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民国南京公务员考试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民国“公务员”考试往事:凌晨四点就进考场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本文目录
民国“公务员”考试往事:凌晨四点就进考场
民国“公务员”考试往事:凌晨四点就进考场
下周日,2014年度国考笔试将举行。届时,全国152万考生将进行笔尖上的较量,争夺1.9万个饭碗,录取率仅1.3%。
民国“公务员”考试4点就进场
近3000人报考仅40人及格
你知道吗?公务员考试竞争激烈早在1931年就出现了。现代快报记者获悉,《汪伪国民***旧址史话》于近日出版,书中介绍了南京国民***考试院的由来,以及考试院曾举办过的轰动一时的第一届高等考试,也就是当时的公务员考试,全国近3000人报名,但最后仅录取100人,淘汰率高达97%。
现代快报记者赵丹丹鹿伟项凤华
[考点]
当年在哪考试?
由于经费紧张,“借”考场进行考试
整个考试院分为东西两条平行的轴线,因此有东西两个大门。东大门,即现在的市政协大门。西大门,即现在的市委市***大门。
进去后,最惹人注目的是建于1933年的“明志楼”,也就是大门正对面的市***大礼堂。据悉,当时明志楼就是公务员考试考场,楼中部原为两个考场,东西各有一个考场。
而在1931年,由于经费紧张没有专门的考场,民国的第一次“国考”在原中央大学、南京中学(今东南大学、宁海中学)进行。
与市委市***大院一样,当年的考试院大门口也有警卫,不过警卫并非荷枪而立的士兵,而是身着古典服装、身佩宝剑的武士。
[考生]
当年谁能报考?
大学毕业,均可应考,近3000人报名
1931年7月15日,南京国民***考试院举行了轰动一时的第一届高等考试,也就是首届公务员考试。
跟现在的国考一样,民国公务员考试也十分火爆。据书中记载,当年的这场考试共有近3000人报名。因为只有南京有考点,因此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人来赶考。比如,有从江西、湖南乘江轮赶来报名的,到岸后,住的地方还没定,就先去报名。平均下来,每天有四五百人报名,因为人多,原定7月5日报名结束,后来又延长了5日。
什么样的人可以报考?考试院规定“大学毕业,均可应考”,即在公私立大学、独立学院、专科学校毕业的拿有毕业证书的大学生都能考。不过,当年的报考程序要比现在复杂得多,要经过报名、体检、资格审查等。
要考多长时间?
连考7天,凌晨4点就进考场
现在的公务员考试只有一天的时间,不少考生就抱怨国考是种煎熬。
相比之下,当年的民国公务员考试算是场“拉锯战”,考生们不仅要拼脑力,更要拼体力。
据记载,当年的那场考试从7月15日一直考到7月21日,每天早上4点齐集听候点名领卷入场,迟到就不能进了,然后6点开考,每门考3小时,一天考两门,在考场内每天要坐上6小时,一连7天如此。
[考题]
考哪些科目?
国文、法律、财政学等,还要进行演说
考试内容更是复杂,比如普通行政人员,要考12门,包括国文、民法、刑法、行政法、中国近代政治史、财政学、劳工法等;外交官领事官还有专业科测试,要考英语或法语。除了笔试,还有口试,考生要进行两次或一次专题演说,每次以15分钟为限,目的是测试这些人的口才、态度和担任管理、领导工作的才能和经验。
考题如何保密?
出题人被“锁”进屋里两个月
无论是国考还是江苏省考,出题人在考前都要封闭出题。当年的民国公务员考试也是如此。
书中记载,典试委员负责命题、阅卷等工作,由国民***聘请,大部分是当时国内名流学者。而他们的名单事先是绝对保密的。在接到国民***聘书后,各委员才集中到国民***举行宣誓就职典礼。戴季陶会亲自将命题的场所加锁,并用盖有考试院大印的红纸封条加封。从此之后的两个月内,典试委员不能与外界接触,专心拟订试题。
同样,厨师和工作人员也要与外界隔离,任何公私函电禁止投递。一直等到考试结束后,正式发榜的日子,戴季陶会亲自启封开锁,将这些关了两个月的出题人放出来。
当年考题难吗?
