被4整除不能被25整除;125能被25整除,但是不能被2整除;1200既能被4整除也能被25整除。

8/125:8×125=1000,所以8和125只需要判断末三位(看百位)

2、总体看

整体做和:

3/9:只需要看所有位数之和能不能被3或者9整除,就可以判定原数是否能被3、9整除。

例如:12345,各位数字做和之后为15,所以这个数能被3整除但是不能被9整除。123453这个数各位数字之和为18,所以这个数既能被3整除也能被9整除。

整体作差:

7:去掉尾数用剩余的数字减去位数的两倍,判断差是否能被7整除就能判定。

例如:123,截去尾数变为12,用12减去位数3的2倍变为6,从而得到的差6不能被7整除,所以123不能被7整除。112,截去尾数之后变为11,用11减去2的2倍4,之后得到的数位7,7能被7整除,所以112能被7整除。

11:判定这个数字的奇位数字之和减去偶位数字之和得到的差能否被11整除,就可以判定原数能否被11整除。

例如121,奇位数之和1+1=2,偶位数只有2,所以作差得0,能被11整除,所以121能被11整除。4567322,这个数字的奇位数字之和为4+6+3+2=15,偶位数字之和是5+7+2=14,作差之后得到1,所以不能被11整除,原数也就不能被11整除。

普通合数:

例如6,由于6=2×3,12=3×4,所以判断这些合数的时候就只需要将他们进行质因数分解,判断能否被因数整除就可以。

以上就是公务员考试中各位考生应该掌握的对于数的最基本的认识,希望大家努力学习,一举成“公”。

更多详情咨询公务员考试网(http://www.eoffcn.com/#caoyang)

如有疑问,欢迎向中公教育企业知道提问。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网上报名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分数:
  • 电话:
  • QQ/微信:
  • 地址:

文中图片素材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644062549@qq.com删除

提交报名同学/家长:允许择校老师帮您择校调剂,同意《隐私保障》条例,并允许推荐给更多服务商为您提供服务!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52soux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