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对于公务员考试条幅和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答题技巧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公务员面试组织管理类题目怎么答
公务员面试组织管理类题目怎么答
公务员面试中,组织管理题属于必考题型。对于这种型别题目,考生一般都认为自己有话可说,但是想要在这类题目中拿到高分却并不容易。许多考生在答题时往往喜欢照搬套路,突出不了重点,把握不住此类题型的本质,自然也难以取得理想成绩。提醒各位考生,作答此类题目时必须时刻谨记“务实”原则,从而避免千篇一律的情况,全面提升计划组织协调能力。
一要审题“实”。
首先把握好自己的身份,在作答题目时从自己的身份出发,避免“假大空”的答法;
其次要关注组织管理的物件,题目中让组织的是一项活动、一场调研还是一次培训或者其他?要针对不同的物件展开思路,并能够预见未来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并做出计划;
再次,要关注题目当中的细节,比如有没有一些突发状况,在作答时就需要分清轻重缓急,有清晰的答题思路,做到有条不紊、主次分明。例如单位里要组织老干部去旅游,由你负责,你该怎么办?一个简单的旅游活动,但是加了“老干部”这个关键词,那么在旅游线路、时间、安全防护等各方面的要求就高了,如果按普通的旅游专案去处理肯定是行不通的。再例如,开展一次关于下岗工人的再就业培训,由你组织,你准备如何开展?同样的培训,但有了“下岗工人”限定,就必须考虑到下岗工人的实际需求,开展的形式不易过于理论化更要注重操作性。
二要答题“实”。
首先要符合现实状况。许多考生因为没有机关工作的实际经验,因此答题往往过于理想化,按照自己的套路答题。中公教育专家提醒各位考生,在面试当中尽量避免“领导把这项任务交给我是对我的信任”、“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种套路化的答题,也尽量避免不假思索的“制定计划”、“报领导审批”等。因为许多组织管理类题目和情境模拟题是交叉出现的。比如你和同事下乡调研,同事突然生病不能继续,你该怎么做?此时同事生病、调研还在进行怎能容得你先置同事生命不顾去拟定计划、报领导审批,这时候按一般的调研思路去答题已不合时宜;其次要结合工作实际。命题人会根据报考职位的不同,设计不同情境的考题,通过考生的作答思路来考查考生与职位的匹配度。因此,考生在作答题目时要结合自己报考职位的职责和实际情况,方能有的放矢,夺得高分。
公务员面试组织管理类题目如何成功逆袭公务员考试面试组织管理题提分技巧,比如:1)把握细节
面试组织管理题除明确具体的人、时、地等基本要素外,在整个组织管理的过程中要注重细节。
2)用情入题
作为一名组织者,考生要融入到题目中,融入到角色中,准确定位,把作为组织者的责任感通过语言、眼神、真情充分展现出来,并传递给考官,让考官能够感受到考生的真诚,以情入题。
3)真诚、实事求是
将自身的亲身经历与优美的语言相结合,二者相得益彰。
4)梳理总结
事先将自己组织、参加或听到的一些活动进行总结,找出自己的亮点、在活动中遇到困难的解决办法,可在答题时恰当的引入,增加说服力、可行性。
公务员面试各类题的答题思路及方法技巧或参考四川省考面试阅读资料[整理]。
公务员面试组织管理怎么答?一、组织管理类试题相关知识
组织管理主要考察考生的计划、组织、协调能力,考察考生是否能对自己、他人、部门的活动作出合理高效的计划,包括时间和相关人员资源的合理高效的利用,同时要求考生能够及时有效的处理活动过程中的一些突发状况等。
二、组织管理类试题的测评要素
测评要素就是考官对考生的评分重点。组织管理类试题的测评要素是考生要依据具体目标做出计划;理清各方面的关系,根据需要作出具体的适当的选择,及时作出决策;合理高效安排人员和物姿,合理调配可用资源。
三、组织管理中的常见题型