近3000人考试仅40人及格,无女生过关
由于考试命题内容偏难和评分标准偏高,最后通过笔试的人数少得可怜,最终及格的只有40人。当时的南京考试院院长戴季陶亲自向国民***申请,给考生普遍加10分,才勉强录取足额100名。
这100人中,曾有工作经历的占到40%,平均年龄在27岁到28岁,据记载,这100名合格者中没有一名女性。
其实,当时女考生有20人,经过两场试下来,还有12人挺着,本以为总会有一两人及格,但最终还是没人坚持到最后,全部名落孙山了。后来考试院分析,也许是因为女考生在竞争的勇气、临场的镇定和多门学科的普遍应付上比男性差一些。
原国民***考试院考场:“明志楼”
明年起,位于北京东路41号的南京市委市***大院,北京东路43号的市政协大院将定期向市民开放。这两个大院的前身是原国民***考试院。
1928年,国民***成立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院。任命戴季陶为考试院院长。随后,他率考试院筹备人员开始考察选址。
书中介绍,在风水宝地鸡笼山(又名北极阁)一带,戴季陶被这里旖旎的湖光山色所吸引,当即拍板,将考试院的地址定在这里。为此,周围还进行了拆迁。建筑部门把武庙、昭忠祠及武庙西侧的千仓师范、千仓山馆及观音庙会周围形成的“大市场”一并征用,建成了东到珍珠河边,西达鸡笼山下的明清风格的古代建筑群,即国民***考试院,而“明志楼”就是后来民国“国考”的考场。
2020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的知识点有哪些
202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中国近代各阶级救亡图存运动
一、太平天国运动
1.背景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列强凭借《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民族矛盾的加剧促进了国内阶级矛盾的激化,广大农民饥寒交迫,纷纷揭竿而起,在道光三十年末爆发了洪秀全领导的大规模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
制度纲领
(1)《天朝田亩制度》
原则: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内容: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意义: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但只是空想,无法实施。
(2)《资政新篇》
内容:向西方学习,进行经济、政治和文化改革。评价: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但未涉及农民土地问题,无法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未能真正推行。
结果
由于指挥失误,内部腐败严重以及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导致天京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失败。
二、洋务运动
1.背景
经过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以及太平天国的打击,清朝内外交困。为了解除内忧外患,实现富国强兵,以维护清朝统治,开始学习西方文化及先进的技术。
目的:“师夷长技以自强”,维护清政府封建统治。
代表人物:中央:奕䜣。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4.指导思想:中体西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5.口号:前期“自强”,后期“求富”。
6.内容(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1)军事工业代表: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江南制造总局(李鸿章)、福州船政局(左宗棠)、天津机器局(崇厚)。
(2)民用工业代表:上海轮船招商局(李鸿章)、湖北织布局(张之洞)、汉阳铁厂(张之洞,中国近代最早的官办钢铁企业,被西方视为中国觉醒的标志)。
(3)海军:筹建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中央成立海军衙门。
(4)新式教育:同文馆建立,举办新式学校,派遣留学生出国。
7.结果
甲午中日战争惨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其根本原因在于未从根本上变革落后的封建制度。
三、戊戌变法
1.背景
1895年4月,《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在康有为、梁启超等的组织下发动了“公车上书”。后在康有为、梁启超的领导下,发动了维新运动。
内容
严复,译亚当·斯密《原富》,孟德斯鸠《法意》,赫胥黎《天演论》。创办了《国闻报》,系统地介绍西方民主和科学,宣传维新变法思想,提出的“信、达、雅”的翻译标准。《天演论》中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为戊戌变法提供了思想基础。
结果
