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答案我国最古老的一部历史典籍《尚书》舞典篇有一句名言:“诗言志,歌永言。”意即“诗”是用精练语言文字来表达人们的心思,而“歌”则是用抑扬顿挫的声音把诗中的语言文字咏唱出来。这可谓一语道破了诗与歌的区别与联系。福州英华中学的校歌就是用诗一般的优美歌词,配以悠扬的乐曲,充分展现了英华学校独特的精神和风格,使全校师生员工多次唱起校歌都倍增豪情壮志,格外意气风发。 开头使用了我国最古老的第一部古代诗歌汇编《诗经》 中早就有过“猗欤”这个赞美的叹词,“休哉”意即“美啊”。“猗欤休哉,唯我英华”这句对母校高歌赞美的起笔,可以说是整首校歌的主题和基调。英华为什么值得高声赞美呢?歌词接着列举了她独具的特色。她是爱国人士张鹤龄先生肇造的,而不是外国人在中国开办的。英华原是美国卫理公会主事的教会学校,除了主理(校长)是美国人之外,美籍教师多,教学已英文为主,不少教材也用英文原版,学校中美国的色彩颇为浓厚。基于要改变这种历史环境,所以新校歌首先强调英华是中国人创立的中国学校,这是有特别重要意义的。英华学校雄距闽江之滨,故乡的青山绿水、故乡人民的血汗心髓,哺育成群英俊少年在校园里济济一堂,精勤学习,使英华蔚然成为负有盛名的一所学府,这是多么值得赞颂的啊。歌中的“闽山苍苍,闽水泱泱。”,从英华原校址依山傍水的情况来看, 主要是指仓前山和闽江;然而抗日战争中学校迁到洋口期间,这又可指洋口的龟山、蛇山经及山下流水潺潺的蜚江。八年抗战中,顺昌县洋口镇的人民曾以深情厚谊在饮食起居等多方面照护了英华。英华的教育不仅限于福州一市,而且惠泽福建全省,这在抗日战争时期尤为显著。当时顺昌县、洋口镇的子弟到英华上学的就很多,闽南、闽东、、闽西、闽北,甚至从浙、赣、粤来的学生都有;英华高中生毕业之前还要到全省各县去参加普及“民众教育”一年,更是把英华的种子撒遍闽疆。英华为人民为国家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分布在五湖四海,甚至异国他邦,这样英华的美名(“令名”即美名)也就远播四方。英华教学的突出特点是“学参中外,理究天人”,这八字工整协和的对子概括了英华教育的广度和深度。广要参合中外古今百科知识,深要探究人与万物关系道理。正由于这种广博弘深的教育,才能造就出作为国家栋梁所需要的杰出才能(“才具”意即才能、才干)。歌词第一首各句句末用的“龄”、“滨”、“英”、“名”四个字,虽然分属青韵、真韵和庚韵,但大体上算是邻韵,可以通用,读唱起来是谐和的。歌词第二首各句句末的“疆”、“方”、“梁”、“光”四个字,都属阳韵。副歌歌词句末的“华”、“家”都属麻韵。可见全部歌词是音韵协调的。 歌词中用了三个较为精深的历史文学典故。第一,“丞我髦士”,语出《诗经·小雅·甫田》,丞意为进南,髦原指古代成年男子垂在前额齐眉的头发,髦士即俊秀之士。“丞我髦士”意即为国家进献杰出人才。第二,“百年树人,十年树木”,源出《管子·权修篇》,这部记载春秋齐国宰相管仲思想和政绩的名著,曾经讲述了管仲重视培养人才的深刻比喻:“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因为“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树也;一树百获者人也。”“百年树人,十年树木”这个典故,形象而深刻地说明了培养人才比种树需要更长的时间,更艰巨的辛劳,收益也更多更大;人即使没有百岁寿命,由于重视教育,其子孙也会承前启后继承其先辈的事业。英华正是以这种“百年树人,十年树木”的精神作为百年大计的办学方针,培养人才,造福邦家。第三,“琅嬛福地“,语出元朝伊士珍撰《琅嬛记》,其中多写荒诞不经之事。说有一人姓张名华,游于神仙洞府,别有天地,洞中宫室嵯峨,室中各有奇书,皆是汉朝以前之事,此地称为琅嬛福地,意即仙境。歌词中称段英华为“琅嬛福地兮”(“兮”即古代诗赋中的助词,相当于现代语中的“啊”),意即英华得力于优越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得天独厚,钟灵毓秀,所以能够英才辈出,华夏增辉。 纵览全歌,可以说以爱母校为主旨。起头、偏中和结尾,有四处突出歌颂“我英华”:起头加上发端的语助词“唯”,成为“唯我英华”,用“猗欤休哉,唯我英华”这种高声赞美母校作为校歌开头起唱,可谓气势超凡,主题兀立;偏中两处重唱“我英华”是强调母校为什么“可爱”、“可喜”;结尾终唱“我英华”是满怀幸福的自豪感,肯定母校犹如仙境福地,叮嘱自己务须万分珍惜,兢兢业业,切莫蹉跎岁月,虚度时光。校歌的丰富蕴涵与高峻境界表现在把爱母校与爱故乡爱祖国、爱世界、爱人民紧密相连,同时又把爱母校与爱学习、爱科学、爱教育、爱人才融为一体。校歌揭示了英华办学旨在为我中华培养栋梁之才,为着“造福我邦家”,成为“邦之光”。全歌洋溢着爱国主义与人文主义的激情,堪称思想性与艺术性较为完美的合璧。 英华校歌不仅歌词哲理深邃,文句隽永,诵起来是那样扣人心扉,令人神怡;而且歌曲声调昂扬,节奏明快,唱起来是那样动人心弦,催人奋进!那么这首乐曲是从何而来的呢?作曲者又是谁呢?前几年听一位英华校友兴冲冲地对我说:“英华校歌的影响真大!我最近到深圳特区还从音响中听到它健美的旋律。”其实这是一首美国历史上以至当今十分流行的名曲。1864年,南北战争期间,一支由工农组成的联邦军队由谢尔曼将军率领浩浩荡荡向南部乔治亚州挺进。9月占领了州府亚特兰大市,11月又折向大西洋海岸进军。士兵们一路上英勇歼敌,同时严惩农场奴隶主,解放黑奴。12月21日,谢尔曼将军电告林肯总统,说他们已胜利直捣海岸边。当时积极参战的排字工人亨利·克·沃克(Hemry Clary Work 1832-1884),从亲身经历触景生情创作了这首名为《进军乔治亚》的词和曲,生动地反映了凯歌行进征途中的实况。沃克没有写成手稿,迳直把腹稿排印成歌篇,在军中散发,迅即广为流传。美国的学校盛行把流行歌曲填上新词作为校歌的风气,这也影响到我国。英华采用这首歌曲作为校歌,大概是出于当时在校美籍教师的倡议。把这首美国工人创作的革命歌曲作为英华校歌歌谱,这也体现了中美人民之间传统的友好情谊。1991年6月间我到美国弗吉尼亚州参观开国元勋、第一任总统华盛顿故居时,碰巧听到在草坪上演奏多首名曲,7月间在亚特兰大市参观国庆大游行时又耳闻目睹管鼓协奏一些进行曲,其中都有这一首我特别喜爱、特别熟悉的《进军乔治亚》。我情不自禁地也跟着手舞足蹈哼唱起来,有所不同的是我的歌词依旧是“猗欤休哉我英华……”啊,谁也不能从我心中夺去“我英华”。
英华学校校歌
文中图片素材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644062549@qq.com删除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52soux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