人们日常工作中常见的活动主要有:会议、调研、文体活动、接待、培训等。公务员面试组织管理类试题也是这几类活动。广大考生要认真分析各种活动的自身的特点和特征,特别是平时没有组织过活动的考生就更要从其他渠道了解组织管理的相关过程和注意事项。同时考生要注意面试中组织管理类试题的提问方式,有的题是要求考生回答整个组织过程;有的试题是要求考生直接说出管理的实际操作过程。
四、组织管理类试题的基本答题思路
考生在回答面试考试中的组织管理类试题时首先应该说出组织的活动的目的意义,为整个活动的进行提供契机和动机。其次,考生就要说出对活动进行的准备和安排,涉及到人、财、物、地、时等要素的计划和安排。再次,考生要说明活动实施工程中的注意事项和重点、难点等,提出对活动过程的协调和安排。最后,考生在答题的最后要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提供借鉴和经验。
五、组织管理类试题的答题原则
考生在答题的过程中,要有一定的原则,展现自身的底蕴和特质。考生要对未来的活动有预见性;考生对活动所做的计划要切实可行、有操作性,同时注意节俭;考生注意在活动过程中的协调变通能力;考生要注意活动的条理性、层次性、严密性;考生注意合理应用资源,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考生在活动结束后的总结最好把经验应用与以后的工作,方便以后更好地展开工作。
希望广大考生尽早备考公务员面试考试,用科学的方法、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际行动,做到事半功倍。
公务员面试组织管理题怎么答才能分高在结构化面试中,组织管理类题型是常考题型之一,主要考查考生的计划、组织和协调能力。计划组织协调能力是公务员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对于公务员来说,面对的工作错综复杂,必须要有明确目标,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各种资源,协调各方关系,才能把工作做好。下面优就业我给大家分享组织管理类的面试技巧,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准备面试,顺利得到自己满意的工作,更多相关文章关注优就业面试技巧栏目。
基本答题思路:一个帽子+三个环节:目的意义——准备组织——协调控制——总结提升。
目的意义(帽子):根据题目中的人、单位、事件分析来确定活动的重要性、要取得的效果、目的、意义、宗旨。准备组织:五大要素+确定工作人员职责协调控制:协调+控制+本次活动中的重点难点。总结提升:对本次活动的成果进行总结(结合活动型别特点);或对本次活动取得的预想效果进行总结;或对本次活动的各工作人员表现工作过程进行总结;或对未来工作进行效果的扩大
例题:作为沿海城市,为了保护海洋环境,宣传海洋知识,海洋局决定组织海洋文化“进社群,进学校”活动,领导将这些工作交给你,你怎么做?
参考解析:
海洋是人类家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而宝贵的资源。海洋健康关系着生态多样性,与人类的健康息息相关,海洋文化“进社群、进学校”是向民众普及海洋知识的有效途径,有助于人们认识海洋、了解海洋,从而保护海洋、善待海洋。
领导安排我组织这次活动,在活动之前,我会跟领导请示,并召集同事开会,制定以下工作计划:1、这次宣传活动是以海洋文化“进社群,进学校”为主题,我们可以采取开讲座、海洋知识有奖竞猜的形式开展这次宣传活动,同时,挂条幅、发宣传手册,并联系媒体跟进此次宣传活动,并进行网路宣传,简讯宣传等,让这次活动有更广泛的影响,在社会营造保护海洋的氛围。2、要做好人员安排工作。邀请海洋专家来做讲座;宣传组,制作宣传手册、设计海洋知识题目,跟进讲座的全程录音、录影;后勤保障组,安排场地,可以选择社群休闲广场、学校操场等地,提供话筒、音箱、桌椅、条幅、宣传册子、茶水、奖品等物资;应急小组,负责活动的控场,如果有突***况,启动应急预案3、时间可以选择周末,不影响居民和学生的正常工作和生活,由于,多选择户外场地,要关注天气,选择晴天进行。4,做好经费预算,提交给领导。