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变法开始。经过百日,被囚至中南海瀛台,以失败告终。维新志士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6人惨遭杀害,史称“戊戌六君子”。
四、辛亥革命
1.背景
《辛丑条约》签订,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武昌起义爆发,辛亥革命开始。
革命过程
(1)兴中会:在檀香山,革命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2)同盟会
1905年在东京创立,是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政治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3)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
民族主义,反对满清专治和列强的侵略,打倒与帝国主义相勾结之军阀,求得国内各民族之平等,承认民族自决权。
民权主义,实行为一般平民所共有的民主政治,而防止欧美现行制度之流弊,人民有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权(政权)以管理政府,政府则有立法、司法、行政、考试、监察五权(治权)以治理国家。其核心观念强调直接民权与权能区分,亦即政府拥有治权,人民则拥有政权。
民生主义,其最重要之原则有两个,一为平均地权(实行耕者有其田),二为节制资本(私人不能操纵国民生计)。
(4)武昌起义
①时间:1911年10月10日
②成果: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总统制的共和政体);成立南京临时政府,为资产阶级民主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我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结果: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失败。
失败原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根本);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评价:推翻了封建王朝的统治,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对近代亚洲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起了推动作用。
五、新文化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一)新文化运动
1.背景
(1)帝国主义加紧侵略;(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登上政治舞台,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发展资本主义,这是根本原因。(3)辛亥革命后,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经过辛亥革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革命失败的根源在于国民脑中缺乏民主共和意识,必须通过普及共和思想来实现真正的共和政体。
2.过程内容
(1)兴起: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
(2)前期主要内容:提倡民主科学;提倡新文学;提倡新道德
(3)后期内容:李大钊发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庶民的胜利》,马克思主义开始传播
(4)胡适发表了中国第一首白话诗《两只蝴蝶》。
3.影响
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形成空前的思想解放。它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给专制主义以空前沉重的打击,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道路。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 1920年,在上海成立了最早的共产主义小组,称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
2.中共一大
时间地点:1921年7月23日,上海
内容:①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决定建立中国共产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②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用无产阶级军队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实现共产主义。党的中心任务: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③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习题
1.【单选】()使太平军元气大伤,并丧失了乘胜歼灭敌人的有利时机,是太平天
国由胜转衰的转折。
太平军出征
B.太平军北伐
