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答案中国教育的招生制度与分配制度的弊端之一,是供与求的制衡不是依据市场的需求,
而是凭人为的"计划"。
另一个弊端是用"高考"在起跑线上评判人的过去和未来。如果我们把入学看作赛跑的起跑,
毕业当成赛跑的终点冲刺,那么我们的招生制度和分配制度恰恰与赛跑的常理常识相反
——在起跑线上对竞争者择优汰劣,而不是在终点线上判断输赢。
"上大学难,读大学容易"。所谓"难",就是要通过"高考"一在起跑线上过五关斩六将;
所谓"易",是只要在起跑线上被"择优",就进入了"计划名额"的保险箱——于是乎,
无论成绩是好还是坏,学习是勤还是懒,拼命冲也好,悠着点儿也好,
终点线上人人一份"平等"的工作。
在美国是"上大学容易,读大学难",与中国正好相反。在美国教育机制的运作中,
基本没有"分配"一说。
美国的高等院校开放起跑线,在终点线上对学生择优汰劣;
中国的高等院校以起跑判断胜负,然后开放终点线。于是在美国的高等院校学习,
起跑是竞争,过程是竞争,冲刺更是竞争。学生们自始至终都保持着竞争的压力。
美国的高等院校一般不负担学生的费用,学校作为"生产单位",不包分配。
其"产品"(学生)的质量,拿到市场(用人单位)去检验,去与其他学校的毕业生竞争。
美国的高等院校从招生到毕业的整个教学运作,像一座"大进小出"的冶炼炉,
几乎什么人都能进来,但不是什么人都能出去。
而中国的高等院校从招生到毕业的整个教学运作,
更像一条被动的"进多少出多少"的传送带,不是什么人都能进来,
但是几乎什么人都能出去。
中国的"高考"是一考定终生的一锤子买卖。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任何科目的任何部分失手,都可能使你成为"相约在明年"的悲剧人物。
然而,美国的方式却不一样。美国有许多经审定的有权威的考试机构,
像国内许多人都熟悉的TOEFL、GRE、GMA等等考试,
就是由ETS(EducationTesillgSerVice教育考试服务)这个非盈利性质的机构主持的。
中国的"高考"一年一次。美国的这类人学考试,每年举办很多次。
而且允许一些在上面提及的考试中达到全国平均99%以上的学生提前参加SAT考试。
美国这些统一标准考试的记分法与我们的"高守'有点不同。
这些考试并不是记得多少分,而是在所有参加考试的人中,占百分之第几。
理由是如果某种考试的总分是1000分,第一次出题深了,得800分已很难
;第二次出题浅了,得900分也较容易。这样,800分和900分就没有可比的基础和参照数。
这些考试采取的"百分比法",就是将个人的总分与所有考生的分数比较占百分之"第几。
最后,美国的学校从来就没有文理分科这一说。
但这并不是说美国的学校不注重学生未来的出路。严格地说,
比起中国的教育,美国的教育更注重对学生职业兴趣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