在宣传活动过程中,要注意各小组的分工协作,在有奖竞猜环节,要注意控场,避免出现混乱局面,确保最佳的宣传效果。要注意清扫宣传会场,归还装置。
在工作完成后,将这次活动开展的情况以及经验和教训形成书面报告呈给领导,并将图片、录影资料汇总归档。
河南省2017年公务员面试中组织管理类题目的注意事项是什么?在结构化面试中,组织管理类题型是常考题型之一,主要考查考生的计划、组织和协调能力。计划组织协调能力是公务员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对于公务员来说,面对的工作错综复杂,必须要有明确目标,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各种资源,协调各方关系,才能把工作做好。
测评要素:
一般定义,对自己、他人、部门的各项活动做出计划,合理高效地安排时间和相关资源,并对在此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矛盾冲突,按照一定标准进行协调的能力。
操作定义:依据目标,做出计划;看清各方面的关系,根据需要做出适当的选择,及时做出决策;合理调配、安置人财物等资源。
答题原则:
一、依据工作目标,预见未来的要求、机会和不利因素,并做出计划;
二、计划切实可行,具有可操作性;
三、按计划执行的能力,执行过程中的变通能力;
四、组织实施的严密性、条理性、有条不紊、主次分明;
五、合理调配、安置人、财、物等有关资源,做到人尽其才、物为其用、财尽其力;
六、善于总结提高,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更好地开展工作。
公务员面试组织管理题多少字合适不是字的问题吧,这个是时间问题。关于面试细则的备考视讯,在考拉巴巴网站上有,你可以自己搜寻看哈,就明了了
公务员面试计划组织协调类题目怎么回答公务员考试面试计划组织协调题答题方法:题型分为调研类、宣传类、会议组织类、培训类、接待类、新媒体活动类、协调类、制定计划类以及其他活动类。
可检视面试复习资料掌握答题技巧。
流程答题法
以时间为标准将一个活动组织过程分为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又可以根据活动本身的特点分为若干个环节。
①明确活动组织的意义和目的;
②准备工作;
③阐述如何将准备好的人、财、物有效地协调、组织起来;
④活动开展结束后,要注意进行总结和提升。
要素答题法
以要素为标准将一个活动分为活动目的、活动内容、活动人员、活动形式、活动效果,从而按照活动的要素进行展开答题。
六大要素:①时间、②地点、③人物、④内容(主题、目的)、⑤方式(工作的具体步骤、过程、采用的方法等)、⑥效果(预期的效果以及事后的总结等)。
公务员面试历年真题点拨(组织管理)公务员面试组织管理题作答思路:目的意义→阐述活动组织→总结提升。
准确把握核心目标凸显自己的工作能力,获得认同。
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可使用时间表达(按照事前、事中、事后表达),也可使用要素表达(按照时间、地点、人、物等表达),题目不同,要素可能不一样。
总结提升部分呼应核心目标,或者是进行补充提升。
怎样答组织管理类题目公务员面试中,组织管理题属于必考题型。对于这种型别题目,考生一般都认为自己有话可说,但是想要在这类题目中拿到高分却并不容易。许多考生在答题时往往喜欢照搬套路,突出不了重点,把握不住此类题型的本质,自然也难以取得理想成绩。提醒各
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答题技巧
国家公务员面试答题技巧:
【展示自信的精神面貌】
无论在生活或者工作中,自信都是人格魅力的体现。能否拥有坚定的自信,都会影响到别人对自己的评价,都会对一个人的成功产生重要影响。考生要想取得公务员面试的成功,就必须展现出自己绝对的自信。自信并不仅仅展现在外形、语言、姿势等,更重要的是自信是一种内在的气质。考生要真正赢得考官的青睐、重视以及信任,就必须用自信心来打动考官,否则,纵然才华横溢、志向高远,也只能被无情淘汰。但要切忌把自信理解为自傲,给考官一种浮夸的感觉。把握好自信与自傲的尺度,就要保持谦虚,牢记高调做人,低调做事。