C.安庆保卫战
D.天京事变
【答案】D【解析】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多选】下列我国近代史上曾提出的口号,与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对应不正确的是()。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洋务运动
B.师夷长技以自强——魏源《海国图志》
C.外争国权,内惩国贼——五四运动
D.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八国联军侵华
【答案】ABD【解析】A项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是孙中山先生在辛亥革命时期提出的;洋务运动口号是“自强,求富”。B项魏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C项“外争主权,内惩国贼”是五四运动的口号。D项“宁作战死鬼,不做亡国奴”是九一八事件,七七事变等爆发后,呼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口号。
民国官员是怎样考核的
民国18年(1929年)10月29日,南京中央政府公布《公务员任用条例》,决定实行公务员制度。民国22年(1933年)3月,公布《公务员任用法》,并于同年4月1日起实行。福建省公务员任职条件:简任官,须对“党国”有特别勋劳、致力革命10年以上;或在教育部认可的国内外大学毕业具有专门研究者;或在国民政府统治下任荐任官1年以上;或参加国民政府统治下各 [1]地方高等考试及格。荐任官,须对“党国”有勋劳、致力革命7年以上;或在教育部认可的国内外大学、高等专科学校毕业;或在国民政府统治下任委任官1年以上;或参加国民政府统治下各地方高等考试及格。委任官,须曾致力革命5年以上;或在教育部认可的高等中学或旧制中学毕业;或任国民政府统治下委任职2年以上;或参加国民政府统治下各地方普通考试及格。公务员甄别审查成绩分甲、乙、丙、丁四等;在乙等以上为合格,丙等者降等或降级,丁等不及格。合格者发给合格证书按照原官等级任用;降等或降级者按应降之等级给与证书,以应降之官等任用;不及格呈请国民政府或通知该管长官免职。经甄别审查合格,可任用公务员。凡剥夺公权尚未复权,亏欠公款尚未清结,曾因赃私处罚有案,吸食鸦片或代用品者,均不得任为公务员。简任职、荐任职公务员任用,由国民政府交铨叙部审查合格后分别任命;委任职公务员任用,由该长官送省审查合格后委任。
我国为什么建立公务员制度
建立公务员制度根本上是为了适应现代行政的日益增加的复杂性和专业性。
中国的公务员制度起源于清朝末年。清朝末年的新政中,1905年废除了科举制度。清政府开始举办文官考试招录法律、政治以及其他专业毕业的专门学生充任政府官吏。民国建立后,北洋政府延续文官考试的政策。
正式的公务员制度的出现是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南京政府通过公务员制度来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素质和工作效率。随后这一公务员制度被带到了台湾并沿用至今。
1949年,新生的人民政权接收了南京政府的庞大的政府机关,达300万人继续为新政府服务。但是公务员制度遭到废止。直到80年代,才逐步开始探索建立中国特色的公务员制度。
2016国家公务员申论怎么复习呢
你好,中宜教育为您服务;
曾被评为“中国申论大师”,广州日报专家顾问团成员,《决策》杂志专栏专家,“探究式申论文体”的首创者——戴斌老师;
申论考试“原因分析四步法”
作者:中宜教育国内考试研究中心教研组组长戴斌
在申论考试中,基本上分析社会问题的成因和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是一类比较固定的考查形式,但很多时候考生很难判断究竟这些“原因”和“对策”应该怎样提出来?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方法就是从材料中推敲出来。在这里,戴斌老师将给广大的考生介绍一下由中宜教育戴斌老师原创研发的“原因分析四步法”,教会同学们如何从材料中推敲社会问题的“原因”。从材料中推敲社会问题的“原因”基本的分析套路,这里有四个步骤(以下简称“四步法”。):(1)找到原文中的重点句。
(2)对重点句进行同义推敲,并找出内在的逻辑关系。
(3)分析出为什么“主体”会“做某些事情”或“不做某些事情”。
(4)总结成文,并将特殊化的问题普遍化。
以下我们找一个范例示范一下如何使用“四步法”,从材料中推敲出社会问题的“原因”:
【真题范例】
首先我们先看一下“2006年北京市面向社会招考公务员考试的《申论》试卷”中的第二题及其相关材料:
2.根据给定资料相关信息,试对给定资料中划线部分所列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15分)要求:(1)表述准确,文字简明(2)字数不超过150字
解析:划线部分的文字为:消息传来,在国内掀起一股不小的申报世界遗产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热潮。即我们可以认为,题目的用意是要求考生分析为什么会“出现申遗热潮”。
【参考答案】(1)明孝陵申报世界遗产的成功极大地调动了国人的“申遗”的热情。(2)申遗成功将有利于我国各地旅游业的发展(3)申遗成功将更有利于我国文化遗产的保护(4)“申遗”有利于改善人们生活的文化历史环境和自然环境。
【上述的答案是怎么来的呢?以下戴斌老师将教会大家从材料13、材料14、材料19、材料20中找到相关的原因。】
