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之初,百废待兴。为适应新中国大规模经济建设对技术人才的需求,1952年10月,经原西南军政委员会工业部批准,重庆市机械高级技工学校的前身—“重庆技工学校”在山城诞生,2009年5月被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为重庆机械技师学院。时至今日,学校走过了近60年的辉煌历程。傲然屹立在巴渝之南,长江之滨。以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为己任,先后为全国各地输送了四万余名各类技术人才,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团结奋进,勤恳务实的领导班子

二、风景秀丽,底蕴深厚的校园环境

四、以人为本、成效显著的素质教育
学校积极推行学生素质教育,对学生实行半军事化的规范管理和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让学生在严格的管理和人性化的教育中勤奋学习,遵纪守法,力争早日成才。同时大力倡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学校秩序良好,校园和谐文明,素质教育取得显著成效。五、优势互补、双方共赢的校企合作
学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积极探索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ABB(中国)有限公司、上汽菲亚特红岩动力有限责任公司等多家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引进世界500强企业先进的培训理念和培训模式,大胆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模式,积极推行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实现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教学内容与岗位能力、实践教学与企业生产的有机统一,形成学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六、千锤百炼,屡创佳绩的培训质量
学校坚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确保培训质量稳步提高。2004年11月学校组队代表重庆市赴京参加“第一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两名18岁的学生选手进入全国前20名,获得由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技师职业资格证书,成为当年全市最年轻的技师。学校也因此获得大赛组委会颁发的“最佳突出贡献奖”。 2008年5月,在由重庆市教委、经委等12部门联合举办的“重庆市第一届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技能大赛‘华中数控杯’数控技能竞赛”中,学校一举获得数控车工和数控铣工竞赛的第一、二名,并代表重庆市中职学校参加了由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11个部委在天津举办的 “2008年全国职业院校职业技能大赛”,获得数控车工竟赛二、三等奖。在参赛的西部省市区中,名列第一。2009年3月,在由重庆市教委、经信委等13部门联合举办的“重庆市第二届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技能大赛”中,学校荣获了数控车工教师组一等奖,数控车工学生组一、二等奖,钳工组二等奖、普通话组二等奖的优异成绩。七、科学合理,服务完善的就业安置
学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就业观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同时,为毕业生就业提供具体的指导和帮助,多途径、多渠道与用人单位密切联系,建立就业服务网络,不断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8%以上。
八、博采众长,广泛深入的职教合作
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学校就积极与法国政府开展职业技术教育交流合作,有14名教师和管理人员26人次赴法国培训,并与法国政府合作建立“中法职业技术教育培训中心”,拥有法国政府提供的价值400万法郎的教学设备。进入新世纪,学校积极参加中澳职教合作项目,学习西方工业发达国家先进的教育理念。同时与沿海和经济发达地区开展广泛深入的职教合作,借助国内外先进的职教经验,促进了学校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九、目标明确,鼓舞人心的发展前景
#p#分页标题#e#学校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举全校之力,完成八项具体任务,落实八条保障措施,确保在2012年前实现创建全国示范性中职学校和“全国文明单位”两大目标,把学校打造成办学特色鲜明,办学机制灵活,专业设置合理、科技水平先进、育人环境良好、培训质量一流、校园和谐文明、就业服务完善的西部乃至全国一流的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