【恰当运用体态语言】
公务员面试要注重自己的仪表和在考场上的言谈举止,首先,我们要关注自己的体态语言,体态语言包含两种面部表情和身体动作,丰富的面部表情,是和考官交流的最佳方式,能够带动倾听者的情感共鸣。同时,有感情的说出自己的表达方式,表情随着自己的言语而调整,不要让考官感觉只是在背答案;身体动作在进入考场就已经被所有考官所关注,基本的要求就是“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基本原则是:大方、得体、不拘谨。总之,表情和肢体都是语言之外最能直接引起交谈对方感情共鸣的表象。对它们的适度把握、恰当运用,一方面可以与语言相辉映,增强说服力、感染力;另一方面可独立运用,展现个人内心状况,流露个人感情及情绪。
【认真审题是前提】
考生进入考场后,不要急于看题,等到面试考官说你准备好了么,方可答题,同时,面对考题,认真看清题中每个字,把握关键词,冷静思考,了解出题目的着重要考我们哪方面的素质能力,准确把握命题人出题意图,并根据平时的训练打好腹稿,有条件的话要充分利用考场内提供的草稿纸,简要列出作答提纲,迅速从考生平时所积累的熟悉的领域引入,从容组织答案,通常情况下,面试考场有笔和纸,考生可以把自己心中想到的重点写下来,然后用准确、简练的语言有条理、有逻辑地进行组织,最后方可答题。
【善举事例使答案更饱满】
考生总是感慨自己在答题时脑中无货,胸中无墨,考试时间总是答不长,其实,考生可以采用举例的方法,事例论证将使你的观点更加有力。每个人都想把自己完美的一面展示给考官,但考生如果泛泛地强调自己有多么强的计划,不仅有夸夸其谈之嫌而且没有很强的说服力,在这样的情况下,考生如果能恰当地引用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即便是理论可以证明的问题,若用实事论据作为支撑,也可以使自己的观点显得更加严密和无懈可击。
公务员面试实用技巧:宣传类题目该怎么答
公务员考试面试计划组织协调题之宣传类题答题思路:
(查看公务员面试复习资料掌握答题技巧)
宣传准备
1)确定宣传的主题、目的
2)确定宣传地点、对象
3)明确宣传内容、方式(网络、电视、广播等媒体报道,文艺汇演、讲座等现场宣传,宣传单、条幅、展板等平面宣传)和方法
4)确定宣传时间和期限
5)制作宣传材料,准备宣传工具和物品
宣传实施
1)布置宣传场地
2)指导监督工作人员
3)协调宣传进度及出现的其他情况
了解宣传效果,征集意见、建议,整理媒体报道。
撰写工作报告。
2009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辅导:演绎推理
演绎推理(或称逻辑判断、逻辑推理),是判断推理中的测试内容之一。国家公务员考试中有10道题(省、市10道或15道)。试题由题干、提问和备选项组成。题干或是给出一段论述,或是给定一些条件,要求考生根据提问,在A、B、C、D四个备选项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
演绎推理蕴涵普通逻辑的基础常识。这些常识,在类比推理、定义判断等其他内容的测试中,都有广泛应用,相互之间的关联性不容忽视。当然,不了解这些常识,也可以做一般性的分析和断定,但往往出错。原因是,不同的试题,都针对着不同的知识点,也就是考点。这些考点的考核方法和出题思路是有规律的。离开这些规律,就无从把握考点,有可能导出预测、联想或“我认为”的思路,而失去正确解答的机会。
为便于考生掌握考点,有效管理和调用相关常识、方法和技巧,本书根据试题常见考点,首先提供十二种好理解、易操作的快读、快解方法,提高考生的应试能力。这些快读、快解方法,都是针对历年公务员考试的考点和题型积累起来的经验和技巧,在应试中十分重要。当然,在了解必要的逻辑常识后,这些方法的应用就更为灵活。
快读快解十二招
条件不确定假设是关键
条件能确定相关做推演
条件有矛盾真假好分辨
确定条件多排除做首选
阅读必弄清论据和论点
选项要证据直观是答案
可能不推“必”部分不推“全”
具体有疑问概括选宏观
概念有内涵当心被偷换
强弱相比较选“最”才保险
发现关联词规则用在先
分析数据比谨防基数变
第一章快读快解应用集锦