【以下我们将用“原因分析四步法”为大家操作一次】
【材料13】《人民日报》2003年8月12日刊登的一篇文章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将中国北京的十三陵作为明清皇家陵寝,列入《世界遗产史录》之中。消息传来,在国内掀起一股不小的申报世界遗产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热潮。据悉,此次明孝陵申报世界遗产的成功极大地调动了金陵人“申遗”的热情,他们把目光再次瞄向南京明城墙,政府表示将出重拳整治南京明城墙边乱搭乱建的问题,切实做好明城墙风光带的建设和保护,直到它符合申报“世遗”标准为止。【材料剖析一】
(1)请看材料中的原文中的重点句:“此次明孝陵申报世界遗产的成功极大地调动了金陵人“申遗”的热情”。
(2)这里戴斌老师进行同义推敲:此次明孝陵申报世界遗产的成功可以极大地调动了金陵人“申遗”的热情,说明其他的“成功例子”同样可能调动大家的“申遗”热情。
(3)戴老师在这里要分析一下:为什么“国人”会有巨大的“申遗”热情呢?因为很多时候,某些“成功例子”的“示范性作用”是很大的。有了明孝陵申报世界遗产的“成功例子”,而其他城市,很可能都会争着“申遗”。这里体现的是相关“主体”的“从众心理”。
(4)总结成文,并将特殊化的问题普遍化。戴斌老师认为可以推敲出“出现申遗热潮”的原因是:【明孝陵申报世界遗产的成功极大地调动了国人的“申遗”的热情】
【材料14】世界遗产资源是中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资源基础。随着世界遗产地在全国各地分布的逐步拓展,一批新兴的国际、国内旅游目的地逐渐崛起,像丽江、张家界、平遥、九寨沟这些旅游目的地,十几年前在中国还非常陌生,如今已经享誉海内外。【材料剖析二】
(1)请看材料中的原文中的重点句:“世界遗产资源是中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资源基础。”
(2)这里戴斌老师将进行同义推敲:我们可以发现既然“世界遗产资源”是中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资源基础,即“世界遗产资源”是有利于旅游业发展的。
(3)戴老师在这里要分析一下:为什么“主体”会“做某些事情”呢?因为材料中的“主体”希望旅游业有较好的发展,而“申遗”是有利于旅游业发展的。
(4)总结成文,并将特殊化的问题普遍化。中宜教育戴老师认为可以推敲出“出现申遗热潮”的原因是:【申遗成功将有利于我国各地旅游业的发展】
【材料19】关于文化遗产保护,最近出现一种“经营论”。其主要内容是:以市场手段去经营文化遗产,以经营所得的资金来保护文化遗产,从而实现经济利益和文化价值的“双赢”。在此方面,一个经常被提起的例子是,在政府管理模式下,黄山原来一年的保护费200万,而后来成立黄山旅游股份公司并上市后,黄山一年保护费高达2500万。【材料剖析三】
(1)请看材料中的原文中的重点句:“以市场手段去经营文化遗产,以经营所得的资金来保护文化遗产。”
(2)我们进行同义推敲:我们可以发现如果是作为“文化遗产”的话,可以用市场手段去经营,这样将大大增加保护文化遗产所需的资金,更好地保护文化遗产。
(3)这里要分析一下:为什么“主体”会“做某些事情”呢?因为材料中的“主体”希望能更好地保护文化遗产,保护文化遗产需要很多资金,而申遗成功可以带来很多的资金。
(4)总结成文,并将特殊化的问题普遍化。戴老师认为可以推敲出“出现申遗热潮”的原因是:【申遗成功将更有利于我国文化遗产的保护】
【材料20】具有800多年历史的北京城,从元朝起就形成了中、内、外三重格局。中心为紫禁城,紫禁城外围是皇城,皇城的外面称内城,大体以北京的二环为界。自民国初年皇城城墙被拆除后,人们不断在此搭屋建舍,皇城渐渐在人们的记忆中消失。
2001年,北京市在南北河沿大街、晨光街、东长安街、平安大街之间的“东皇城根”遗址上,建立了皇城根遗址公园。公园长2.4公里,宽约29米,选取左安门、五四路口、四合院、中法大学、南端点、北端点等历史文化节点,运用恢复小段城墙,挖掘部分地下墙基遗存等手段,部分展示了皇城的面貌,皇城根遗址公园也是北京城最大的绿化工程,共铺设草坪4万平方米,种植灌木4.4万株,形成了“梅兰春雨”、“御泉夏爽”、“银枫秋色”、“松竹冬翠”一年四季的代表景致。公园还设计了近10个雕塑和浮雕,营造独特的人文环境。皇城根遗址公园唤起了人们对北京皇城的回忆,展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也极大地改善了交通状况,提高了周围的居住条件,改善了周边的环境,成为北京旅游的一个亮点。
【材料剖析四】
3(1)请看材料中的原文中的重点句:“皇城根遗址公园唤起了人们对北京皇城的回忆,展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也极大地改善了交通状况,提高了周围的居住条件,改善了周边的环境,成为北京旅游的一个亮点。”
(2)这里中宜教育戴斌老师进行同义推敲:皇城根遗址公园实际上就是“申遗”的产物,即我们可以认为“皇城根遗址公园”实际上就等同于“申遗”所带来的好处。
(3)我们这里要分析一下:为什么“主体”会“做某些事情”呢?因为材料中的“主体”希望能生活在一个很好的文化历史环境和自然环境之中,而申遗后所带来的变化就是使文化遗产周边的文化历史环境和自然环境变得更好。
(4)总结成文,并将特殊化的问题普遍化。中宜教育戴老师在这里可以推敲出“出现申遗热潮”的原因是【“申遗”有利于改善人们生活的文化历史环境和自然环境】
关于民国南京公务员考试,民国“公务员”考试往事:凌晨四点就进考场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