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初一上册地理知识点可以让每个学生获得信息和勇气,但是有很多学生在临近期末考试的时候,面对地理复习都找不到头绪,导致最后地理成绩不理想。接下来掌门学堂小编就为大家分享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以便大家参考学习。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地球的知识点
地球的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不规则球体的认识过程,最早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件是麦哲伦环球航行。
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大于极半径(6357千米)。
地球仪知识点
地球仪上的点:北极点是地轴与地球仪最北端的交点,南极点是地轴与地球仪最南端的交点。
地轴是从地球内部穿过地心的假想的轴。
比较纬线、纬度和经线、经度
地形图的判读
等高线地形图
地面高度的两种表示方法:海拔(某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又叫绝对高度),举例: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吐鲁番盆地海拔-155米相对高度(地球表面某一地点高出另一点的垂直距离;两点之间的相对高度等于两点的海拔高度之差)。
地图上海拔高度相同的连线,称为等高线;等深线: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等高线地形图——用等高线表示地形的地图。
等高距:相邻两条等高线的高度之差。
陡坡和缓坡的等高线疏密差异
等高线越密集的地方,坡度陡;等高线越稀疏的地方,坡度缓。
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判断5种地形部位
山峰: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降低(盆地: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升高)。
山脊:等高线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
山谷:等高线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一般发育有河流。
陡崖(多条等高线重合处);
鞍部(相邻两山顶之间的低地)。
分层设色地形图
定义,不同颜色代表的地形。
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低山丘陵,褐色表示高山,白色表示雪线以上。
陆地表面的五种地形(海拔和地势特点)
山地(海拔较高,>500米,崎岖不平、具有陡立的山峰、陡峭的山坡);
高原(海拔较高,>500米,外围较陡,内部起伏较为和缓);
平原(海拔较低,<200米,地面平坦,起伏很小);
丘陵(海拔较低,200~500米,崎岖不平的地形区,地势起伏较大);
盆地(海拔不定,四周高,中间低)。
图的知识总结
地图的基本要素有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比例尺的知识:
比例尺的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比例尺又叫缩尺。例:在1:2000000的地图上图上距离为2cm,实际距离是40千米。
比例尺的表示形式(三种):文字式、数字式、线段式。
比例尺的大小比较:比值大的比例尺就大,比较比例尺大小最好将几种形式统一成数字式。
以上内容就是掌门学堂小编为大家总结的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所以建议学生们一定要平时养成努力学习的好习惯,不能靠一时,也不是靠熬几天几夜的就能学好的,所以学习贵在坚持,每天多做物理练习习题,以便综合提高物理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