一、条件不确定假设是关键
公务员演绎推理(逻辑判断)测试中,智力测验试题屡见不鲜。面对试题,若不能确定题干条件的真、假时,“假设”是重要方法。请看试题:
试题1.甲说乙说谎,乙说丙说谎,丙说甲和乙都说谎,以下正确的说法是()。
A.甲和乙诚实,丙是说谎者B.甲和丙说谎,乙是诚实者
C.乙和丙说谎,甲是诚实者D.乙和丙诚实,甲是说谎者
题干给出的三个条件没有一个是确切的,要运用假设辅助解答。假设的思路是:假设某个条件为“真”的推演无矛盾,即假设成立,那么这个“假设真”就是确定的真条件或答案了。若“假设真”的推演出现矛盾,就可断定这个条件是“假”的,“条件假”也是确定的条件或答案。我们运用假设方法解答上题。
[解析]
(1)根据题干三个条件,假设甲诚实,那么乙就是说谎者;乙是说谎者,则丙诚实;若丙诚实,则甲和乙都是说谎者,这个推演结果与我们的初始假设“甲诚实”不一致(矛盾),于是可定论:甲不诚实。
(2)从定论“甲不诚实”,可推知乙诚实;从乙诚实,推知丙说谎;从丙说谎,推出甲和乙不都说谎(乙诚实),推演结果成立,结论是:甲和丙说谎,乙诚实。答案为B。
解析上述类型试题,关键把握三点:
第一,题干中没有确定的条件,这是运用假设对策的直观特征。
[提示]凡属“如果A,那么B”类的假言条件和“A不是B”类的否定条件,都是没确定的条件。
第二,倘若假设为“真”不成立,则果断断定其必“假”,这是假设的要点。
第三,对“‘真’不成立”要严格定义,即:有证据证明“真”一定是不可能的。
素朴思维中,在假设“真”不成立(矛盾)的结果面前,也不敢断定其为假,往往会影响推理连贯性。
还有些条件不确定的试题,对题干条件或对备选项运用假设法,都可快速得到答案。如:
试题2.(山东2008-88)已知:①只要甲被录取,乙就不被录取;②只要乙不被录取,甲就被录取;③甲被录取。已知这三个判断只有一个真,两个假。
由此推出()。
A.甲、乙都被录取B.甲、乙都未被录取
C.甲被录取,乙未被录取D.甲未被录取,乙被录取
[解析]
第一种方法:对题干条件做“假设”分析。
(1)题中提示:三个判断一真两假。分析①②两个判断都是要么录取甲而不录取乙;要么录取乙而不录取甲,究竟录取谁却不能确定。但两者语义完全相同,因此,它们的“真或假”也必然相同。假设两者“同真”则不合题义(题:只有一真),即可推知①②两判断都假。
(2)剩余的判断③“甲被录取”就是真的。
(3)根据“甲被录取”真,又知道①②都假,可推出:乙也被录取。正确答案为A。
第二种方法:对选项做假设分析。
(1)假设选项A“甲、乙都被录取”是正确答案,则③“甲被录取”就真。而①、②都说“只能录取一个”皆假。A项刚好符合“一真两假”的题义。假设成立,正确答案A。
在应试实战中,通过假设确定选项A已经符合“一真两假”,就果断选择A,若再分别验证其他选项,则不仅影响解题效率,也没有意义。如果验证,情况如下:
(2)假设B“甲、乙都未被录取”正确,就构成三个判断都是假的。
首先推出③“甲被录取”为假;再推出②“只要乙不被录取,甲就被录取”也假;同理,最后根据“甲没被录取”从②逆否推出“乙被录取”还是假。 B项与题干相悖。
(3)假设C项正确,则三个判断都是真的,C也不行。
(4)假设D项正确,则①②都真。D也不行。
有些题,题干条件有些啰嗦或干扰,需要对题干条件整理后再假设,如:
试题3.一位哲学家到陌生城市的智慧酒店住宿。在一个十字路口,没有路标,但在可去的路上有三个路牌。他知道去酒店的路和路牌上的真话都是的。
①向东的路牌上写:此路可通智慧酒店。
②向南的路牌上写:此路不通智慧酒店。
③向北的路牌上写:那两个牌子的话都真。
哲学家径直走到智慧酒店,他走的路是()。
A.向东的路B.向南的路
C.向北的路D.向西的路
[解析]
(1)题中条件:去酒店的路和路牌上的真话都是的。
条件③向北的路牌上写:那两个牌子的话都真。
既然题干申明“真话是的”,条件③的向北路牌又说“两个真”,因此,向北路牌是假的,剩余东、南两路牌就是一真一假!经过整理,复杂情况简化了。
(2)因为“东、南”路牌的真假不能确定,所以,需要运用假设。
(3)假设“东路牌”(通酒店)为真,那么“东路”就通酒店;而南路牌(不通酒店)为假,则也通酒店。两路都通酒店与题矛盾,“东路牌”为真不成立了,即“东路牌”假、南路牌真!
(4)从断定“东路牌(通酒店)假”推演:则“东路”不通酒店,再从“南路牌(不通酒店)真”推演,则南路也不通酒店。结论:排除“东和南”,只有“向北的路”通酒店(只有可去的路上有路牌,不考虑向西的路)。答案C。
假设方法在解析其他类型的测试中,应用亦非常广泛。全国各地试题变化灵活。备考可参考本书稍后介绍的多种试题类型和习题。
[付老师点拨]快读:题中条件不明,不必再读多遍;
快解:设真不成则假,设真成立立断(当机立断是结论甚至就是答案)。
二、条件能确定相关做推演
智力测验试题中,当题干给出某个确定条件时,要把这个既定条件做为解题的开端,搜索与其相关的条件切入推演。然后,把推演的结果再作为确定条件,继续寻找相关条件再推,丝丝入扣,直至水落石出。这样的方法称作“关联推演法”。请看试题:
试题4.某宿舍有甲、乙、丙三人,一个出生在北京市,一个出生在上海市,一个出生在广州市,他们所学的专业,一个是金融,一个是管理,一个是外语。已知:
①乙不是学外语的。
②乙不出生在广州市。
③丙不出生在北京市。
④学习金融的不出生在上海市。
⑤学习外语的出生在北京市。
根据上述条件,可推出甲所学的专业是()。
A.金融B.管理C.外语D.推不出
[解析]
(1)问:甲所学专业?题干中确定的条件只有:⑤学习外语的出生在北京市;
(2)与条件⑤相关的词项是:外语、北京。
(3)条件中涉及“外语”和“北京”的是①和③。
(4)根据条件①知道“乙不学外语”,根据条件③“丙不出生在北京市”推知丙也不学外语。既然乙、丙都不学外语,于是推出:甲学外语。答案C。
[提示]确定条件是指直接断定对象具有某种属性或特征的条件。
如:上海人是编程工程师,北京人是翻译。
凡属假言命题或否定命题,都不是确定条件。
如:若上海人是编程工程师,则北京人是翻译;
上海人不是医生。
试题5.张、王、赵三人在一个部门工作,其中一人是局长、一人是书记,还有一人是工程师。已知:王、赵的个头比工程师高,书记的个头比王矮,张和书记不一样高。由此可见()。
A.张是局长,王是工程师,赵是书记B.张是工程师,王是局长,赵是书记
C.张是局长,王是书记,赵是工程师D.张是书记,王是局长,赵是工程师
[解析]
(1)从确定条件“王、赵的个头比工程师高”,推出工程师:-王,-赵=张;
(2)对照选项,只有B正确。答案B。
试题6.(江苏2006A类-60)某商务公司中,晓华、光子和龙生担任着经理、副董事长和会计的职务(但不一定是上述顺序):已知副董事长是个独生子,钱挣得最少;龙生与光子的姐姐结了婚,钱挣得比经理多。由此可见()。
A.晓华是经理,光子是副董事长B.光子是经理,龙生是副董事长
C.龙生是会计,晓华是经理D.晓华是副董事长,龙生是会计
[解析]
(1)题中能确定的条件是:副董事长是独生子,钱挣得最少;
(2)与“独生子”或“挣钱”相关的条件是:光子有姐姐、龙生钱不最少,即推知光子和龙生都不是副董事长,那么副董事长就是剩下的“晓华”。
(3)对照选项:只有D项符合推断。答案D。
[提示]每推演出一个确定的结论,都要搜索选项对照,力争尽早完成解答。应试实战中,只要依据某一步得出的结论能断定选项,即停止推演,不提倡尽善尽美地把所有结论都推演出来。如上题中“谁是会计”、“谁是经理”就无需再推断了。
试题7.艾森、史蒂芬、诺曼三名运动员分别来自英国、法国和俄国,其中一个擅长武术,一个擅长击剑,一个擅长拳击。
已知:
①艾森不是擅长击剑的,史蒂芬不是擅长拳击的。
②擅长击剑的不是来自法国。
③擅长拳击的来自英国。
④史蒂芬不是来自俄国。
由此可知()。
A.艾森擅长拳击,史蒂芬擅长武术,诺曼擅长击剑
B.艾森擅长武术,史蒂芬擅长击剑,诺曼擅长拳击
C.艾森擅长武术,史蒂芬擅长击剑,诺曼擅长拳击
D.艾森擅长拳击,史蒂芬擅长击剑,诺曼擅长武术
[解析]
(1)确定的条件是③“擅长拳击的来自英国”,寻找相关的是条件①,推出:史蒂芬=-英国(负号表示“否定”,读“非”)。
(2)接续与“史蒂芬”相关的是条件④。根据条件④“史蒂芬=-俄国”和以上推出的“史蒂芬=-英国”,即推出:史蒂芬=法国。
(3)再找到与法国相关的条件②。根据②“击剑=-法国”,推出:
史蒂芬=-击剑,-拳击=武术,即:史蒂芬擅长武术。
(4)对照选项,只有A符合。
[付老师点拨]快读:发现确定条件,搜索与其相关;
快解:绕过其余干扰,连续推出答案。
相关推演法在演绎推理中亦有广泛应用。读者应重视对“相关推演”能力的演练,备考可参考本书稍后篇章中介绍多种试题类型和习题。
三、条件有矛盾真假好分辨
各地公务员考试中,都有这种类型的试题:
试题8.(北京2008-35)甲、乙、丙三人中,只有一个会游泳。甲说:“我会”,乙说:“我不会”,丙说:“甲不会”。如果这三句话,只有一句是真的,那么会游泳的是()。
A.甲B.乙C.丙D.无法判断
这类试题中的条件都没有确定,但其中的矛盾显而易见,这就是典型的利用矛盾解析的试题。历年至今,“矛盾”类试题在全国各地公务员考试中反复出现。解析这类试题,关键要找到条件之间的逻辑矛盾,然后真假自明。
什么是逻辑矛盾?简明地说,两个不同的断定,必有一个真,一个假(不必明确哪个真、哪个假)。比如:“这马是白的”和“这马不是白的”就构成了逻辑矛盾。两者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而“这马是白的”和“这马是黄的”就不是逻辑矛盾。虽然它们不能同真,但有可能都是假的:如果它是一匹红色的马呢?
两个矛盾的命题必然一真、一假。那么,无论只有“一真”或只有“一假”的情况,这“一真”和“一假”都包含于矛盾命题中,其余命题的真、假就完全明确了。如:在只有“一真的”情况下,这个“真”包含在矛盾中,其余的命题就都是假的无疑;反之亦然。
掌握了这些常识,就可以用“锁定”矛盾的方法,解答上题。
[解析]
(1)题中“甲说‘我会’”和“丙说‘甲不会’”矛盾,必有一句真、一句假。在只有“一句真”的条件下,真话就在甲、丙二人间,剩余的乙肯定是假话。
(2)从乙的假话“我不会”推知:乙会游泳。答案为B。
同样思路,请看广东试题:
试题9.(广东2008-76)在向南方雪灾受灾地区的捐款活动中,某慈善组织收到一笔10000元的匿名捐款,该组织经过调查,发现是甲、乙、丙、丁四个人当中的某一个捐的。慈善组织成员对他们进行求证时,发现他们的说法相互矛盾:
甲说:对不起,这钱不是我捐的。
乙说:我估计这钱肯定是丁捐的。
丙说:乙的收入,肯定是乙捐的。
丁说:乙的说法没有任何根据。
假定四人中只有一个说了真话,那么到底谁是真正的捐款者呢?()
A.甲B.乙C.丙D.丁
[解析]
(1)题中乙和丁说话矛盾,四人的真话在两者中,其余二人的话都假。
(2)从甲的假话“对不起,这钱不是我捐的”,即刻推出:钱是甲捐的。正确答案为A。
在增加难度的“矛盾”试题中,往往出现“两真、两假”条件,这就不仅要利用矛盾,还要结合假设才能快速解答。如:
试题10.四名潜水队员是好朋友,预测他们参加深海探察预选情况:
张东:我估计咱们四个人谁也没有条件入选。
刘霞:别人条件再强,我看咱们几个也能有入选的。
大勇:这次深海探察不能一个女队员没有啊!刘霞和晶晶最少能入选一个。
晶晶:是啊,我条件合格,应该入选。
最后证明其中有两人猜对了。实际情况是()。
A.张东猜对,没人入选B.刘霞猜对,大勇入选
C.大勇猜对,刘霞入选D.晶晶猜对,晶晶入选
[解析]
(1)这四个好友,两人猜对、两人猜错。
(2)张东和刘霞的猜测有矛盾。
张东:四人都不能入选。
刘霞:我们有人入选。
张东和刘霞两人矛盾,必然一个猜对、一个猜错。剩余大勇、晶晶两人中也无疑一个猜对、一个猜错(因为有两个对、两个错)。
(3)以上只找到一对矛盾,推理线索似乎中断了。“条件不确定,假设是关键”。在条件不明确的情况下,运用假设。因为已经推出“大勇和晶晶”一对、一错,假设“晶晶猜对”(晶晶入选),那么,大勇也猜对了(刘霞、晶晶最少选一个),这与一对、一错不符。因此,晶晶猜对不成立,即:晶晶猜错了(她没入选),大勇猜对了。
(4)根据大勇猜对(刘霞、晶晶最少选一个),推出刘霞入选了。
答案为C。即:大勇猜对,刘霞入选。
[付老师点拨]快读:遇到真假变化,不必详读分清。
快解:揪出逻辑矛盾,剩余真假自明;
倘若真假未明,辅助假设可行。
矛盾分析,在解析其他类型的测试中,亦有广泛应用。逻辑矛盾形式有一定的量(复合矛盾、量化矛盾、模态矛盾等),全国各地试题变化灵活。备考可参考本章稍后介绍的直言命题推理、模态命题推理、矛盾律、排中律综合解析部分的有关常识和各类习题。
四、确定条件多排除做首选
公务员考试中,有些考题给出的确定条件较多。根据这些条件,若能直观排除选项,则不必运用其他方法。只要把条件代入并排除与条件不符的选项,正确答案一目了然。
试题11.(北京2008-33)高中同学聚会,甲、乙、丙在各自的岗位上都做出了一些成绩,成为了教授、作家和市长。另外:
①他们分别毕业于数学系、物理系和中文系。
②作家称赞中文系毕业者身体健康。
③物理系毕业者请教授写了一个条幅。
④作家和物理系毕业者在一个市内工作。
⑤乙向数学系毕业者请教过统计问题。
⑥毕业后,物理系毕业者、乙都没再和丙联系过。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丙是作家,甲毕业于物理系B.乙毕业于数学系
C.甲毕业于数学系D.中文系毕业者是作家
[解析]
(1)根据题中多个已确定条件可直接排除选项。
据条件⑤“乙向数学系毕业者请教”,排除B项:乙毕业于数学系。
据条件⑥“物理系毕业者、乙没和丙联系过”推出:甲=物理系,排除C项:甲毕业数学系。
据条件②“作家称赞中文系”排除D项:中文系毕业者是作家。
(2)排除B、C、D后,答案为A。
排除法除用于对照排除选项外,还可用于排除多余的条件。多余的条件具有很强的干扰性。把独立无关联的条件分离出去,肃清干扰,看似复杂的问题会骤然简明。如:
好了,关于公务员考试条幅和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答题技巧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